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秦五百年 > 第204章 恶毒之法

大秦五百年 第204章 恶毒之法

作者:轻风千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01 08:11:04

“丞相,新郑那边刚传来消息,暴秦张榜公布,已查出是丞相派人行刺皇帝、封德、徐危,再嫁祸给楚国。”

什么?这事来得太突然了,跟事先的预想、期待完全不一样。

张良瞪大了眼睛,自诩为高明的计策居然失败了。

李左车、曹参也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震惊过后,张良仰天长叹,说道:“韩国只剩下上党郡,又再行刺嬴子婴,暴秦必定会选择先灭韩,韩国形势严峻啊!”

李左车道:“子房,赵国定会全力保韩国。”

曹参道:“张兄,我回临淄后,全力说服陛下钱粮支援韩国。”

张良再次感谢两人,送两人出得相府大门。

第二天,除了留守韩地的士兵外,李左车、曹参带着剩余兵马启程返回国内,张良送两人到十里外才返回。

此后,张良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思量着该如何让全天下的人敌视、仇恨暴秦。

前段时间,训导部在三川郡的工作,包括蛊惑百姓、送降兵回家、对百姓施以小恩小惠,这些都被张良留下的探子打听出来了。

免除赋税徭役一年,假装关心百姓疾苦,都是拉拢人心的手段。

张良佩服暴秦的手段,暴秦的这些手段的确有效,他张良同样可以借鉴。

为此,张良花了许多时间思考,把各种细则写下。

张良认为,范增在楚国做的工作还远远不足,还可以改进。

比如,暴秦在每乡都有一名训导部小吏,其他国家同样可以这样做,负责挑起百姓对暴秦的仇恨之心,告诉百姓暴秦的残暴、惨无人道,要让百姓们知晓,嬴子婴是无道暴君,为了达到吞并天下目的,不惜发动侵略战争,侵略他国,致使男丁大量战死,造成千千万万之家的悲剧。

张良在细则中写,要团结一切反对暴秦的人。

比如墨家,墨家主张“非攻”,反对发动不义之战,暴秦为了吞并天下而侵略他国,这就是不义之战,可以把墨家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暴秦。

至于墨家的其它不合时宜主张,可以求同存异,在反对暴秦不义之战方面达成一致。

对于新设训导部工作,如何让全天下百姓憎恨暴秦,同仇敌忾共抗暴秦,张良考虑得十分详细。

比如每年举行的“大傩”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那暴秦就是疫疠之鬼,那嬴子婴就是鬼怪首领。

另外,张良还亲自撰写了声讨暴秦的檄文,建议把这檄文传遍全天下。

总之,要穷尽手段,要让对暴秦的仇恨深深刻入每个百姓心中。

写好之后,张良让郎官用不同文字抄写出许多份,除了送给盟国的赵歇、刘邦、萧何外,还分别给魏豹、项羽、项他、韩广。

————————

嬴子婴和数万兵马,通过崤函通道向关中进发。

在行进至新安时,子婴专门停下来,他要好好视察。

得知陛下要视察新安,新安县县令邓尉提前到来。

在这里,有一座大型建筑物。

在建筑物大门上方牌匾上,刻着“新安大屠杀纪念馆”八个大字。

这是子婴特意下令建造的。

邓尉拜见皇帝,带皇帝进入纪念馆。

臣子们跟着进入。

进入纪念馆大门后,右边有块大木牌,木牌上刻着新安大屠杀前因后果的文字。

子婴走入纪念馆,只见馆内中心有个大坑,那是部分被屠杀秦兵的骸骨。

在馆内四周墙壁上,挂着许多画像,画着秦兵被屠杀的场景。

最后还有块木牌,木牌刻着大业皇帝的说话,新安大屠杀,是夏人之间的相互残杀,这是夏人的悲剧。唯有天下统一,诸夏皆属于一国,夏人之间的杀戮才会停止。

邓尉道:“这纪念馆,完全是按照陛下要求建造。”

对于臣子们来说,纪念馆是新奇之物,上次皇帝在新安,只是说要建造,现在亲眼目睹,明白了皇帝良苦用心。

子婴点头道:“没错了,要以此教化世人,要让天下大一统深入人心。”

子婴在新安住了一天,再动身回咸阳。

————————

五月下旬,西域某地。

冒顿亲率匈奴骑兵,再次西征月氏国。

月氏王阿骨兀亲率军队迎战。

匈奴骑兵不仅作战勇猛,冒顿还富有指挥才能。

月氏军队不仅勇猛不敌匈奴,阿骨兀用兵能力也不及冒顿。

果不其然,阿骨兀再次被打败,为了躲避匈奴打击,被迫西迁。

冒顿获得大量战利品,有马牛羊,有女人,还有其它财物,收获丰厚。

西域有许多国家,以月氏国为最大,还有诸多小国。

连月氏都不敌匈奴,其他小国无不对匈奴闻风丧胆。

有些小国直接被灭,有些被迫西迁。

匈奴营地,单于大帐,冒顿跟臣子们喝奶吃肉。

他们吃着漠南、漠北吃不到的牦牛肉,喝着牦牛奶,有说有笑,气氛热烈。

左大当户兀突枯笑道:“我们这次来西边,来得太值了!”

万骑长扎桑道:“看来这月氏骑兵,的确不如秦军骑兵。”

右都骨侯拖昆木道:“我们这次来,虽获利丰厚,但月氏怎么也比不上南边那些夏人,他们的宫殿富丽堂皇,粮草无数,女人更美。”

冒顿道:“说得没错,月氏岂能跟夏人相比,南边的夏人才是最大肥肉。要对付夏人,首先要除掉秦国。听说秦国东征韩国又胜利了。我们还得继续跟赵国、齐国和好,不能让秦国坐大。”

左贤王拔托耶道:“我们回去后,要好好跟赵国合作,一同打秦国。”

上次率军南征秦国吃了大亏,他憎恨上了秦国,希望亲率军队打败秦军,更要抢秦国的财物和女人,才能一雪前耻。

————————

五月下旬某天,咸阳东门外。

以钟平、腾其、赵佗、王元为代表的文武百官出来这里,迎接圣驾归来。

子婴下得銮驾,面向众臣朗声道:“朕此次东巡,在三川郡看到了欣欣向荣的大秦,看到了所向无敌的大秦雄师,颍川郡被收复,可喜可贺,朕要跟众卿同庆。”

皇帝重新起驾回宫。

銮驾在皇宫大门停下,子婴和薄贞迈步走入宫中。

“臣妾拜见陛下!”

“儿臣拜见父皇!”

王思、冯幽兰、众子女们齐齐行礼,他们已等候多时了。

薄贞向两女行礼:“妹妹拜见皇后、淑妃!”

行礼完毕后,长女赢梦扑向子婴。

“父皇!”

子婴把九岁的长女抱起。

东巡耗时日久,一家人再次团聚,欢欢喜喜。

冯幽兰对儿子赢文广示意,七岁的赢文广走到子婴跟前,说道:“父皇东巡日久,儿臣好生挂念。”

子婴笑笑道:“为父也好生挂念你们啊!”

赢文广道:“听闻父皇在渑池被刺客行刺,儿臣常到神庙上香,向龙神祈求父皇平安,祈求大秦雄师胜利。”

冯幽兰微笑接口道:“这不,陛下平安回来了,我们大秦雄师也收复了颍川郡。”

得知儿子这么有孝心,子婴高兴,摸摸儿子的头。

子婴牵着薄贞的左手,向两女道:“多亏了贤妃啊!要不然,我已经死在渑池了。面对刺客行刺,贤妃挡在我的前面,我很是感激啊!”

听到皇帝夸奖,王思高兴,冯幽兰则是有点酸溜溜。

她更是注意到了薄贞的大肚子,希望不要生下皇子。

薄贞谦虚道:“当时情形,不容臣妾多想,臣妾只是不希望陛下有事。”

冯幽兰接口道:“若当时陪伴陛下的是我,我也会这么做。”

王思向前几步,来到薄贞前,牵着薄贞右手,微笑道:“妹妹能如此,姐姐高兴。恭喜妹妹,又有身孕了,皇家已有这么多公主,希望这次能诞下皇子。”

子婴又再摸摸儿子的头,换作一副严肃神情,对王思道:“朕东巡后,未事先经朕同意,你就认了一个好儿子啊!”

说到后面,语气有些重。

此时,冯幽兰心里有些慌,担心被皇帝看穿了。

王思解释道:“陛下,臣妾连生三个,皆是公主。身为皇后,未能给陛下诞下子嗣,臣妾这心里难受。”

说到这里,王思双眸湿润了。

她牵着赢文广的小手,说道:“广儿天资聪颖,又好学,勤于思索,知礼节,有孝心。臣妾就认下这个义子。广儿是皇家唯一男丁,臣妾帮陛下教导广儿,臣妾觉得,这样对广儿更好。”

子婴觉得是这个道理,看着那真诚的王思,如果不涉及其它因素的话,这的确是好事。

这时,子婴目光移向冯幽兰。

面对皇帝那凌厉的目光,冯幽兰低下头。

子婴把嬴梦放下,向王思问道:“朕东巡后,皇后为什么会想到收广儿为义子?”

在三川郡的时候,子婴就接到王思的书信,提及收义子,那时候子婴没有通过书信问及原因,打算回来后弄清楚。

此时,冯幽兰有些慌了。

王思看了一下冯幽兰,对皇帝道:“陛下也知道,臣妾没能诞下子嗣,郁郁寡欢。是妹妹提出让广儿认我为义母,认了广儿后,臣妾把广儿视如己出,这心里舒服多了。后来,臣妾想来,就算是好事,也应当先告之陛下,让陛下允许后方能这样。是臣妾思虑不周,请陛下责罚!”

子婴又再看向冯幽兰,冯幽兰低下头。

他面无表情,对冯幽兰道:“淑妃啊,你的心可真好!真会为皇后着想啊!”

冯幽兰不得不抬起头,勉强挤出笑容,说道:“陛下,臣妾这样做,既是为了广儿好,也是为了皇后好。这不,皇后心里舒坦了,有皇后教导广儿,广儿获益良多。”

那天真无暇的赢文广,见父母谈论着自己,轻扯父亲衣服,说道:“父皇,广儿很喜欢母后!母后、母妃都是广儿母亲!”

王思微笑道:“陛下,广儿认了我这个义母,多喜欢啊!”

随即,子婴想通了,不管冯幽兰是不是有为儿子争夺太子位的意图,起码这样做,对皇后和儿子都好,一举两得,何必计较那么多,以后立谁为太子,还不是由自己说了算。

子婴笑笑道:“广儿和皇后喜欢,朕也高兴。”

看到皇帝这样,冯幽兰总算松了一口气。

子婴道:“朕肚子也饿了,该用膳了!大秦收复三川郡,明日朕要跟众臣好好庆祝,今日,先跟家人庆祝。”

他再看向冯幽兰,说道:“淑妃,你兄长做得很好,升官做郡守了,可喜可贺啊!”

冯幽兰眉笑颜开的。

在皇帝回来前,咸阳冯家的人早就为此庆祝过了,冯幽兰还专门回娘家参加。

随后,一家人开开心心吃晚膳。

在晚膳中,赢文广说道:“父皇,这几个月,儿臣读过许多法家、兵家书籍,尚有许多不懂之处,母后、母妃请了先生给儿臣讲解。”

子婴再问及读了什么书籍,赢文广说了出来,有法家的《商君书》、《韩非子》,有兵家的《吴子兵法》。

他又再问及具体内容,赢文广把一些内容说出,再解释其中含义,说得头头是道。

儿子这样,是嬴子婴乐于看到的。

看到皇帝喜欢儿子,冯幽兰和王思都眉笑颜开。

这天晚上,子婴让王思侍寝。

第二天,麒麟殿。

相隔数月,皇帝终于再上朝。

各臣子汇报情况。

少府卢德道:“陛下,白渠建造顺利,水工史禄不仅督造水渠,还诚心教导二十名弟子。”

子婴道:“史禄做得不错,若能把一身造诣对弟子倾囊相授,有弟子青出于蓝,那就是大秦之幸。”

典客苏术道:“陛下,臣已按照陛下要求答复羌王使者,使者说,要回去禀明羌王,由羌王定夺。”

邹离道:“陛下,羌人焉能抵挡匈奴,不容羌王不答应。属国越多,越能壮大秦之威。”

潘延年道:“陛下,臣觉得,没必要答应羌人,我们目的是要再灭六国,在西边,只需要守好防线便可。若答应羌人,大秦只会被羌人所连累,羌人死活,与大秦无关。”

少府丞刘栋道:“臣附议,灭六国不易,没必要再节外生枝。”

奉常曾奎、廷尉于真也发言附议。

邹离出列,大声驳斥道:“六国叛贼,是大秦敌人;匈奴人,同样是大秦敌人。况且,东边的叛贼还与匈奴勾结。我们在征讨叛贼时,匈奴必不会坐视不理。在往后,大秦既要征讨东方叛贼,又同时要对付匈奴,为了打击匈奴,联合羌人很有必要。”

他的话,没有其他人附议。

最后,陈平发言了,他说道:“大秦已有夜郎国这一属国,若羌人能臣服于大秦,大秦声威会更大。臣赞同接纳羌人。”

于真问道:“要是得知秦军在羌地,匈奴有可能派大军跟秦军作战,现在还不是匈奴决战的时候。”

陈平道:“羌国可抢掠的财物不太多,比不上东胡和月氏,就算冒顿知道羌人臣服大秦,有秦军在羌地,也不可能派大军南下跟秦军决战,两军决战,只会两败俱伤。匈奴人有利则战,无利则退,冒顿不像张良、项羽、李左车之流要灭秦,他不会做这种无利益之事。”

众臣各抒己见,最后由皇帝拍板。

子婴道:“邹卿家和丞相都言之有理,正合朕意。接纳羌人为属国,就这么定了!”

太仆曾匀道:“陛下,陇山养马数量极限是六十万匹,陇山牧养的二十万匹战马,跟随骑兵离开陇山,较次的马匹,用做运输、驮负之用,亦先后有二十万被带走,腾出地方后,又可再大量养马。估计到年底,能新增两万五千匹战马。”

因为要大量养马,有大量的母马生育,在战马数量足够后,只要母马数量不减少,每年仍然会生下大量马崽。

陈平道:“陛下,养马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目前秦军战马数量充足,十万骑兵计划已完成,应当减少一半母马,节省人力和府库开支。只要每年增加战马万余匹,就足够填补因骑兵战死导致战马逃走、战马伤亡、战马病死带来的减损。”

在九年前,子婴决定发展十万骑兵,人力、府库开支巨大,确实要节省这方面开支了。

子婴点头同意,吩咐曾匀按陈平的提议去做。

再接下来,钟平出列道:“陛下,这些年来,在南广县、平夷县,对蛮夷教化很成功,两个县的原夜郎蛮夷之人,行大秦之礼、懂秦律、能农耕。岭南和南广、平夷的成功,足以证明,只要朝廷有足够耐心、投入足够人力,蛮夷是可以被教化。”

子婴道:“钟丞相想跟朕说什么?”

钟平道:“这两年来,夜郎王已不像先前那般臣服于大秦,必要时,可杀夜郎王,让夜郎国成为大秦一郡。”

不用钟平提醒,子婴就有这个打算,只是灭六国要紧,不想在这方面太耗费兵力、财力而已。

子婴道:“现在时机还未成熟,只要夜郎王未公开叛变,先暂且不理。”

陈平道:“陛下,今年三月,冒顿再次领兵西征,若能再打败月氏,匈奴势力会往更西之地延伸。虽然有马镫、马掌,匈奴能触及范围终究有限,当冒顿难以再往西扩张时,矛头只能向南,大秦便是冒顿的目标。”

子婴叹息道:“大秦之敌实在太多,要再次统一天下,难!”

他随即站起来,右手拳头紧握,高高举起,朗声道:“但就算再难!天下也必须再次统一!”

嬴子婴,再次明确说出自身的誓言。

朝会众臣,再次看到了皇帝迎难而上的雄心壮志。

这次朝会,花了半天功夫。

朝会结束后,麒麟殿摆好桌席,奉上好酒好菜,又有歌舞助兴,皇帝和朝臣们,庆祝颍川郡被收复。

————————

赵国,邯郸。

张耳、李左车、赵歇、陈馀都在皇宫书房。

前不久,赵歇收到张良送来的布帛,布帛上所写内容很多,十分详尽地讲述了抗秦具体操作办法。

赵歇非常兴奋,立即召集陈馀、张耳、李左车入宫来书房。

因为联军战败,三人都心情郁闷,看到这内容后都振奋起来,皆对张良很是佩服。

赵歇道:“张良这法子真好啊!亏他能想得如此详尽。”

张耳道:“若照此办法来做,对抗秦大业非常有利。”

陈馀道:“张良这办法的确好。”

李左车概叹道:“张良为了抗暴秦,真是呕心沥血啊!”

张良在写着,借鉴暴秦成立的训导部,建议也设立训导部,同样是为了教化百姓,让韩国、赵国、齐国的每个人,都更看清楚暴秦的丑恶面目,看清楚嬴子婴的残暴无道,暴秦是战争的挑起者,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让全天下每个人敌视、仇恨暴秦。

战争导致大量男丁死亡,导致千千万万的家庭悲剧,暴秦发动不义之战,是悲剧的源头,应当借此拉拢墨家的人共抗暴秦。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百余年来,暴秦因妄图吞并天下,屡屡侵略他国,造无数惨剧………”

这是张良所写声讨暴秦的檄文。

两人看得大声叫好。

李左车道:“陛下、丞相,我们应当尽快照此实施。”

张耳道:“只是,若单独成立训导部,府库开支会增大许多。我看就由原本官吏来管这事,朝廷严加监督便是了。”

赵国复国后,十年内屡屡参与战争,本来赵国府库就不充裕,如今更加吃紧。

赵歇道:“就依丞相说的去办。”

————————

魏国,大梁。

魏豹收到张良的建议和相关内容后,召集俞宏、冯敬前来商讨。

俞宏、冯敬看到内容后,顿时惊喜起来。

冯敬道:“大王,张良此办法甚好,让百姓仇恨暴秦,日后若暴秦胆敢侵犯我魏国,魏人会同仇敌忾,士兵们在作战时会更加拼命。”

俞宏道:“大王,臣认为,应当尽快去办。”

魏豹同意了,让两个臣子把事情落实下去。

————————

咸阳,治粟内史官署。

书房,冯隆和陈烈再次单独密谈。

冯隆道:“陛下回来后,没有责怪姐姐,看来有希望啊!不知陈大人何时在朝会上提议册封太子之事?”

对于外甥做太子,他是迫不及待。

陈烈却显得比较谨慎,问及皇帝回到内宫后,提及这事时的反应。

冯隆把妹妹告之他的详细说了出来。

听到冯隆说的话,陈烈皱着眉头,他说道:“陛下精明得很,恐怕已被陛下识破了,只是没有因此责怪淑妃而已。”

冯隆大惊,焦急道:“陈大人,该如何是好?”

陈烈道:“结果未必会很坏。即便陛下已识破,但这事对皇后和皇子广都是好事。接下来,关键是皇子广,要让陛下看到,皇子广很适合继承大统。从目前来看,皇子广应当能成器。”

————————

齐国,临淄。

六月初某天,天已经大亮,刘邦没有起床,有戚姬相伴,在温柔乡里是他最乐意的,经常睡懒觉。

日上三竿后,刘邦才懒洋洋起床。

起床后不久,郎官送来一个盒子,说是韩国张良送来之物。

刘邦打开盒子,你们有三张布帛。

打开布帛一看,刘邦顿时惊讶起来,迅速把内容过目一遍。

旁边的戚姬道:“陛下为何惊讶?”

刘邦把布帛给他过目。

戚姬看了之后,同样是惊讶,继而是高兴。

“陛下为暴秦而烦心,张良对抗暴秦之法太妙了!陛下总可舒心了?”

刘邦点头道:“是啊!有萧丞相在,把齐国治理得很好,我本来可高枕无忧。就是那暴秦,那该死的嬴子婴,还妄图吞并全天下,让朕难以舒心。张良这个法子好啊!我让萧丞相去办便是。”

随后,他召萧何入宫。

萧何来到书房,刘邦把张良之物给他过目。

萧何看着布帛内容,又惊又喜。

“妙啊!张子房此法太妙了!”萧何赞不绝口。

刘邦道:“丞相啊!唯一让我烦心的,就是暴秦,按子房的办法去办,成立训导部,让齐国每个人都看清暴秦丑恶嘴脸,让每个齐人都对嬴子婴恨之入骨。”

萧何道:“张良有写来书信,说韩国很困难,希望我们钱粮援助。”

刘邦道:“我也收到了子房的信,曹参也向我提过韩国的困境。就算韩国只剩下上党郡,也不能让韩国倒下。嬴子婴最终目的,是要重新吞并六国,这天下每一个郡,都不能被暴秦夺去。暴秦吞并的土地越多,对我们越不利。三国联合,又还有楚军出兵相助,却还是没能保住三川郡、颍川郡,看来,我们还是低估了暴秦,抗秦大业,不能有丝毫松懈。”

萧何道:“陛下所言甚是,我会把这事办好。”

刘邦道:“有一点要明确,我们对韩国的钱粮援助,不是送,而是借。虽然不指望韩国能还回来,但名头不能错。”

萧何领命,很快就着手实施。

单独组建训导部,需要更多吏员,需要更多俸禄开支,富庶的齐国完全可以承担。

在每年,各郡县都要把粮食上缴,临淄各仓库储备充盈,萧何很快就把相应粮草准备好,派人运送到上党郡。

————————

楚国,彭城,后宫。

项羽在跟虞姬欢快后,郎官把一盒子送入寝宫,说是韩国丞相张良派人送来的。

项羽唠叨道:“张良只剩下区区上党郡,苟延残喘,还能送出什么好东西。”

虞姬道:“听闻张良智谋无双,说不定是有好计策。”

项羽道:“张良不愿臣服于我,他的计策跟我又有何干系!”

他还是把盒子打开了,只见盒子里有三张布帛,布帛上有秘密麻麻的文字,这是楚国文字。

是张良专门找认识楚国文字的人,把他写的原文用楚字抄写两份。

项羽拿起第一张布帛,过目起来。

“咦!”他很快显出惊讶之色。

随后,项羽越看越惊,还带着欢喜。

“好啊!张良这个法子真好!”

仔细看着布帛所写内容,项羽赞叹起来。

他一直为怎么对付暴秦而烦恼,看到有这么绝妙的办法,终于乐了一下。

项羽看完后,薄姬再过目,同样惊喜起来。

“张良这个法子好,陛下恨嬴子婴和暴秦,用这法子,让每个楚人都知道暴秦嘴脸,都像陛下这般对暴秦恨之入骨。”

随即,项羽把项家主要人员召集到书房,专门商讨这事。

皇宫书房,项家在彭城的人员聚集一堂,章邯也来了。

“我们虽不喜欢张良,但张良跟我们一样,都恨暴秦。张良想到一个对付暴秦的法子,大家看看如何?”

项羽把布帛内容,让每个人都过目。

除了同样收到张良之物的项他外,其他人过目后,无不惊喜。

“这个法子好!就用这法子对付暴秦!”

“张良虽不是我们的人,但这个法子的确好!”

“我觉得,可以立即按照这法子来做!”

…………

项家多人发言后,项他道:“陛下,此前亚父就做这种事情,效果还不错,张良想出的这办法,比亚父的更好。”

章邯道:“这法子不错!”

平心而论,张良的办法非常好,加上项家个个都说好,他不得不附和一下。

他心中大骂张良,居然想出这毒辣的办法来对付大秦,他诅咒张良不得好死。

项他道:“陛下,请交给臣去办这事,一定办好。”

这办法虽然好,要把事情办好,可不是容易之事,项家其他人,没人肯主动接过重任,有项他挑起重担,项家其他人更懒得去办了。

项羽对项他道:“你来办这事,我放心。一定要让楚国每一个人跟咱们项家一样,对暴秦恨之入骨。”

他虽然是昏君,对项他的才能还是基本认可的,再加上项他是自家人,项羽很放心。

项他道:“屈、景、昭三家的封地,也得这样办。”

项羽点头道:“这事由你全权去办。”

散会后,章邯立即去见探子。

卓评和甘重得知这事,都大骂着张良。

章邯道:“这事我暂时没办法阻止,劳烦两位尽快让陛下知晓。”

卓评道:“张良只剩下区区上党郡,还不死心,真是罪该万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