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109章 最苦的,还是农民···

大汉第一太子 第109章 最苦的,还是农民···

作者:中丞佐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23 19:03:50

“大父~”

“大父。”

听闻身后,传来一声满是稚气的呼唤,张病己不由稍停下脚步。

才刚回过身,就见一个身高不足四尺的矮小身影,一下扎进张病己身上。

看着自家幼孙昂起头,鼻子下还挂着一流鼻涕,张病己面容顿时一暖,呵笑着蹲下身。

手掌稍颤抖着替幼孙拭去鼻涕,张病己便满是慈爱摸了摸小娃的脑袋。

“可是累了?饿了?”

“还是渴了?”

领头人停下来,张家寨的百姓们自也是纷纷停下脚步,将抗在肩上的粮袋放下,也好稍歇息片刻。

却见张未央闻祖父张病己之言,只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用手背又蹭了蹭鼻涕,才扭过头去,抬手指向身后的直道。

抬起头,顺着张未央的手臂望去,张病己也不由缓缓直起身,望向那队规模庞大的人马。

就张病己所见,在那队人马最开头,便是数十位孔武有力,眉宇稍显凶狠的家丁护卫开道!

而后,便是一大一小两辆车。

小的那辆,由四匹颜色各异,且略显瘦弱的老马拉着,走在前;大的那辆,则由四头已被切去角的牛挽着,跟在后。

第一眼看上去,便是这一辆马车、一辆牛车,以及数十位护卫。

再仔细一看,就见约两里开外,跟着一队数百人的兵卒阵列,远远吊在后头!

“马?!”

稍有些惊诧的一声呢喃,张病己的面容之上,便稍带上了些许郑重。

——在如今的关中,马匹,绝对算是稀罕物!

坊间传闻,就连当朝丞相酂侯萧何,在上朝的时候,都得坐牛车上朝!

更何况四马挽车,这可是诸侯王才能享有的待遇!

“莫非,是哪位宗亲诸侯入朝?”

正思虑间,刘盈便已小跑上前到人群外,朝张病己远远一拱手。

“小子,谨拜老丈!”

见此,张家寨的老弱、妇孺不由纷纷抬起头,望向那眉清目秀,衣衫正解,举止甚至带着些贵族气息的少年。

片刻之后,便是张家寨的村民们悄然让到直道两侧,使得刘盈和张病己之间,空出了一条约丈宽的通道,

便见张病己面带疑虑的上前,稍带试探的一拱手:“敢请问······”

不等张病己双手抱拳,刘盈便已跳将上前,赶忙上前自手臂扶起张病己,眉宇间,立时便涌上一抹恭顺。

“老丈万莫如此,小子年不及冠,实不敢当如此大礼······”

说着,刘盈不忘稍挪步至张病己身侧,全然一副晚辈子侄侍奉家中长者的模样。

见刘盈这番作态,张病己又回想起了前些时日,从长安一带传出的风闻。

“太子仁厚,待老者如侍亲长······”

暗自思虑着,张病己便面带迟疑的侧过头,望向刘盈的目光中,稍带上了些许审视。

却见刘盈面上满是微笑的一点头,手仍扶在张病己的大臂之上,昂起头,望向已跟上来的吕释之。

“还请舅父将车马拉来。”

言罢,刘盈便再度笑着侧过头,温言悦色的望向张病己。

“老者已受杖,当已年过古稀,怎还能辛劳于远途?”

看着刘盈满是温善的笑容,张病己百般思虑,终还是缓缓点点头,任由手臂被刘盈扶着,走向了那辆马车的方向······

·

不片刻,原本缓行在直道上的张家寨百姓,便和刘盈、吕释之一行合为一队,共行在了直道之上。

张氏宗长张病己,自是被刘盈恭敬的请上了自己的马车,刘盈却并未上车,只跟在车厢左侧,不时同端坐于车内,稍待拘谨掀开窗帘的张病己说着什么。

身后,吕释之的牛车之上,也已被三两位年近花甲,鼻息明显有些粗重的老者所占。

同刘盈一样,徒步行走在自家牛车旁,看着刘盈同张病己二人交谈着,不时传出欢快的轻笑声,吕释之不由暗自点了点头。

“虽尚年弱,然尤知敬老之道······”

“嘿!”

“还是没变啊······”

如是想着,吕释之便面带欢愉的低下头,享受起了这难能可贵的闲暇时光。

倒是在队伍最前方,老少二人一坐于车内,一行于车外,交谈不甚欢愉。

“久闻太子宽厚、仁善,也不知此传闻······”

听着张病己面带试探的询问,刘盈只低头一笑,权当是默认。

“小子不过生于天家,稍得父皇仁义爱民、恩济天下之姿而已。”

“老丈不必过谨,权当小子亦家中孙辈便是······”

感受着刘盈语调中,那抹如沐春风般的亲切和随和,张病己气质中,那抹不怒自威的强势,转瞬间便散去大半。

正思虑着该如何开口,又见刘盈温笑着侧仰过头。

“老者年过古稀,当于家中颐养天年,享儿孙绕膝之福才是?”

说着,刘盈不忘稍回过头,看了看跟在身后的那百十来位老弱妇孺。

“今秋收已毕,老者怎还携乡中老弱,负行囊、粮米出行?”

“老丈此行,又欲往何处?”

说到这里,刘盈面容之上,便悄然涌上一抹担忧。

“可是今岁秋收,田亩得粮不丰,乃使老者有何困顿?”

听闻刘盈此言,张病己不由稍抬起头,待看见刘盈眉宇间,那抹若隐若现的焦急和忧虑,终是在心中微点了点头。

“终归是陛下之血脉啊······”

“心窝子里头,还是记挂吾等黔首!”

如是想着,张病己望向刘盈的目光,不由又更温和了些。

“殿······”

试探着一开口,见刘盈面色稍一滞,僵笑着看了看身后,张病己思虑片刻,终也只好笑着点点头。

“公子?”

见刘盈不置可否的稍一点头,张病己便调整了一下坐姿,眉宇间,也稍带上了些许哀愁。

“虽不至公子所言之地,然今岁秋收,确得粮甚少啊······”

说着,张病己不由叹息着又一摇头。

“汉五年,老朽自军中伤退,归农于渭北,得陛下赐以不更之爵,二百亩之良田。”

“当岁,老朽家中二百亩田,得粟米七百余石!”

“老朽孙辈男十一,皆因此得以饱食足一岁余,今皆年不过十二、三,却身六尺余长!”

“然往数岁,田间所得之粮,便愈发稀寡·······”

说到这里,张病己神情中,不由涌上了些许哀伤。

“先是汉八年,关中稍旱,田亩多无水以灌溉,亩得粮不足二石!”

“及去岁,虽无旱,然老朽所在之张家寨,远郑国渠者甚;待水流至张家寨,已然所剩无多······”

“今岁,老朽不得已,只得驱乡中青壮,负桶往渭水,然亦不过杯水车薪;张家寨农三百七十余户,田近四万亩,得粮只不足六万石······”

“此粮六万石,去其农税四千石,再售于粮商巨贾;待明岁,售粮所得之钱,恐只得粮不足三万石······”

说着说着,张病己望向刘盈的目光中,竟已泛起了点滴泪光。

“须知张家寨民三百七十四户,足二千六百余口啊······”

“粮米三万石,分而食之,人不过十石余;纵以粗粮、糟糠掺而食之半饱,亦不过八、九月之用·····”

“余三五月,恐便是孩童厉泣,道尽无人,家家户户饥卧于榻,不敢出门稍行··········”

听着张病己的描述,纵是对关中粮食减产、百姓食不果腹有所预料,刘盈也只觉得心中,响起一声被石锤狠狠砸下的闷响。

——三万石粮食,两千六百多人吃,够不够?

刘盈心里非常清楚:如今汉室,对‘是否食不果腹’的判定标准,便是人均月食米粮二石!

按这个标准算,但凡一个成年的百姓,无论男女,只要其一年的粮食摄入量没有达到二十四石,便都可以在地方官府的报告中,被称作‘食不果腹之贫民家’①······

而张病己口中,张家寨的百姓,每人每年平均所摄入的粮米,很可能就是十石多一点。

这意味着:如果只吃纯粟,每吨都吃饱,那张家寨百姓辛苦劳作一年所得,却只够吃百年!

只片刻之间,刘盈心中,便涌起一阵莫名庄严的使命感。

——郑国渠,必须修好!

——明年,最晚后年,一定要让关中百姓,摆脱这种‘种地一年,粮食不够吃一年’的窘境!

刘盈正沉思的功夫,张病己也是面带愧疚的回过头,摸了摸趴在怀中,亦悄然睡去的那颗小脑袋。

张病己的幼孙张未央,今年才八岁,看上去,却仍瘦弱的像个四五岁的幼儿。

看着张未央那明显凸起的锁骨,以及隐隐有些凹陷的脸颊,张病己只惨然眨了眨眼,却根本不敢抬起手,去擦眼角的泪水。

只片刻之间,在刘盈一行车马的最前端,无论是张病己所在的车厢内,亦或是刘盈所在的车厢外,气氛,都无比的压抑起来。

如此不知过了多久,终还是张病己稍待哽咽的一声轻语,打破了这阵沉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