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秦五百年 > 第155章 皇帝南下

大秦五百年 第155章 皇帝南下

作者:轻风千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01 08:11:04

汉中郡西边,水渠南边,这里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营地。

降兵、少府官吏、秦兵、训导部,都有各自营地,坐落得井然有序。

在训导部中,训导丞下面又再具体分为大队、中队、小队。

小队长秩俸百石,下辖十名斗食小吏。

中队长秩俸二百石,下辖五个小队。

大队长秩俸比四百石或三百石,下辖五个中队。

训导部营地内,某小队长召开会议。

吏员到齐后,小队长苗巩让吏员们汇报半个月来工作情况。

十个吏员逐一汇报。

“下吏发现,三十个降兵中,有些比较老实,有些表面上虽不敢说不好的话,却感觉出心里有小算盘。”

“下吏觉得,大部分还是比较老实本分的,脑子所想能按照我们引导的转变,有少数人精明,没那么容易被我们影响。”

“下吏这边,已有五个降兵不再认为秦国是暴秦,觉得秦国好,只是家中有妻儿父母,还得要回家。”

…………

轮到严临汇报了,他说道:“下吏这边,有一个赵兵,觉得秦国比赵国好,已跟小吏有小小的交情,应当能发展成卧底。下吏还发现,有一人虽不敢说出违逆之言,却满脑子坏水。”

十人都汇报过之后,苗巩针对每人的情况,或是说出自身意见,或是让大家发言一齐想办法。

在小队长跟其他吏员讨论情况时,其他吏员或认真聆听,或踊跃发言,更能了解在不同情况应该如何应对,以后自己碰上这种情况时,也知晓应对之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轮到严临时,苗巩对他道:“继续跟那赵兵加深交情,找机会单独问问他,了解其余二十九人平常都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尤其是那个满脑子坏水的人。绝不能让有可能归顺大秦的降兵,被不利因素影响。”

会议结束后,吏员们继续各自工作。

第二天下午,吃晚饭时间到了,降兵们排队打饭,李大环被叫到训导部的营地。

严临把李大环带入小帐篷。

在训导部的营地里,每个吏员都有单独的小帐篷居住。

帐篷里燃起了木炭,架子上放着铁锅,锅里的汤已经沸腾了,桌面上放着羊肉、鱼肉、鹿肉、蔬菜。

严临和善道:“李兄弟啊!我刚刚领到了俸禄,花钱买了些肉,请你吃顿好的。在平常,我这个斗食小吏,跟你们吃的差不多,偶尔才能吃上一顿肉。”

其实,这些食材是向上级申请的,训导部的人给降兵做思想工作,如果有工作需要,可以请某些人吃饭。

在李大环面前,严临说成是自己掏钱请的。

严大人居然请自己吃饭!李大环大感意外,看着桌面上的肉菜,他从出生到现在,从未有这么丰盛饭菜。

李大环兴奋道:“谢严大人!”

随即,两人面对面跪坐。

严临提筷,往锅里夹菜。

严临道:“这种做法叫‘火锅’,秦国的皇帝陛下很爱吃,现在还很冷,吃火锅最适合。”

锅里的菜煮熟后,严临主动给李大环碗里夹菜。

吃着如此好的菜,严临如此盛情,李大环倍感温暖。

两人开吃起来,这顿饭对于李大环来说,就是美味佳肴,大饱口福。

饭菜吃的差不多时,严临有目的地聊着一些话题。

“李兄弟啊!我大你八岁,叫我大哥就行了!”

“严大哥!”

“大环,你觉得秦国好,干事又很积极,满三年后,必定能回家!”

“严大哥,你也知道,我家中还有母亲,有刚过门的媳妇,我盼着早日回去见他们。”

“要是有机会,以后我真想到你家作客,看看你那媳妇有多漂亮!”

“秦赵两国是敌国,就算我回去,你总不可能来赵国吧!”

“这可不好说,说不准有这个机会!”

“若严大哥能来,一定欢迎!”

“李兄弟啊!你能三年回去,也希望其他兄弟也能三年回去吧!”

“那是!我希望每个兄弟都能回家!”

“可是,或许有些人还对秦国有敌意,要是憎恨秦国,不安安分分,朝廷可不放心放他回去。”

“那个黄奇,始终恨秦国。严大哥不在时,时常说秦国、严大哥的坏话。”

果然如此,严临观察得很多,那个黄奇就是有问题。

严临又再继续套话,了解宿舍各个人对秦国的态度。

除了严临外,还有七个人仍然不认为秦国好,只是不像黄奇那样还对秦国心怀怨恨。

————————

齐国,临淄。

陆贾回到了这里,向皇帝报告情况。

“什么,嬴子婴居然不肯放人?”

刘邦大感意外,以为只要肯出赎金,嬴子婴应该会放人。

齐国在萧何治理下,农业、手工业、商业齐发展,府库充裕,支付赎金没问题。

刘邦再问道:“嬴子婴是要价很高?还是压根儿不想放人?”

陆贾道:“回禀陛下,嬴子婴压根儿没开价,就是编造谎言,不肯放人。”

刘邦不解道:“这个嬴子婴,打什么鬼主意?难道还能让降兵在秦国待一辈子不成。”

陆贾道:“臣也百思不得其解,秦国扣留降兵到底有何用?”

刘邦把萧何、曹参、张苍叫来,三人也想不出是什么原因。

齐国少了那数万男人,算得上是巨大损失,但嬴子婴不肯放人,刘邦只得作罢了。

——————————

楚国,后宫。

这天,章邯带着一把筑来见虞姬。

“皇后请看!”

章邯把筑放在虞姬跟前。

虞姬仔细打量着,爱不释手,说道:“这筑看上去,已使用甚久。”

章邯道:“这乃燕国高渐离所用之筑。皇后喜欢筑,臣特意派人到燕国寻找,在燕王韩广帮助下,终于找到了高渐离后人,花高价买下来。”

这的确是实情,虞姬通音律,喜欢各种乐器,对高渐离的技艺很是推崇。为了讨好虞姬,章邯的确花费了很大心思,才找到了这把高渐离曾用过的乐器。

居然是高渐离常用的乐器,虞姬又惊又喜。

“哎呀!项邯,你真有心了!”

虞姬眉笑颜开,她本身人就美,笑起来就更美,如沐春风。

章邯道:“陛下既是君主,臣也当他是大哥,这是对嫂子的小小心意。”

他比项羽大十几岁,居然“心安理得”地认项羽为大哥。

“皇后何事如此高兴!”

章邯还没走的时候,项羽已经来了。

虞姬把章邯赠筑一事说出。

项羽大为高兴,拍拍章邯肩膀道:“项邯啊,你就不该生在秦国,要是你生在咱们项家多好。”

章邯顺势道:“陛下,臣此生最大遗憾,就是未能生在项家。幸好,终于成为项家之人。”

虞姬笑笑对项羽道:“陛下,项邯把你当成大哥呢!”

项羽更高兴了,对章邯道:“我是项家的头,你把我当大哥也无妨。楚国和项家都少不了你啊!”

章邯道:“臣愿为陛下和项家,肝脑涂地。只是,臣和项家许多人都觉得,丞相许多事情自作主张,不把陛下放在眼里,项家兄弟们都很讨厌他。”

项羽露出无奈之色,说道:“说实话,我这心里,也有讨厌丞相,只是他是我亚父,有些事情又离不开他,既然认他为亚父,也就忍一忍。”

原来,这是项羽真实想法,要是他讨厌范增,要除掉范增就有戏。

章邯道:“这压根不是陛下想认的,是项梁将军要陛下认的。项家兄弟们,同样能为陛下分忧,不知要忍到何时?”

项羽无奈道:“亚父年事已高,时日也不多了,也不差这数年,还是别动他,别让他在最后日子里伤心。”

章邯同样露出无奈之色,说道:“陛下这样想,臣也是这样想。只是,咱们项家其他人,可不会这么想,尤其是陛下叔父和项庄,对丞相最为厌恶。”

本身项氏一族其他人,对范增就没什么好感,章邯在跟项家的人交往时,时而又会说出不利于范增的话。

在章邯的影响下,项家的人对范增的厌恶之心越来越甚。

项羽再拍拍章邯肩膀,说道:“项邯,你找机会跟他们说说,让他们忍一忍。”

章邯躬身道:“臣愿为陛下分忧!臣尽力说服。臣告退了!”

他转身刚迈开脚步,虞姬道:“项邯稍等。”

章邯转身,恭敬道:“皇后可有吩咐?”

虞姬指了一下那筑,问道:“项邯派人在燕国获得此筑,花了多少钱财?”

章邯当即道:“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虞姬道:“总不能让你破费。”

项羽也道:“项邯,花了多少钱?朕给回你。”

章邯不再推辞,说出五千金的数目。

项羽当场就派人,把五千金送到章邯的府上。

回到家中,章邯一个人在卧室里独自概叹,自己居然成为阿谀奉承的人。

不过,为了大秦,为了皇帝陛下,章邯愿意这样做。

——————————

二月份这天,子婴带上陈平、尉羽,再次来到铸铁作坊。

昨天接到报告,钩镶、环首刀五种成品制作出来了,子婴要过来检查,如果没问题,将会批量生产。

“陛下,成品都在这边。”

邹棠带着三人来到仓库,五种武器的成品,各摆放在不同位置。

首先检查的是钩镶。

子婴拿起一把钩镶,抓住把守,仔细打量了一下。

在用右手拿起一把环首刀,这是根据第二幅图纸打造的环首刀,长约一米。

子婴模仿着战斗动作,左手的钩镶模拟勾住戟,再顺势上前,右手环首刀刺出。

陈平兴奋道:“陛下,两种武器配合,真是戟兵克星。”

他和尉羽两人,同样左手抓钩镶,右手握环首刀,模拟着战斗。

尉羽高兴道:“陛下,我大秦武器,天下第一啊!”

子婴再走到另外位置,拿起环首刀,这刀80厘米长。

尉羽道:“陛下,第一种刀给步卒使用最合适,这种好像短了一些。”

子婴道:“这种刀不是用来对付戟兵的,皇宫士兵、衙役、捕快、守城站岗士兵、巡逻士兵,配备这种刀最合适。”

在唐代的时候,这种刀被称为“横刀”。

子婴再走到下一个位置,拿起第三种环首刀,这是最长的环首刀,刀柄比较长,适合双手握,长度150厘米。

如有需要,可组建大刀队,让步卒配备这种长刀,这种长刀最重要作用是对付敌军骑兵,可称为斩马刀,步卒对阵骑兵很有效。

这时,陈平拿起最后一种环首刀打量起来,这刀的长度跟第一种环首刀长度相当(103厘米),却略为弯曲,问道:“陛下,这种刀有何用?”

已经有了跟钩镶搭配的刀,陈平和尉羽都不明白,这种刀到底有什么用。

子婴道:“骑兵,这是给骑兵用的马刀。直刀和弯刀皆可装备骑兵,各有优劣。”

他把声音压低,以防隔墙有耳。

三人都疑惑不解,骑兵还能拿着刀近身搏杀吗?

看着三人一连疑惑,子婴解释道:“坐在马背上,若脚底能踩着东西,不需再用双腿夹着马身,双腿能借力,骑兵便可以冲锋,可近身搏杀。”

三人大脑皆往这方面去想,很快就能想到,还真的是这样。

但问题是,骑兵要怎么才能脚底踩着东西?

子婴进一步解释道:“骑兵可脚底踩着之物,朕取名为‘马镫’。马匹若长途奔跑、行军,马蹄磨损严重。朕想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马掌’。”

他把马镫、马掌的形状和使用方法说出来。

这又是陛下想出来的,皇帝给臣子们的惊喜,实在太多了。

头脑发达的陈平,很快相通了相关问题,兴奋道:“陛下,一旦马镫出现,车兵很快会消失,骑兵不再是步卒辅助,而是作战主力。陛下在数年前便计划要打造十万骑兵,想必那时候已把马镫想出来了。”

那时候,臣子们疑惑,东方六国的人同样不得其解,有些人认为,嬴子婴要这么多骑兵,是极大的浪费,那是傻子。

如果有马镫和马掌,这就不是傻子了,而是很有先见之明,提前谋划。

皇帝笑而不语,这是最好的回答了。

尉羽道:“一旦马镫出现,敌军骑兵也会有马镫。不过,我军有数量优势,有兵器优势。”

陈平道:“一旦有马镫、马掌,匈奴人更是会所向披靡,横扫北方,能打到北方更西边去。”

子婴道:“无论是东方六国,还是匈奴,都是大秦敌人,朕都要灭掉。匈奴就算有马掌马镫,但无钢制兵器,也绝不是我大秦对手。”

随即,子婴嘱咐道:“马镫、马掌是高度机密,不得泄露出去。”

三个臣子都点头。

陈平和尉羽都是信得过的臣子。

邹棠同样能严守秘密,要不然早就把炼钢技术泄露出去了。

这三人都信得过,子婴才会把机密说出来。

原本想着在大战前才装备布马镫,既然现在说了出来,干脆就先打造出足够数量,等到大战前装备铁马镫。

来到工师“办公室”,子婴提笔,分别把马镫、马掌都画出来,包括形状、规格大小。

子婴道:“马掌可先装备。马镫打造出来后,先存放起来。”

邹棠把图纸收起来。

陈平好奇道:“钢制的环首刀,劈砍时到底有多大威力,我真想试试。”

邹棠道:“丞相,下官已备好了几头宰杀不久的猪,可动手试试。”

因为皇帝今天要过来检查,有可能要当场试验,他事先准备好了试验对象。

子婴同样想试试。

邹棠带着三人来到一个小屋,屋子里有三头已被宰杀、去掉内脏的猪,猪身被吊了起来。

子婴拿起一把略弯的马刀,走到猪身前,双手紧握刀柄,做着劈砍准备。

陈平、尉羽两人都双眼紧盯,要见识钢刀的威力。

只见皇帝用力劈向猪腰。

猪拦腰被砍断,只剩下一点皮连接。

不错,的确是好刀。

子婴又再试验着,挥刀砍向猪屁股位置,也能砍入过半。

再检查刀刃情况,没有出现卷刃、崩口。

陈平和尉羽同样试验起来,亲身体验钢刀威力。

“钢刀配上马镫,再有连弩、床弩、震天雷,大秦一定能扫荡一切敌人。”

陈平兴奋无比,他仿佛看到了重新一统天下那一天。

试验过后,邹棠问道:“陛下,钩镶、各种刀要打造多少?”

对于具体数量,子婴在来之前已经想好了。

他吩咐邹棠,钩镶十万、弯曲的马刀十万、相同长度的直刀十五万、略短的直刀十万把、长刀三万。

短时间内不会再次出征,有充裕的时间打造。

钢制武器已批量生产了,三弓床弩、寒鸦箭也快要制作出来了。

————————

子婴回到后宫,准备吃饭,发现王思出奇地开心。

“皇后如此高兴,难道有喜事?”

“陛下,的确有喜事,臣妾有喜了!”

随即摸摸肚子,一副幸福模样。

子婴道:“好啊!为皇家开枝散叶。”

王思眼神中露出期待之色,说道:“臣妾希望能给陛下生下皇子。”

子婴笑了笑,对于他来说,生男生女都一样。

对于王思来说可就不一样了,不仅仅是这时期重男轻女,更在于皇位继承,如果皇后有儿子,那就是嫡长子。

这个时期虽没有必须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祖训,但作为嫡长子,在皇位继承上占据最大优势。

旁边的冯幽兰摸摸自己肚子,也希望能再次怀孕。

不过,她已生下了皇子嬴文广,并不像皇后那样迫切希望。

人不可能一点私心都没有。

相反,冯幽兰还隐约地希望,皇后生下的是公主,这样,她儿子就有继承皇位的希望。

————————

楚国,彭城。

项羽举行家宴,包括章邯在内的项家人齐聚一堂。

家宴开始后,项伯首先道:“咱们项家很好,有地、有钱、有兵,唯独有两件事不好。这第一件,是暴秦还未除;第二件,是范增太让项家的人讨厌了。”

项庄道:“这暴秦很难除啊!”

提起暴秦,项羽显出憎恨之色,说道:“我天天都要刺嬴子婴,大家有没有诅咒?”

项庄道:“大哥,我跟你一样,每天就寝前,都要刺嬴子婴,诅咒他下个月就病死。”

项羽用巫蛊之术诅咒嬴子婴,让项家的人都要这样做。

项家的人大部分都这样做了,家里都有写着嬴子婴的人偶,每天都要被针刺。

项伯道:“我诅咒嬴姓的人全部死光。”

项悍道:“我家院子里,埋下了嬴子婴的大人偶。”

项庄向章邯道:“项邯,你天天都有针刺诅咒嬴子婴吧?”

章邯点头敷衍一下,他怎么可能对陛下用巫蛊之术。

他是信巫蛊之术的,项家的人这样对待陛下,章邯诅咒项家人全部都不得好死。

随即,章邯向项庄使眼色,项庄会意,开口道:“这第一件事,的确难办。第二件事,不知能否办成?”

在来此之前,章邯已跟项庄、项伯商量好,在家宴上提及此事,争取说服项羽。

项羽曾经吩咐过章邯,让他去跟项家其他人说,劝他们对范增忍一忍,章邯不宜主动出面,暗中串联项家的人对项羽施加压力。

项声道:“范增倚老卖老,许多时候不把大哥放在眼里,我看到他就讨厌。”

项悍道:“要不是伯父让大哥认范增为亚父,范增焉能做丞相。”

项伯道:“陛下让我们忍,不知要忍到何时?”

………

项家的人纷纷发言,诉说对范增的不满。

项羽既矛盾与无奈。

看着心上人如此,虞姬道:“亚父是有些不是,但毕竟对楚国很重要,为楚国立下大功劳,大家就别跟亚父计较了。”

大家再看向项羽,见项羽还是不发言。

那虞姬说的话,就是项羽的态度了,大家不便再继续说什么。

这次家宴,虽然未能说动项羽,还是起到了推动作用,等项羽忍耐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再忍了。又或者是范增有不好的把柄被抓住,就有可能促使项羽抛弃范增。

————————

弓弩作坊,终于有消息传来。

子婴带着陈平、尉羽赶到。

作坊外空旷地带,大批朗卫在警戒着。

这里是试验地,放着床弩、寒鸦箭若干。

朱骏神情兴奋,说道:“最新制作出来的床弩、寒鸦箭,终于合格了。”

子婴仔细打量着三弓床弩,床弩构造复杂,采用高强度弓弦。

三弓床弩并不是三张弓串联排列,而是两张弓向前,一张弓向后,这是三弓床弩独有的结构特点。

床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后来又有所改进,要不是有以前的技术经验,根本不可能在几个月内制作出合格的三弓床弩。

在此之前,朱骏和常骆已制作出多个样品,经过多次失败试验,不断改进,才有合格的成品。

寒鸦箭同样是三张弓合起来使用,在床子弩的弦上系着铁斗,铁斗内有三十个小孔,每个小孔可装一箭矢,铁斗所用箭矢,跟小连弩箭矢大小相当。

陈平好奇问道:“这箭能射多远?”

常骆道:“禀丞相,三弓床弩最远能射三百七十丈,寒鸦箭能射一百二十丈。”

接下来要进行试验。

有多名士兵在绞动着绞轴,通过牵引绳、牵引钩拉动着弓弦,士兵通过转动绞轴拉动时,前弓随之张开,后弓随主弓之弦一同拉紧。

由于拉力实在太大,绞轴转动缓慢,还有咯咯作响的声音。

费了一番功夫,把弦拉到了弩牙上。

一名士兵把箭矢放在箭槽上。

三弓床弩的箭很大,几乎有长矛矛杆那么大。

一切准备就绪。

“嗖”的一声,箭矢快速射出,向前方飞去,在很远的地方落下。

大家能看到,箭矢落下的距离,在三百五十至四百丈之间。

子婴点头道:“不错,床弩合格了。”

接着要试射的是寒鸦箭。

有士兵把箭矢放入铁斗内的每个小孔,士兵绞动绞轴。

寒鸦箭发射原理,跟三弓床弩差不多,区别是在原本箭槽上,改为安装铁斗和导轨,铁斗底部连接着导轨,箭槽前方增加了阻板。

一切准备就绪,铁斗被巨大的弹力弹射而出,速度极快,当铁斗遇上阻板后,使箭筒瞬间减速为零,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使箭矢射出。

三十支箭矢破空飞出,落下的位置,跟性能要求差不多,距离约为一百二十丈。

寒鸦箭的原理在于,床弩巨大弹射力、导轨固定铁斗使其不偏离方向、阻板的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寒鸦箭射程虽然只是比踏弩略远,但射出的箭矢足够多,杀伤力是非常明显的。

试验成功,子婴、陈平、尉羽都兴奋着。

子婴下令,对三弓床弩、寒鸦箭进行批量生产。

钢制武器、马镫、马掌、床弩、寒鸦箭都要批量生产,府库开支很大,尉羽要回去找人计算出,在财政承受能力范围内的生产计划。

半个月后,冯幽兰身体有反应了,太医确认怀孕了。

——————————

阳春三月,皇帝銮驾从咸阳南门而出,子婴打算考察汉中郡,主要了解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以及对降兵的思想情况,顺便再了解其它情况。

自打穿越到这个时空,子婴一直都待在关内,这次要出关了。

郎中令韩谈,太史令司马汇跟随圣驾。

銮驾出大散关,走陈仓道。

关中南下汉中的道路,还有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陈仓道是这时期确认的官道,大散关就是为扼守陈仓道而建造。

陈仓道道路开阔,一路上都有车马走过的痕迹。

汉中、巴蜀的粮食运输、人员往来,大多走陈仓道。

经过一段时间行程,銮驾终于进入汉中平原。

引流褒水的水渠,位于汉中郡西北部,进入汉中平原后,离修渠之地不远了。

褒水上游东侧,某处大空地。

杜真、史禄、曾陶各率领下辖的官员在这里迎接圣驾。

皇帝前来汉中,这是大事情,汉中郡郡守司马禾带着主要官员提前来到这里,一同迎接圣驾。

在朗卫拱卫下,銮驾在这里停下,皇帝下得銮驾。

“吾皇万岁!”

众人齐齐拜见。

嬴子婴环顾众人,又再望着远处正在修建中的水渠,他要先到工地看看。

“皇帝陛下驾到!”

所有降兵都停下手来,放下手中工具,行礼拜见。

降兵们做梦也想不到,居然能见着秦国皇帝。

这半年来,降兵们不知多少次听训导部吏员说,皇帝是如何如何英明,皇帝有一颗仁德之心,不仅心系百姓,对秦国百姓很好,也对降兵们很是关心,怕降兵们吃不饱、穿不暖、有病不能医治。

吏员可不是纯粹吹嘘,降兵们的确过得不差。

在潜移默化之下,越来越多降兵觉得,或许秦国皇帝真的是明君,或许秦国真不是暴秦。

现在,终于见到皇帝了。

皇帝是如此年轻,如此英俊。

尽管如此,仍然还有小部分降兵,目光中充满了敌意。

皇帝做做手势,郎官让降兵们继续原本劳作。

嬴子婴在干渠外行走,边走边观察,降兵们挖土垦土、修整水渠底部和两面渠壁、搬运泥土等各有分工,由士兵和少府吏员共同监督。

水渠具体如何施工,有吏员们指导。

目前,水渠已经挖得足够深、足够宽了。

总体来说,没有偷懒懈怠的。

降兵们精神面貌还算好,看不到面黄肌瘦的人。

史禄、司马禾、杜真、曾陶一直跟随着皇帝。

史禄道:“陛下,这段再需五天便可完成,臣会安排好下一段工事地点、降兵人员调配。”

杜真道:“陛下,现在降兵还算安分。在刚开始时,还有人想逃跑,先后处决了五个逃兵,后来,所有人都老实了。”

子婴要对各种情况逐一了解。

驻军、水工、训导部,都有自身固定工作地、资料档案存放地,也就是现代的“办公室”。

子婴首先来到史禄的“办公室”。

进入室内,可以看到,屋内墙壁上挂着一副地图。

在屋内一侧,还有两个书架,书架上放着许多本子。

子婴走到地图前打量起来,这是一幅施工总图。

这条灌溉水渠完工后,将会是秦国第四大水渠,仅次于都江堰、郑国渠、零渠,已取名为褒水渠。

地图很大,几乎有整面墙壁那么大。

地图中所画,包括到了从西北到东南延伸的干渠,在干渠的南边和北边,每隔一段距离都有支渠(由干渠分流出去的水渠),每条支渠又会再分出若干斗渠(由支渠分流出去的水渠)。

地图中会标记出水渠流经之地的县、乡。

子婴向史禄详细了解褒水渠的情况,先由史禄说出总体概况,子婴再详细询问。

干渠流向,支渠、斗渠数量与流经地,都要经过科学测算、规划,这取决于褒水水流总量。

褒水渠将会引流出褒水水流总量的一半,先测算出这一半水流量大概能灌溉多少农田,干渠流经之处的南北一带有多少农田,以此决定干渠该修建多长。

确定干渠长度后,如何确保干渠南北一带的农田,都能够得到充分灌溉,这需要测算相隔多远需要一条支渠、以及支渠所需水流量。

每条支渠流经地一带,又需要多少斗渠分流。

干渠、支渠、斗渠的长度、宽度、深度,让水往下流的坡度,同样是需要周密测算,科学规划。

目前,地图上标注的施工地,是干渠的最上游。

大地图只是总体概况,具体到每乡、每村,还有相应的地图。

子婴再看着小地图,只要是比较大的村子,都会规划有斗渠。

史禄指出,斗渠下面再分出若干毛渠,由毛渠引水到农田的集中区域或小村。在毛渠下面,又还会有最小一级的农渠,由农渠把水流到各个田块。

褒水渠工程,史禄相当于总工程师,下面还有许多小工程师。

史禄前期对灌溉网络的规划,只是规划到斗渠,不可能连最小级别的水渠都要由总工程师来规划。

等各斗渠建成后,才会由下面的小工程师,做好毛渠和农渠的规划。

以上种种,如果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无法完成。

嬴政初期的郑国渠,只有在郑国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史禄是秦国目前专业水平最高的水工了。

不仅仅是水平高,还很称职,前年就已经前期规划工作。

要做好总体规划,需要对许多地方实地考察,史禄为此足足花了好几个月时间。

子婴道:“史卿家做得很好,褒水渠建成后,朕给你嘉奖。”

他又再问及工程进度情况。

史禄表示,干渠最上游开凿,原计划需要七八个月,按照目前进度,六个月就可完成。

史禄再道:“陛下,臣以为降兵或许会懒惰,或许会不服从调度。有训导部参与管治降兵,降兵们大多安分劳作,建造起来速度比预想要快。”

子婴问道:“干事的时候,服徭役的民夫跟降兵相比如何?”

史禄道:“回禀陛下,再刚开始时,降兵不如民夫。后来,降兵越来越安分,越来越少人偷懒,这最近一个月,干事已经不比民夫差了。能让降兵安安分分,训导部的人真有本事,臣佩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