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长乐歌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太平城

长乐歌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太平城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2-20 01:19:22

两百年前,正是汉人最暗无天日的一段光景。太平道的前辈,为了在胡人的屠刀下,保全汉家的血脉,率领十万北方汉人跋涉千里,穿过深山密林,来到这远离中原的辽东之地,建立了这座名为太平的伟大城池。

在随后的百余年间,太平城是走投无路的汉家百姓心中,可以保他们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太平之地。不知多少汉人携家带口,不远万里来投。最鼎盛时,太平城人口达到了几十万,规模甚至超过胡人政权的一国之都。

自然,关内的胡人政权,以及曾经窃居辽东的高丽人,都将太平城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无不意欲除之而后快。太平城的汉家百姓为了保护这最后的家园,在太平道的领导下,借助关外恶劣的气候和广阔的天地,与胡人和高丽人展开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百年苦战。

百年间,他们的鲜血洒满这片辽阔的黑土地,数次击败了胡人政权派出的远征军,十几次击溃高丽王朝的军队,终于建立起一支令异族闻风丧胆的铁血强军,始终捍卫着这座伟大的城池屹立不倒!

最终,他们撑到了八阀出关中、汉人复兴的年代,高祖皇帝亲至太平城,与太平道上任教主寇仙之会盟,极力赞赏太平城在乱世中保全汉家衣冠,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并与寇仙之约为兄弟,发誓永不兴兵辽东,并许诺在将来平定天下后,将燕云之地赐予太平道永为屏障!

于是,寇仙之尽起精兵数万挥师南下,与大玄两面夹击,消灭了占据幽燕山东的胡人东齐政权。之后,太平道又继续追随高祖南征北战,为大玄王朝恢复中华、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天下平定后,寇仙之便将太平道总坛移到了位于燕云的蓟州渔阳郡,并数度致函朝廷,希望高祖皇帝如约交割燕云。高祖皇帝邀请他入京一晤,说要在京城举行隆重的仪式,来感谢太平道的功绩。寇仙之不知有诈,欣然赴约,谁知等待他的,却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鸿门宴!

之前,高祖仅有关中,没有占据中原之地,为了得到强援,他自然可以随意许诺。如今大玄已入主中原,燕云居高临下,为中原屏障,高祖终于感到切肤之痛,是绝不会把燕云交出去的。

而且比起拥护皇权、坚持走上层路线的天师道,素来不服王化,在百姓中威信极高的太平道,始终是让人寝食不安的危险因素。现在高祖已是天下之主,岂容太平道继续兴风作浪?于是,他在天师道的协助下,密谋了这场对太平道的大清洗。

寇仙之一入洛都便惨遭暗算,被高祖皇帝软禁在紫薇城中。同时,在天师道的全力配合下,朝廷军队对渔阳郡发动了突袭,捣毁了太平道新建的总坛。此役,太平道损失惨重,高手死伤过半,幸亏孙元朗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这才使太平道逃出了包围,退回关外老巢。

但太平教几样镇教之宝,被寇仙之藏在机关重重的秘库之中。危急之下,孙元朗也无法带走。

后来高祖皇帝用十万斤炸药,将秘库炸开,得到了里头的宝贝,其中就有《太平经》的最后一卷,玄之又玄的《癸卷》!

太平教退回关外后,高祖皇帝命裴阀阀主、太尉裴邱,率五万大军同天师道一起追击。然而太平教在关外经营百年,所有教徒、将士的家园都在此处,加之凛冬早至、天寒地冻,结果朝廷大军遭遇惨败,不得不狼狈退回关内。

翌年,裴邱再次卷土重来。这次他选择温暖的春夏之交,军队也增加到十万,还联合了高丽政权的军队。然而,同仇敌忾的太平教上下,在孙元朗的领导下坚壁清野,利用关外的广阔天地,和敌军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游击战,最终朝廷军队粮草不济,只能再次退兵。

高祖皇帝见数次用兵关外都无功而返,考虑到彼时天下方定,长江以南的前朝势力仍十分强大,就连北方中原地区的地方豪族也依然桀骜不驯,便命裴邱不再出关作战。让他率十万民夫,在前朝关城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座北倚重山、南临大海的雄关,名曰镇北关。

自此,在大玄朝廷眼中,镇北关一线边墙,便是大玄的国境线。虽未言明镇北关以北不属于大玄,但显然已将关外视为王化之外的蛮荒之地了。

十几年过去了,镇北关一直波澜不惊,朝廷再也没有对关外用兵,裴邱也早已回到京城。太平道在关外恢复了元气,而且通过海路绕过镇北关,不断派遣骨干重新回到中原,联络潜伏下来的教徒,再次发展壮大起来。但一天不攻克镇北关,他们就一天不敢有大的动作。

虽然裴邱已经回京,但镇北关和燕云一带还是由裴阀镇守,所以孙元朗十分重视这次和裴阀的谈判,命苏盈袖随时向自己汇报进展。

但当那年轻人向他请求要进京帮助苏盈袖时,孙元朗却断然拒绝。

“不行。”孙元朗想也不想,便沉声道:“时机还不成熟,你这时回京用处不大,反而会引起皇帝和夏侯阀的警惕!”

“他们……”年轻人嘶声说道:“认不出孩儿的!”

“他们是认不出你来,可你满心仇恨、杀气冲天,瞒不过那些老奸巨猾之辈的。”孙元朗沉声道:“龙儿你要以大局为重,断不能在此时出了岔子!”

“义父……”年轻人知道,说什么都没用了,满心不甘的别过头去。

“放心,”孙元朗轻声安慰他一句道:“为父苦心孤诣、谋划十载,还不是都为了你?再耐心等一等,你重回京城的日子不远了……”

“是!”年轻人感激的点点头,嘶声道:“义父的再造之恩,孩儿永远也无法报答!”

“好了,这段时间安心练功,争取再进一步,”孙元朗满目期许的鼓励他一句道:“待为师回来,便让你和高丽王之女成亲,一扫我太平道后顾之忧!”

“义父要南下?”年轻人吃惊的看一眼孙元朗。

“为父要亲自走一趟。”孙元朗自嘲的笑笑道:“空手套白狼总不是办法,还是早日把玉玺拿回来的好。”

“那定可手到擒来了!”年轻人恭维一声。

“没那么简单,洛都城藏龙卧虎,为师一旦暴露,就寸步难行了。”孙元朗却没那么乐观,他长长叹了口气道:“这次去洛都,还要设法找回《癸卷》,争取晋级先天的一线希望,那样才是天下大可去得。”

“癸卷……”年轻人轻轻重复一声,赶紧低下头,唯恐被孙元朗看出他眼中那一抹异芒。

洛都紫薇城,长乐宫中。

看完了陆云的文章,初始帝龙颜大悦道:“这小子没给寡人丢脸,不枉老杜你亲自走一趟。”

“是。”杜晦轻声禀报道:“陆云没有杞人忧天,陆阀内部似乎斗得不可开交,若非陛下出面,他恐怕就要成为斗争的牺牲品了。”

“要是各家都像陆阀,寡人还有什么好愁的?”初始帝哂笑一声,不再理会陆阀的内部纠纷。“高广宁的案子进展如何?”

“进展十分有限,”杜晦轻声答道:“原先的堤坝已经被冲毁淹没,账务上又查不出问题。大理寺至今还没有找到工部、都水监贪渎的确凿证据。”

“那些作证的灾民呢?”初始帝问道。

“大理寺认定灾民的说法自相矛盾、漏洞百出、不足为据……”杜晦轻声说道。

“是夏侯霸这么认为吧?”初始帝冷冷说道。

“夏侯阀确实给了各方面不小的压力。”杜晦点点头。

“早知道会如此,让左延庆来一趟!”初始帝冷笑一声,沉声吩咐道:“该是下一步的时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