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35章 军工发展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5章 军工发展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1-05 15:52:17

从演习中,朱慈烺觉得火枪的射击速度太慢了,于是想到了纸筒定装火药,去兵仗局的研究所找汤若望和孙和鼎商量。

汤若望是钦天监的监正,又是天主教的负责人,平时很忙,在兵仗局的时间很少。

朱慈烺也理解,老外毕竟靠不住,就算改朝换代了,对他们的影响也不大,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而作为大明人的孙和鼎就不同,他毎天都泡在研究所里,开始仿制改进最新型的燧发枪。

见朱慈烺来了,孙和鼎行完礼后,就从从一支箱子里拿出一把火枪,递给朱慈烺,笑着道:“殿下,这就是我仿制成的新式燧发枪。”

朱慈烺接过之后,这支枪比勇卫营士兵用的燧发枪略小一些,长约一米三多,**斤沉,在打火结构上也比之前的燧发枪复杂得多,但试了了扣机之后,发现也省力的多。

看来欧州发明了隧发枪之后,就一直在完善它的功能,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在近代能领先世界的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是没错的。

“殿下,您再看看这个!”孙和鼎说着他从一个抽屉里拿着一支四十厘米多长的原始手枪样式的火枪。

“这是左轮手枪!”朱慈烺震惊了,没想到孙和鼎居然把这玩意给摸了出来!

“殿下,您认识这轮转打火枪?”孙和鼎也是一愣,震惊道。

朱慈烺瞪大了眼睛,道:“孙先生,你不会说这玩意是你发明的吧!”

孙和鼎摆了摆手,道:“殿下,这东西自然不是我发明的,这是汤神父从卜加劳铸炮厂购买的,这种火枪可以一次填弹四发,射程在三十多步左右,可以连续发射,而且无论刮风下雨,都能使用,非常方便。”

朱慈烺吓了一跳,还以为错过了一次不为人知的历史秘密。

朱慈烺拿着这玩意,仔细的观察了一番,这所谓转轮打火枪,应该就是后来左轮手枪的先祖。

不过他在找个地方试射了几次后,很快就发现了不少的缺点。这玩意中看不中用,结构太过复杂,最主要的是子弹打光后,装填十分麻烦。

朱慈烺道:“可以给军官和炮兵防身使用,并不适合大规模的装备全军,如果能改进一下就好了。”

孙和鼎也是点点头,他对火器研究颇深,自然也看出了不少缺点。

朱慈烺将后世左轮手枪的大概性能和孙和鼎描述了一番,让他按照这个路子研究一下,说不定还真能捣腾出一把左轮手枪来呢?

朱慈烺又向孙和鼎说了线膛枪和纸筒定装火药想法,他虽是穿越者,却不知道具体制作方法,只能将想法告诉孙和鼎,让他这个专业的人去研究试验。

孙和鼎对朱慈烺的想法表现得极为惊讶,连连称奇,兴致颇深。

孙和鼎道:“殿下,您说的纸筒定装火药有点类似颗粒火药,比粉末状尖药威力大了许多,而且还容易储存与运输,当年戚少保的戚家军曾经使用过,家父生前曾经也研究过,我觉得想做成的话难度应该不大。”

朱慈烺虽然震惊于戚家军火器的厉害,却还是跟孙和鼎讲解了纸筒定装火药。这是火枪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发明,它是将一定比例的火药与铅弹一起包在一个长形的纸筒里面。

在填装火药的时候只需要将纸筒咬开,倒一些火药在火门,剩下的火药和铅弹全部塞进铳口就行,还可以塞入一块鹿皮,保证填充的严密性。

纸筒定装火药,不仅提升了了射击威力,还减少了火药装填的步骤,加快了射击频率。

以往的大明军队中,其实也有类似的定制,比如在戚家军中,鸟铳手背着两个袋子,一个放装着定量火药的竹管,另一个袋子放着铅弹。

戚家军的做法,已经在火器的运用上远远领先其他军队,可惜并没有在大明军中普及开。

纸筒定装火药相当于戚家军的竹管定量火药,还是先进了不少,虽然竹管定量却还是和铅弹分开,多了一个装弹的步骤,而且竹管不能直接塞进铳管里,因此没有纸筒定装火药使用方便。

听完朱慈烺的讲解后,孙和鼎也对他大为敬服,这几项技术看似十分简单,仔细想想却具有重大的意义,对火铳性能的提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孙和鼎心中感叹:“看来这位年轻的皇太子对火器也有着极深的研究啊,且造诣绝不低于自己,能在这样懂行的人手下做事,真是令人舒心!”

对于孙和鼎仿制出新型燧发枪,朱慈烺奖励了他一千两银子,并发下令旨,告知所有工匠:只要有人发明或改进火器,且作用不小,一律奖赏,少则一百两银子,多则一万两银子。

如果有重大发明创造或者改进的,不论出生,均可加官进爵赐府。

在这一轮奖励的刺激下,兵仗局的工匠们在工作中更加的认真,平日里空闲时间也会学习研究各种火器,还有几个关系好的工匠自发组成研究小组,科研氛围一度火热。

在离开了兵仗局后,朱慈烺也参观了一下安民厂。由于现在朱慈烺打算使用颗粒火药和纸筒定装火药,甚致还要制做简易手榴弹,因此需要火药量也越来越大。

安民厂作为大明最重要的火药库,干系重大,影响着勇卫营的战斗力,他不得不重视。在安民厂再三要求狠抓安全之后,朱慈烺才放心的离开。

朱慈烺又巡视了铸炮厂,他惊讶的发现,这些火炮质量的都不错,不管是现在铸造的还是以前铸造的,很少有发生炸膛的现象。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大明各种火炮都有设计图纸,炮长多少,管厚多少,都有严格标尺定死。工匠监官很难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这才保证了大明各类大炮的质量。

特别是大明自铸的红夷大炮,做工尤为精良,使用了镗铣工艺,气密性好,初速高,当时的西班牙,葡萄牙有时都会向大明购买火炮。

先从葡萄牙购买,再仿制,结果仿制的比之前的还好,这些大明的工匠都是人才啊!

朱慈烺以前的思想一直停留在清末,清军自铸炮成了炸膛专业户,新铸大炮一开炮就炸膛情况屡见不鲜。

“应该是乾隆那个傻小子搞四库全书的时候把这些火炮设计图都给焚毁了,才让晚晴的火炮技术烂成了渣。”朱慈烺考虑道。

朱慈烺想通过一些方法校准火炮的精准度,然而他不是这方面的专业,除了知道后世的情况,对此一窍不通,只能放弃了这个打算。

回去之后,朱慈烺立刻拨了十万两银子用于研究所的研究和火器的制造,由吴忠这个兵仗局的掌印太监负责。对于吴大伴的品性,朱慈烺还是清楚的,就目前来说绝不敢贪自己的银子。

※※※※※※※※※※※※※

注: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满清不利的书籍总数,据统计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

除了焚毁书籍,大清还系统的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

其余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大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