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231章 新的一年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231章 新的一年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1-05 15:52:17

新年已经临近,各地喜庆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连偶尔从皇城中出来透透气的朱慈烺都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心里变得温馨了起来。

在距离正旦前几日,朱慈烺将凤阳府等实行屯田的各府官员俸禄提升了一倍,并一次性发放了一年的俸禄,让他们过个好年。

这些官员,特别是凤阳府的官员,跟他干了将近一年,取得的成果也十分显著,是时候提高待遇了。

拿到俸禄的官员们心中那个激动啊,特别是这些知县和知州,自从严打后,贪又不敢贪,不贪开销又不够,这一年来真是勒紧裤腰带办事了。

大明从七品官员月俸七石,正七品官员月俸禄七石五斗,从六品月俸八石,正六品官月俸十石......正三品月俸三十五石,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

按照万历时期的一石粮食半两银子折算,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俸禄也就四十五两银子,相当于后世年薪四万两千多块钱。

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年俸一千零四十四石,折银子五百二十二两,相当于后世年薪五十万软妹。

在乱世时期,粮食值钱还好点,使得官员们的俸禄升值了不少,但前提也要朝廷能及时发放。

除了提高官员俸禄以外,朱慈烺还将原本由官员自己花钱请师爷和雇马车轿子的开销都转到了官府,也就是可以公款报销,但每月报销的额度会根据官员的品级有限制。

以前当官的不仅要养自己人,做什么时候都要自己花钱,官员的生活过得很拮据,很容易出现贪腐现象,现在不仅俸禄翻倍,还有公款使用,这让南直隶几个府的官员们感觉自己变得幸福多了。

朱慈烺这么做,也仅仅是预防或者是说减少贪污,有些官员,你给他俸禄再多几倍,还会忍不住伸手贪的,对于这种情况,朱慈烺正在考虑如何加大防御和监察力度。

朱慈烺亲自去了趟朱大典家中,与之相谈了一番,并告诉他,在家先休息一断时间,以后自己还有用得到他的地方,朱大典闻言感动不已,一时间老泪纵横。

朱慈烺心中感叹,朱大典这个人啊,虽然贪财成性,在漕运总督任上捞了不少钱,但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大明灭亡后,南明的扬州、南京、杭州等重镇相继被清军攻克,朱大典散尽贪污所得财产,招募兵勇,巩固家乡的小城金华,使得清军损兵折将,久攻不下。满清以高官厚禄来招抚朱大典,朱大典不但不为所动,更是当场撕毁招抚书,表示坚决抗清的决心。

金华在坚守两个月后,最终被清军的红衣大炮轰开了城门破城而入,为了不受清兵的侮辱,朱大典的妻妾们带着子女自尽,而朱大典则和部下在火药局引爆火药,与附近的清军同归于尽,壮烈殉国。

朱大典也算瑕不掩瑜了,在清军面前他保持住了民族气节,倘若南明各地军民皆如此,天下事尚未可知。

在除夕这天,朱慈烺遥望北方,来到大明后第一次在外面过节,有些思念京师的生活和家人。

朱慈烺忽然有个想法,他能思念家人,将士们自然也会想家、思念亲人,想到这里,他立即传令在天武军大营设宴,与将士们一起过年。

天武军各部主要将领已经早早的回到中都了,因为按照朝廷礼制,每年正月初一都要进行正旦朝贺拜见皇帝,群臣们拜见过皇帝还得拜见皇太子,虽然现在朱慈烺不在京师,但中都附近的官员在初一这天还是要过来朝贺见礼的。

天武军的大营中一片欢乐,觥筹交错,全营共庆,整个大营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冲淡了军营中的肃杀压抑之气。

朱慈烺一身便装,先是发表了一番讲话,承诺在明年的新年前,会把将士们的亲人接到江南享福,天武军将士们无不兴奋感动,这一刻,军心高度凝聚!

朱慈烺借着周皇后诞辰将近,准备了一百万两银子让人送到京师祝贺,在前几日崇祯诞辰的时候,朱慈烺也提前一个月让人送了一百万两银子孝敬,他相信皇帝老爹看在银子的面子上,不会刻意刁难不让将士们的亲人南下。

新年初一,凤阳城中开始热闹了起来,城中各处开始了拜年送名片,有道是: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抵见人,各处贺岁皆如此,赠予纸店大笔金。

在这一天,各家门前贴着一个红纸袋,上书“接福”二字,以供盛放飞帖名片。

在宋朝的时候,就流行新年贺节让佣仆持名刺代往拜年的事情,到了明代名片拜年的风气更盛,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有诗《拜年》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南直隶的官员们在奉天殿进行朝贺后,皇城禁垣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足有数百人,还都是大包小包的,带了不少礼物,这些都是南直隶的地方乡绅和豪强大户的代表,人人手中也持着名片,显然是来拜见朱慈烺的。

负责禁垣的防卫的徐盛下令只收名片,不收贺礼,让各乡绅和豪强代表们都无可奈何。

张大彪和李星等几个徽商大佬也递了帖子前来拜访,朱慈烺接见了他们,并与他们认真交谈了一番。

交谈中,朱慈烺让张大彪等徽商在南直隶广建粮铺,资金由官府出,粮铺平时收购百姓粮食,负责屯粮,官府把屯户们所缴纳的税粮也充入粮铺流通。

粮铺所囤的粮食,平时与百姓们正常买卖交易,遇到战事必须优先提供给军队,遇到灾荒时,粮铺价格则按以往价格限量出售,稳定粮价。

说白了,张大彪几人相当于是皇商了,所管的粮铺半官半民,为朝廷调控市场,这让几个徽商高兴了好半天。

最后朱慈烺告诉他们,这事办好的话,后面还有更赚钱的好事等着他们,关系他们子孙后代的赚钱门路!几个徽商大佬听后皆是精神一震,决定回去之后铆足了干劲办好差事。

在立春当天,凤阳知府杨廷麟可是忙坏了,别的官员放假,他却有重要事情要处理,他要带着农户们鞭春牛。

鞭春牛是重要的习俗,烟火爆竹放不休,五彩旌旗喧锣鼓,场面十分热闹。

由凤阳知府杨廷麟先用装饰华阳的“春鞭”,对着用泥土捏成的牛先抽第一鞭,然后由下面官员按照官职大小,依次鞭打,直到将泥牛打得稀巴烂,众农户才一拥而上,争抢碎土,农户们把自己争抢到的碎土扔到自己的田里,意味着一年农事的开始和丰收的象征。

正月十六日,一群穿着节日盛装的女子,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结伴而游。

她们登上中都城墙上,四处赏光,时而嬉笑不停,原本守城的军士们早就离开了。

走百病上城头,是大明开始才有的习俗,仅限于女子,进入腊月后,妇女们一般都很忙,操持家务,身体劳累,容易生病,于是每年正月十六,便以驱除病邪为由出门四处游走,走一走,百病无。

新年的热闹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后,百姓们才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