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159章 翅膀硬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159章 翅膀硬了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1-05 15:52:17

在回归的首次朝会上,朱慈烺上奏道:“请父皇下旨调辽东和蓟州二镇兵马齐聚锦州,同时命令东江总兵沈世魁修筑城台,广设炮药,收集兵船,以备随时出击!”

薛国观惊讶道:“殿下这是想主动进攻建奴吗?”

朱慈烺摇了摇头,道:“建奴将会在下个月进攻朝鲜和皮岛,此时聚兵锦州,可以对建奴造成威慑,以解除朝鲜危机。”

“鞑子攻打朝鲜?”一些大臣开始有些惊讶,开始议论纷纷。

“皮岛有我大明两万大军,与朝鲜互为犄角,建奴怕是难以攻破!”

“对,建奴有上次失败的教训,应该不会再对朝鲜出兵的,殿下有些杞人忧天了。”

一些朝臣虽然是反对,但语气温婉,明显不想得罪这位小杀星。

崇祯皱眉道:“朕并未收到前线的情报,你是如何知道的?”

朱慈烺自然不会告诉他是自己让锦衣卫去辽东打探情报的,连鞑子内部的情报都能探知,这种情报能力很容易让人害怕,遭受围攻。

朱慈烺道:“奴酋皇太极身怀雄心,他若是想入住中原,定然要拔掉朝鲜和皮岛这两个钉子,以保证后院安全,马上就要到腊月了,儿臣猜测皇太极会趁鸭绿江上合冰之际,大举进攻朝鲜!”

崇祯轻哼道:“如今户部困难,朕总不能因为你一个猜测而调动数万大军,耗费糜饷,以后别在提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了。”

朱慈烺叹了一口,极为的失望,他越发的想要的突破这个牢笼。

十二月初一日,蒙古各部兵会于沈阳,初二日,皇太极命令大军出征朝鲜。

清军左翼由多尔衮、豪格率领,由宽甸入长山口取道昌城,南下平壤,皇太极与代善亲率右翼,从东京大路经镇江进入朝鲜,三百名清军伪装成商人直奔朝鲜王京汉城,多铎亲率千人紧随其后。

十四日,清军大队已达安州,朝鲜国王才得知清朝出兵的消息,此时多铎部已兵临城下,清军里应外合,朝鲜国王往江华岛逃跑,寻求明军的庇护。

清军吸取了第一次征朝鲜之役的教训,早已截断了王京到江华岛的道路,朝鲜国王只好逃到了距王京仅四十里的汉江南岸的南汉山城。

朝鲜国王进入南汉山城以后,号召各道兵勤王,并派人飞速前往登州,向宗主国大明求援。

朝鲜求援信送往京师后,群臣哗然,没想到真如皇太子所言,建奴真的大举进攻朝鲜了。

朱慈烺步入文华殿中,崇祯正与内阁以及六部重臣商量着朝鲜之事。

内阁首辅薛国观笑着道:“殿下料事如神,臣等佩服!”

众臣也都纷纷附和,赞扬了几句,连崇祯也对朱慈烺再次高看了一眼,这小子的战略眼光真是毒辣啊。

朱慈烺眉头微皱:“藩属国王京被破,这还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情吗?本宫只想知道我大明将会如何应付!”

众人被他搞的有些没面子,薛国观脸皮不是一般的厚,他轻咳一声道:“我大明目前财政困难,辽饷尚且还未还清,加上西北剿寇,江南战事,朝廷现在无力派兵援朝......”

朱慈烺怒道:“皮岛的守军呢?辽东的守军呢?若是两部人马同时给建奴施压,即便不进攻也不会让鞑子这么快破了朝鲜王京吧?连一个最近的藩属国都保护不了的宗主国,还能让谁信服?”

朱慈烺异常的愤怒,关宁军虽兵强马壮却只是龟缩守城,不敢主动进攻牵制,皮岛就在朝鲜边上,两万名军更是在岛上坚守不出,眼看朝鲜全境一步步沦陷。

他还得到消息,青藏高原上的和硕特汗国的创建者固始汗,前段时间已经派遣使者前往盛京朝贡,表示愿意归顺满清。

这原本是大明的乌斯藏,现在却投向了敌人的怀抱,对藩属国的无力保护,意味着一个王朝渐渐的走向衰亡,历史上,满清也是在丢了朝鲜不久后灭亡了。

崇祯当即喝道:“放肆!”

吏部尚书谢升也道:“殿下慎言啊。”

朱慈烺扫了众人一圈,又看向崇祯,行了一礼,淡淡道:“儿臣身体不适,先行告退!”

这种毫无意义的议政让他丝毫提不起兴趣,当场走人,气的崇祯右手紧握,关节发白,暗骂逆子翅膀硬了!

得知父子二人关系再次闹僵,周皇后等宫中各人皆是焦虑。

恰逢新年将至,在刘太妃、懿安皇后的建议下,后宫举办了一场演出,邀请崇祯和朱慈烺以及所有后妃参加。

万历和天启皇帝就特别喜欢听戏,在宫中有专门的戏台,经常驾临懋勤殿、玉熙宫、旋磨台、无逸殿四处地方听曲。

自从崇祯登基后,国家内忧外患战争频繁,宫里就不再开锣唱戏了,坊间传:君王十载休歌舞,故使梨园尽白头。

到目前为止,宫中只演过一次戏,那是在崇祯五年周皇后生日的时候,当天召来的戏班演了五六出《西厢记》,当时后宫诸色人等几乎倾巢而出,崇帧帝也到场坐上一会儿。

时隔近五年,玉熙宫再次开启,演出当天,后宫一片喜庆,刘太妃、周皇后、张皇后、袁贵妃、田贵妃等众妃齐聚。

来自民间的职业戏班沈香班优人将戏曲目录呈送崇祯,请他点一出,崇祯为了迎合众妃,钦点了《玉簪记》。

在明末,昆曲兴盛,在京师的舞台上,不管是民间还是宫廷都已被昆曲占据,《玉簪记》便是昆曲中流行的一出传奇。

《玉簪记》中的故事背景是靖康之变,金兵南侵,少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失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后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

戏中展示了陈娇莲敢于冲破道教束缚、追求美好爱情的气度,让后宫众妃感动不已。

张皇后和周皇后则是看向崇祯和朱慈烺二人,此番演戏主要是为了促和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嫌隙,让二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不知崇祯作何感想,朱慈烺却有些感触,听闻明末江南风气开放,他还未亲眼看见,不过他从这却在《玉簪记》中看出了一些门道。

这部戏曲中表现出新的观念、新的意识猛烈的冲击着腐朽的思想和传统,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应该是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造成的。

朱慈烺曾在后世看过一场青年干部辩论赛,辩论的主题就是: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经济发展水平or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思想解放程度。

朱慈烺比较偏向后者,他认为,百姓要是连吃都吃不饱,哪有心思考虑别的事情。

因此,他决定,要拯救大明,就要让大明的百姓先吃饱,而不是在朝堂上陪人做一些无聊的斗争浪费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