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869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乾清宫中,朱慈烺手中拿着茅元仪所著的《武备志》,细细观察着第五部分的郑和海图。

茅元仪这老东西,所学繁杂,著书中不仅有兵法火器等军械记录,连郑和海图都有收录,不过他收录的海图并不完整,只能算鳞爪般的残留。

真正的郑和海图,其全面的文献记录和精确的资料整理,堪称人类航海史上的文明遗珍,已经消失了。

饶是朱慈烺下旨专门去找,也没有找到.......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在后世存在很大的争议。

有一种说法,是郑和船队最先发现了美洲。

提出这种学说的是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该学说称中国明代郑和船队可能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先于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提出这个学说的孟席斯当过英国皇家海军潜艇编队军官,他是继哥伦布和达伽马后环游了世界,并沿着麦哲伦的足迹进行了全球航行。

在研究郑和船队的过程中,孟席斯访问了一百二十个国家,参观了九百多个博物馆和图书馆,并造访了中世纪后期每个重要海港。

21世纪初,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以及此后参加了多个学术研讨会上,孟席斯不断的向公众介绍他的发现。

首先,他在威尼斯发现了一张绘制于1459年的地图,上面绘有非洲的南非和好望角,旁边还画着一艘中国帆船,孟席斯推断欧洲的航海图可能来自中国。

史学界上普遍流传的认知是,1479年达伽马发现了好望角,初中历史上书上也是这么写的。

然而这种地图竟然比达伽马发现好望角时还早二十年!

这意味着什么?过了好望角,就是大西洋,就是美洲了!

在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经过好望角,既然能发现这个地方,也就意味着在达伽马之前,早有人发现了美洲了,并且绘制了海图!

郑和船队当初根据自己的航海经验绘制了二十四幅海航地图,一些随行的船员著有《郑和航海图》及《星槎胜览》等书籍,还出版刊刻了。

欧洲航海家们很有可能拿的就是郑和航海图进行航海探索活动,发现新大陆,进行环球航线的!

第二点证据,美洲加勒比海海底发现了中国古船的残骸,还有石锚、渔具等遗物,其材质和形状,与菲律宾海域打捞起来的中国古船是一致的。

孟席斯根据自己掌握的风向和潮汐方面的知识,推断出1421年12月(永乐十九年),郑和船队中有九艘远洋帆船在加勒比海海底沉没,他们到过美洲!

第三点证据,“大西洋”的命名,这并非翻译名,而是地地道道的国产洋名字。

大西洋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明朝记载,利玛窦来中国晋谒万历皇帝时,他说自己是“小西洋以西的“大西洋”人。

小西洋,也就是印度洋,大西洋便是明朝对欧洲的称呼。

明朝年间,东西洋分界,以雷州半岛至加里曼丹一线为界,西面叫“西洋”,东面叫“东洋”,因此日本人也被称之为“东洋人”。

孟席斯的惊世之说,引起了海内外各种新闻媒体、相关学术刊物的关注,并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

有学者认为,孟席斯搜集、掌握了大量的欧洲人文献资料和考古证据,很具有说服力。

而且,明初国力强盛,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加上郑和船队阵容庞大,宝船性能优良,完全具备远航美洲的能力。

当然,很多学者压根不认同这种说法,他们觉得郑和船队虽然有能力达到美洲,但不是主动的去航海探险。

至于加勒比海域发现的中国古船,应该是郑和船队的一支分船队在航行中遇到风暴,被一路吹刮到了美洲.......

还有学者直接否认,言说从现有的史料和文献资料,没有郑和船队到过美洲的明确记载,上面的都是推测而已,不能当成史实。

还有的直接说,郑和船队在航海技术上完全没有横跨大洋的能力,只能近海远洋......

其实最早提出中国人最早到达美洲的不是孟席斯,而是18世纪的法国学者汉学家歧尼,他在1761年提出了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讨论归讨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也没达成共识。

香港学者李兆良又接过孟席斯的大旗,继续求证郑和船队发现美洲的说法。

在1994年,有人在北美东南部意外挖到了一枚金牌(并不是黄金打造的),上面刻着“大明宣德委锡”六个大字。

这枚金牌经过金属成分分析和年代检验,发现与嘉靖、隆庆两朝的铜钱含锌量是一致的,表明了这块金牌起码是和明代中叶的冶炼技术相当,确实是大明宣德年间的正品,被人称为“宣德金牌”。

这种制式的金牌,是当时大明皇帝登基后赏赐给番邦的赠品,死后要收回来的,重新颁发新皇的金牌给番邦。

因此,有人猜测,这是宣德朝时郑和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带到美洲的,从而彻底留在了海外。

李兆良还通过研究发现,北美的一些原住民切诺基人使用着“文、武”两面旗帜,而且每面旗子上使用的是七颗五角星,其摆列方式赫然是中国命名的“北斗七星”。

“文武”概率是中国文化元素,北斗七星旗也是横贯中国历史的皇族旗帜,汉、唐、宋、明等历朝皇帝的大驾卤簿中,都有北斗旗,

皇帝举行的重大祭祀活动中,也皆会有北斗旗。

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写道: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华夏民族、炎黄子孙悠久文化,所谓图腾者众,恐只有北斗才具最广泛、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最具根基的汉族信仰。

然而北斗旗竟出现在了北美原住民的部落中,这就值得深思了。

不论如何,因郑和海图的丢失,(现存的茅元仪在武备志中的残篇),郑和发现美洲学说依旧没有有力的证据证明。

就像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明实录》及《明史》均未记载,永乐五年至七年下西洋的考据,是根据《天妃之神灵应记》的碑文所记。

“际天极地,罔不臣妾”这句话便是出自这篇碑文。

这是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船队在长乐停泊等候季风开洋起航,在重修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宝殿后,镌刻而成。

如何不是当年郑和派人写下这碑文,抗日战争期间当地政府保管给力,五六百年来未遭毁坏,或许历史又不一样了。

.......

本章引用了往上不少内容,原本我是不想写的,因为最近看到不少网友发表观点,大大低估了明朝的航海能力,所以最终还是写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说法。

当年麦哲伦凭借五艘破船就能完成环球航行,郑和船队有着二百多艘远洋海船,两万多官兵,其中包括了众多巨无霸宝船,怎么就不能进行远洋航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