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489章 皇家海军学院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89章 皇家海军学院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1-05 15:52:17

南京监国之后,朱慈烺一直劳碌这,基本所有大事都亲力亲为,在交代完选拔海军士兵标准后,他又开始着手建立大明皇家海军学院,培养海军军官。

第二日,朱慈烺便召开了军事会议,下旨决定由军机部从各军中,招募大明皇家海军学院的第一期海军军官生。

按照旨意,从八月一日起,大明皇家海军学院将接受大明各体系的将士报名,接着将会统一进行选拔考核。

考虑到民间或许还有遗才未用,朱慈烺又加了一条,接受民间应考者,只要在文化、水上经验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达成标准,一律吸收。

考核内容虽然简单,但难度也不小,单文化一项只怕到时候就能刷下许多人。

尽管皇家海军第一期只招收五百名军官生,但许多人得知毕业就能被授予官职后,从各省陆陆续续赶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足有数万人。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数万人中选五百名,可谓是百里挑一,能留下的自然是佼佼者,最具备培养成优秀海军军官潜力的军官生。

至于海军学院的教官,朱慈烺找了些大明水师中善于海战的将官,又派人从广州、澳门等地花钱雇佣了一些海战经验丰富的西洋人。

在这个时代,大明与几个海权国家的交往很普遍,当初孙元化就雇佣了二十七个葡萄牙人当教习训练大明火器部队,郑芝龙也雇佣了一些日本人和葡萄牙人,甚至来自非洲的黑人当家丁护卫。

这些老外,只要给钱什么事都能干,磕头叫爹都行,他们来亚洲不就是为了赚钱赚黄金吗?

朱慈烺顺便让人又从大明的好朋友,威德尔先生那买了些三级和四级风帆战列舰的图纸,促进交往。

为了防止洋鬼子们在大明皇家海军学院传教洗脑军官生,朱慈烺暗中派出一些锦衣卫混在学院军官生中,又安插了一些资质上佳的孤儿,这些孤儿由吴忠暗中训练,不少已经十七八岁了。

海军的发展已经提上了日程,朱慈烺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郑家,想着给他们整点什么好处,让他们放弃东南海域的控制权。

南京紫禁城乾清宫,正举行了一次核心朝会。

税务部尚书程国祥手拿一份账本抚须汇报道:“今岁年初,商税一开征便能看出我大明江南民间还是很富的,虽说农业是我大明的根本,但商业也不可抑制,相反更应该大力促进。”

户部尚书张国维连连点头,表示支持。

教化部尚书李岩说道:“程大人心系朝廷,想充盈国库建设大明,晚生佩服,然江南各省太平,生齿日繁,北方却战火又起,大量北方百姓渡江迁居江南,又加上气温逐年降低,农业产量大不如前,我觉得朝廷仍应该继续发展农业为主。”

自征粮迎驾事件后,这半年来,河南上下民怨沸腾。

李自成采用了谋士牛金星提出的“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之策,走出陕西河南交界处的商洛山,在河南大地上发出一声怒吼,以“闯王”名号振臂一呼,大大小小的流寇队伍立即响应奔赴。

李自成趁势横扫豫西,连攻占卢氏、陕州、灵宝、渑池、新安等地,每攻下一城,便开仓放粮赈济饥民,收买人心。

数月间,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其势燎原不可扑,李自成的军队发展到了十几万之众。

李自成并不满足,在牛金星、宋献策、顾君恩三大谋士的建议下,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所到之处命人宣传歌唱“迎闯王,不纳粮”的民歌,一时间河南全境告急。

崇祯皇帝震惊之余启用镇守四川颇有成绩的傅宗龙,加封傅宗龙为兵部尚书,督师河南。

河南连连闹灾,又被流寇洗劫了一遍,哪里还有粮食,傅宗龙递上奏章请拨军粮,兵部不能完全供给他,傅宗龙便弹劾杨嗣昌和陈新甲。

杨嗣昌大怒,也上书弹劾傅宗龙,说他白白耗费国家的财力,不能报效国家,还盛气凌人欺负朝臣。

崇祯见双方在这个当口打嘴炮顿时恼怒,又见傅宗龙在河南剿寇不力,于是批评傅宗龙将把剿寇大事视同儿戏,将他罢职投入天牢,任命杨嗣昌为督师,去中原统战剿寇,决战李自成。

朱慈烺丝毫不理会自己南巡期间北面发生的闹剧,朝廷那么多大臣,九边那么多大军,连刚被打懵圈的李自成都解决不了,食屎啦?

对于崇祯缺钱缺粮,朱慈烺也没有往北面送钱送粮的想法,哪怕皇帝老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走一波,也不至于混成这副模样。

崇祯要是不舍得斩贪官、杀士绅抄家,那就由他作呗,反正自己现在正在搞发展,没空理会他们。

坐在上首的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下面几个重臣在议论。

他很清楚,程国祥是徽州府人,隐隐代表着徽商,张国维是浙江人,二个老家伙都生在商业繁荣之地,受了环境不小的影响,希望大力发展商业。

只要他们不行党争之事,能为百姓做点实事,朱慈烺任凭他们吵吵,这样也好,最起码不用担心往后大力发展商业,二个老家伙因为保守持反对意见。

程国祥继续看向朱慈烺道:“殿下,臣以为大力发展商业,既可以增加明年的赋税也可多吸纳一些无地百姓做工,这也算是殿下所提出的以工代赈之法。”

李岩接茬说道:“臣以为,殿下开发商埠,发展海贸,已经在沿海各省着重发展商业了,没有必要再让其他各省发展商业,毕竟天灾还在,渡江南下的灾民日益增多,江南各省的粮食需求仍然很多。”

朱慈烺点点头,看向程国祥,开口道:“虽然江南各省今年的粮食收成有些成绩,但我们不能骄傲,未来几年还是要以农业发展为主,不能让逃难到江南的百姓们饿肚子活不下去作乱。”

朱慈烺接着道:“以户部的名义在各省发出告示,取消路引制度,在各处城镇中心建立农贸市场和商贸市场,陆续开放一些行业允许民间经营,譬如部分矿业和部分制造行业,对于纳税大户给予一定的政治优待。”

路引实际上就是离乡的证明,现在的大明各地规定,凡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当地衙门发给一种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这就是路引,如果没有路引是要依律治罪的。

朱慈烺觉得,这玩意严重限制了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随着从江北逃亡江南灾民的不断增多,甚至会引起矛盾和动乱,必须要废除。

程国祥道:“殿下不愧是人中之龙,所虑之事无不惊世骇俗,臣敬佩不已!”

朱慈烺双眼一翻,道:“你一个进士出身的大学者,用的都是什么破词,尽往一处使,好了,接下来说说市舶司和海关税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