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177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大汉第一太子 第177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作者:中丞佐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1-15 04:42:41

看着杨离面色重归决然,在面前又是一叩首,刘盈也是神情百转,终还是坐回了上首,暗自思虑起来。

在后世,每当提起‘诸子百家’,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儒、法两家。

顶天了去,也就是再加上个纵横家、阴阳家、小说家,以及如今汉室的执政学派:黄老。

但实际上,在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时间段内,诸子百家中最为显赫的,却并非是这些后世人耳熟能详的学说。

——孟子曰: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从这句话就不难看出,在亚圣孟轲所生活的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接受度最高、最为人熟知的学说,并非是儒、法、黄老,亦或是阴阳、纵横、小说家。

而是魏人杨朱所创立的杨朱学,以及宋人墨翟创立的墨家。

曾几何时,整个华夏文化界,便是由这两个思想主张、价值三观截然相反的学派分庭抗争。

杨朱学,最具代表性的主张,一句‘杨朱唯我,不以物累’,便足以道明。

而与之截然相反的墨家,则提倡‘兼相爱’,提倡百姓应该一起生活、一起劳作,并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乍一听上去,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在后世,‘杨朱唯我’,变成了西方所崇尚的zi本;而墨家的‘兼相爱’,则演变成了gong产。

也正是因此,即便到了后世,华夏人也依旧可以挺直腰板,对那些自称为‘伟人’的蛮夷嗤之以鼻。

——就你这两下,那都是几千年前,俺们老祖宗玩儿剩下的!

只不过,在当下这个时间点,这两个曾经闪耀华夏思想、文化界的学说,都已经被历史所遗忘。

杨朱学说,由于其‘唯我’的主张,与封建统治核心思想严重相悖,自是早早就被战国时期的各国君主淘汰。

想来也正常:要真是天下所有人,都凭着一句‘杨朱唯我’,就在这西元前的华夏,玩儿起精致利己主义,那别提内部统治、外部扩张了,华夏内部,就能打出狗脑子!

——既然都‘唯我’了,那我身为农民,凭啥要被你这个君王统治?

农民都不被统治,那更别提士大夫了,自然也该脱离封建君王的统治。

很显然,这般极端的利己主义,与华夏文化的核心:仁、孝、礼、义,不能说毫无关系,也起码是截然相反。

崇尚极端利己主义的杨朱学派如此,作为曾经共同领导华夏思想、文化界的对手,墨家的情况,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杨朱唯我,自然不可能得到春秋战国时期,那些信奉分封制、世袭制的贵族阶级认可。

那与之相反,宣言极端‘利他’的墨家,难道就能被接受?

——光是一句‘兼相爱’,就足以让整个墨家,在整个华夏历史上,都永无出头之日!

原因很简单: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华夏文明,至少还要经历两千年的封建时期。

既然是封建时期,那自然是有上下尊卑,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

而在墨家的价值体系中,最为封建帝王无法接受的一点,便是墨翟在《墨子》一篇中,几乎毫不隐晦的表示:阶级这个东西,最好就不要存在!

士农工商,帝王将相,要种田就大家一起种,要吃就大家一起吃!

诚然,‘人人平等’的思想,即便放在后世,也绝对算得上先进。

但换个角度而言,就如那句俗谚所言:领先时代半步,那是先进;领先一步,那就是暴政!

很显然,对于如今的汉室,以及华夏思想文化而言,‘人人平等’,不止先进了三五步。

也正是因此,在战国末期,墨家也没能避免步杨朱学说的后尘,逐渐被战国君主所抛弃。

若非墨家三分之后,出了一支以发明、修造器械为主要技能,提倡‘以器械之力富国强兵’的相里氏之墨,即俗称的‘秦墨’,只怕早在百十年前,墨翟的学说,也会同杨朱学说一般,消失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

至于方才,刘盈为何要问杨离:你究竟是不是楚墨,则是因为楚墨,即邓陵氏之墨,发展到如今的汉室,已经形成了一个令任何封建政权,都必然会头痛无比的群体。

——游侠!

在整个华夏历史上,这个群体,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对应的名称。

如现在的游侠、任侠,以及唐宋时期的绿林好汉。

即便到了后世的新时代,这个群体也依旧没有消失,而是换了个‘黑涩会’的名字,重新出现在了华夏大地。

与后世相比,如今汉室的‘游侠’,自然是多少讲点原则,讲究‘侠道’。

左右不过是没喝醉,头脑保持清醒的时候,做一些惩恶扬善的事,如劫富济贫、护佑弱小之类。

但游侠众更常见的行为,却都是二两马尿下肚,摇身一变,自己成为持枪凌弱,欺压百姓的存在。

很显然,对于杨离‘我不是楚墨,是齐墨’的自白,刘盈即便算不上欣喜,面上阴沉之色也是稍缓。

但一个‘不是游侠’的自辨,却还远不足以让身为太子的刘盈,因为杨离这个‘墨者’的出现,而生出庇护墨家的想法。

至于原因······

“既非楚墨之流,杨丞吏习读墨家之言,倒也不无不可。”

语调淡然的道出一语,便见刘盈面带轻松的低下头,似无旁人的把玩起了腰间的玉佩。

如此过了还一会儿,待杨离都有些额角冒汗,才见刘盈嗡而抬起头,似是随口般发出一问。

“杨丞吏方才言:齐王田横自缢之时,杨丞吏之父,亦曾随田横,而自缢于灵冢之前?”

“如此说来,杨丞吏之父,亦当乃墨者?”

听刘盈问起此事,杨离不由牙槽一紧,应声将头稍低下去些许。

“果然······”

“于当年之事,刘氏,仍挂怀于心······”

暗自发出一声悲叹,便见杨离强自镇定着,稍抬头对刘盈一拱手。

“不敢相瞒于家上。”

“臣亡父······”

话说一半,杨离面带迟疑的一止话头,终还是一咬牙。

“先贤墨翟亡,而墨家之学三分;自那时起,墨家之钜子,便乃秦之相里氏、齐之相夫氏、楚之邓陵氏各一。”

“及臣先亡父······”

“正乃相夫子七世徒孙,齐墨第八任钜子······”

说着,杨离的音量便一点点低了下去,待‘钜子’二字说出口,更是低到了面前三步外的刘盈,都险些没听清的程度。

看着杨离再度低下去的头颅,回味着杨离方才所言,饶是养气功夫已有所长进,刘盈也是不由眉角一挑。

“嘿!”

“居然还有点来头!”

“八世齐墨钜子······”

心中思虑着,刘盈便意味深长的望向杨离,仍似是随口闲谈般发出一问。

“如此说来,杨丞吏倒也称得上家世显赫,学识渊博······”

似是漫无目的的道出一语,刘盈便将话头陡然一转。

“既如此,于齐王横当年,不面父皇而自缢洛阳外三十里一事,杨丞吏作何见解?”

“又田横自缢,竟惹得齐墨满门,足数以百口,皆无一人苟且而投身,尽随齐王横而去,仗义死节!”

“此事,杨丞吏又以为如何?”

语调平和的发出这两问,刘盈便佯做随意的望向杨离,在心中,却是遗憾的长叹了一口气。

这,就是战国时期,曾同杨朱学共掌舆论、学术界的墨家,会在过往这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内,便彻底趋于消亡的原因。

——先是墨家三分,就连身为‘掌门人’的钜子,都是三个分支各立各的。

再然后,就是这三个分支的价值观。

——楚墨崇尚侠客之道,所培养出的‘名人’,尽是荆轲、盗拓这样的刺客、侠盗;

——秦墨善‘鲁班之术’,本是对刘盈最具价值的分支,无奈秦亡而汉兴,让秦墨盯上了‘助纣为虐’的污点。

要想利用秦墨,去进行一些器械、工具的发明创造,刘盈最起码也要等到继承皇位,大权在握之后,才能一点点试探着去推进。

至于齐墨,作为继承墨翟辩论天赋的分支,本是没有什么政治污点。

但在几年前,随着最后一位田氏齐王——田横于洛阳外三十里自缢,齐墨一脉,便也迅速濒临断绝。

就刘盈所知:齐墨,即相夫氏之墨的最后骨干,几乎全都是齐王田横的客卿!

而在田横自杀之后,整个(齐)墨家,包括钜子,也就是杨离的父亲在内,无一人苟且偷生,尽数追随田横而去!

在当年,此事更是轰动天下,让世人深深震撼于‘(齐)墨门无一人偷生’的悲壮。

而那篇由齐墨合理所做,唱诵于田横墓前的挽歌,也自此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守挽歌。

——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这篇齐墨为齐王田横所做的挽歌,便是以雄辩闻名天下的齐墨一脉,为华夏留下的最后遗产。

自那之后,华夏上下二千多年,再也不见赤脚之墨者、雄辩之齐人。

至于原因,也非常简单:齐墨一脉,几乎都随着齐王田横而去,尽数死绝!

到现在,听杨离说起自己的老爹,就是曾经的齐墨钜子,刘盈也是不由有些怀疑起来:杨离,究竟是怎么活下来,并成为千石级别的少府丞的?

“或许是年纪太小,又或是那位齐墨钜子,想给学派留个火种······”

如是想着,刘盈再度望向杨离的目光中,也终是泛起了些许期待。

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刘盈自然明白,今天,阳城延安排这么一场会面,究竟是何用意。

刘盈更是十分清楚:在墨家三个分支,尽数沾上政治污点的当下,杨离穿这么一身‘张扬’的服饰拜见自己,究竟是想表达什么。

但在下定决心,决定庇护墨家免于断绝,重新回到学术界之前,还有几件事,刘盈需要弄明白。

想到这里,刘盈便抬起头,略带些期待的望向杨离。

“齐墨后人,雄辩之才······”

“且看看你杨离,究竟有多大能耐······”

就见杨离思虑良久,最终,还是面色严肃的抬起头。

“回家上。”

“——齐王田横自缢洛阳之外,乃其不恭于陛下,不顺天下归汉之大势!”

面不改色的将田横自尽一事,归为‘螳臂当车’,杨离的神情,便愈发小心翼翼了起来。

“及追随田横,自缢冢前之齐墨士子,虽其忠略有愚,然大义不失。”

“纵臣亡父,亦未因身钜子之贵,而苟且偷生。”

说到这里,杨离便缓缓抬起头,略带试探的望向刘盈。

“故臣以为······”

“齐墨尽随田横,自缢冢前之事······”

“当合君臣之道!”

言罢,便见杨离有赶忙开口补充道:“待日后,若吾墨门可再显于天下,凡墨家之士,亦必当如往昔之齐墨般,誓死不背臣汉,之大节!!!”

满是庄严的道出此语,杨离终是又重重一叩首,再也没了重新起身的架势。

而听闻杨离这一番言论,刘盈的面容之上,也终于出现了一抹会心的笑意。

“嘿!”

“都说墨守成规,墨者死板······”

“如今看来,齐墨雄辩之士,也有‘聪明人’嘛······”

实际上,刘盈的猜测并不准确。

如果遵从本心,作为墨者的杨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当年那件事,归类为‘田横螳臂当车,齐墨愚忠尽孝’。

但在现如今,墨家已经无限接近学术断绝的当下,为了延续学派传承,杨离这个杜苗,必须得到刘盈的支持。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杨离纵是稍违背原则,也在所不辞!

将方才,同杨离的对话在心中重新疏离一遍,确认没有不妥之处,刘盈又沉思了片刻。

下定决心之后,刘盈终是洒然一声长叹,顺势从上首的作为上起身,将双手背负于身后,昂首望向布帐之外。

“春陀!”

一声轻呵,在帐门外等候的春陀自是赶忙入内,对刘盈一俯身。

就见刘盈侧过头,笑意盈盈的看着杨离身上,那突兀无比的‘墨服’,旋即对春陀一笑。

“去。”

“往杨丞吏之帐,取官服自此。”

听闻刘盈此言,春陀自是问都不问,领命而去。

倒是叩首于地,等候着刘盈答复的杨离闻言,略有些忐忑的抬起头,却并没敢直接看向刘盈。

见此,刘盈只微微一笑,弯下腰,拍了拍杨离的后背,目光却依旧锁定在帐门处。

“即杨丞吏志欲复行墨翟之学,便当之,如今之墨家,还不可为人所警。”

“杨丞吏当蛰伏数岁,暗寻墨家之遗士,以待将来······”

言罢,刘盈便噙着一抹轻松地笑容,向着帐门外走去。

“回转长安之时,杨丞吏可入宫,再会孤当面。”

听着身后传来的声线,杨离不由赶忙回过身。

下意识一伸手,接过刘盈抛来的一块竹符,杨离的面容之上,终是缓缓涌上了一抹安心的笑容······

“家上这是······”

“答应了?”

“应当是答应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