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秦五百年 > 第173章 布下棋子

大秦五百年 第173章 布下棋子

作者:轻风千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01 08:11:04

在范增心目中,项羽虽然不成器,让他很失望,但起码会尊重他这个亚父,现在突然间态度大变,一定有内幕。

“哼!”

很来气的范增,手中拐杖重重敲了一下地面,然后迈步走向大殿殿门,这是对项羽的抗议。

项他看着范增那老迈的身躯,那蹒跚的脚步,那苍老的面容,心里很不是滋味。

项他出列,向项羽跪下,大声道:“亚父是大楚栋梁,还请陛下三思啊!”

项羽别过头去,没有回应。

项他转过身,看着范增那蹒跚的背影,直至消失在大殿,项他心中无尽的叹息。

项羽不是明君,要是楚国有明君,何至于现在这个样子。

范增离去后,开始讨论事务,项伯迫不及待以丞相自居。

章邯道:“陛下,五国伐秦之战,齐、赵、韩三国降兵八万余人,一直在暴秦劳作,听说后来还在暴秦娶妻。我军四万余降兵不可能再回来了,这些人要么被处死,要么会为暴秦效力。臣以为,应当把他们定为有罪,让其妻改嫁,为大楚多生男丁。”

对于训导部教化、降兵归顺大秦,章邯已有所了解,索性推一把手。万一以后大秦灭楚,楚国降兵回来,也可打听到自己在家乡的确被治罪,媳妇改嫁,大秦朝廷并未欺骗他们。

项伯道:“陛下,大楚缺男人,臣赞同此建议。”

有多人出列附议。

项羽点头同意了。

没有了亚父约束,项羽感觉轻松自在很多。

散朝后,项他来找到范增,说出出使秦国的舍人,向项羽报告的事情。

范增叹息一声,说道:“原来如此,皇帝中计了!定是陈平向嬴子婴出的主意。你要向陛下说出真相,不要被暴秦离间。”

他清楚项羽性格,项羽对他这个亚父又爱又恨。有些不满,不过大体对他还算尊重,出现这件事后,项羽会心安理得抛弃他这个亚父,项他未必能劝谏成功。

项他道:“亚父,我一定会向陛下力谏,你为大楚呕心沥血,大楚不能没有你。”

他最敬重的人就是范增,跟项羽一样,认范增为亚父。

翌日,项他入宫见到项羽。

项他道:“陛下,使者到项羽后遭遇,肯定是陈平献的奸计,意图离间陛下和亚父,还请陛下明察,切莫中了暴秦之计。”

项羽十分不悦,说道:“照我看来,你这是为亚父开脱。”

项他道:“陛下,这样做,只会让暴秦高兴。”

项羽根本听不进他的话,让他退下。

无法劝谏,项他十分无奈。

——————————

韩国,新郑,皇帝书房。

韩成、张良、李左车、曹参四人在此。

战事不利,四人都愁眉不展。

韩成心如急焚,道:“我们无法攻入洛阳,楚军又败于秦军,难道我们只能一直等下去,等秦军从虎牢关出击与我们决战?”

李左车无奈道:“虎牢关、轘辕关皆无法攻陷,眼下只能如此了。”

张良道:“陛下,臣还有一个办法。我们最难对付之人是嬴子婴,若嬴子婴死,由六七岁的赢文广继位,暴秦必定动荡。这是我们反攻的好机会。”

曹参不解道:“听说嬴子婴防护严密,根本无法刺杀?难道张丞相还有另有办法?”

张良道:“不错!在秦军出关前,臣预料到三川郡有可能会被秦军夺占,提前布下棋子。如若我们派人入秦地,长期在秦地蛰伏待机,要想不被秦国发现,难度不小。秦军攻占三川郡后,原本百姓直接成为秦人,就不存在此问题。我们的人混入了当地官吏、百姓当中,只要嬴子婴敢到三川郡巡视,我们的人就很有机会。”

三人都觉得很在理,寄希望于成功刺杀嬴子婴。

————————

“伊阙关前方发现楚军!”

“三川郡最南边百照村被楚军劫掠!”

“三川郡南边周于村被楚军劫掠!”

…………

坐镇洛阳的韩信,不断接到报告。

在前不久,韩信就接到皇帝来信,言明楚国彭越将会进行袭扰战。

到目前为止,已接到七个村被劫掠的报告。

楚军一般不杀人,只劫掠财物。

旧秦地只要扼守关中四关、长城、黄河防线,敌军便无法进入。

三川郡不像秦地那样,只要守住只要关隘防线,敌军便无法进入。

在三川郡东部,有各种关隘拱卫洛阳,在西南部却没有绝对的关隘防线,让彭越得以用小股部队悄悄进入袭扰。

当地守军得到消息后火速赶往,但都未能发现敌军踪影,只有一次远远望见楚军骑兵。

还有一次,步卒被敌军上千骑兵弓箭射击,不久后撤退。

敌军每次袭击的地方又不一样,来无影去无踪,让秦军难以防备。

对于这种方法,韩信颇为头疼,要么是把百姓迁入有明显关隘防线的内部,要么建造类似于长城这样的防线,这成本太大了。

韩信只得往三川郡西南增兵三万人,增派骑兵在当地加强巡逻,每隔一段距离派驻士兵。

对于剿灭楚军这种小股部队袭扰,他不是完全没办法,只是实施起来麻烦费力,又杀不了多少敌兵。

————————

时间进入了九月初。

这天,咸阳宫举行朝会。

少府卢德道:“陛下,半个月后,褒水渠完工,陛下可亲自前往,见证褒水渠干渠通水。”

子婴高兴道:“终于要建成了,从明年开始,汉中粮食收成翻倍,这是大喜事,朕要亲临褒水渠。”

钟平道:“水工史禄,功不可没,臣以为,该对史禄封赏。”

子婴点头道:“丞相所言极是,史禄秩俸和爵位都要升。”

中尉佟威道:“陛下,楚军频频袭扰三川郡西南,劫掠多个村子,需催促韩信将军想办法剿灭。”

子婴道:“朕自有计较,楚军猖獗不了多久。”

治粟内史陈烈道:“韩将军已领兵出征八个月,听说齐、赵援军陈兵于虎牢关外,不知何时才出兵决战、何时能攻下新郑。越快灭韩,粮草消耗越小。”

廷尉于真道:“凭借秦军虎狼之师实力,直接兵出虎牢关,也定能扫荡一切敌军。”

咸阳令韩生道:“陛下,可催促韩将军尽快出兵灭韩。”

子婴道:“两国三十五万援军,不能轻敌小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事绝不能做。韩将军何时灭韩?他自会把握时机,众卿家勿须担心。”

散朝后,陈平留下来,向皇帝禀报楚国之事。

陈平道:“陛下,计策已经奏效了,项羽不再信任范增,让项伯这庸才做左丞相,范增虽未失去丞相之位,但肯定会被架空了。”

子婴点点头,显出欣喜之色,说道:“被项羽这样对待,老不死的范增,没多少日子了。”

陈平再说道:“龙且、季布都有向项羽进谏,不被项羽接受后便不再进谏。唯有项他,接二连三进谏,幸好项羽始终不听。”

子婴叹息一下,说道:“项他是人才,只可惜是项家的人,如若是嬴家的人,该多好啊!”

在项家子弟中,大多是军事型人员,唯有项他例外,项他的政治才能远强于其军事能力,治国才能不差于范增,只是谋略不及范增而已。

子婴再想到彭越,说道:“彭越贪婪,只要项羽不及时给足赏赐,他肯定不会继续卖力,要对付他,不在于战场上。”

陈平道:“章邯会再适当向项羽说些不利于彭越之言,定会逐渐引发项羽对彭越不满。”

对于彭越,子婴并不太担心,就算项羽信任和支持彭越,他也有办法收拾,不会让彭越造成太大危害。

韩信在给子婴的书信中,有写出对付彭越的办法,只是要耗费比较大工夫,军事上收拾彭越不是首选。

————————

楚国,丞相官署。

这天,许多官员被召集到这里,要决定一件大事。

正中最上方有两个人,是范增和项伯。

范增道:“彭城东南修建水渠,水工已准备好,只要征召民夫,便可动工。”

项伯道:“水渠要数年后才能完成,这数年间需耗费不少民力。建造这水渠,并非十万火急之事,如何遏制暴秦,才是头等大事,需暂缓。”

范增反驳道:“暴秦之强,一大原因是粮食收成多。楚国水渠一旦建成,灌溉农田,粮食收成大幅增加。况且暴秦短期内不可能攻楚,有齐、韩、赵、匈奴一同抗秦,我们可腾出手来修建水渠。”

项伯冷冷地说道:“范丞相,陛下让我做左丞相,是由我决断事务,这事由我说了算。”

范增很来气,说道:“老夫乃由右丞相,左丞相必须听右丞相。”

项伯冷笑道:“范丞相,这可不一定,昔日暴秦嬴政时期,丞相衙门一切事务,皆取决于左丞相李斯。”

两人争吵起来,范增被气坏了,立即入宫找项羽。

宫门外,入宫禀报的郎官匆匆出来,说陛下正忙着,没空见丞相。

范增更是被气着了,只得回家。

年事已高的范增,原本身子还算硬朗,自此以后,身体每况愈下。

————————

九月中旬某天,汉中郡褒水渠干渠渠首。

中午时分,这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上至皇帝,下至官吏,还有驻军、修筑水渠的民夫、附近百姓,皆集中在这里。

子婴站在渠首位置,看着褒水河里的拦截坝。

今天上午,拦截坝刚刚完工。

因为拦截坝拦截河水,褒水上游水位逐渐提高,目前已有少量河水流入连接褒水河的干渠,干渠的河水水量,正逐渐增加中,水位逐渐提高。

子婴走上临时搭建的讲台上,面向众臣。

今天心情不错,面带喜色的子婴大声道:“关中、蜀地,被天下人誉为两大粮仓,那是不仅是因为平地多,更因为有都江堰和郑国渠。这褒水渠,是汉中第一条大水渠,让土地得到灌溉,能让汉中粮食收成翻番。日后,汉中还会有更水渠,汉中同样可成为天下闻名的大粮仓。”

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子婴再次走到干渠最上游查看,水流量已足够大了,保褒水河有一半水流流入干渠,达到了预期效果。

不久后来到第一个支渠,有适当的河水流入这里。

旁边的史禄道:“陛下,第一条支渠挖得最浅,第二条、第三条逐渐加深……”

史禄讲解着原理,因为干渠上游水位高,在向下游流动时,会有一定的水量分流到干渠,越到后面,被分流出去的水就越多,干渠水位就越低,干渠下游的支渠就必须挖得更深。

每条支渠具体要挖多深,都是经过史禄精确计算,要是没有高造诣的人水工,无法成功修建。

既然来了这里,子婴要更深入了解灌溉情况,了解当地百姓状况。

子婴接着视察这支渠下面的斗渠、毛渠、农渠。

每条水渠都规划得十分合理,位置分部合理,水流量合理。

最后是视察农渠,在乡啬夫带领下,子婴来到一个村子,村子每条农渠都有充足的水。

子婴来到某田地,站在旁边的田埂,有个老汉正在田里劳作,给庄稼拔草,这田地种植着水稻。

关中没人种植水稻,水稻主要在蜀地、岭南、楚国南边种植,汉中也有少部分人种植水稻。

老汉见皇帝到来,匆匆前来拜见。

“草民拜见陛下!”

拜见皇帝行礼,没要求必须下跪,这老汉却向皇帝下跪磕头,他衷心感谢皇帝。

老汉平身后,子婴看见他那黝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子婴问道:“老人家,褒水渠建成后,对你家田地帮助有多大?”

老汉欢喜道:“陛下,有了这水渠,帮助太大了。以前水不够,庄稼长得不好。水渠建成后,水很充足,打算明年更多土地改成种水稻。等我孙子大后,种更多庄稼。”

子婴同样面带笑容,和蔼道:“老人家,你家能耕种多少,官府会给足耕地。”

老汉回应道:“陛下,要是我儿不用战死,又能立军功,那就最好。就算不能立功,最好能平安回家,家里多一个男人,种的庄稼就多。以前为不够水发愁,现在褒水渠建好了,发愁不够男人种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