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春回大明朝 > 第227章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春回大明朝 第227章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作者:木允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29 11:11:32

金坛。

欢呼声中杨大帅犹如插图里的李自成般,一边向迎接的百姓拱手,一边进入这座和平解放的城市……

当然,实际上士绅都跑了。

连常胜军都事实上崩溃,常州都已经被拿下,金坛士绅抵抗个屁,这里无非常胜军留守的后勤队,剩下就只有本地民团,金坛士绅还没指望那些渣渣一样的民团能抵挡住杨丰亲自统帅的大军,在得知白鹤溪常胜军兵溃,探花公被活捉后金坛官员士绅毫不犹豫地逃跑。

最先到达的京营骑兵第一协一个骑兵队就占领金坛。

然后剩下就是金坛百姓喜迎杨大帅。

而在杨大帅后面马车上,跟着被绑在木头架子上的探花公,他作为万历钦点探花也算天子门生,居然敢背叛他的皇帝兼老师,可以说不忠不义,所以需要送到南京由皇帝陛下亲自惩处。

不过在这之前,还是可以拿来展览一下的。

被绑在十字架上,低着头哼哼中的探花公,让刁民们心中对科举士绅的最后一点敬畏也荡然无存……

探花欸!

还不是被绑在那里死狗一样展览?

四书五经读得好有何用,下笔千言终究不如斑鸠铳一杆。

“解放!”

杨大帅在欢呼声中,背衬着探花公的木头架子振臂高喊。

“解放!”

无数声音齐声高喊。

尤其是那些之前跟着一起自发跑去加入红巾军的本地人,更是欢呼着接受他们亲人的迎接。

然后一起欢庆他们的解放。

而杨丰对探花公的展览没有在金坛停下,紧接着他就南下溧阳,只有民团的溧阳士绅还是跑路,在常胜军兵溃后,这附近几个县其实都已经失去了坚守下去的意义,士绅逃跑是必然。然后他转头向宜兴,与此同时从常州南下的降军也到达太滆运河,面对两路夹击,宜兴士绅……

宜兴士绅选择投降。

宜兴主要世家如丰义储氏,茗岭卢氏等等,凑在一起商议了一下,反正抵抗的结果也是死路一条,大家的目的只是保存家产,但宜兴这个地方特殊些,因为南边就是群山的屏障。一旦在这里坚守,的确会迅速获得苏州和湖州两个方向源源不断的增援,但宜兴会变成最惨烈的战场,也就是说在这里抵抗的结果,就是把自己变成苏松士绅的替死鬼。

把宜兴打烂,却保护了后面的各地士绅,最后自己的一切还是要被毁掉。

这种蠢事当然不能做。

法国人都不做何况是我大明士绅。

杨丰要的是分田地,这个抵抗也没用了,逃跑一样失去土地,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性命和家里的银子。

大家投降他总不好意思抄家吧?

他自己都说优待俘虏,大家跑到外面自己捆着素服待罪,他总不好意思下手吧?

于是宜兴士绅们赶紧绑了弘光朝的宜兴知县,然后跑到城外迎着杨大帅玩素服待罪了……

“茗岭卢氏。”

杨大帅看着素服跪在路边的一大帮子。

其中一个年轻人正小心翼翼地看着他,等候他的可以说命运裁决。

“算了,既然你们能主动归罪,也算是自首减等了,按律也的确该从宽,回头我定个标准,一家交些罚银算收赎吧,至于田产还是要分,但也会根据你们的人口保留一部分给你们,不会让你们连口粮田都没有,房产就不用分了,你们的商铺还是你们的,杨某对工商业还是支持的。

你们既然是茶商,那就继续做茶叶生意吧!”

杨丰说道。

也算是给还没出生的卢象升个面子了。

说到底茗岭卢氏这种为抵抗咱大清死了大部分族人的家族还是可以优待一下的。

那帮士绅赶紧叩谢,那个年轻人也夹在中间……

“你叫什么?”

杨丰指着他说道。

“学生宜兴县生员卢国霖。”

后者有些惶恐的说道。

杨丰没有再说什么,这是卢象升他爹,还是让他安安稳稳的生孩子吧!

“大帅,南都送来揭帖,陛下亲率南都军民,击退逆党进攻,击沉贼舰数十艘并俘斩数千。”

一名军官走上前禀报。

“哈,陛下颇有太祖风采!”

杨丰接过揭帖,对着面前这些士绅挥舞着。

后者赶紧歌功颂德,瞬间完成了身份切换,一下子就都成了忠臣义士。

不过皇帝陛下的确又取得一次胜利,但俘斩数千什么的只是美化而已,实际上董裕指挥的上游各军,在这场战争中和陈荐的江北军一样,表现明显没什么积极性。陈荐只是让操江水师象征性进攻镇江,但实际上挨了打立刻撤退,他们的基地是瓜洲城,无非就是和镇江隔着那十里水面。

而董裕同样只是象征性进攻南京,但遭到守军的反击之后立刻又撤回。

他们似乎都在故意看着苏松常镇这些士绅倒霉……

祸水东移嘛!

不过实际上也没这么简单。

更准确说他们似乎都想看着苏松这些纺织业基地被毁。

苏松毁了,他们那里的纺织业就崛起了。

这时候的士绅们已经很清楚工商业的价值了,但问题是在纺织业上他们再怎么竞争,都无法和苏松斗,最终只能依附于苏松纺织业上,靠向他们提供粮食和原料分一杯羹,但分一杯羹如何比得上也搞这个?江西,湖广这些地方的士绅看着苏松士绅靠着纺织业日进斗金,难道他们不羡慕吗?盛泽一个小镇号称衣被天下,他们不想吗?

但苏松走的太远,他们追不上。

而苏松的巨大产能,无数纺织工人,远超其他地方的纺织技术,都让他们无法企及。

争不过人家。

可如果苏松陷入战乱呢?

他们的机会不就来了?

事实上大明其他各省的纺织业,基本上都被苏松压制半死不活,他们廉价而且优质的布匹冲垮只要水运能到达的所有市场,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别说其他省,就是临近的浙江棉纺业效率都远不及松江。而苏州几乎大半个城市,都是纺织作坊,这两家还有无锡,盛泽这些周边城市,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纺织业基地,每天源源不断产出供应整个国家的棉布。

其他地方除非乡村自己织些土布,剩下真正想跟他们一样规模化的,只能在他们的产品冲击下破产。

山东纺织业的恢复就是咱大清血洗这一带之后。

目前的山东主要就是充当原料供应商,鲁西运河沿线饥民不断的原因之一就是士绅为苏松纺织业种棉花,而不是种粮食。

但他们不想自己搞纺织吗?

还不是竞争不过苏松,只能退而充当原料供应商。

现在杨丰做的这些,对于其他地方士绅来说,真的不是坏事,就像福建因为海上贸易的竞争,已经在脚踩两只船一样,上游士绅也意识到苏松倒霉,对他们来说就是机会,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愿意坐视下去。这样一则避免把杨丰吸引过去替苏松士绅当替死鬼,二则趁机发展自己的纺织业,像江西湖广这些地方,苏松有的条件他们都有。

需要的只是摆脱苏松的压制。

现在很完美。

当然,苏松士绅也不傻。

无锡,锡山,龙光塔。

“这才是飞来横祸,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打这仗,如今银子花了,还是什么都没保住,反而让自己断了退路!”

前湖广提学副使,无锡邹家目前的核心邹迪光,看着远处硝烟弥漫的战场哀叹着。

的确是飞来横祸啊!

他那座著名的愚公谷园刚刚建成,原本想着以后就在这座占地五十亩的园林里面写写戏曲,守着小美婢们,然后和那些文士们诗词歌赋,就这样快快乐乐的过下半辈子,结果突然就噩梦降临了。此刻站在这座高塔之上,眺望实际上很近的洋溪河战场,他就忍不住有种想仰天长叹的冲动……

天祸大明,生此妖孽啊!

好端端的清白世道,一下子就妖氛笼罩了。

更重要的是,反抗的结果好像得不偿失啊。

“都是废物,花了那么多银子,到头来居然连一支偏师都敌不过,顾伯升纸上谈兵,就不该用他带兵,他懂什么带兵,黄口孺子,误国误民!”

安希范的老丈人谈修愤然说道。

“看起来倒是常捷军敢战,茅鹿门老当益壮,不想我无锡,竟然要靠浙江人来保住了!”

从京城逃回的孙继皋看着战场,颇有些意外的说道。

列阵在洋溪河南岸的常捷军火枪队,正在组成一个个方阵,用十轮射向着对岸射击,以此阻挡敌军渡过洋溪河,而运河东岸的高桥巡检城上,刚刚装上的红夷大炮则对着运河射击,阻挡运河上的运输船顺流而下。而刚刚得到重金许诺的董承祺和李应诏两部官军,主要是骑兵,则沿着洋溪河巡弋,同样阻挡北岸敌军的渡河。

当然,实际上根本没有敌军渡河。

他们就是在给自己壮胆,不过理论上斑鸠铳这种射程的火枪流弹也是能打伤几个民兵的。

而京营两个协和数万民兵的确已经到达,只不过因为高桥巡检城的重炮封锁了运河,只能在上游登岸。

军营已经建立。

而且此刻也在向这边炮击。

那些用运河船运来的野战炮,直接在洋溪河北岸排开,对着南岸的常捷军阵型轰击。

甚至大炮数量还在增加。

刘元霖在常州丢了太多大炮,再加上京营带来的,这些各种口径大炮全都在源源不断运到这里,在大炮轰击中常捷军伤亡不小,但这些浙江兵居然没有因此溃散,反而始终保持列阵开火。不过从无锡城内赶来的民团,也带来了大批火炮架在运河西岸,和对面敌军玩大炮对轰,实际上更多大炮也在从松江和苏州运来参战。

甚至部分松江水师营的舰炮都被拆下来,然后在江阴装船运过来。

以运河,洋溪河,惠山,高桥这些战略要地,共同组成的防御体系,正在形成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重炮对轰……

欧洲战场绝对没有这种数量级别的火炮对轰。

要知道他们一场战役,能够出动几十门火炮就算是顶级大战了。

而现在,已经在惠山战场上的大炮,加起来就已经超过一百门,这是不算弗朗机,虎蹲炮这些旧式火炮的,单算红夷大炮样式的,千斤,两千斤,三千斤甚至包括五千斤级巨炮。

苏松士绅不缺火炮。

松江那边有三家火炮工厂。

都是从北方购买铁,从倭国购买铜。

至于大明目前正在与倭国事实上处于战争状态……

呸,是不是对松江士绅的节操有什么误解?他们和福建海商已经闹到大炮对轰了,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争夺和倭国的贸易控制权吗?

猴子的部下在朝鲜烧杀抢掠,搜刮的铜多数都通过贸易进了他们手中,然后又铸造大炮用来对付杨丰,或者说对付万历皇帝,不过面子上还要维持,毕竟朝鲜人也经常过来哭,哭哭啼啼的还是很让人尴尬,所以松江士绅绝对没有和倭国贸易,和倭国贸易的都是海上的海盗。

总之现在他们真不缺大炮。

然而孙继皋这话刚说完,战场上的常捷军突然全都开始撤退了,龙光塔内一帮土豪劣绅全傻眼了。

他们赶紧跑下去,刚下锡山就撞上一脸焦急,带着常捷军撤退的茅坤。

“鹿门公,你这是……”

孙继皋拦住茅坤的轿子愕然道。

“别废话了,杨丰大军攻陷宜兴!”

茅坤很干脆的喝道。

呃?

孙继皋等人全傻眼了。

茅坤根本顾不上管他们,带着常捷军以最快速度冲向梁溪河的运输船,他家就是湖州啊,杨丰都拿下宜兴了,到湖州还能用几天?

他后面孙继皋等人面面相觑,然后一起转头看着跟随茅坤过来的董承祺和李应诏……

“孙侍郎,这浙军一撤我等孤掌难鸣,很难守住防线啊!”

董承祺一脸为难的说道。

旁边李应诏忙不迭的跟着点头附和。

孙继皋深深的忧伤了一下……

“二位都督,咱到一边细谈如何?”

他堆起满脸笑容说道。

(今天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