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明烟火 > 二百六十六章 自古粮仓出硕鼠

大明烟火 二百六十六章 自古粮仓出硕鼠

作者:阳光下写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03 23:34:19

韩度被老朱这么一问,也没有推辞,便点头说道。“臣以为皇后娘娘所言甚是。正所谓,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还没等韩度继续说下去,马皇后听闻,忽然爆笑出声。指着韩度笑的花枝乱颤,有些上气不接下气。

老朱也是一脸便秘的表情看着韩度,心里埋怨道,有你这么说话的吗?还汉子难。

韩度被老朱两口子弄的不知所措,自己刚才说的话有这么好笑吗?韩度又没有受过什么专业的训练,如果这话很好笑的话,他是忍不住会笑出声来的。

“继续,你继续说。”马皇后笑够了,有些缓过劲来,挥挥手示意韩度。

韩度点点头,也不再说什么汉子难了,直截了当的说道:“臣的想法和皇后娘娘一样,皇家必须要有独属于皇家的产业,必须要经营一些问定的收入来源。”

“为什么?”老朱皱眉,沉声问道。

韩度示意了老朱一下,感激的说道:“臣知道皇上之所不让皇家插手经营,是心怀天下百姓,想着能够让利于天下百姓一点,减轻一些百姓的负担。百姓们的日子,就会好过一点。”

老朱听的默然点头,他就是这个想法。历朝历代的兴亡告诉他,天下的财富是有数的,皇家要是多占一点,那百姓就会少占一点。到了最后,若是百姓占无可占,那么自然会揭竿而起天下大乱。

老朱也是想要大明长盛不衰,递一世以至万世的,自然不希望老百姓活不下去造反。因此,他对于皇家的用度一直以来都是严格控制,甚至他自己还在御花园里面,种上茶叶稻米等东西,以求能够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号召大家一起勤俭节约。

可是在韩度看来,皇帝不把时间用在带着大家发财上面,而且花在这些种茶叶稻米上面,这已经不是浪费了,这是在暴殄天物。

老朱累到死,一辈子也就种出顶多够十个人吃的稻米,但是他要是把时间花在带着大家发财上面,或许随口一句话,就能够解决十万人的吃饭问题。

“可是现实恐怕不会让陛下如愿。”韩度叹息一声。

老朱闻言,脸色一沉,盯着韩度,说道:“说,继续说下去,怎么不能让朕如愿?”

韩度想了一下,举了个例子,“这天下间的各行各业,就好似一座座的城池,就算是皇家不去占领,难道这些城池就会空着,等着百姓去占据?显然不是吧,皇上征战天下应当明白,这天下根本就不会有城池会空着让百姓占据的,总会有人和称霸一方。各行各业也是如此,即便是皇家一点都不涉足,也不会有一个行业可以让百姓获利,能够获利的只会是哪些官宦和富商。”

韩度这番话,把老朱的美好的梦想撕扯的支离破碎,但是他却没有丝毫的动怒,只是双眼失神的望着虚空。

“皇上以为,这些官宦和富商会舍得拿钱出来,接济百姓?如果他们能够做到这样的话,那就不会有无奸不商的说法了。”

说着说着,韩度神情一变,变得十分严肃,“相反,臣以为皇家必要要涉足相关产业,至少要把大明的命脉抓在手里才行。微臣看来,大明的命脉也就是柴、米、盐、铁、衣、住、行等等。最基本的柴米和盐铁,皇家必须要抓在手里。”

马皇后大喜过望,原本她还以为韩度只是同意她的想法。没有想到韩度竟然能够把皇家掌握产业经营,上升到大明命脉的地步。

老朱听了却觉得韩度有些夸大其词,疑惑的问道:“有这么重要吗?”

“怎么不严重?就拿米来说,粮食买卖是何等的暴利。而且完全把粮食买卖交给商人去经营,商人为了追逐利润,无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商人在丰年会极大的压低粮食收购的价格,而在荒年又会极大的提高粮食卖出的价格。这么一来一回,粮食的价格差别会相差十倍

以上,甚至是不止。有遇到哪一年闹饥荒的时候,粮食价格甚至会比丰年高上几十倍。逼得多少百姓为了能够活下去,卖田卖地,卖房卖产,甚至是卖儿卖女?无论如何,只要把粮食继续交给商人经营下去,吃亏的永远都会是百姓。”

老朱听的心惊不已,他从来没有想到过,不过就是一个粮食买卖而已,一旦弄不好竟然会出现这么严重的事情。

见老朱沉默不语,韩度再加了一把火,“还不止如此,既然是商人就没有一个不知道买低卖高,囤积居奇的。甚至他们还可以通过彼此串联,在丰年的时候把粮食价格自己砸到最地点。在荒年的是囤积居奇,为了利润最大化,明明手里有着大量的粮食,却偏偏不愿意卖一粒出来。人为制造大饥荒,造成千里凋敝,饿殍遍野的惨烈景象。”

“他们敢!”老朱怒了。如果是天降大灾,那老朱自然没有什么话好说的。天灾嘛,太过平常了,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老朱也是习以为常。可是像韩度说的那样,认为制造出大灾大难出来,那就太过了,但凡有一点人性的人,都干不出来这样的事情。

但是这样的事情,韩度偏偏是没有在胡说八道,而是真的有可能会发生。

这些就连马皇后都开始紧张起来,拉着老朱的袖袍,说道:“韩度说的没错,粮食的确是大明的命脉之一,不能够再放任那些商人经营了。不为了什么,就算是为了天下安定太平,皇家在粮食买卖上也必须插手进去。”

老朱还是有着疑问,沉声说道:“那你以为该怎么做?”

“臣以为,皇上可以指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嗯,现在一般年头的大米价格,都是在五分到七分银子一担的样子。皇上可以指定一个价格,比如说六分银子一担,只要低于这个价格,皇家便以这个价格开始无限制的收购粮食。一旦高于这个价格,比如说那里闹饥荒了,粮食涨到了一两银子一担,那皇家便开始出售粮食,以平抑粮价。如此一来,粮食丰产的时候,百姓不会吃亏,因为他们的粮食始终能够卖到六分银子一担,不用担心被奸商以极低的价格白白买走。荒年的时候,百姓也不会担心没有吃的,因为即便是皇家买一两银子一担的粮食,对于百姓来说,还是要比以前买的要便宜太多,只要是平日里有点积蓄的人家,都能够靠着皇家的粮食撑到来年秋黄的时候。”

“这样一来,虽然利润会微薄了一些,但是皇家把粮食抓在手里,就相当于是天下百姓的安定给抓在了手里。为了天下安定,臣以为是十分值得的。”

韩度说完,拱手一礼。

韩度说这利润微博,只是口头的谦辞。其实做粮食声音的利润,可一点都不微博,甚至是算的上是丰厚。看似皇家以六分银子一担的价格收购粮食,再以一两银子一担的价格卖出去,除去人工、仓储、晾晒等等一系列的耗费下来,大概一担粮食只能够赚到二分银子的利润。

这利润是不多,至少和那些商人比起来,远远不如。但是粮食买卖根本局不是看单价利润的,而是靠着走量的,只要量一大起来,那利润还是十分可观的。

这个时候的人们,由于肉类食物的缺乏,对于粮食的消耗都比较大。就拿京城周边来说,平均一个人每年几乎要吃掉五担左右的粮食,就这都还不能顿顿吃饱,还需要吃些野菜来填补一下。当然全大明的平均数量肯定没有这么高,但是也不会少于三担粮食去。就算是按照三担粮食来计算,洪武十四年大明人口约九百零四万户,也就是差不多有四千万到五千万人口。就算是从一个人身上赚到三分银子,那差不多可以赚到一千五百万贯。

而这就是在丰年和灾年之间,大概三到五年的时间,就可以赚到这么多的银子。平均下来,一年也有几百万贯的收入。

这不是暴利,什么才是暴利?

显然

马皇后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只见她和老朱说道:“韩度说的没错,赚钱倒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为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定。”

原以为老朱这样就会同意,没有想到听了韩度的话,老朱冷笑一声说道:“你这办法,不过是拾朕牙慧而已。朕曾经下旨,要求各县建立粮仓,让百姓在丰年把粮食存进去,等到荒年的时候再把粮食取出来食用。既然如此,皇家又何必要再多此一举?”

马皇后闻言,顿时一惊,感觉到好似一大片白花花的银子就要离她而去。

韩度倒是十分淡定,老朱果然是历史上皇帝当中的一朵奇葩。各种政策制定了无数,说实话想要找到一个老朱没有制定有政策的地方,还真的不是很容易。但是也不是说老朱制定的这些政策就没有问题,相反,老朱制定这些政策给人的感觉就是,就是有点‘管杀不管埋’的样子。

老朱制定的政策很多,也很全面,很多政策也很有用,但是偏偏就在对政策的执行上面,是一片空白。韩度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反正韩度看着的感觉就是老朱对于这些只懂一些皮毛的东西。但是这也不应该啊,老朱南征北战什么东西没有见过,怎么可能只懂皮毛?

暂且把这些想法放下,韩度笑着和老朱解释道:“皇上,自古粮仓出硕鼠,更何况还是一县的粮仓?百姓把粮食交到县里,难道能交上去多少粮食,就能够拿回来多少粮食?”

老朱眼睛一瞪,问道:“为什么不可能?”

韩度摇摇头,解释道:“皇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粮仓不可能没有人去看管,粮食若是受潮了,还需要拿出来晾晒,而且粮食堆放太久了也会发霉腐烂,这些通通都是损耗。如果不能从百姓交上来的粮食上面想办法,就凭一县也难以长年累月的支撑起这样的事情。因此,百姓是不可能交上来多少粮食,就能够拿回去多少粮食的,比然会有着损耗。”

这个没有办法反驳,老朱听了一时默然。他总不能下旨强行要求各县,全部取消损耗吧。那三五年之后粮食烂完了,难道朝廷还要原数奉还粮食给百姓不成?那样一来,要不了几年把县衙都当了也填补不了这个亏空。

“既然是有着损耗,那这里面能够做的文章就太多了。损耗多少,还不是县太老爷一句话的事情?或是每年三成,或是每年五成。就算是按照每年三成来计算,那三年之后,百姓的交上来的粮食,就所剩无几了。如果 在这三年当中发生过荒年那倒也罢了,百姓还多少能够拿回去一些粮食,明白以往存粮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这三年当中,什么也没有发生,那么百姓肯定就会觉得他们当初的上交的粮食,白白给浪费了。如此一来,百姓肯定不会愿意继续上交粮食。时间一长,这种存粮的方式,对于百姓来说,也就名存实亡。”

说白了就是老朱制定的这个存粮政策太过死板,没有丝毫的活力,最终免不了死亡一途。而且由于新粮和旧粮的价格差别,到时候肯定会出现百姓前脚把新粮交上来,后脚就被人拿去卖了,再弄下旧粮到仓库里装着的情况。甚至是到了后期,连买旧粮到仓库的这些表面功夫都不做了。百姓上交上来的粮食,会直接被人卖掉。本来一个好好的存粮政策,就变成了将养硕鼠的工具。

老朱见他苦心孤诣想出来的存粮办法,在韩度嘴里变得这么不堪,充满了缺陷,心里自然是很不畅快的。念头一转,便冷哼一声,说道:“你说的让皇家收粮的办法,也行不通。既然粮食都是要变烂的。那朕把粮食收起来,如果最后又卖不出去,岂不是就白白浪费了?”

别说现在老朱还很穷,就算是老朱一夜暴富了,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现在的粮食保存方法落后,一般保存三年的粮食虽然是陈粮,但好歹还可以吃,但是一旦超过五年,那粮食就连吃都不能吃了,只能够白白烂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