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77章 人还是不够啊?

大汉第一太子 第77章 人还是不够啊?

作者:中丞佐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15 06:32:49

听到阳城延道出自己的认领数,殿内百官不由纷纷望向刘盈。

确定刘盈没有流露出丝毫不喜的神色,并对阳城延拱手以拜谢,百官才终于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这下,没有封国,只有官职的人,也有了可以参考的标准。

——阳城延位列九卿,秩中二千石,年实得二千一百六十石。

阳城延中二千石,出奴十七人,那没有封国的官员,二千石、比二千级别,就不能和阳城延差太多,出十五人左右,应该最为妥当。

千石则直接减半,有能力的出个八到十人,没能力的出个六、七人,也就够了。

至于六百石乃至四百石以下,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出几个人以表明态度,便也足矣。

对于如此合理的认领比例,殿内百官自然是欣然接受。

——能入朝为官的,谁家还没三五个私奴?

要知道即便是如今的汉室,也依旧有‘家赀不足十万者,不得为官’的硬性标准!

即便是‘家赀十万’,也只是当官的最低标准!

具体到能跻身朝堂,出现在今日朝议之上的官员,别说拿三五个奴隶出来,去做几个月劳役了,即便是送三五个奴隶给刘盈,也顶多就是咬咬牙的事儿。

暗自盘算着自己应该出多少私奴,大致得出相应的数量后,殿内众人目光中,再度涌现出些许疑惑。

还是先前那个问题。

——按照萧何、阳城延二人分别为功侯、朝臣做出的参考,光靠功侯和朝臣,根本凑不够三万人!

要知道至今为止,汉室敕封的所有彻侯,其食邑加在一起,总共就二十多万户!

按萧何亲身做出‘每食邑万户,出奴百二十’的标准为参照,就算那些已经随军出征的功侯,都由家中子侄认领名额,整个功侯勋贵阶级,也只能认领二千五百个名额左右。

至于官员,那就更别提了。

——阳城延身为九卿,秩禄中二千石,也才出十七人而已!

按照这个标准,就算整个长安所有的官员,都按照官职认领名额,也顶多能认领一千多。

这样算下来,功侯、官员加在一起,也就能凑出来将将不到四千人,刚好是力役缺口——二万八千人的七分之一······

“这······”

面色孤疑的抬起头,朝臣百官望向刘盈的目光中,不由隐隐带上了些许祈求。

“除家中私奴,怕是还要出家中钱、金······”

“也不知要出多少······”

暗自思虑着,殿内百官不由稍带决然的抬起头,望向刘盈的目光中,却仍不见丝毫不满。

若是因别的事,要功侯百官平白无故出钱、出人,那自然是在异想天开。

但这一次,情况显然有所不同。

——出家中私奴,甚至出钱、粮修整郑国渠,非但能为众人赢得名望、政望,最为关键的是:能得到投资太子刘盈的机会!

并且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性质的投资!

而古往今来,从龙与立之功,可都是回报率最高,回报最大的投资······

如是想着,殿内百官望向刘盈的目光中,便隐隐带上了些许决绝。

——家上说吧!

——只要不是伤筋动骨,那割点肉,俺咬咬牙也割了!

不知有没有看出百官面上的决绝,刘盈只没由来一笑,便面色淡然的望向阳城延。

“还有一事,孤欲相问于少府。”

“方才,听闻少府之言,郑国渠之阻塞,似是因泥沙堆积?”

“及沿岸郡县、民拓宽渠道,则水流愈缓,使泥沙堆积更甚?”

见刘盈莫名问出发出一问,殿内众人纵是对水工之事知解无多,也不由纷纷侧过头,望向少府阳城延。

闻言,阳城延唯一点头,就见刘盈终是面带疑惑的又是一问。

“有一处,孤甚不解。”

“郑国渠之水,乃自泾水引入。”

“前些年,孤曾亲至泾水,见泾之水虽不至清澈见底之地,亦不怎见泥沙。”

“敢请少府教之:阻塞郑国渠之泥沙,乃自何而来?”

说到这里,刘盈眉角不由一皱。

“莫不有乱臣贼子藏于关中,暗行毁渠之事,或投泥沙、土尘于郑国渠,以阻塞其道?”

见刘盈片刻之间,便已有些狠厉起来的目光,阳城延不由赶忙一拱手。

“非如此,实非如此······”

待刘盈目光中的狠厉稍却,重新变回先前那副稍带些疑惑地模样,阳城延才微松一口气。

“家上即问,臣自当知无不言。”

“郑国渠之水,乃引自泾水,本确无多泥沙。”

“及阻塞郑国渠之泥沙,则多自郑国渠之上游,水流湍急之处顺水而下,至下游水流迟缓之处沉底。”

说着,阳城延不由稍清清嗓:“家上当知:水,往低处流。”

“凡水渠,皆上游势高,而下游低;纵郑国渠,亦本如此。”

“然往多年,郑国渠无得修缮,上游之高处,渠底之土多为水冲而走,便愈低。”

“下游本低,又得上游所来之泥沙堆积,则愈高。”

“此消彼长多年,上游之高处愈低,下游之低处愈高,上下游高低之差愈近,水流便愈缓。”

“水流愈缓,则下游堆积之泥沙愈多,加之渠道为地方官吏所拓宽,更使郑国渠之水愈缓,其阻塞更甚。”

说到这里,阳城延生怕刘盈听不懂般,又补充道:“便以此番,家上整修郑国渠为例。”

“若掘渠底之淤泥,渠上游,但无需掘,恐还当填土数尺。”

“然至下游,恐当下掘丈八之深······”

听着阳城延的解释,刘盈纵是对此间事了然于胸,也不由佯装出一副纠结不已的表情。

“上游之土,为水卷至下游,而阻河道······”

略有些刻意的‘自语’一声,刘盈不由再次望向阳城延。

“此事,无解局之法?”

闻言,阳城延只面色无奈的摇了摇头。

“别无他法。”

“只得每岁勤掘下游之淤泥,每三岁填土于上游。”

听闻阳城延道出‘别无他法’这几个字,刘盈的嘴角,终于涌上一抹微不可见的笑容。

——阴谋得逞的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