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141章 花花轿子人人抬

大汉第一太子 第141章 花花轿子人人抬

作者:中丞佐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2-13 11:22:58

刘盈短短数语,农院内的氛围,便顿时有些尴尬起来。

看着刘盈笑意盈盈的凝望向自己,田何心下轻视之意也顿消,转而被一股莫名的郑重所取代。

“这位······”

“嘿,倒是颇得‘那位’之脾性。”

“就是不知,脾性已得十之七八,‘那位’之手段,又得几多?”

暗自思虑着,就见田何轻笑着抬起头,望向一旁侍立着的两位书童,以及赔笑屹立于侧的吕释之。

“贵客登门,汝二人便领贵客略赏竹林之怡,万不可短了礼数。”

见此,刘盈也是轻笑着侧过身,对舅父吕释之轻轻一点头。

待吕释之被两名书童领着,走向农宅后的竹林,方见田何轻笑着伸出手,将一盏茶碗轻轻推到刘盈面前。

“家上不必多思,亦不必多虑。”

“秦之暴虐,乃天下皆知;陛下顺天应命,以讨暴秦,此乃天下共贺之事。”

“及臣,虽因略得儒经之要,而曾得仕为秦博士,亦谈不上拒仕汉,而守秦节。”

“只臣年过花甲,纵餐食亦需晚辈侍奉,实无力以担重任。”

“若不然,早陛下立汉国祚之时,臣便当欣然出仕,以为汉臣?”

听着田何慢条斯理的为自己辩解,刘盈却也不恼,只淡笑着点了点头。

“即子庄公言己非为秦守节,孤亦不敢复言及此事······”

“多谢。”

道过谢,端起田何推到面前的茶盏,刘盈便做出一副轻抿茶绘的架势。

见此,田何也是轻笑着低下头,二人都不言语,农院之内,便此沉寂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见刘盈依旧没有主动开口的架势,只满脸享受的品尝着碗中粗茶,观赏起四周的青竹,田何不由心下一奇。

“年不过十四、五,竟得如此城府,亲会老夫当面,亦沉得住气?”

心语着,田何便稍带着些许试探,笑着望向刘盈。

“臣闻去岁,陛下似已引军出关,以讨关东不臣,又令殿下行太子监国之政,以主关中事。”

“怎今日,殿下竟得闲至寒舍,以会民这等口齿不全之老朽?”

却见刘盈闻言,依旧是那副淡然中稍带尊敬的轻笑。

“子庄公此言,莫不折煞小子?”

稍自侃一声,便见刘盈轻笑着将上半身稍往后一仰,又稍发出一声长叹。

“自周都东迁,天下便争端不止,战端不休;至秦亡而汉兴,天下苦兵,凡百余载······”

“然去岁秋,代相陈豨传书淮阴侯,意欲图谋不轨,为父皇所知。”

“秋九月,陈豨于代、赵自立为王,言不臣事;父皇纵不欲再兴刀兵,亦不得已引兵东出,以讨陈豨不臣······”

“父皇之意,非穷兵黩武,以加天下民之疾苦,而乃欲以战止战,尽除天下不臣,好使神州之残破,早得百废俱兴之日啊?”

听闻刘盈此言,就见田何也是面带唏嘘的一点头。

“殿下所言极是······”

“自周天子东迁,威仪尽失,天下诸侯并起,先有春秋、又有战国,凡四百余载。”

“纵秦奋六世之余烈,而一扫关东六国,亦不过二世而亡,战端复燃。”

“陛下起草莽而应天命,兴王师而伐暴秦,实可谓受命于天,以止天下纷争。”

“于今天下之安和,陛下之功至大,恐纵三皇五帝,亦或相形见绌······”

就见刘盈闻言,满是感怀的点了点头,又悄然将话头一转。

“及小子,本生皇宫之中,长妇人之手,无缚鸡之力、治政之能。”

“然身以为陛下亲子,小子亦只得奋发而图强,继父皇之衣钵,以安天下。”

“又小子年幼,不讳政事,今虽得父皇托以监国之重担,亦不敢因一己之私而乱国事,只执弟子礼而立于萧相国身侧,以稍习治国之道······”

闻刘盈此言,田何心下不由稍一点头,面上却是摇头一笑。

“殿下此言,实过谦了些?”

轻声一语,便见田何神情之中,也稍带上了些许敬重。

“今关中谁人不知:得陛下‘整修关中水利’之托,不过数月之功,失修近十数载之郑国渠,便因殿下之功而畅通无阻?”

“又谁人不言:得郑国渠之水以灌溉,待今岁秋后,渭北之田亩数十万顷,皆当再无贫瘠,而尽为亩产四、五石之沃土、良田?”

接连发出两问,就见田何面带敬意的笑着,对刘盈稍一拱手。

“去岁秋,闻殿下苦修渠之力役有缺,民亦险忘己年过花甲,欲自备粮米而往,以助殿下修渠。”

“即今,殿下得闲以临寒舍,当是修渠一事,已尽全功?”

说着,田何不忘佯装尴尬的一笑,指了指竹林外,那片明显刚开垦不久的‘田亩’。

“家上或有所不知。”

“自汉六年,民自临淄为萧相国迁入关中,又得赐此处农宅、田亩,距今已有五载。”

“然苦郑国渠之阻,陛下赐民之田,亦不得已荒废数载之久······”

听闻田何此言,刘盈便也回过头,望向竹林外,那片看不出丝毫耕作痕迹的‘田亩’。

心下,刘盈却是趁着背对田何的机会,面色怪异的撇了撇嘴。

——作为享誉天下的名士,当世《周易》传人,孔仲尼六世徒孙,田何需要种地为生?

笑话!

别说端坐皇位的天子刘邦不答应,就连几里外,扎根长陵邑的田氏,也绝不会让田何这样一个金字招牌,沦落到靠种地才能吃饱肚子的境地!

自刘盈来到这里,田何虽然三句不离一个‘寒舍’‘粗茶’,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自从被迁入关中那天起,即便田何拒绝了汉官、汉爵,但对于这样一个老学阀,老爹刘邦依旧是不敢怠慢,早早就已吩咐国库:按照当朝博士的等级发放禄米,按月送到田何家中。

也就是说,如今的田何虽然口口声声‘民’‘老朽’,但也是享受着博士的待遇。

那汉博士,是个什么等级,或者说什么待遇?

——凡博士,无论是秦还是汉,皆秩二千石!

撇开别的待遇、等级、权力不论,光是俸禄,田何每年都能有一千四百四十石粟米到手。

而这一千四百四十石粟米,还只是公家的照顾。

除了俸禄,还有不知道多少自称‘田何偶像’的文人士子、朝臣官员,以各种各样的名目,借着‘登门拜访’的机会,给田何送礼。

还有,便是田何的身份,也足以使其吃穿不愁。

——田何,可是《周易》当代传人,当今天下卜卦界的唯一权威人士,算命界妥妥的扛把子!

为了争取一个让田何为自己算一卦,甚至只是一个让田何记住自己名字,稍嘀咕两声,透漏些许‘天机’的机会,都有的是狗大户愿意豪掷千金!

这样一个人,需要去种地?

毫不夸张的说:就算有一天,田何变成植物人,也有的是人站出来,承担起田何余生的一切吃穿用度。

甚至都不用说别人——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当朝天子刘邦,就必然会第一个跳出来!

再有,便是长陵,本就是傍渭水而起,就算没有郑国渠,长陵邑周围的田亩,也根本不愁没水灌溉。

退一万步说:就算郑国渠堵得流不动水,长陵邑,可是位于郑国渠上游······

郑国渠再堵、再流不动水,也总不至于在上游,就到‘没水灌溉田亩’的地步。

但话又说回来,田何口口声声说自己‘躬耕于长陵’,刘盈自也不好捅破。

若有其事的看了看那片‘田亩’,又满是严肃的嘀咕一声‘果然如此’,就见刘盈回过身,重新望向田何。

“得父皇托以监国之重担,小子可谓战战兢兢,唯恐乱国之大事。”

“又父皇令小子整治关中水利,小子亦只得倾尽全力,不敢称尽功,只求稍代父皇解忧,以分肩天下之重······”

面色道然的自谦一语,便见刘盈面色顿时一轻。

“幸得先祖庇佑,又天嘉父皇爱民之仁,修渠一事,已近全毕。”

“待二月开春,于渠首稍行固土事,往后数十岁,郑国渠便当再无为泥沙所阻,而无以溉渭北田亩之虞。”

说着,刘盈不忘面带笑意的再次回过身,指了指竹林外,田何‘弃耕多年’的那片田亩。

“待日后,子庄公亦不必再愁苦于无水以灌田亩,每岁秋后,皆可食自耕所得之粮。”

“彼时,孤亦当不请自来,厚颜以讨子庄公亲耕之粮米,同父皇共尝食······”

听闻刘盈此言,田何面色稍一滞,旋即便是一阵畅笑。

“殿下此言,实羞煞老朽甚矣~”

“若得足水以灌田,自不劳殿下亲至;待秋收之后,老朽自当遣家中子侄,亲送米粮入长安,以献陛下、殿下当面。”

闻言,刘盈也是配合的笑着一拱手。

“既如此,孤便且代父皇,先谢过子庄公······”

二人你哄我一声、我捧你一句,如此不过片刻,农院内的氛围,便愈发轻松惬意了起来。

老少二人谈笑于农院之内,再加上农院周围的青竹林,竟呈出一副颇具诗情画意的景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