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明烟火 > 九百三十九章 治理

大明烟火 九百三十九章 治理

作者:阳光下写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4-03 23:34:19

二来,韩度的话也极为有道理。书院即便是和刘三吾勾结,也根本没有时间去舞弊。

但是现在看到朱梓都高中第十名之后,众人纷纷露出古怪的神色。

难道书院的士子,真的在本科会试当中舞弊了?要不然,朱梓怎么会高中第十名?

丁卯科会试的第十名,这要是放在以往科,那就是妥妥的会元之才。

朱梓有会元之才?别开什么玩笑了,大家都只知道他性格阴厉,行为乖张,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才学。

不仅百官不信,连老朱都不信。

他对这个儿子太了解了,即便是到了书院里面也没有安分守己。骗同窗的钱财,这种行为在老朱看来,和地痞一样恶劣。

这样的朱梓也能够考中会试第十名?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儿臣也知道父皇不会相信,不如父皇就当场出题,考验一下儿臣吧。”朱梓清楚他以往给父皇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喔,还不是什么好印象。因此,知道解释的再多,也没有什么说服力,还不如让父皇出题考一考他。

别说,朱梓现在的话一出口,让老朱更是感到一股浓烈的痞气扑面而来。

老朱猛然转头看向韩度,眼神当中带着不善。见韩度颔首点头,老朱才有些相信眼前这一幕是真的,以往让他糟心不已的儿子,现在竟然真的有了会元之才?

老朱沉吟一下,还是决定考验一下朱梓。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这儿子真的变好了,有如此才干,那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不是?

“那朕问你,如果以你为一县父母官,你会如何治理一方?”

随着老朱的问话,百官将视线齐齐放到朱梓身上。

这个问题可是不简单,郡县治天下安,天下安定与否,郡县才是根本。能够治理好一县,那就能够治理好一府。

“兴修道路,因地制宜。”朱梓没有丝毫犹豫,淡淡的笑着回道。

朱梓的回答让老朱感到大为惊讶,不是因为他回答的内容,而是因为他说话时候的姿态。

以往的朱梓行为乖张,没少被老朱教训。因此,在面对老朱的时候,总是畏畏缩缩,生怕被教训。

前怕狼后怕虎的样子,让老朱对这个儿子极为看不过眼。想他朱元璋即便是沦落到做乞丐,也从来没有怕过什么。

而往往朱梓刚刚被收拾了之后,根本就不长记性,转眼就发泄到宫女宦官身上。这样的行为在老朱看来,就是完全阴毒的小人行径。

事情可以靠着阴谋诡计来解决,这并没有问题。但是你做人万万不可阴毒,做人必须要堂堂正正,否则难成大事。

很多人做事都不够敞亮,即便是合伙人,也要在这里、那里的防着备着。但是他就没有想过,既然他都如此聪明,难道的他的合伙人就是傻子?他每一次的遮掩和防范都被别人一清二楚的看在眼里,一次

别人不说,接二连三之后,两人早晚会分道扬镳。

但是现在,朱梓面对老朱抬头挺胸、昂首阔步,对答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老朱神色恍惚了一下,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以往哪个一见到自己就唯唯诺诺的儿子,而是一个才高八斗的士子。

如此变化,让老朱心里完全被惊喜充斥,好在他强行镇定,没有表现出来。只是淡淡的点头,继续问道:“你为朝廷治理一方,不应该先保证百姓的有粮食吃吗?为什么不兴修水利,而是要先修道路?”

说罢,老朱视线移到韩度身上,显然是明白这种先修道路的理念,是从哪里来的。

朱梓好似心里早就有了腹稿,成竹在胸的说道:“让百姓吃饱穿暖,也不一定就非要种粮食。比如说可以种棉花,现在一亩地的棉花,收益是种粮食的五倍。如果当地的条件合适的话,儿臣会让百姓种棉花,而不是粮食。至于为什么要先修道路......只有将道路疏通了,才会方便百姓往来,才能够将县里的棉花顺利运出去,才能够将外面的粮食运进来。一个地方与外面的交流越容易、越多,那这个地方就会越容易发展起来,百姓也就越容易致富。

要想富,先修路。

若是儿臣治理一县,不仅想让百姓吃饱穿暖,更是想让他们富裕起来。”

先不说朱梓能不能够做到,光是他能够铿锵有力的把这话在朝堂之上说出来,就让老朱感到极为满意。

可还不等老朱说话,一旁的黄姓官员,却坐不住了,站出来质问朱梓。

“臣拜见殿下。”他先是朝着朱梓一拜,然后抬头毫不客气的问道:“修路能不能让人致富,臣先不谈。臣就想问问殿下,知不知道修一条路需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百姓已经是物力维艰,生活的极为艰难了,哪里还有多余的力气去修建道路?”

黄姓官员一边说着,一边在摇头叹息,好似就快要为百姓掉下眼泪来。就好像他才是真正的为民着想的人,他才是一位真正的好官。

可是朱梓是什么人?他在书院里面靠着坑蒙拐骗混日子,连王元吉这样聪明的人,都被他骗过不止一次。

骗人靠的是什么?不就是演戏吗?

他朱梓在演戏这一道上,在书院里自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现在这姓黄的竟然在他面前来班门弄斧,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朱梓一眼就看穿了姓黄的伎俩,心里嗤笑不已,嘴上却是一本正经的说道:“黄大人能够如此和百姓感同身受,如果能够为一县父母官,那肯定是这些百姓之福。”

卧槽,你阴我!黄姓官员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瞪眼看着朱梓。不明白朱梓怎么会变成这样?不是说他举止莽撞,做事不顾后果吗?

怎么现在竟然会变成这样?看似赞扬他的一句话,却把他给逼迫到墙角。让他接话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如果他不接,那岂不是说他刚才说的都是假的?那他刚才差点流出来的眼泪,深情的诉讼,岂不是都成了笑话。

如果他接了,那他也怕朱梓再推他一把。立刻求皇上将他外发成一县令了,那可如何是好?

他一个京官做的好好的,脑子被驴踢了才会原因外发出去做官,更何况还是一个小小的县官。

官场虽然讲究官大一级压死人,但是同时也有见京官大三级的说法。

别看他只是一个五品京官,外面各布政使司的官员回京,即便是四品、三品,见到他也不会端起上官的架子,很多时候都会给他个面子,以平级相称。

因此,除非是连升三级,否则没有京官愿意外放。

朱梓见姓黄的在本王一句话下,便偃旗息鼓,心里不由得叹息,就这战斗力,在书院连屁都不是,这样的人也配站出来与本王为难?

可即便如此,朱梓也没有准备就此放过他。见他低着头,朱梓嗤笑道:“黄大人只知道修建道路有耗费,却不知道道路修建好了之后的好处。”

“不就是走路方便了一点嘛,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好处?”黄姓官员再无刚才咄咄逼人的气势,可仍旧是不服气的说道。

朱梓给了他一个看白痴的关爱眼神,瞧了眼姓黄的难看的脸色,头微微一仰,和姓黄的形成强烈的对比,从气势上彻底将黄姓官员压住。

“比如说有三十里路,道路泥泞难行的时候,一个人肩挑背磨也只能够背负上百斤左右,他要走完这三十里,那需要整整一日的时间。但是如果将这三十里道路修建成水泥路之后,用马车一次可是运走上千斤,所需时间不过一个时辰而已。也就是说,五十个人才能做到的事情,道路修建好了之后一辆马车便可以做到。这岂不是就相当于节约下来了四十九个人的劳力?劳力就是财富,这四十九个人用这节约下来的时间,无论是去做什么,都是在创造财富。”

“一条道路修建好之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节约下来的劳力会是一个庞大的数量,甚至这些劳力能够创造的财富,早就已经远远超过修建这条道路的花费。这样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当然要第一时间去做。”

“好,说的好!”老朱猛然一巴掌拍在自己大腿上,兴奋的看着站着下面的儿子。

许多官员也是不由得连连点头,他们倒不是在拍皇帝的马屁,而是朱梓的话的确是非常有说服力。把笼统的事情,用数字量化之后展示出来,让人一目了然的看到其中的差别,这要是还没有说服力的话,那怎么做才有说服力?

老朱对朱梓更加满意,‘说话间信心满满、神采飞逸,所说的话条理明晰,证据翔实,这和本次会试书院学子的策论文章风格很像。不,不是很像,而是根本就是同处一源。’

百官对朱梓也是这个印象,现在再也没有人怀疑书院舞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