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0187章 朕不在,太子做的不错

大汉第一太子 第0187章 朕不在,太子做的不错

作者:中丞佐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1-24 10:34:35

东郊的闹剧,终还是随着刘邦的圣驾驶入长乐宫,独留上万长安百姓嚎哭不止,而悄然落幕。

在母亲吕雉的鼓励下,扶着老丞相萧何,远远吊在老爹刘邦的御辇之后,刘盈仍觉得刚才发生的一切,不真实到······

宛如梦境!

——曾几何时,天子刘邦,对刘盈有过如此温颜?

别说是太子刘盈了,便是半年前,还受刘邦极尽恩宠的幼子刘如意,也不过是能得到刘邦几句‘类我’‘聪慧’的称赞。

至于朝中功侯元勋,亦或是刘氏宗亲,那就更别提了。

刘氏宗亲中,同刘邦情谊最深,又感情最好的,无疑便是先太上皇幼子,天子刘邦唯一的胞弟——楚王刘交无疑。

可即便是对这位幼弟,天子刘邦的态度,也更多是随和、亲切。

若是想起什么不高兴的事了,又或者是刘邦玩儿性大发,半开玩笑着踢刘交的屁股两下,也绝对没人会觉得哪里有问题!

而今天,在朝臣百官、元勋恭候,乃至于长安上万百姓众目睽睽之下,天子刘邦摆出乐一副极尽低微的姿态,说出了那句:如果日后,太子有什么做得不对,大家看在我的面子上,别跟太子太计较······

刘邦此言,是在委婉的责备刘盈?

亦或者是对刘盈过去这半年的表现不满,又忧心于日后,才甩下老脸,求长安百姓对刘盈大度一些?

很显然,都不是。

有了今天这一遭,毫不夸张的说:待日后,刘邦驾崩,刘盈即立为帝之时,即便是刘盈所在的整个皇宫,都被乱臣贼子所占据,只要刘盈能想办法爬上宫墙之上,甩开膀子振臂一呼,长安十数万百姓,便都会因为刘邦今天的‘恳求’,而挥舞着锄头、钉耙杀入皇宫,拯救刘盈于水火之中!

甚至于,就算刘盈也学着历史上的武帝猪爷,只顾奢靡而横征暴敛,惹得天下民不聊生,只要最终,刘盈能‘迷途知返’,天下百姓看在刘邦今天这个姿态的份儿上,也大概率会既往不咎。

这,便是刘邦今日上演的这场舞台剧,为刘盈带来的丰厚政治遗产。

——在原本的历史上,汉太宗孝文皇帝驾崩之时,曾留下一道诏命:皇孙xx颇得朕姿,待其年壮,可王天下。

将这份姓名留白的遗诏,交到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手中时,刘恒则交代道:朕在位二十四载,幸先祖庇佑,得天下民稍敬;日后,若得成器之皇孙可奉宗庙,可录其名讳于此诏,以朕民布发天下,或可稍壮储君之威仪······

最终,这封‘隔代册立太孙’的遗诏,被景帝刘启留存了足足十年。

待吴楚七国之乱平息后,废太子刘荣、杀太子生母粟姬的景帝刘启,才终于在这封先皇遗诏的留白处,写下了‘刘彻’二字。

再后来的事,就可谓是人尽皆知了。

——景帝刘启自感时日无多,便在太子刘彻十七岁的年纪,强撑着半截脖子入土的病躯,为刘彻提前进行了加冠之礼。

不久,景帝刘启驾崩,太子刘彻继位,史称:汉世宗孝武皇帝······

而今天,开国皇帝刘邦在长安东郊,在功侯百官、长安百姓见证之下,做出了一个‘我死之后,太子继位,大家多担待’的姿态。

这个姿态对于刘盈的意义,便完全不亚于历史上,汉文帝刘恒为幼孙刘彻所留的那封‘册封遗诏’。

——经过今日这一遭,日后登基为帝的刘盈,最起码也同历史上的武帝刘彻一样,有至少一次胡作非为一生,临死一封罪己诏,便将民心尽数收拾回来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

“这样的机会,谁爱用谁用!”

“孤才不要学刘彻,一辈子到处撒钱,搞得天下民不聊生,老了老了,还要惨兮兮的下罪己诏······”

“暴揍匈奴这事儿,倒是可以学学······”

如是想着,刘盈便在朝臣百官渐渐涌现出敬畏的目光注视下,将腰杆悄然挺得更直了些。

——如果说今天之前,刘盈的太子位,是九成九不会出问题,那自今日起,剩下的那零点一成,也不复存在!

在天子刘邦毫不掩饰意图的表示‘我死之后,太子继位’的当下,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势力,能将刘盈从储君之位上拉下马!

包括刘邦本人,也不例外!

意识到这点之后,刘盈的心绪,便悄然飞到了长乐宫内,那处半年前还热闹不绝,如今却萧凉无比的宣德殿。

“刘如意······”

“孤的好弟弟啊······”

“嘿嘿······”

“也罢。”

“到这个份儿上,也没必要再多计较了······”

·

时隔九个月,当刘邦老迈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长乐宫长信正殿,原本略显冷僻的大殿,嗡时便被一股浓烈的热乎气儿所占据。

在朝臣百官的注视下走上御阶,再次坐上那张尽显威严,于刘邦而言又略有些‘陌生’的御榻,刘邦只不着痕迹的稍一皱眉。

“嗯?”

“先前,不都说帝剑赤霄,为太子奉于御榻之上······”

暗自嘀咕着,刘邦便将略带疑惑地目光,撒向御阶下的刘盈。

在看见刘盈的一刹那,刘邦目光中的那一抹疑惑,便化作一抹意味深长的浅笑。

“太子手中,所持者何物啊?”

佯装不知的发出一问,刘邦甚至不忘将上半身稍前倾了些,又似是看不清刘盈手中的物什般,将眼睛稍眯起些许。

听闻刘邦此问,刘盈却是丝毫不敢怠慢,只神情严肃的跪下来,将手中托盘举上头顶。

“禀父皇!”

“此,乃父皇先前,假儿臣之赤霄天子剑!”

语调极其庄严的道出一语,刘盈又稍将托盘放下些,到胸前的位置。

“得父皇托以监国之重担,往半岁,儿可谓战战兢兢,唯恐行差就错,而坏朝堂大政!”

“幸父皇怜儿,遣曲逆侯携赤霄剑而归,以假儿威仪。”

说到这里,刘盈不忘适时摆出一副心有余悸的僵笑,旋即侧过头,略带感激的殿两侧的朝臣百官笑着一点头,才再度望向上首的天子刘邦。

“父皇出征在外,儿事于朝中公卿百官,于朝政之事多有所得。”

说着,刘盈又神情满是庄严的低下头,看了看手中托盘之上的赤霄剑。

“又赤霄剑代父皇端立长信殿,儿更日夜不忘父皇教诲,不敢稍行错谬。”

“往半岁,儿每因重负而忧心之时,便多至此;然见赤霄剑立于御榻之上,儿只心大安!”

面露回忆之色的道出此语,刘盈便稍敛面上淡笑,再度将手中托盘举过头顶。

“父皇怜儿,以赤霄剑假儿威仪,儿,谨谢父皇之恩!”

“然赤霄剑,乃陛下之御剑,吾汉兴之明证!”

“如此国之重器,可承其重者,唯父皇一人!!!

“今父皇班师,儿自无再假父皇威仪,而监朝政之理;赤霄天子剑,便当还与父皇······”

言罢,刘盈又是将脑袋更沉下去些,静静等候起御阶之上,传来刘邦那极具辨识度的嗓音。

“哦······”

“竟是赤霄······”

不片刻,便见刘邦面带思索的站起身,眯着眼,朝刘盈手中的托盘看了好一会儿。

而后,又见刘邦突而一笑。

“嘿!”

“数月不见,朕,竟有些认不出此剑,尽乃朕往昔,醉斩白蛇之赤霄!”

刘邦说话得功夫,刘盈手中的托盘,也终于是被刘邦身侧的宦者令,端到了刘邦面前。

就见刘邦随手拿起托盘上的宝剑,轻手将剑刃从剑鞘中拔出一小节,把弄一番,才又收剑入鞘。

耳边传来一声利刃归鞘声,刘盈心中,才终是稍松了一口气。

正要起身,却闻刘邦淡然道出一语,惹得刘盈赶忙停止动作,又乖乖跪了回去。

“方才宫外,朕便心有惑:太子迎朕,怎手举托盘?”

“未曾想,竟是欲还赤霄于朕手······”

语意不明的道出这么一声呢喃,便见刘邦伸出手中长剑,重新放回了托盘之上。

“去。”

“与太子······”

刘邦话音未落,刘盈便满是惊诧的瞪大双眼!

只眨眼的功夫,便见刘盈神情惊惧的跪行上前两步,对御阶上的刘邦猛地一叩首!

“父皇!”

“此剑之重,儿臣,实无以承载!”

“万请父皇,收回成命!!!”

见刘盈一副惊惧交加的神情,纵是跪坐于殿内两侧的朝臣百官,也是不由稍睁大了双眼。

对于刘邦执意要将赤霄天子剑塞给刘盈,功侯百官虽不至于如刘盈那般惊恐,也不免感到有些诧异。

——那,可是帝剑赤霄!

——在坊间百姓口中,那柄剑的名字,叫‘斩白蛇剑’!

这样一柄剑,别说是太子了,就算是往后的汉天子,恐怕都不敢挂在腰间!

顶天了去,也就是日后,供到刘邦的庙里,不时奉上祭品血食。

赤霄剑,有且只有一人,能毫不脸红的挂在腰间!

——当今刘邦!!!

想到这里,朝臣百官面上惊诧之色,也缓缓凝为实质。

对于刘邦打消易储的念头,朝中百官虽感到有些突兀,却也还算是有心理准备。

毕竟再怎么说,刘邦的身体状况,几乎是肉眼可见的一天不如一天。

便说此番,刘邦更是从未曾有过的‘御驾亲征,却在叛贼灭亡之前提前回长安’。

刘邦不在长安的这半年多时间里,监国太子刘盈的举措,也确实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再加上刘盈借着修渠、平抑粮价两件事,在关中已是初步得到了百姓的认可;而之前,作为刘盈太子之位竞争者的赵王刘如意,又因为长陵田氏一案,而挂上了些不可为外人道的污点······

结合此间种种,刘邦放弃易储,并逐渐准备政权交接,将大权过渡到太子刘盈之手,也算是朝臣百官早有预料的事。

至于方才,发生在东郊的那一幕,虽然让朝臣百官多少有些诧异,但仔细一琢磨,也算是顺理成章。

——既然不再打算易储,身体状况又每况愈下,刘邦自然是要开始筹谋布局,为太子刘盈造势,为政权交接做准备。

可就算是这样,刘邦执意将赤霄剑塞给刘盈,还是让众人有些接受不能。

至于原因······

“父皇!”

“正所谓: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就见刘盈沉默片刻,便再度神情惶恐的朝刘邦一拱手。

“儿虽为太子储君,然父皇当面,儿终为臣!”

“但父皇在,儿便乃父皇之臣!”

“赤霄天子剑,乃父皇方可承之国器!儿人臣之身,又怎敢受之?”

语调惊慌的道出此语,刘盈又是满带祈求的对刘邦一叩首!

“万望父皇怜儿年弱,莫以如此重器加于儿身!”

言罢,刘盈便紧紧将前额贴在地面之上,摆出了一副‘父皇不答应,儿臣就不起来’的架势。

见刘盈这番作态,殿内众人面容之上,也悄然涌上一抹附和之色。

——这才对嘛~

——赤霄剑,怎么能给太子呢?

——就算给,也不能是现在吧······

朝臣百官正思虑之际,御阶之上的刘邦,却是将殿内众人的面上神情,一丝不漏的尽收眼底。

而后,便见刘邦笑着低下头,一步步走下御阶,来到了刘盈身侧。

“且起来······”

“起来说话······”

刘邦满是温和,又略显得有些虚弱的轻语声传入耳中,刘盈也终是忐忑不安的抬起头。

见老爹又作势要弯腰,刘盈更是腾地一下从地上弹起,面带担忧的来到刘邦身侧,轻轻扶起老天子的胳膊,作势要扶刘邦坐回御榻之上。

却见刘邦只似是随意的一抽手,刘盈便觉手中一空。

待反应过来之时,回过头的刘盈,却看见老爹刘邦已是蹲下了身,正费力的将那柄赤霄剑,系上自己的腰间。

“父皇······”

惊恐之语未道出口,就闻刘邦不轻不重的一声闷咳,惹得刘盈赶忙一噤声。

慢条斯理的将那柄极具神话色彩的赤霄剑,系上刘盈那仍有些瘦弱的腰间,刘邦才撑着膝盖缓缓起身。

“嘿~哟······”

抑制不住的闷哼一声,刘邦终是再次直起腰杆,却不顾上揉搓酸痛的腰背,只眼带欣慰的打量起刘盈来。

正面看了看,调整了一下赤霄剑的位置,又轻轻揪着刘盈的肩膀,示意刘盈转身。

前前后后看了个遍,刘邦才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在刘盈肩头轻轻一拍。

待刘盈神情呆滞的抬起头,就见老爹刘邦手扶着自己的肩膀,望向自己的目光,只尽显何谓‘五味陈杂’。

“父皇······”

下意识发出一声轻喃,终是让刘邦复杂的神情,悄然化作一抹暗含唏嘘的温笑。

“过往这半岁,做的不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