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262章 明军分兵 太子入卫

回到大营后,差点被卖了的卢象升怒气冲冲的找到了高起潜。

宣大三镇的各将也是愤愤不平,说好的一起出兵,结果关宁军把自己给卖了,如果这次不是大捷,那自己人马的损失就大了!

手下的兵马是一个武将的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没有更大的军功利益前,谁都不愿意损失。

卢象升指着高起潜怒斥道:“陛下让你监军,不是让你观战的!”

高起潜气急败坏,尖声叫道:“姓卢的,咱家知道你懂点兵法,可咱家也懂!咱家不仅知兵法,还懂国事,眼下我皇明并不适合与鞑子决战,你这样一味的打打打,只会让国朝陷入困境!”

“你!”卢象升气急,忽然觉得这死太监不可理喻,明明文化低,还强行装大学士,简直没法跟他讲道理。

此时恰逢杨嗣昌奉旨巡视顺义,见二人吵起来,他连忙上前劝架。

卢象升对杨嗣昌道:“事到如今,杨部阁是否还指望着议和?”

杨嗣昌连忙道:“议和只是权宜之计!”

杨嗣昌开始化身为思想家,为卢象升上教育课,给他洗脑。

卢象升压根不吃他这一套,正色道:“本督手持尚方宝剑,身负重任,如果要议和,当年崇焕的命运,就要轮到我的头上!”

九年前,作为督师的袁崇焕因为想议和,被朝中言官攻击,背上了卖国叛徒的罪名,下场很凄惨,卢象升宁愿战死也不学袁崇焕。

闻言,杨嗣昌急了,他大喝道:“如此说来,你就用尚方宝剑砍了我!”

卢象升毫不示弱道:“你们在朝堂中可以言和谈,但在外的统兵之人绝不可言和!如果我找奴贼和谈,应该是你杀我!我希望你能看清现实,现在的情况究竟还能不能议和?”

二人在帐中争吵,高起潜只是眼睛微闭,时不时的开口说几句,说出的话却让二人眉头紧皱。

.......

半个时辰后,中军大帐召开了军议,帐中满满的都是武将,不过气氛沉凝,无人敢随便说话。

穿着麻衣孝服的卢象升,头戴嵌金三山帽高起潜,还有腰缠玉带的杨嗣昌,三人齐至。

坐在铁案前的杨嗣昌道:“陛下令本官巡视北直隶各地,督促战况,如今建奴分兵八路南下,劫掠平谷、良乡、涿州、易县等地,形势危急,本官与卢督臣和高总监商量了一番,决定分兵南下,救援各地!”

此言一出,众将皆是议论纷纷,他们一共就只有五万人马,面对一路鞑子时还能仗着人多一战,此时再分兵,那谁敢去找兵力差不多的鞑子对战呢?

众人看向卢象升,只见他满脸悲愤,他虽然名义上节制天下援军,但实际上也仅仅挂名兵部尚书衔,真正掌握兵部的是这位杨嗣昌杨阁老,他的意思部分代表了朝廷的意思。

还有就是高起潜,身为总监,代表皇权,亦可节制诸军。

众将心中都很清楚,传闻杨嗣昌和高起潜二人一直赞同议和,此时分兵,难道是怕卢督臣与鞑子决战坏了他们的议和之举吗?

高起潜瞥了卢象升一眼,阴恻恻道:“山海关、宁远、蓟州的兵马跟咱家走吧!”

帐中各将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都看向了杨嗣昌和卢象升。

杨嗣昌双眼微闭,点了点头,卢象升则是长叹了一口气。

高起潜见无人动弹,站起身来,厉声道:“走!”

说完,他对着杨嗣昌和卢象升简单的拱了拱手,转身扬长而去。

山海关总兵马科等关宁军诸将也向杨嗣昌和卢象升拱手告别,一一退出中军大帐。

紧接着大营各处开始拔营起寨,同时传来众多士兵的议论之声,不知道为何要分兵。

看着悲愤的卢象升,杨嗣昌道:“建斗兄勿急,山东总兵刘泽清的数万大军已经出了山东,正往京师赶来,他的人马由你节制,还有祖宽的人马,也由你节制。”

卢象升不语,这两人一个比一个跋扈,祖宽原是祖大寿的家仆,因功升为总兵,但他异常骄横,兵马所过之处焚毁民宅,奸**女,崇祯八年在中原剿寇时就不听自己的命令,自己再三激劝才听命服从调动。

那个刘泽清更是跋扈,听说崇祯十年初居然在山东拦截皇太子南下的辎重,把这两人派给自己也就算了,可现在他们两部人马呢?

原是应诏勤王,但刘泽清和祖宽二人看到南下的鞑子就远远的躲开了,不敢前进一步,如何调动他们?

卢象升平静道:“我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求杨部阁能将这次大捷上报陛下,为宣大三镇将士请功!”

杨嗣昌点点头道:“高公公作为援军的总监军,负责战场军功记录和各军粮饷装备的供给,你将此战详情报与他,发往兵部后我定会呈交陛下,宣大各镇所需粮饷装备也直接找他要,兵部都会如数送达。”

卢象升拱手道:“多谢杨部阁。”

在宽慰了卢象升几句后,杨嗣昌这才离开,返回京师。

........

十月下旬,汇聚在通州的清军大军南下攻克了涿州,然后分八路深入,一路攻克了涞水、易州,固安、定兴、安肃,准备集兵围攻保定。

大明一城又一城的丢失,清军也越来越嚣张,这让崇祯非常的暴躁,他下旨训斥了卢象升一顿,同时开始考虑换掉卢象升,换个能打的人。

内阁首辅薛国观跳出来,说自己不怕死,可以领兵当督师,杨嗣昌很不给面子的当场指责他没水平,如果让他督师前线,自己死了没关系,可别连累了大明数万将士。

薛国观很没面子,只好推荐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而杨嗣昌仍然坚决反对,请求继续任用卢象升,再不行把皇太子调回京师督师。

杨嗣昌冒着得罪崇祯的危险推荐卢象升和朱慈烺,其实心中也是无奈,他担任宣大总督的时候,就曾经与流寇交过手,深知流寇的生生不息,总觉得李自成还会东山再起。

陕西由洪承畴和孙传庭镇着,李自成应该就没什么活路了,如果把二人调往京师,一旦李自成重新出山振臂一呼,流寇之乱再起,那对大明的危害将是极大的。

杨嗣昌觉得,南方的张献忠已死,南直隶和湖广的民情在皇太子的治理下也很稳定,江南的兵马完全可以调往北方对付清军。

崇祯很不情愿,但在恩宠正隆的杨嗣昌坚持劝说下,最终还是同意了。

崇祯下旨继续留用卢象升,并调皇太子朱慈烺领军北上,不过他又加了一条:传召洪承畴、孙传庭领兵入卫勤王。

这样的结果让杨嗣昌很无奈,皇帝有自己的想法,外人实在难以左右,同时他也知道,调洪承畴和孙传庭领军入卫,只怕不仅仅是对付清军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