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119章 还是少跟萧何玩儿吧

大汉第一太子 第119章 还是少跟萧何玩儿吧

作者:中丞佐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2-02 23:13:48

从阳城延口中,得到‘冬至前能完成渠底淤泥清理工作’的答复,刘盈心中,不由稍松了一口气。

实际上,刘盈此番整修郑国渠,总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便是过往二十余日正在进行,以及未来二十日将要进行的郑国渠下游河段淤泥清理工作。

这一项,算是此番整修郑国渠最重要,且短期内能大幅改善渭北农产的部分。

第二部分,则是为了使未来8-10年,郑国渠下游泥沙沉积速度减缓,而需要进行的渠道减宽工作。

这一项,有点类似于后世,潘季驯治理黄河所用到的‘束水攻沙’,通过收紧渠道宽度来增大水压和流速,已达到减缓泥沙淤积速度的目的。

在刘盈前一世,郑国渠的治理、整修工作,便是以这两部分为主。

甚至连‘渠道减宽’部分,都因经费、人力不足而被朝堂搁置,只进行了第一部分,即下游河段淤泥清理。

有了上一世的前车之鉴,这第一部分,刘盈自是不用多操心。

——前一世,阳城延几乎凭一己之力,就能完成郑国渠下游河段的淤泥清理工作,这一世多个刘盈监督,没道理反而做不好。

至于‘束水攻沙’的第二部分,前世虽然因经费、人力问题而未能完成,但彼时的少府水匠们也都曾拿出切实可行的计划,这一世,自也不会出问题。

真正需要刘盈关心、正视的,是前一世未被提出,这一世由于刘盈太子监国,受令主修郑国渠,方应运而生的第三部分。

——以石砖、埽等物,压实、固定郑国渠上游渠底、渠侧的土,避免其被河水冲走,最终淤积于下游。

这一部分,才算是刘盈此番主修郑国渠的戏肉。

清掘淤泥、束水冲沙,实际上都是由少府提出,并由专门的水匠负责,刘盈的存在,并不能对此起到什么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此番,刘盈受天子刘邦之令主修郑国渠,结果真的只是清理了下游淤泥,为郑国渠填土减宽,那换而言之,也可以说刘盈什么也没干。

——反正有没有刘盈,少府也都会这么做!

顶天了去,也就是刘盈的存在,让少府没太头疼力役来源而已。

很显然,这种‘摸鱼划水’式监国,绝不可能让朝野、天下满意,也很难使天子刘邦产生‘放弃易储’的想法。

这就使得此番,刘盈必须要在老爹刘邦班师归朝之前,在郑国渠整修一事上,留下一些专属于自己,专属于监国太子刘盈的烙印。

想到这里,刘盈便也没再多绕弯子,示意阳城延安坐,便直入正题。

“即下游淤泥清掘之事,可于冬至日前毕,少府以为冬至日后,可能续行渠道减宽一事?”

听闻刘盈问起此事,阳城延并没有着急作答,而是在心中默默推算了片刻。

而后,才对刘盈稍一拱手。

“家上。”

“陛下临行之时,臣曾同家上,及朝中百官议:此番整修郑国渠,乃需力役六万。”

“若得力役六万,则下游清掘,当需月半之功;河渠减宽,则另需月余。”

说到这里,阳城延面上神情,不由稍轻松了些。

“然家上以‘石砖铺渠’之妙策,竟引的渭北民自来,以为修渠之力役,至今,已足四万余······”

听闻此言,刘盈不由眉角稍一扬,暗地里也稍有些自得起来。

——少府的二十万块石砖,其中有至少十五万块,仍旧堆积于长安城西郊的少府切石场!

剩下那五万,此时也还静静的躺在郑国渠上游沿岸的三原县,可谓是无人问津。

至于早先,被石砖压坏的渭北直道,也已经在中郎将、中尉属衙的北军将士、中郎官们‘竭力修补’下,也终于被修补完成。

而刘盈如此大费周折,不惜破坏渭北数百里直道,再发动北军、中郎将属衙官兵将士去整修,如此巨大的代价,自也得到了不菲的成果。

——阳城延方才所言,‘自发前来修渠的百姓已经超过四万人’,就是刘盈这一番折腾,所需要取得的效果。

想到这里,刘盈的面色之上,也稍涌上些许心安。

“四万余······”

“加之少府官奴三万,百官功侯家中私奴,便是七万余?”

见刘盈面上涌现出些许轻松,阳城延也不由微微一笑。

“当近八万!”

阳城延只一语,终是让刘盈彻底放松了下来。

——将近八万人,比原计划所需的六万,足足多出了三分之一!

换而言之,有着八万力役,原计划中的工期,也可以缩短起码三成!

刘盈正思虑间,阳城延也适时开口,确定了刘盈的这个推断。

“家上此修郑国渠,本须力役六万,劳近三月;然今得力役近八万,臣以为,下游淤泥清掘、河渠减宽事,或只须二月。”

“下游之淤泥,自九月上旬起掘,当于冬至日毕;及河渠减宽,或只须复二十日,便可······”

听闻此言,刘盈总算是长松一口气,旋即面带试探的望向阳城延。

“如此,待郑国渠减宽事毕,当是十一月上旬······”

“少府以为彼时,可能驱今之力役近八万,以软柳、碎石制埽,以铺郑国渠底?”

不料听闻刘盈此言,阳城延面上轻松之色顿消,取而代之的,是一抹若隐若现的忧虑。

“家上。”

“十一月过,关中,便当是大雪纷飞,万里冰封啊······”

“如此凛冬极寒,驱力役以取软柳、碎石,又制其成埽,怕是有力役冻伤、冻亡之虞?”

听阳城延说到这里,刘盈面上神情也不由一僵。

“少府之意······”

“以埽铺于渠底、渠侧之事,不可于腊月行之?”

“若不行于腊月,又待何时?”

闻言,阳城延不由稍一思虑,才试探着开口道:“今家上得力役近八万,其中,渭北自发而至之民过半。”

“此力役四万余,家上恐不当劳其过甚?”

见刘盈面色稍有些沉重的点点头,阳城延便继续道:“既如此······”

“臣意,腊月、正月,家上可驱少府官奴,自关中各地取软柳、碎石。”

“碎石暂运至郑国渠南岸,软柳,则发于渭北民宅中。”

“此二月,渭北民不必劳于外,只须于家中,以柳之软枝编而得席,待明岁春前,再携家中之柳席,复至郑国渠。”

“再以此柳席包之以碎石,卷其为埽,沿渠侧之坡滚至渠底,稍行摆放即可。”

言罢,阳城延不由稍低下头,装作一副思虑重重的模样,实则却偷偷用眼角打量起刘盈的反应来。

“春二月······”

轻微一声呢喃,刘盈便也陷入了短暂的思虑之中。

确如阳城延所说,腊月、正月,算是一年当中,关中最为寒冷、干燥的时节。

在这两个月去驱使自发前来,帮忙修郑国渠的渭北百姓去折柳条、搬碎石,确实有些不合适。

按阳城延所说,让少府的官奴去折柳条、搬碎石,让渭北百姓在家里把柳条编成席,等二月再送到郑国渠沿岸,当场做成埽,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这样一来,用埽、石砖铺设郑国渠上游一事,就该是春二月开始,最晚不到春三月即可完成。

到那时,再将郑国渠首重新打通,让渠道被水自然冲刷十天半个月,刚好赶上三月末、四月初,关中春耕的时节。

“嗯······”

“如果不出意外,老爹班师回朝,应该是明岁夏六月······”

稍一盘算,刘盈终也是稍显迟疑的点了点头。

“即少府以为当如此,便如此吧。”

“待清掘泥沙、渠道减宽二事尽毕,便遣渭北民壮归家,于家中编柳为席。”

见刘盈同意采纳自己的建议,阳城延只面带欣慰的点了点头。

片刻之后,阳城延又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状,似是有什么话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

见此,刘盈只摇头一笑:“少府直言便是,何必做此女儿态?”

见刘盈稍待调侃的发出一声淡笑,阳城延也不由僵笑两声,才面带尴尬的对刘盈一拱手。

“家上。”

“臣听闻,建成侯于莲勺县外,得屯粮近十万石?”

看着阳城延故作不知的发出此问,刘盈不由摇头苦笑起来。

——刘盈此番带来,并交给母舅吕释之看管的那十几万石粮食,可就正大光明的摆在莲勺县外的建议粮仓内!

更何况那十几万石粮食,在过去这二十几天,已经被刘盈当做口粮,给自发前来修渠的渭北百姓,次序发出去了将近三万石。

作为郑国渠整修工程的总工程师,阳城延能不知道那十几万石粮食的存在?

只稍一思虑,刘盈便也就反应了过来:阳城延话中深意,只怕是盯上了那些粮食。

如是想着,刘盈也不由噙笑起身,稍待戏谑的望向阳城延。

“怎么?”

“少府食中二千石之秩禄,莫非家中,亦缺粮为食?”

听闻刘盈此言,阳城延只面色尴尬的摇了摇头,旋即稍带苦涩的长叹一口气。

“家上不知。”

“此番整修郑国渠,少府出官奴三万。”

“往昔,此官奴三万之口粮,皆由丞相府调国库之粮。”

“然此番,相府所调之奴粮,远不足此官奴三万人食之。”

“臣遣人相问,萧相言:陛下率军在外,军粮尚缺,实无力调拨少府官奴所用之粮。”

说到这里,阳城延不由话头稍一滞,纠结片刻,终还是暗自一咬牙。

“萧相言于臣曰:家上此修郑国渠,得皇后调郦侯今岁之租税,粮米十数万石。”

“故臣此来,乃欲请调家上所得之粮,以供少府官奴之用······”

言罢,阳城延便满带着忐忑,望向刘盈那已有些呆愣的面容。

不得不说,阳城延这一番言论,着实是让刘盈有些措手不及。

——刘盈为什么要调用少府官奴,而不是直接征调百姓?

不能劳民伤财、维护关中民心,自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征役于民,是要有粮食的!

就好比现在,刘盈正在做的事一样,每一个来到郑国渠南岸,参与到郑国渠整修工作的百姓,都是要包吃的!

反观少府官奴,则有所不同。

征劳于百姓,官府就要承担起力役青壮的口粮;

而少府官奴,虽然也要朝堂调粮作为口粮,但少府官奴的这份口粮,是无论如何都要拨的!

简单来说,今年冬天,少府这三万多官奴,无论是被刘盈用来整修郑国渠,还是被少府用来铸造三铢钱,亦或是啥也不干,吃吃喝喝一整个冬天,也依旧需要丞相府从国库调粮食!

这,才是刘盈最开始,将算盘打到少府官奴身上的原因:不用另外花钱、花粮食。

结果现在可倒好,萧何一句‘无粮可调’,这三万余少府官奴的口粮,竟也落在了刘盈肩上。

若早知如此,刘盈何必征调那些宛如行尸走肉,骂着不走、打着飞奔的少府官奴?

反正都要出粮食,何不拿粮食去多‘征’些百姓?

“萧何······”

“应该不是刻意的吧?”

暗自思虑着,刘盈不由也稍叹一口气。

作为当朝丞相,萧何不大可能做出‘故意为难监国太子,为郑国渠整修工作增加难度’的事。

如此说来,或许真如萧何所言:刘邦大军在外,粮草需求颇巨,国库,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

想到这里,刘盈终是重新抬起头,望向阳城延的目光中,隐隐带上了些许狡黠。

“嘿!”

“正好!”

心下打定主意,刘盈便温笑着上前,安抚着拍了拍阳城延的大臂侧。

“少府莫忧。”

“即国库无力调粮,孤便修书一封,以告建成侯:调粮米三万石,以做少府官奴口粮之用。”

见刘盈这么痛快的答应下来,阳城延顿时大喜过望,正要起身拱手,却见刘盈若有所思的回过身,‘喃喃自语’道:“萧相······”

“不应该啊······”

“往日,少府同萧相可谓私交甚笃,今少府有事,萧相怎还推脱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