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1316章 东归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1316章 东归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1-05 15:52:17

天武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西征明军各部都接到了班师圣旨,关内各镇集体回归,明军第三次西征结束。

欧洲的战事基本进入尾声了,出征近三年,不管从战略还是后勤、将士精力等方面考虑,明军亦不能持久再战。

然胜利的果然不容糟践,朱慈烺命徐青山接掌北庭军继续进军维也纳,并驻兵于此威慑欧洲诸国。

又命定远公戚广阳领征西都护府军队驻守莫斯科,余者所有王爵、勋贵皆随同大军回京。

太上皇驾崩,乃国之大殇,需接受君臣的哀悼痛哭。

由于是班师回朝,从华沙到伊犁,又有着万里之遥,所以大军走得很慢。

好在从伊犁到南京,有铁路,可分批次回程,也要不了多久,朱慈烺更是有专车,可以用最快的时间回京。

十二月二十日,班师大军历经了五个月抵达伊犁,扎营于伊犁河边,依次回程。

一些细密的雪花飘洒下来,天气越来越冷了。

龙城行宫中,朱慈烺不时咳嗽几声,甚至有时还咳出血。

随驾的太医说:西征一路环境恶劣,皇帝陛下这是战后隐疾,若是医治不及时,可能会陪伴终身了.......

行宫大殿内静的可怕,只有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吴忠倒水的声音。

锦衣卫指挥使卢以谦垂首肃立,抬眼偷偷瞄向身边,只见两鬓发白的吴大总管端着一个金盆轻轻放下,用纯白棉布面巾浸到水中,轻轻一拧,然后走到皇帝陛下面前双手奉了过去。

朱慈烺接过面巾,自己摊开蒙在面部,像是在做面膜。

稍顷,又将面巾递给吴忠,放回金盆中。

“又要过年了,这一眨眼的出来三年了,也不知道朝中有何大变?”朱慈烺躺在卧榻上,似是无意说着。

“回禀陛下,是有几件事发生。”

卢以谦迅速从袖中掏出一折约二指宽的密奏,奉了上去。

“谁的奏陈?”朱慈烺手里拿着条陈,随口问了。

卢以谦低下了头:“回陛下,是京师锦衣卫的密奏,昨夜通过电报加密发来的。”

出征前,大明的电报已经铺设到嘉峪关了,三年来又铺设到了伊犁,有了电报,可随时与京师取得联系。

作为情报部的尚书,兼领锦衣卫指挥使,卢以谦自然要提前了解所有,有所准备。

见卢以谦面露认真,朱慈烺深望了他一眼,不急不缓地打开了折着的条陈看了起来。

卢以谦站在那里,浑身的骨架渐渐开始收紧了。

皇太子无旨回朝,这事只怕是会引得龙颜大怒。

果然,片刻后,只见朱慈烺脸色一变,将那奏陈狠狠地摔在地上,沉声道:“古语云:天不可欺,地不可亵,君不可罔,亲不可逆,师不可慢,神不可瞒!朕看他们是欺天、亵地,罔君、逆亲!”

说着,又是连咳几声。

吴忠立时跑来劝慰:“皇爷千万不要动气伤了圣体。”

卢以谦也是扑倒而来:“陛下息怒!”

朱慈烺紧盯着他问:“太子何时回的京?带了多少人马?”

卢以谦额头隐约冒出一层冷汗,回道:“回陛下的话,上皇驾崩的消息刚传到印度,太子殿下便匆匆启程奔丧,先是只带了五千亲卫,不知为何,半月前又下令从印度调了五万人马,驻在安南,许是怕京中有变.......”

朱慈烺目光一闪:“当了三十年的太子,又是印度国主,自然是害怕有变!”

饶是卢以谦一向沉稳,遇事波澜不惊,此时听了这话,心中萌生一丝惶恐。

他是前锦衣卫指挥使李廷表一手带出来的徒弟,又与李家是姻亲关系,而李廷表的孙子李征,是太子幼时的伴读,更是东宫的亲信。

可以说,在诸皇子中的追随者中,李家是铁板钉钉的太子党!

当然,这也是皇帝授意安排的。

然一旦太子意图不轨遭了殃,这一波牵扯下来,李家就没了,甚至会牵扯到他卢以谦。

毕竟在外人眼里,他是半个李家人,这次皇帝垂询,不乏有试探之意。

要知道,整个东南亚包括印度都在皇太子的控制之中,南府军队秘密调动,鲜有人知晓,又有锦衣卫世家的李征打掩护。

自己要是不报,皇帝就算知晓了,也要过段时间,不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殿内沉寂了片刻,朱慈烺再度咳嗽起来,摆了摆手道:“去,传旨从速回京!”

“是!”卢以谦这一声答得有些颤抖,紧接着他又试探地问道:“陛下,是否传调南洋都护府人马?”

朱慈烺沉默稍顷,眯着眼道:“不必了。”

“是!”

卢以谦声音稍稍洪亮,接着退到门边,一转身大步走了出去。

朱慈烺望着他风风火火的背影,眼中的光慢慢收了,悠然道:“都是伴朕一起长大的,有朋友,有师长,真希望他们一个个的能善始善终.......”

然而,朱慈烺非常清楚,在帝国的权力旋涡中,终究会有人深深陷入无法自拔。

他们或是为了个人名利,或者为了家族传承,铤而走险的冒险,从而自取灭亡!

比如那杨家父子,这几年太跳了,一点都没消停!

首辅杨士聪先是借着吏部京察换掉了地方一批官员,借着又以渎职前线战事撤掉了不少四五品的京官,今年又开始弹劾三品以上部堂级的官员。

连刑部尚书阎应元,都因家中私事被弹劾的辞官告老还乡了。

朱慈烺一直忙于政务,对朝中之事不太关注,加之这些罪责理应就该受到惩罚,因而一一批红。

然杨士聪得寸进尺,屡次上奏要太子朱和陛回京监国。

朱慈烺甚至怀疑,太上皇突然驾崩跟这事有关,可能有什么阴谋在内。

不然太上皇身体一直好好的,才六十多,生活方式很健康,怎么就突然驾崩了?

朱慈烺也清楚,自己实行的官员任期制,会得罪一大批官僚集团,特别是杨士聪这种重名利之人,只要有一口气在,这老东西就舍不得撒手放权。

杨士聪或许自知撑不了多少时日,因此急需太子回京总揽大权稳固皇储之位。

如此一来,杨家又有从龙之功,其子杨通俊可入阁摆相,子承父业干首辅。

大明以孝治天下,太上皇若是没了,作为亲孙子,即便是无旨回朝也说得过去.......

当然,这些都是只是猜测,一切等回京了自然就搞清楚,想来太子也不至于如此混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