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117章 彭越无罪,梁王当死

大汉第一太子 第117章 彭越无罪,梁王当死

作者:中丞佐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2-02 23:13:48

刘邦一语,顿时惹得殿内众人赶忙低下头,再也没有了出身劝谏的意图。

只方才那一句话,刘邦就已经将自己的意思,表达的非常清楚了。

——朕没问你们彭越有没有罪,朕问的是:梁王这个位置,究竟应不应该让异姓诸侯坐!

如果说,这个问题是在五年前,汉祚方立的时候提出,那答案自是不言而喻。

哪怕是为了暂时稳定关东的战略局势,留侯张良、曲逆侯陈平乃至于建信侯刘敬(娄敬)等人,都必然会劝刘邦‘以大局为重’,先虚与委蛇稳住关东,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北方,集中在长城以北的匈奴身上。

但在现如今,汉室已经经历过一场汉匈平城战役,又接连平定燕王臧荼、临江王共尉、韩王信等异姓诸侯叛乱,以及赵王张敖被贬宣平侯、楚王韩信被贬淮阴侯的一系列变故之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已经变了。

攘外,必先安内!

要想集中精力北击匈奴,汉室首先要确保的,就是关东的安稳!

而在现阶段,汉室对于‘关东彻底稳定’的解决方案,也早已达成共识。

——除了身为吴王夫差后代的长沙王吴氏一脉,其余各家异姓诸侯,都不该存在于关东大地!

这样一来,刘邦方才那个问题,答案也就很明显了。

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彭越,不该受到苛待。

但身为异姓诸侯的梁王,必须被清除!

最起码,也要和淮阴侯韩信一样,废王为侯,并软禁在长安。

正当帐内功侯们下定主意,斟酌起措辞之时,就见刘邦那依旧高大伟岸的身影,缓缓从上首的座位上起身。

待踱步来到大帐正中央,刘邦的面色之上,已再也不见方才那副恼怒。

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国事为重、大局为重的神圣使命感。

“自汉祚立,朕之心腹大患,便唯一处!”

语调粗重的一声低吼,刘邦便猛地抬起手,遥指向北方。

“北蛮匈奴!”

“朕生平之念,唯策马驱驰于雁门关外,尽踏胡蛮之居所,使得见汉骑而不敢弯弓,汉人当面而不敢直腰!”

器宇轩昂的宣示出自己的毕生夙愿,刘邦终是深吸一空气,将遥指向北方的手指收回,双手背负于身后,面色也稍阴沉了下去。

“然自汉七年,韩王信北结匈奴,以至汉匈平城一战之时,朕便已明白。”

“——若欲全朕之夙愿,首当为者,非纠结大军以北出边墙,而乃尽去关东异姓诸侯,以免再有韩王信马邑献降,判汉降胡之故事!”

说到这里,刘邦不由发出一声冷笑。

“诸公言,梁王彭越功勋卓著,又往忠心不二。”

“莫非如此,便可确保其往后无有二心,无意步韩王信之后尘?”

“诸公可有人胆敢出身,以身家性命担保于朕当面,言梁王彭越至死,都绝无叛逆之举?”

略带暴戾的发出一问,不等仗内众人给出答复,刘邦便自顾自摇了摇头。

“——彭越功勋卓著,比淮阴侯如何?”

“往昔,朕率军抗项羽之楚卒,若无淮阴侯,朕安能得以尽胜?”

“楚王项羽,安能自刎于乌江,无颜面江东父老?”

“然纵如此,淮阴侯不亦反于楚,为朕贬王为侯?”

“今日,诸公随朕至此,不亦因陈豨贼子为淮阴侯所怂恿,意欲悖逆作乱?”

面带沉痛的发出一问,刘邦的苍髯都不由有些微微颤抖起来。

“——彭越忠心不二,比往之韩王信,又如何?”

“身以为韩襄王之孙,姬姓韩氏之后,韩王信得朕敕封以为王,续姬韩社稷。”

“然终,韩王信不亦自毁贵族体面,为蛮夷之走狗?”

“便是如今,往昔之汉韩王,亦承命于狄酋冒顿,作乱于吾汉家之北墙之外呐!!!”

说到这里,刘邦终是面带凄苦的闭上双眼,扬天发出一声长叹。

“自起于丰沛,朕所见、闻之‘忠臣义士’,实如过江之卿。”

“有受命于危难之际,险扶秦社稷于勿亡,然又献降项羽,受封以为雍王之秦少府章邯;”

“有奉主之命率军追击,反因‘养寇自重’之念,而使朕得逃虎口之楚将丁固;”

“亦有先叛项楚,后叛刘汉,终亡于反复无常之魏王豹······”

苦叹着,刘邦缓缓低下头,望向身侧不远处,明显想要出身说些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的周昌。

“汾阴侯之意,朕明白。”

“往昔,故高景侯周珂坚守荥阳,同彭越可谓相得益彰,守望相助,故私交甚笃。”

“今高景侯已亡,汾阴侯身以为高景侯弟,自当回护亡兄之故交。”

说着,刘邦不由摇头叹息着重新坐回上首,眼睛虽然看向周昌,但嘴里的话,分明还是说给帐内众人。

“秋七月,太上皇驾崩,朕任汾阴侯为赵相之时,就已明言:往后数岁,朝堂之重,便当为除梁、淮南此儿异姓诸侯。”

“及汾阴侯之责,便乃往后数岁,朕亲出函谷,已讨不臣之异姓诸侯之时,劳守北墙,以防北蛮匈奴阻朕大计!”

“故,朕以为,彭越无罪;”

“然梁王,断不可留!”

“汾阴侯以为然否?”

意味深长的发出一问,刘邦又侧过头,重新望向帐内众人。

“诸公,又以为如何?”

听闻刘邦这一番毫不带掩饰的盘算,帐内众人思虑良久,终是从帐内两侧来到中央,对刘邦齐齐一拱手。

“臣等,谨遵陛下诏谕······”

见此,刘邦面上忧容终是稍艾,面色郑重的微一点头。

“既如此,梁王彭越意欲谋反一事,便当由廷尉亲往而查。”

说着,刘邦稍抬起头,在殿内众人身上打量一周,目光最终锁定在了一名年岁三十余的‘青年’将领身上。

“故廷尉公上不害,已为朕任之以为右将军,领荆、楚之兵,恐当无暇。”

“便由卫将军王恬启往之,彻查梁王彭越意欲谋反一事!”

听闻刘邦此言,王恬启正要出身应诺,就见一直默然侍立于刘邦身侧,从始至终未发一言的御史大夫赵尧站出身,轻笑着对刘邦一拜。

“陛下。”

“臣以为,此事,或当稍置于日后,方更妥当些?”

语调平和的道出此语,见刘邦眉头稍一皱,赵尧又赶忙一躬身。

“陛下,今陈豨乱起不久,又凛冬将至;陛下御驾亲征,以平陈豨之乱,恐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皆正观望于代、赵。”

“值此之时,若陛下遣王将军往梁地,欲以‘谋逆’加罪于彭越之身,只恐淮南王英布,便或狗急跳墙!”

“若果真如此,便是陈豨乱于代、赵,英布乱起淮南,陛下南北不得两顾,再加以陈豨黔驴技穷之时,亦或当效韩王信故事,引匈奴胡骑入关······”

说到这里,赵尧话头悄然一滞,望向刘邦的目光中,也稍带上了些许深意。

“陛下,临大战而分兵,可乃兵家之大忌啊?”

听闻赵尧这番分析,帐内众人心中,不由稍一诧异。

——幸妄之臣,竟也能有如此见解?

众人思虑之际,刘邦也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旋即略带深意的笑着,侧头望向身旁的赵尧

“彭越之事,莫非御史大夫另有高见?”

就见赵尧腼腆一笑,便道:“不敢称高见,只些许愚见,以供陛下斟酌······”

稍客套一番,赵尧便侧过身,对帐内众人一拜,旋即将自己的想法尽数道来。

“今陈豨为乱于代、赵,陛下虽兴燕、齐、荆、楚,合关中兵伐之,然若陈豨引匈奴胡骑为援,平乱一事,便恐非三五月之功。”

“既如此,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二者,便当先稳其心;待陈豨乱平,再做打算。”

说着,赵尧不由回过身,对刘邦又是一拜。

“陛下方才言,以卫将军王恬启为廷尉,以查彭越谋逆一事,然若如此,恐彭越纵本无反意,亦当无奈兴兵。”

“臣意,陛下可暂安彭越之事,专注陈豨乱平一事;待乱平,再以‘酬平乱之功’为名,迁卫将军为梁国相。”

“卫将军因功为梁相,彭越便当无有防备;而卫将军迁以为梁相,自可暗集彭越之罪状,亦可凭梁相之名,剥离彭越之兵马。”

“如此,待卫将军筹足彭越之罪证,又尽掌梁国之兵马,陛下再欲降罪于彭越,便不过诏书一纸、廷尉狱卒三二人之事······”

言罢,赵尧又是深深一拱手,旋即退回刘邦身侧,重新恢复到先前那副‘陛下亲卫’的模样。

细细品味着赵尧这一番话语,殿内众人心中,竟史无前例的对赵尧这个‘幸妄之臣’,涌上些许正视。

撇开资历、功勋等方面不谈,光是在彭越一事上所展现出来的谋略,御史大夫赵尧,便绝不逊色于曲逆侯陈平!

听听赵尧说了些什么?

——如果直接派人去抓,彭越会狗急跳墙,就算本来没打算反,为了活命,也只能反了!

那怎么办呢?

以‘因功升官’为名,将卫将军王恬启任命为梁国相,一边搜集(编造)彭越谋逆的罪证,一边名正言顺的剥夺彭越手上的兵权!

等彭越谋逆的罪证搜集(编造)完备,梁国兵权也都被梁相王恬启掌控,到那时再整治彭越,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

“赵尧此人······”

“往后,当离远些!”

“也绝不能得罪!”

如是想着,众人不由纷纷撇了赵尧一眼,旋即悄然低下头。

直到这一刻,殿内这数十位功勋卓著,在汉祚鼎立过程中立下不菲功劳的开国元勋们,才终于回过未来。

——御史大夫赵尧,绝对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幸臣!

刘邦,也依旧是那个慧眼识珠,绝不因私情,就乱提拔阿猫阿狗为朝中公卿的帝王!

看着殿内众人的反应,刘邦不由心下一笑,不着痕迹的瞥向身旁的赵尧,微微一点头。

“即诸公议以为善······”

稍拖出一声长音,刘邦不忘望向屹立于帐侧的卫将军王恬启。

“卫将军以为,如此可否?”

就见王恬启闻言,毫不犹豫的出身一拜。

“臣只知率军征讨,不讳纵横筹谋之术,陛下以何令臣,臣便以何行报于陛下!”

听闻王恬启瓮声瓮气的作出答复,刘邦终是轻笑着一点头,旋即双手猛地一拍大腿,便从座位上再度起身。

“嘿!”

“既如此,便依御史大夫之令,待陈豨乱平,再议彭越谋逆一事!”

以一股毋庸置疑的语调,做下‘此事暂且搁置’的结论,刘邦不忘又笑着望向王恬启。

“此战,卫将军可要多用些心。”

“莫不然,待战罢,朕纵有心捡拔,恐朝中诸公亦有不服?”

听闻刘邦略带调侃的道出此语,帐内众人不由纷纷皮笑肉不笑的附笑两声。

而后,便见刘邦面容稍一肃。

“燕王、齐相之军,可已皆至?”

听闻此问,就见曲周侯郦商出身一拜:“禀陛下!”

“十五日前,燕王已率卒七万余,自蓟县发,今已至燕-代交界!”

“齐相傅宽亦率齐卒五万余,及汲侯公上不害所部荆、楚之卒五万,合十余万兵马,已至巨鹿!”

“另梁王彭越虽称病未至,然亦遣武原侯卫胠率梁卒三万余众,不日便当抵邯郸,供陛下差遣!”

听闻郦商此言,刘邦只默然点点头。

“卫胠都被打发来······”

“彭越啊彭越·”

“朕之亲信,亦为你排挤而来,叫朕又如何相信,你彭越心无反意?”

心中感叹着摇了摇头,刘邦望向殿内众人的目光之上,终是涌现出决然之色。

“燕卒七万,齐卒五万,荆、楚五万,梁三万。”

“合朕所率关中锐士二十余万,此战,当有可用之兵四十万余!”

满是自信的道出此语,刘邦便噙着一抹稍待调侃的笑容,在殿内众人身上环顾一周。

“得此大军四十万,攻灭区区叛贼陈豨,朕可还需亲为?”

“可还需朕亲策马已冲杀阵前,以振大军士气?!”

听闻刘邦此问,殿内众人面色之上,不由齐齐涌上些许涨红之色。

——此战过后,汉军将士四十余万人,不知又是几人拜将,又几人得封为功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