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明烟火 > 一千百十一章 朱标唆使的

大明烟火 一千百十一章 朱标唆使的

作者:阳光下写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5-25 00:05:03

老朱听了之后,一下子靠在椅背上,看向汤和的目光都带着几分同情。无奈问道:“你们是不是不知道对面是什么情况?哪里离着大明几万里远呢,韩度都是九死一生蒙上苍庇佑,才能够万幸回来,难道他们都愿意去?”

“愿意,上位他们都愿意去。”汤和无比肯定的回道。

这下老朱就奇怪了,要知道南洋的条件可是要比对面好上太多了。从京城到南洋,一个来回也不过是半年左右就可以,但是去对面呢?没有一年,恐怕是想都不要想。

“这是为何?”

汤和眯着眼睛,神情轻松的说道:“韩度说了,他当初之所以九死一生,那是因为他走的是南边的那条需要横穿大海的海路。当初他是迫不得已,可是现在却不用走哪里。”

“现在可以走北上这条海路,只要沿着海岸走,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风险,就可以安全到达对面的。”

北边这条路老朱自然知道,但是那些勋贵却不知道。所以,韩度才会专门和勋贵们解释一番,这老朱也能够理解。

“可那毕竟是在几万里之外啊,难道你们就真的愿意背井离乡?”老朱目光平淡的看着汤和,意有所指的问道,“朕可要先提醒你们,那边和南洋可完全不同,那是真正的蛮荒之地。在南洋你们还能够看见一些正常人。可是在那边,那里的可全都是蛮人啊。韩度带回来的那个,翟远,你看过没有?听说最开始的时候,他浑身上下都穿着兽皮,连衣衫都没有。也就是到了大明,他才慢慢习惯穿衣服。”

“在南洋,好歹还有西洋的商人会跑过来交易,你们担任总督还多多少少可以交易到一些东西,收到一些赋税。可是在那边连商人都没有,你们和谁交易,又能够交易到什么?”

汤和神色一正,郑重的说道:“上位,南洋当初也是一片蛮荒,而且还倭寇横行。既然臣等当初都没有退缩,现在自然更加不会。对面的确是没有什么可交易的,但是韩度也说了,对面物产极其丰富,就算是什么都不换,光是把对面的特产运回大明,这笔收入就极为可观了。”

老朱哑然,然后惊异的问道:“那些勋贵,都愿意让出南洋的总督位子?”

“上位这话说的,南洋总督不都是上位来定的嘛,臣和他们都只不过是替上位守着罢了。当然,臣也是有私心的,若是能够做一人总督,为府里增加点收益,改善一下府里人的生活,臣就知足了。”汤和把姿态摆放的极低,将老朱搞搞捧起。

果然,汤和的举动起作用了。

老朱高兴的哈哈大笑起来,对于汤和的回答极为满意,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你就不要去,让府里的子侄辈去吧。一大把年纪了,该享享清福了。再说了,朕也离不开你啊。”

说着,老朱抬头叹息道:“自从三弟走了之后,和朕说话的人又少了一个。若是你去了那边,那朕就真的没有说话的人了。”

“好,好,臣就听上位的,哪里都不去,就在这里守着上位。”汤和也没有想过要去美洲,刚才只不过是话到了嘴边,不得不说而已。

若是上位顺着他的话,非要让他去,那汤和哪怕是极有可能会死在去的路上,他也只能够硬着头皮去。

现在得到上位的如此挽留,汤和的心里还是暖洋洋的。

“那上位是答应臣的请求了?”

老朱微笑着点头,说道:“不就是在那边设立总督府嘛,这件事朕答应了。”

“多谢上位。”汤和连忙想要颤颤巍巍的站起来,郑重朝老朱拜谢。

老朱却是真心不想让汤和折腾,便伸手按住他的肩膀,说道:“咱们老兄弟之间,不用在意这些繁文缛节。”

“哎,哎~”汤和连连笑着点头,应承下来。

老朱原本也是担心勋贵会死死捏住南洋总督位子不放,会因此导致和文官起了冲突,会导致朝政不稳。毕竟每一个总督位子,都代表着一股利益,而且还是极大的利益,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轻易放弃的。

但是老朱也没有想到,韩度会提议在对面再设立总督府,而且勋贵们竟然也愿意去。想到勋贵愿意离开南洋这个已经兴旺起来的繁华之地,再次去到鸟不拉屎的蛮荒,而且还没有任何的条件,只是请求设立总督府而已,老朱心里就冒出一阵感动。

同时,想到文官现在连南洋都不愿意去,甚至在方孝孺上奏之后,竟然还遭到了文官的集体抵制。

比起愿意主动前往美洲担任总督的勋贵,这些文官就显得怂多了。

既然目的达到,汤和便起身告退。

老朱也没有留他,笑着点头便答应下来,并且还嘱咐汤和回去多注意休息,有空一定要多进宫找他说说话。

......

韩度从汤和府上离开之后,带着疑惑找到方孝孺。

“你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会突然上奏,要文官担任总督?”

方孝孺面对韩度的质问,神色无比淡定,说道:“南洋既然需要治理,那文臣入南洋担任总督,不是合情合理的吗?”

韩度顿时被方孝孺的话给噎住,在不确定方孝孺究竟知道不知道担任总督会有一成的赏赐。韩度也不敢再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他,于是便叹息着说道:“南洋可是皇上的财赋之地,你这样贸然上奏,万一要是让皇上以为你居心叵测,那你可就要倒大霉了。”

对于韩度的警告,方孝孺却一脸不以为然的态度,说道:“我上奏是希望皇上能够让文官担任总督,治理一方,又不是要放弃南洋,怎么会有影响?而且文官治理地方,本就要比武将合适,说不定还会让南洋更加的兴旺呢?”

韩度见方孝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顿时惊讶了片刻,然后却一脸苦笑的对他说道:“南洋和大明可完全不一样,文官还真的未必能够镇守的住。你不会以为,你当初走马观花一样到处看看,就将整个南洋的局势看的透彻了吧?”

方孝孺闻言没有贸然反驳韩度,而是皱着眉头深思片刻之后,才出声问道:“怎么?南洋有什么问题?”

韩度只好无奈解释道:“南洋除了吕宋和旧港,不多的几个总督府,因为有着大明百姓生活在那里,所以还算是平稳。但是其他地方,比如说爪哇,基本上没有大明百姓的踪迹。这样的地方,完全靠着总督府用武力镇压着当地土人的反抗。”

“你以为,若是一个文官去了,就能够守的住总督府吗?”

大多数文官虽然将上马能治军、下马能安民放在嘴边,但是这种话他们自己都只会在喝了几杯酒之后才会信。

当然,真正文武双全的人也不是没有。但是这种人真的太少了,通常情况下文武官员还是泾渭分明的。

韩度虽然处理政务是一把好手,但从来都没有说过自己领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即便是韩度最擅长的海战,那也是靠着“口径即正义、射程是真理”,再加上积累的一些海战常识,在欺负人罢了。两军对阵,韩度从来都是将指挥权下放给麾下将士,不敢自己瞎指挥。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方孝孺也知道让文官领兵镇压一方,多少有些不现实。面对韩度的话,他无法反驳。干脆光棍的朝着韩度两手一摊,无奈说道:“可是,现在我都已经上奏了,那还能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凉拌呗。

现在就只能够看看老朱究竟是什么意思,是将此事放在一边,还是真的要派文官去南洋担任总督。如果老朱真的有意让文官担任总督的话,那韩度就只好建议老朱先让文官担任几个比较平稳的地方,一步一步来。

或者是给文官配上武将,又回到文官治政,武将征战的状态。

“你若是一定要去南洋担任总督的话,你就选旧港,或者是吕宋吧。”韩度见方孝孺态度,知道劝不了他,临了嘱咐他一句,便走了。

旧港有着施进卿这个地头蛇,平稳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至于吕宋,以老朱对吕宋的总是,韩度都不确定老朱会不会让方孝孺担任吕宋总督。

韩度回到府里,一股莫名的感觉总是萦绕在心头。总是觉得方孝孺上奏这件事,不是他说的那么简单。

就算是方孝孺亲眼看到了南洋的兴旺,想要去担任总督,那他也没有必要上奏啊。他将想法告诉自己,自己难道就不能给他运作?

韩度虽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但是运作一个总督位子的本事,还是有的。毕竟南洋是自己荡平的,总督是自己建议老朱设立的,老朱这几年在南洋捞了那么大的好处,这点薄面他还是会给自己的。

而且,站在方孝孺的角度,无论如何自己都是能够帮他成为总督的第一人选才对。那么,方孝孺为什么会舍近求远,舍易求难,非要自己上奏?

韩度越想,越觉得有些不对劲。

“不会是......方孝孺知道了总督每年的上贡,都会有一成赏赐的事情了吧?”一个念头浮起,韩度越想越是觉得事实就是如此。

可这样也有两个问题,那就是方孝孺究竟是怎么知道赏赐一事的?这件事只有勋贵和老朱知道,而不管是老朱,还是勋贵,都不可能将这个消息告诉方孝孺。

勋贵不会让文官知道这个消息,跟他们抢夺总督名额。

老朱也不会告诉方孝孺,甚至都不会让人知道他每年从南洋捞了多少好处。

究竟是谁告诉方孝孺的?

另外一个就是,既然方孝孺知道了总督赏赐的事情,那他为什么又没有写进奏折里面,或者是直接在朝堂上说出来?每年这么十万贯起步的财富,如果被文官知道了,他们根本就不一起反对方孝孺,反而会对去南洋担任总督趋之若鹜。

这么轻易就可以拉拢人心的办法,方孝孺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偏偏在朝堂之上从头至尾一个字都没有提过。宁愿被所有文官误解、针对,也不吐露丝毫。

方孝孺究竟是想要干什么?

忽然,韩度想到,还有一个人知道赏赐的事情。

朱标!

一想到朱标,不知道为什么,韩度猛然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虽然韩度不知道为什么朱标会将这个消息透露给方孝孺,但是他的确是有条件这样做。方孝孺现在可是太子府属官呢,东宫侍讲。

虽然第二个问题,韩度暂时还想不明白,但是韩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问问朱标了。

来到东宫,韩度一路畅通无阻的进去。见到朱标的时候,发现他正在亲手沏茶。

不等韩度开口,朱标便笑着看了韩度一眼,说道:“来了?坐吧。”

韩度依着朱标示意,坐到他左手位置。狐疑的看了朱标两眼,接过茶,疑惑问道:“殿下知道我会来?”

朱标笑着点头,说道:“算算时间,你也差不多该来找孤了。不过你还是有些出乎孤的意料,比孤预计的要来的早一点。”

韩度看着朱标如此做派,心里有了几分了然。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问道:“担任总督会有一成赏赐的事情,是殿下告诉方孝孺的?”

“当然。”朱标理所当然的应承下来,并且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就连他上奏,都是孤授意的。”

难怪......韩度对自己心里的第二个疑问,豁然开朗。

原本韩度就对方孝孺的种种行为感到奇怪,现在看来不是方孝孺举止奇怪,而是他根本就是被朱标授意的。

可是,对于方孝孺的疑问没有了,韩度心里又产生出了新的疑问。十分不解的看着朱标,问道:“殿下究竟想要做什么?”

朱标笑了笑,没有和韩度绕圈子,直接说道:“孤也不瞒你,孤以为既然是治理一方,那或许文官要比武将更好一些。而且,勋贵这几年一直都霸占着南洋总督的职位,若是长此以往,终归有些不妥吧?”

“勋贵一直把持着总督职位,当然不妥。”韩度诚恳的点头,赞同朱标的看法,随后又继续说道:“不过,殿下以为现在文官担任总督的时机成熟了吗?”

朱标闻言一愣,淡笑着说道:“怎么?你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

韩度郑重的点点头,见朱标疑惑,便解释道:“殿下,南洋是有着土著的,大明才刚刚占据南洋没有多少年,很多地方的局势并不平稳,还需要驻军镇压着。若是文官担任总督,我有些担心他们未必能够镇的住地方。”

朱标是非常清楚治理一方和镇压一方的区别的,也明白文官和武将的长短之处。

皱着眉头,问道:“可是孤听方孝孺说,南洋现在可是十分的繁华啊,虽然比不上京城,但是比起大明其他大城可一点不差。”

韩度闻言苦笑连连,叹声解释道:“南洋现在变得繁华是没错,但那只是从大明到旧港沿途的港口,要么就是吕宋。当初方孝孺看到的,也只是这些地方。这些都是大明海商停留的地方,自然会显得繁华。”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反对殿下想要让文官担任总督,只是想提醒殿下文官出任总督的时候,最好是选择这些地方。其他地方......臣担心文官会镇守不住。”

朱标没有想到竟然会是这样,顿时闭口沉默起来。思考良久才道:“其他总督府是什么情况?”

韩度重重叹息一声,直起身来,解释道:“怎么说呢?殿下也知道每年各总督府为内库贡献多少财富。”

朱标闻言,眼底闪过一丝异色。他也是近年才知道这件事的,一个总督府一年就是上百万贯的财富送进内库。这么庞大的财富第一次让朱标感到震惊,他完全没有想到在世人眼中的蛮荒之地,竟然会有这么庞大的财富。

同时,朱标也不免对这些财富眼热,毕竟财帛动人嘛。朱标身为太子,花钱的地方也是很多。要不然,当初他也不会坦然收下,韩度给他的四成石炭矿股子。

韩度继续说道:“殿下想想,繁华的总督府可以靠着赋税和贸易,凑上这笔钱。但是那些没有办法贸易的总督府呢?”

朱标迟疑的看着韩度,眉头顿时皱起,他被韩度提示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韩度见朱标显然沉声,只好继续说道:“那就只能够靠着当地特产了,有矿的就让当地土著去开矿,有名贵木材的就让当地土著去砍伐木材。可是殿下,那些土著凭什么听咱们的,叫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不等朱标回答,韩度便叹声说道:“正是因为有着总督府的镇压,那些土人才会乖乖听话。可是不管怎么样,他们会一直服气吗?”

不用韩度解释,朱标都能够想到,土著肯定不会服气。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