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101章 最多五年!

大汉第一太子 第101章 最多五年!

作者:中丞佐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20 19:55:23

当然,为将来登基之后的自己保住少府,保住这一点少得可怜的话语权,也只是刘盈从长远角度出发,未雨绸缪所做出的决定。

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把郑国渠修好,在老爹给出的这次大考中,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卷。

而在这份答卷之上,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却并非是钱粮······

“即少府知现今,府库空虚之缘由,孤便直言。”

说着,刘盈稍敛面上沉凝,对阳城延微一拱手。

“少府言,国库所得之农税,决于农产之丰、寡;少府所得之口赋,决于民户之多少。”

“然孤以为,此二者,实可合为一解!”

说到这里,刘盈的神情当中,便难得一见的出现毋庸置疑的强势!

“今汉室天下,农为国本;民春、夏耕于田,得秋收之农获。”

“粮获丰,农税自丰,国库所得之粮自丰。”

“然粮丰,民安能不传延子嗣?”

“待子嗣年壮,分门别户,少府所入之口赋,安能不多?”

接连发出两问,刘盈便伸出右手食指,面带笃定的在身前的地板上狠狠一戳。

“故孤以为,无论国库之农税,亦或内帑之口赋,皆可得解于一法。”

“——使民耕农所得之粮愈丰!”

“民得粮丰,则多诞子嗣;子多而民口丰,此,便为民富!”

“民得粮丰,则农税丰,国库便得粮富足;又民多余粮,诞子嗣而口丰,口丰则户丰,内帑亦可多得口赋!”

“此,便乃国富!!!”

听着刘盈铿锵有力的话语,纵是对民生、内治不甚熟稔,阳城延也不由微微点了点头。

刘盈说的没错。

只要百姓能多打粮食,那一切,就都会好起来。

打的粮食多,意味着农税多,国库就能有更多收入;

粮食够多,百姓就不会因为有‘粮食不够吃,生孩子也养不活’的鼓励;

生的孩子多了,人口自然就多了,等这些孩子长大,各自成立自己的家庭,少府也就能有更多的口赋。

这,也正是每一个封建农业政权的特征。

——只要粮食打得够多,啥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可一旦农获不够,那再小的矛盾,都会变成无法解决的难题。

见阳城延能听进自己的话,刘盈心中也是稍松口气。

咽口唾沫润润嗓,刘盈便继续道:“故此,郑国渠之整修,方为今天下之首重。”

“何也?”

“盖因郑国渠之通、塞,直关乎关中民事农耕,所得粮之丰寡!”

“郑国渠通,则民富,民富则国富!”

“然若郑国渠仍如今日这般,塞而不能利民农耕,则民苦于粮寡,国库、内帑亦苦于税、赋之缺,而只得‘无为而治’······”

“孤如此说,少府可能明白?”

言罢,刘盈只觉一阵口干舌燥,望向阳城延时,面色也带上了些许疲惫。

这也就是阳城延一个技术宅,才让刘盈这么苦口婆心,掰开揉碎了讲这些。

要是换做萧何,这点事,根本不用刘盈一个菜鸟讲这么多,怕是话刚起个头,萧何就要点头说‘好了,我都知道,不用再说了’。

看出刘盈神情中那抹压抑不下的疲惫,阳城延也是似有所感的面色一僵,旋即有些尴尬的轻咳了两声。

思虑片刻,却见阳城延又是眉头一皱,面带困惑的抬起了头。

“家上。”

见阳城延这番架势,刘盈只觉心中,有一万头草泥马飞奔而过······

——这么说都说不明白?!!

心中已接近抓狂,但面上,刘盈还是不得不做出一副温言悦色的神情,面带微笑的望向阳城延。

只不过那一抹‘微笑’中,似是隐隐带上了些许气急······

“家上之所言,臣大致明白。”

“若欲使府、库充盈,便当需疏通郑国渠,以使民先富。”

“然纵如此,固郑国渠上游之土,恐亦非必石砖不可啊?”

满是困惑的说着,阳城延不由又从面前的矮几之上,拿起那卷迷你铺盖卷。

“家上看,以此等埽为材,亦可固郑······”

阳城延话刚说一半,就见刘盈满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旋即哀叹着从地上站起身。

来到阳城延面前,刘盈稍一纠结,终还是直接在阳城延面前,只隔着案几的位置跪坐下来。

“少府怎就不明白呢······”

稍待调侃的道出一语,刘盈不由善意一笑,终还是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毫无保留的摆在了阳城延面前。

“欲使府库充盈,便当先使民富;而欲要是民富,便当整修郑国渠,以促往后数岁,秋后之关中遍地丰收!”

“无论民因丰收而富,亦或府库因民富而得以充盈,其重者,皆乃钱、粮。”

“那少府可知:郑国渠之整修,首重者何?”

“钱乎?”

“粮乎?”

“亦石砖,或制埽之软柳、碎石乎?”

接连发出数问,刘盈便略有不耐的自顾自摇了摇头。

“皆非矣。”

“——整修郑国渠之首重,亦孤今殚精竭虑以谋者,乃人!”

“乃修渠之青壮力役!”

稍带烦躁的道出此语,刘盈深吸一口气,才将烦躁的情绪压抑了些。

“少府方才亦言,今关中,民不过九十余万户。”

“此民九十余万户,父皇此番出征,便已抽调足六十万余众!”

“便言如今,关中青壮已去大半无,亦丝毫不过!”

“如此之局面,孤当何以凑足少府所言,整修郑国渠所需之力役六万?”

“少府出官奴三万,百官功侯出家奴三千,余二万七千余,当从何而来?”

说到这里,刘盈不由萧然长叹一口气,望向阳城延的目光中,也稍带上了些许无奈。

“关中民九十万户,已为父皇抽调青壮六十余万以充军,孤不过太子之身,实无以复征力役于关中民。”

“然若不征,郑国渠便无以尽修,待明岁,关中民仍当无望丰收,民苦于口粮之缺,民富、国富之说,更无从说起。”

“为今之计,唯有尽出少府所储,本备筑长安之石砖二十万,方可使民感怀于心,而自往修渠。”

“不如此,郑国渠之整修事,便当遥遥无期······”

言罢,刘盈终是萧然长叹一口气,旋即起身弯腰,面带惭愧的望向阳城延。

“少府苦长安城筑建无期,孤自了然于胸。”

“然孤欲修郑国渠,反苦无力役之愁,少府,可知晓?”

“孤尽出少府石砖二十万,以暗求关中民自往而修渠之意,少府,可能明白???”

看着刘盈负手躬身,站在面前两步的位置,面色满是惆怅的看着自己,阳城延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作答。

刘盈非要用石砖铺设郑国渠,究竟是想做什么?

阳城延虽然无法明确的表达出来,但心里也已大概明白。

若是刘盈知道阳城延此刻心中所想,必然会将一个崭新的词语,引入这西元前的世界。

——白嫖。

是的,没错。

无论刘盈说的再好听,再怎么天花乱坠,这件事的本质,依旧是白嫖。

用少府那二十万块石砖,摆出一个‘我汉家连皇都都不修了,也要给你们老百姓修水渠’的姿态,看能不能有写憨厚、纯良之人被感动,从而自备干粮,前往郑国渠边,自愿充作力役!

恶心吗?

恶心!

非常恶心!

若是不知道个中缘由,就连沉浮朝堂十数年的阳城延,都会对此感到万分鄙夷!

但刘盈那一句话,却让阳城延每欲拂袖起身,却终也没能成行。

——不如此,还能怎么办?

——不这样,郑国渠怎么修?

没有足够的人,郑国渠就没法修,那明年渭北的田亩,岂不还是没水灌溉?

如果渭北粮产还是像今年这样,亩产三石、二石半甚至于更低,国库何来农税?

口粮自用都不够,百姓又怎么会多生孩子?

关中的人口、户籍,少府的口赋,又谈何稳步递增?

国库没有农税生育,少府没有口赋收入,又谈何建造长安,谈何厘治天下万民?

这一刻,阳城延终于明白过来:五十年前,三百里长的郑国渠,为什么会成为韩国‘疲秦计’的核心了。

——这样的大型水利工程,一旦修了,就有极大概率民心尽失!

五十年前,困居一隅的嬴秦,抗住了。

而如今的汉室,却根本不敢去下‘我虐百姓千百遍,百姓待我如初恋’的堵住了······

“唉······”

“也罢,也罢······”

“起码比起强征力役,此法,确稍佳······”

都是坏选择,那就从其中,选一个没那么坏的吧?

带着这样的想法,阳城延终是百感交集的从座位上起身,极其缓慢的弯下腰,对刘盈拱手一拜。

“家上之忧苦,臣,知之······”

“此事,臣唯家上之命,是从。”

“还请家上示下:此事,需臣以何为助?”

“郑国渠整修之具案,家上可另有交代?”

看着阳城延满带着纠结、迟疑,终还是满带着负罪感,对自己说出那句‘唯命是从’,刘盈总算是如释重负。

温尔一笑,走上前,拉起阳城延的手臂,刘盈便满是郑重的凝视向阳城延目光深处。

“今日少府愿助,孤,纵死亦不敢或忘!”

“五年!”

“至多不过五年!”

“孤与诺少府:至多五年,府、库便皆当充盈,钱、粮皆当余者甚!”

“到那时,孤必当力谏父皇,速行长安城之筑建事!”

“若父皇未允,孤亲坦背而负荆,谢罪于少府当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