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388章 班师回朝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88章 班师回朝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1-05 15:52:17

崇政殿中,朱慈烺依旧大大咧咧的坐在龙椅之上,与众人商量着班师之事。

曹变蛟貌似觉得打得不过瘾,说道:“末将以为不能任由建奴轻易北遁,应该趁势追击,彻底灭此朝食!”

方正化和陈新甲满脸期待的看向朱慈烺,也希望能再冲刺一把,能一股灭掉鞑清最好不过。

却听洪承畴说道:“小曹将军此言差矣,我军已然损失不少,八旗虽被打垮,但满蒙尚有几旗主力,击溃他们容易,想要追击歼灭,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皇太极带走的基本都是有战马的,更别说还有多尔衮的正白旗动向不明。”

洪承畴曾是曹变蛟的老上司,见他说话,曹变蛟不好反驳,但还是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可否率精骑追击,即便追不上,也可顺势拿下抚顺关。”

洪承畴摇了摇头,道:“没有两万三精骑追击,恐难以收复抚顺关,最重要的是后勤已经无粮草供应这么多的骑兵出战了。”

朱慈烺微微点头,道:“追击一事就此作罢,建奴遭此重创,北方又是苦寒之地,十年之内基本无力举兵犯境,待大明修养数年,再一股将其彻底荡平!”

殿中许多人轻呼了一口气,暗道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这位太子殿下的打法太刚猛了,一味的前进攻击,从预计的收复三岔河,到现在直接干到了盛京,别说建奴扛不住,就连自己人都吃不消。

其中洪承畴最为兴奋,暗道皇太子终于要班师回朝了,辽东这块地盘以后自己就是老大!

朱慈烺打断了洪承畴的幻想,问道:“洪卿觉得我军班师回朝借道蒙古如何?”

“从蒙古回师?”

不仅洪承畴大感意外,在场诸将皆是大惊,这想法也大胆了吧!

朱慈烺道:“如今满蒙联盟已然破裂,那些外藩蒙古见了我们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完全没什么威胁,我大军从蒙古走墙子岭回京,沿途正好可以扫平九边外的蒙古诸部。”

洪承畴微微皱眉,分析道:“关外不比关内,从蒙古回京路途遥远,少说有一千五百里,且山路众多,无处补充粮草......”

大军班师走山海关一线可以获得来自关内各地的补给,如果走蒙古的话,这补给线就断了,长城都建在崇山峻岭之中,后勤的补给总不能出关翻越大山去补给吧。

这个问题朱慈烺早就想到了,他笑道:“八旗军两次入关都是从蒙古绕道,他们是如何补给的?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远征是如何补给的?”

“八旗军入关的补给是沿途附庸的漠南蒙古诸部提供的,而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

说道这里,洪承畴忽然知道了皇太子想干嘛了,这简直太可怕了!

朱慈烺眼中闪烁着寒光,道:“既然蒙古诸部有过先例,那我们也去走一遭,他们若是不给,那我们只好按照他们老祖宗的规矩来,杀到哪里就抢到哪里!”

孙应元道:“末将同意,那些蒙古人背信弃义,勾结东虏,对大明的祸害不下于建奴,末将愿率本部人马,横扫蒙古鞑掳部落,以雪前耻!”

孙传庭等人还是觉得过于冒险,蒙古诸部居无定所,想在广袤的大草原上找人,难!

最后朱慈烺力排众议,坚持走蒙古回京,为了不强人所难,他决定兵分两路回京,一路走关外蒙古,一路走来时的平坦大道,各部自由选择。

结果,除了天武军和虎大威的宣大人马,其余诸部皆是选择从山海关一线回京。

朱慈烺并不勉强,定下班师回京的日期后,这才赶走了众人,只留下虎大威和天武军诸将议事,拟定各种进军方案。

虎大威原是蒙古人,十年前和猛如虎主动投降了大明,二人屡建功勋,一步步升到了总兵官。

有了虎大威的参谋,众人对蒙古诸部有了很好的了解,加上情报部提供的蒙古方面的情报,经过了长时间的反复推敲,终于定下了从蒙古进军的路线。

崇祯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入辽大军兵分两路正式班师回朝。

朱慈烺率天武军和虎大威的宣大军走蒙古,方正化、陈新甲和孙传庭等人领着几路人马先是返回锦州,再从山海关进入关内,走大道一路向西返回京师。

辽镇和关宁军各部人马依然驻守辽东,由洪承畴亲自坐镇沈阳,吴三桂则代表关宁集团去京师领功,祖家和吴家,包括洪承畴,都有向崇祯皇帝和朝廷推荐吴三桂的意思。

.......

辽东大捷的战报以三百里加急的速度进入了京师,得知明军攻克盛京,整个京师一片沸腾。

报捷之人所过之处,街边百姓皆是哗然,人们奔走相告,有甚者喜极而泣。

文华殿中,崇祯和内阁大臣正为陕西民变焦头烂额。

连丧两子,加之陕西李贼卷土重来,崇祯心情十分低落,半月之间像是又憔悴了几岁。

自辽阳大捷后,辽东的塘报迟迟没有发来,他心中非常害怕,害怕辽东战事因粮饷不继战败,他甚至不敢派人去催问辽东的塘报。

新任内阁首辅杨嗣昌也是无奈,他很清楚,如果不是辽东战败,就是皇太子对薛国观身死一事有怨言,故意不发塘报。

杨嗣昌的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各种念头涌上心头,心中很是不安,如果辽东战败,大明未来该怎么走,对清态度如何,陕西民变又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他作为内阁首辅所要面对的问题。

正当他们为增加三饷之事举棋不定之时,忽然听到皇城外喧闹声大作,似乎整个京师都是沸腾。

“莫非有捷报传入京师?”杨嗣昌喃喃道,走到了殿外侧耳倾听。

如他所愿,皇城外的呼声太大了,他甚至可以清楚的听到有众多百姓在大明门外呼喊:辽东大捷!

杨嗣昌匆匆返回殿内,激动道:“陛下,辽东大捷啊!”

“真的?”崇祯又惊又喜,一骨碌站起,全身都忍不住的颤抖了起来,他猛然大步走到殿外,对报捷之人翘首以盼。

内阁大臣们也是不由自主的站起身来,满脸的不可置信,粮饷都断了,这都能打赢?

报捷之人飞快跑进宫中,手持捷报呼喊道:“报!启禀圣上,辽东大捷,平辽大军在浑河击溃东虏十几万大军,并一鼓作气攻下了东虏贼窝盛京!”

“什么?连盛京都打下了?”崇祯满脸呆滞,惊呼道。

内阁几个大学士更是目瞪口呆,急急上前围住报捷的军士。

崇祯接过捷报飞速扫视一眼,脸上的笑容渐渐放大,又道:“皇太极呢?”

“皇太极仅率正黄旗和镶蓝旗往抚顺仓惶逃溃!”报捷的军士一口气说完,接着大口的喘着粗气。

“辽东之患终于平了!”崇祯长呼一口气,紧接着道:“杨嗣昌,让内阁拟制,调平蛮将军黄得功自湖广北上陕西,剿灭李自成!以六百里加急送达湖广!”

杨嗣昌不敢怠慢,连忙就地拟制,奋笔疾书起来。

崇祯一扫丧子之痛的阴霾心情,欣喜之余还下旨特许京师百姓燃放鞭炮庆祝,而后拿着捷报匆匆前往奉先殿告慰列祖列宗。

在礼部的督促下,《皇明时报》连夜赶稿印刷了上万份辽东大捷的专栏报道,一时间举国欢腾,京师上下鞭炮声更是连绵不绝,比过年还热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