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明烟火 > 一千九十五章 兴县学

大明烟火 一千九十五章 兴县学

作者:阳光下写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5-12 00:42:07

老朱虽然给了毛骧一个体面,但是心里面却全都被毛骧的那句话给惊扰。这些人在暗中经营多年,在天下不知道留下来多少暗桩。很可能像毛骧说的那样,朝野都有。若是不把这些暗桩给一一除掉,老朱的确是寝食难安。

回宫之后,老朱第一时间就要沈周将名单给提供上来。沈周倒是很配合,没有丝毫犹豫的就将名单全部写了出来。不过,最后沈周表示:“由于六家都是各自为政,潜伏在大明内部的暗桩除了六大家主之外,谁也不知道。而他沈周也只知道沈家的,对于其他五家,他也不知道有那些人。

毕竟这些人都是在百多年前就埋下的后手,期间有人背叛隐姓埋名,有人被启用暴露。百多年繁衍下来,变数太大。现在究竟各家还有那些暗桩,也只有各家家主才知道。”

起初蒋瓛还不信,以为沈周在耍滑头。但是在用刑整的沈周鬼哭狼嚎,屎尿失禁之后,都再也得不到更多一点消息,也只好暂时放过沈周。拿着沈周提供的名单,向皇上禀报。

老朱在拿到名单之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下旨让蒋瓛抓人。

蒋瓛正是想要接替毛骧官职的时候,现在又有这么一个立功的机会,自然拍着胸口朝皇上保证,绝对不会放走一人。

老朱在蒋瓛急冲冲的出去抓人之后,双眼低垂出神的看着御案。从沈周提供的这些名单来看,其他五家在大明的暗桩恐怕不少,若是不将这些人一一抓出来,迟早都是一个隐患。

只有千日做贼,哪里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想了一下,老朱下旨,“来人,传韩度入宫觐见。”

......

韩度来到老朱面前,不知所措的拜下。以为自己哪里又出了问题,跪在地上没有想过起来。

老朱心情不好,不过在撇了韩度一眼之后,还是说道:“起来吧。”

“谢皇上。”韩度立刻从地上爬起来,同时心里松了口气。从老朱的态度看来,今日找自己来,恐怕不是问自己罪的。

老朱顿了顿,将毛骧的事情,和韩度说了一番。

韩度听到毛骧竟然是杨家的人,顿时惊的额头都冒出密密麻麻的冷汗。毛骧身为老朱身边最后一道防卫,连他都是杨家的人派来的。也幸好毛骧并不完全听从杨家的命令,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要不然,恐怕现在老朱的骨头都能够打鼓了。

见韩度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老朱才叹声说道:“朕找你来,就是想要问问你,有没有办法将这些人找出来?”

茫茫人海要将这些人找出来,这和大海捞针有什么区别?

韩度又不是神仙,怎么肯能什么事情都有办法?

不过,面对老朱殷切的期盼,韩度又不敢直接说没有办法。故意沉吟一番之后,试探着摇头说道:“难,太难了。”

重重的叹息一声,韩度继续说道:“这些人在百多年前就开始活跃了,或许那个时候他们就未雨绸缪的留下暗手。百多年都五六代人了,他们早就已经彻底融入当地,想要将其找出来,谈何容易?”

大明是一个宗族社会,如果是一些陌生人来到一处定居,那一开始的时候,肯定会受到当地百姓的排挤。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会长久,也就一代人的样子,二三十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人会认为他们是陌生人,而是会将其视为当地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若是在此之后继续生活百年,那恐怕都会成为当地大族了,这如何去分辨?一切的痕迹都会被时间所湮灭,根本没有办法分辨。

这些老朱都知道,他正是因为想不到办法,才想要询问韩度。韩度一向都是鬼点子多,往往能够出乎人的意料,不过这一次,韩度也有些不灵了。

老朱眉头一皱,沉声问道:“你究竟有没有办法?”

“有!”面对咄咄逼人的老朱,韩度不敢说个不字。

老朱闻言,顿时喜形于色,连忙说道:“快说。”

韩度却苦笑一声,解释道:“不过我这个办法,说了等于没说。”

老朱愣了一下,没有听懂韩度的意思。

韩度叹息着说道:“既然沈周知道沈家人在大明的暗桩,那显然其他五家家主,也是知道各家暗桩的。只要能够将他们全部抓到,那将这些暗桩连根拔起,自然不是问题。”

老朱气急而笑,没好气的瞪了韩度一眼,说道:“这还用你说?要是能够将那五家给抓住,朕不知道让他们把名单交出来?沈周不是交待,其他五家的人都往南而去了吗?大海茫茫,又是在几万里之外,怎么抓住他们?”

韩度微微摇头,在老朱疑惑的目光下,解释道:“其实想要抓住他们,还是有可能的。他们一直往南也是同样是一片无边大海,是一片绝地。如果他们想要活命,要么就停留在大陆的南部,要么就顺着东边的海岸线折返往北走。”

“当初臣原本就想着横穿大陆,到另外一边去堵他们的。可是后来,由于急于想将粮种带回大明,才不得已放弃了这个打算。”

“现在,皇上若是派兵前往大陆对面,也未必不能够堵着他们。”

老朱奇怪了一下,问道:“他们往南走了,你还能够截住他们?”

韩度让老朱将地图拿出来,指着一处示意给老朱看,“皇上请看,当初臣大概是在这个位置抓到沈家人的。按照沈周的说法,那些人是沿着海岸线往南走,那他们就是这样往南的。”

韩度的手指在地图上,顺着海岸线朝下画了一下。

“而他们来到最南端之后,若是继续往南,这条海路甚至比臣横渡大海走的海路更加可怕,那绝对是十死无生的。”

若是死了,那当然是一了百了,什么都不用担心了。

“若是他们来到最南端之后,没有继续南下。那他们要么就留在那里,要么就要改变方向,折返北上。”

韩度的手指又从大陆另外一变,向上滑动。

“当初臣就想要从这个地方横穿过去,直接将他们给截住。”韩度手指在地图上两边相隔最近的地方重重点了一下,这里细小的就如同断开一样,从这里横穿过去根本就没有多远的距离。”

老朱看了一眼,就问道:“那现在从这里过去,也能够截住他们?”

“呃......这个臣倒是没有把握。”韩度先自辩了一下,说道:“臣也不知道现在那五家人在哪里,或许他们正在南端休整,也有可能他们正好停留在这里。当然,他们若是越过这里,继续北上也是有可能的。”

听了韩度的解释,老朱不由得暗暗点头。的确,谁也不知道那五家人究竟会如何选择。就好比沈周一样,他们六家同气连枝这么多年,到了他这里,他却非要和其他五家分道扬镳。

这又有什么办法?

那五家也许现在还在听从耆老的号令,也许早就分崩离析各自顾各人了。

“那不如双管齐下,一路人马顺着海岸线南下,一路人马直接横穿大陆,到另外一边去堵截他们。”老朱的右手五指张开,狠狠的朝着地图一捏,好似在瓮中捉鳖似的,然后重重一拳锤在地图上。

韩度却没有老朱的乐观,继续说道:“但若是他们继续北上,然后折返向东的话,那就难办了。”

见老朱疑惑不解,韩度便继续解释道:“若是他们到了这里,那......这里和大陆不一样。大陆上虽然有着殷地安人,但是他们一盘散沙对咱构不成威胁。但是这里不一样,此地百国林立,而且他们彼此争斗了数百年,民风彪悍。”

剩下的话,韩度没有明说。

不过老朱也能够明白韩度意思,大明的火器凶猛,军力强横。但若是真的远赴数万里之外征战,那还真的未必就能够讨到便宜,尤其是对方也非常彪悍的时候。

这个时候,老朱才明白韩度刚才为什么要说,这个办法他说了等于没说。因为想要将五家人全部抓住,不仅有着难度太大的问题,而且也有可能根本就抓不到他们。

思考了片刻,老朱才下定决心说道:“朕还是会再派人过去,无论如何都要将他们清理一边。朕宁愿他们继续逃亡,也不想让他们留在那边。”

韩度点点头,表示赞同。大明早晚是要开发殷地安大陆的,这些人若是藏身在上面,那对大明来说可是一个隐患。

“不过朕不可能等一个不确定的结果,除此之外,你还有办法没有?”老朱直了直腰背,沉声问道。

韩度想了一下,犹豫着说道:“其实,臣倒还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什么办法?说。”老朱急切问道。

韩度笑了一下,说道:“这些人能够潜藏这么多年,还没有断绝,肯定是父传子,代代相传。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即便是有也不可能延续上百年。大明驱除鞑虏,再造中华,丰功伟绩远超前宋,他们凭什么对大明有意见?”

韩度的目光逐渐变得危险起来,沉声说道:“这些人为了让孩子顺利继承他们的遗志,肯定会耳濡目染的从小交待他们的孩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一代传一代,绵延百年不绝。”

“虽然臣没有办法将他们找出来,但是臣有办法断绝他们的传承。只要将他们的传承断绝,等到老一辈的人全都死去,他们的子孙不再听从五大家的命令,那么这些暗手自然就此消失了。”

老朱暗暗颔首,这样的确也是一个办法。

不由得问道:“你想要怎么下手?”

韩度看了老朱一眼,忽然脸上浮现出浓烈的微笑。

明明韩度脸上的是笑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老朱就是浑身感到一阵恶寒。

果然,韩度没有让老朱失望,说道:“小孩子最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

如果仍有这些孩子待在他们爹娘身边,那在他们爹娘别有用心的教导下,长大了就会敌视大明。”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不妨从这些小孩子下手。”

“你想做什么?”老朱对韩度的话,感到越来越糊涂,完全不明白韩度如何下手。

韩度笑了笑,说道:“皇上自立国以来,重教化,兴县学,选拔学官,并且坚持把教化作为地方官员政绩的重中之重。”

先是夸赞了老朱一番,可是韩度越是如此,老朱的心里就越是没有底。

这样的情形,老朱似曾相识,曾经好似韩度也和他这样说过。不过那次的结果对于老朱来说可不怎么美妙,让他狠狠的出了一把血。

现在听到韩度故技重施,老朱的心瞬间就提了起来。

“既然要新教化,那皇上就不如兴的彻底一点。那些人不是想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吗?那不如皇上下旨,让天下童子都必须入县学读书。”

“这样会有用?”老朱的声音瞬间提高了八度,不用想,只从老朱的语气便能够听的出,他是不同意韩度的想法的。

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老朱知道,若是让天下童子都进学,那光是兴建县学对于朝廷来说,就是一笔极为庞大的开支。

并且,这开支还不是一次性的。因为进学的童子越多,需要的教书先生和学官就越多,这些人可都是要吃俸禄的,而且这还是一笔长期的开支,每年都需要的。

“当然有用。”韩度神色淡定的说道:“人不是物,人是有思想的,只要获得的知识不单一,他们就不会人云亦云。只要这些童子进学,他们就不会再单一的从父母哪里获得知识,因为他们有先生有同窗,每一个都会对他们造成影响。

皇上以为,他父母两个人对他们的影响大,还是先生同窗对他的影响大?”

韩度这个想法,完全是来源于上辈子的儿子。儿子没有进幼儿园之前,当爹的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也信什么。可是等到进了幼儿园之后,那个兔崽子张口闭口就是“我的老师说......”“我的同学说......”,完全没有把当爹的话给放在心上,甚至还反过来反驳韩度的话。

老朱对于韩度的说法,既不认同,但是也没有反驳。因为,他也不知道,这究竟是谁对童子的影响更大。不过,仅仅从人的数量来看,应该是童子的先生和同窗,对他的影响更大吧。毕竟爹娘只有两个人,而先生和同窗或许有几十人。

老朱犹豫了半响,才试探着说道:“可是即便是这样,也未必就能够将所有人一网打尽吧?”

韩度神色顿时变得严肃,正色说道:“不,必须要让所有的童子全部进学,不可遗漏一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他们的代代相传,彻底斩断。”

听到韩度如此坚决,老朱顿时无语,叹声说道:“你从小读书,对于农事并不了解。农人没有你读书那么轻松,孩子对于百姓来说,也是一个劳力。孩子只要长大到十来岁,就会帮着家里干活的。要不然,白白养着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对于农人的开销是很大的。即便是朕下旨让他们前来进学,也不可能所有百姓都将孩子送来。”

韩度点点头,相信老朱的判断没错。正所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小孩子的食量非常夸张,甚至要超过成年人。几乎所有的百姓,都会让家里的半大孩子跟着帮忙,增加家里的收入,才能够勉强维持下去。

这也是百姓虽然人人都知道读书能够当官,但是却只有极少的人家能够真正供养一个读书人的原因。甚至很多家庭都供养不起一个读书人,而选择全族一起合力供养。因为读书人不仅不事生,反而还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求学,这种开支之大,远超寻常百姓的想象。

“所以,臣以为,为了让百姓愿意将还是送进县学,也为了打消百姓的顾虑。皇上应该下旨,免除童子进学的所有花费,并且为他们提供住宿和饭食。”

也就是说,朕不仅要养着所有学官和先生,还需要将所有的小兔崽子给养起来?老朱一屁股坐回到龙椅上,两眼呆滞的看着韩度。

韩度的办法有没有效,老朱不知道。但是现在老朱至少知道一点,那就是韩度的办法,都很花钱。

老朱咽了咽唾沫,忍不住问道:“你知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童子?需要兴建多少县学,需要多少先生和学官?你知不知道,这样每年要花多少钱?”

嗯,最后一句是重点。

韩度点点头,说道:“臣虽然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童子,不过也可以猜测一二。前年户部来往的公函里记录的,大明有百姓六百九十万户,合丁口大约三千四百万。大明百姓平均年龄是四十岁左右,因此从六岁到十六岁的丁口大概有八百万吧。”

老朱愣了愣神,没有想到韩度竟然还能够用这个方式计算天下的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