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秦五百年 > 第204章 恶毒之法

大秦五百年 第204章 恶毒之法

作者:轻风千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24 15:45:41

听着邹离的誓言,子婴高兴,情不自禁地用双手拍拍他的肩膀,兴奋道:“邹卿家真乃大秦忠臣、朕的良臣,今日留在宫中,跟丞相一起,跟朕的家人一同用膳。”

子婴命令下去,让御厨多做两人的饭菜。

陈平道:“陛下,臣有个想法。”

子婴洗耳恭听。

子婴道:“羌人把秦兵视为英雄,秦勇娶羌人有名的美人,这开了个好头。可号召在羌地的秦兵们,娶羌人女子为妻。这样一来,羌人和秦人就更紧密相连,有利于大秦控制羌地。”

说毕后,邹离立即道:“陛下,丞相此计甚妙。”

子婴也觉得很好,点头道:“丞相说得对,下次邹卿家出使西域,去到羌地时,跟迷朵和杨喜好好说说。”

邹离领命。

子婴还想到更长远的方面,跟羌人通婚后,等民族融合到了一定程度,等秦国在羌人心目中的威望足够高了,等到时机成熟,可以找个借口把羌王废了,把羌地兼并为秦国的一个郡。

随后,子婴把陈平、邹离带入后宫。

见到皇后、淑妃、贤妃,邹离恭敬行礼。

三女首次见到邹离,这个男人又矮又丑,三女都眉黛微皱。

邹离跟英俊高大的皇帝相比,天差地远。

对于丞相陈平,三人以前都见过,陈平跟陛下一样,都是美男子,但在他们心目中,陈平还是略差了一些。

子婴又再给陈平、邹离介绍子女。

皇子、皇女年龄虽小,身份却高贵,邹离、陈平都按照礼仪,分别作揖行礼。

嬴梦、赢文广都懂得回礼。

赢文广主动道:“邹离之名,我听父皇过。听闻邹郎官有三寸不烂之舌,一张嘴很会说话,洛阳守将都被说降。”

儿子渐渐地有些懂事了,在这段时间以来,子婴偶尔会跟儿子说些国事、兵事,既说出自身见解,又听听儿子有什么看法,要是儿子说得不对,及时纠正,要是说得对,则夸奖一下,以此来教导儿子。

子婴笑了笑,邹离、陈平也笑了笑。

饭菜上来了,六个大人、五个小孩围着大圆桌吃饭。

薄贞肚子比较大了,要是没有意外,将会在半个月至一个月之后生孩子。

晚膳刚开始,子婴举起酒爵,对三女道:“陈丞相、邹郎官,都是朕的股肱之臣,让我们敬两位一爵。”

三女齐齐举起酒爵。

受宠若惊的陈平、邹离,也举起酒爵。

这时,赢文广道:“父皇,儿臣也要敬酒!”

子婴道:“广儿还小,长大了再喝酒!”

赢文广道:“广儿不小了!懂事了!”

看着儿子一脸期盼,嬴子婴叫人那多一个酒爵,倒了半爵酒。

四人一起向两人敬酒。

子婴、陈平、邹离都是一爵干了,薄贞有身孕不宜喝酒,只是嘴唇碰了点酒,赢文广首次喝酒,把半爵酒喝下。

“咳…咳…”

首次喝酒的赢文广,一脸的难受。

“原来,酒不好喝!”

六个大人都笑了起来。

美味佳肴都上齐了,子婴对陈平、邹离道:“吃菜、吃菜,不必拘礼。”

大家开吃起来。

陈平、邹离跟皇帝吃饭多次,跟皇帝家人吃饭还是头一次,显得比较拘谨。

饭间,赢文广向陈平道:“陈丞相,什么是明君、庸君、昏君、暴君?”

陈平看向皇帝,皇帝没有阻止之意。

陈平放下筷,徐徐道来:“明君有很多,大秦的孝公、惠文王、昭襄王、始皇帝,还有当今的大业皇帝,都是明君。庸君,也就是平庸之君,平庸无才能,无功绩建树,又无大过错之君,为庸君也。昏君,指不仅平庸无才能,又有大过错之君;比如二世皇帝,不仅平庸,又有大过错,大昏君也。暴君,指残暴之国君;比如夏桀,荒淫无度,残暴无道,乃大暴君也。”

赢文广专心倾听着,陈平说毕后,似乎懂了。

皇帝和三女也停下来,听着陈平说话。

对于陈平所说,子婴还算认可。

子婴道:“现在是用膳,若要请教丞相,用膳过后再请教。”

众人继续吃饭。

吃饱饭足后,赢文广一连向陈平、邹离请教了多个问题,两个臣子都耐心解答。

而赢文广领悟力还算不错,两人讲出的道理,大多能领悟。

子婴就在现场倾听着,时而参与其中。

看到儿子这样,子婴和三女都很高兴。

尤其是冯幽兰,自己儿子能这样,陛下又高兴,当太子就很有希望。

————————

不知不觉间,时间进入了大业九年。

十月初五,随着婴儿的哭啼声响起,赢氏一族,又增添了一个成员。

子婴走入寝宫一看,仍然生了女儿。

哎!阴盛阳衰!

子婴只是叹息一下。

王思有些不快!

薄贞更加不愉快了!

唯独一个人愉快,那就是冯幽兰。

“小公主像妹妹,长大了跟妹妹一样美!”

冯幽兰搂着小公主,挺开心的,整个人眉笑颜开。

这第六个女儿,子婴取名为赢若彤。

不久后,冯隆得知薄贞生的是女儿,为之高兴了好几天。

————————

治粟内史官署,某屋内,这里大门紧闭,里面有两人在密议着。

贤妃生下的又是皇女,让两人高兴。

冯隆道:“皇子广聪颖又好学,深得陛下喜爱,好事啊!只是没有立太子之意。”

陈烈道:“陛下正值壮年,精力旺盛,或许会像始皇帝那样不急于立太子。皇子广虽深得陛下喜爱,但焉知以后不会有第二、第三个让陛下喜爱的皇子。”

冯隆觉得也是,说道:“那还得把太子尽早定下来,劳烦陈大人找时机向陛下提出立太子一事。”

陈烈摇摇头,说道:“当今皇帝很有主见,仅凭我一人进谏,无法成事,还得在另找朝中重臣,一同向皇帝进谏。陈平、邹离、王元、韩信、赵佗,是皇帝最信赖重臣,可找他们。”

冯隆道:“韩信在新郑,其他四人皆在咸阳,我跟姐姐说,让她找机会见这些重臣。”

陈烈道:“此事淑妃不宜出面,由冯兄出面较为妥当,若能说服其中一两人,再一同商议找机会向陛下进谏。”

冯隆受教了,站起身来,向陈烈作揖道:“多谢陈兄指点,若能成事,冯家决不忘陈兄。”

————————

在关东各国,所采取的历法有所不同。

其中,韩、赵、齐三国都统一实行周历,以十一月为正月。

楚国、魏国、燕国实行的是殷历,以十二月为正月。

十月三十日,韩、赵、齐皇宫都举行大傩。

在齐国皇宫大殿,刘邦和吕雉、戚懿,以及文武百官聚集在此,专门有人员表演大傩仪式,有术士在驱鬼。

在这里,嬴子婴成为了“鬼首”,赵佗、王元、韩信、陈平等人是其它小鬼。

术士在写有这些人姓名的布偶上施法,然后焚烧。

目睹着术士作法驱除暴秦,让皇帝和臣子们的心灵有着小小的安慰。

众鬼的布偶焚烧后,刘邦仰望天空,虔诚说道:“皇天后土,,四方神灵,祈求神灵保佑,荡除鬼首嬴子婴和众小鬼,保佑我大齐,保天下安宁。”

不仅仅在皇宫,在民间也有许多人行“大傩”,驱逐暴秦。

在官府号召下,一些国家开始全民抗秦。

————————

在秋收正在进行时,赵佗带着三万军队,从关中南下巴郡,在秋收结束时抵达巴郡,先是到巴郡治所江州(今重庆),跟郡守商谈要事。

巴郡郡守陈署、都尉单究欢迎赵佗的到来,在官署正堂跟赵佗交谈。

赵佗道:“朝廷有令,今年冬训,巴郡所有士卒交由本将军训练。”

陈署回应道:“既然朝廷有令,本官自当遵从。”

他又显疑惑之色,说道:“每年各县自行冬训,为何今年陛下派赵将军前来。”

就算是朝臣们,除了少数几个人,其他人根本不知晓楚国即将从武陵山攻秦一事,陈署就更加不知晓。

赵佗道:“陈大人,朝廷机密,我也只是奉命行事,不该问的就别问,好好配合我便是。”

陈署不好再问什么。

都尉单究道:“卑职即可派人传令各县,待各县士卒集合完毕后,全部交由将军调遣。”

按照原本的秦国官制,郡尉掌管一郡的军事、治安捕盗,掌管一郡的兵员征召、训练。

子婴即位后进行改革,郡尉只掌管治安捕盗。兵员的征召、训练由中央直接派驻的都尉负责,不受地方管辖。

如果地方盗贼多,郡尉可请求当地都尉派兵协助。

兵员的征召、训练,地方的郡守、郡尉亦要协助都尉。

此外,每个县派驻有一名军候,听命于都尉,不隶属于县令、县尉。

在二世皇帝时期,就有地方的郡尉带兵造反。

子婴这样做,是吸取教训,让军权更集中于中央,让地方官没有造反的本钱。

赵佗在江州待了两天后,启程前往巴郡东边的临江县,驻守本郡的都尉单究一同前往。

单究已命令各县军候,带着本县冬训士卒,赶往临江县集中。

秦国各地秋收,一般在十月中旬到十一上旬之间结束。

秋收结束后,各乡村兵役年龄的男丁到县里集中,平常是由各县军候在本地负责冬训,今年是带由军候带着赶往临江。

进入十一月后,从上旬开始,陆续有各县军候带兵赶到,到下旬,各县军候都到齐了。

临江县城外,赵佗在此安营扎寨。

十一月二十五日,全体武将在大帐集中。

首先,赵佗让各军候自报姓名和兵员人数。

各县参与冬训兵员,少则千余人,多则七八千人。

巴郡原本有十一个县,夺取夜郎国后,新增加了南广县、平夷县,目前总人口四十余万,各军候带来的兵员共五万余人。

这只是参加训练人员而已,军候也只是负责操练,参训士卒并未加入作战序列。

要是正式作战序列,军候正常编制为千人,都尉五千人左右。

在赵佗带来的三万士卒中,有近万人是猎户出身。

范目是巴郡人,善于山地作战,皇帝特意把在韩信军团中的范目调派来巴郡,担任赵佗副将。

除了主将、副将外,还有五名都尉。

赵佗道:“巴郡的操练跟别处不同,除了常规操练外,还要注重操练在山地作战。”

名叫公孙耳的都尉道:“将军,属下不解,为何要集结如何多士卒操练山地作战?为何要千里迢迢来巴郡操练?在关中和三川郡同样有山地。”

不仅他疑惑,其他都尉、校尉皆是不解。

楚国计划从武陵山攻秦,这是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军事机密,楚军只是集结军队在黔中郡操练,外人一般不知道这个计划。

针对楚军攻秦计划,秦军有针对性的操练、军事部署,这不能太多人知道,避免被敌国探子知晓汇报给楚国。

赵佗道:“以后秦军要收复上党郡,要从山区进入赵地,还会有许多山地作战,关中虽有山,跟巴郡的山不同,巴郡最适宜山地操练。本将军是奉皇帝陛下之命来巴郡操练兵马,诸位务必听从号令。”

接下来,赵佗公布具体操练事宜。

这些操作事宜,是跟范目充分商议讨论后才做出。

————————

十一月初这天,中原大地晴好。

颍川郡苑陵县某个大村。

郡守冯唐带着官吏来视察民情,了解村民们生活状况。

冯唐先来到晒谷坪,在这里,有个老妇人正用耙子翻动谷物。

他以和蔼的语气道:“大娘,你家日子过得如何?”

那大娘先打量一下这个身穿官服的官员。

旁边小吏道:“大娘,这是颍川郡郡守冯大人。”

原来是大官,大娘惊喜道:“哎呀!原来是郡守大人。”

大娘放下耙子,向冯唐行礼,再回答道:“禀大人,今年四月,我儿就回来了。又免除赋税徭役一年,现在家里有些余粮,我儿又不用服徭役,留在家里帮忙种菜。大秦官府太好了!”

她说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笑容。

冯唐道:“那就好啊!皇帝陛下说过,要让每个臣民都过上好日子,百姓过上好日子了,陛下才会开心。”

大娘笑道:“当今皇帝,真是好皇帝啊!”

冯唐道:“大娘,可否让本官到你家里讨碗水喝?”

“可以!当然可以!”大娘忙点头,惊喜起来,有大官肯到家中,高兴极了。

回到家中后,大娘给每人一碗水,再把在草地里劳作的儿子、媳妇叫回来。

“参见大人!”

儿子、媳妇回来后,齐齐向冯唐行作揖礼。

冯唐问及情况,该男子在韩军军中时,尺无寸功,一直都是行伍。

他又再在这村民家中细细查看,这里的房屋是土胚房,家里虽有余粮,也只能够四个人吃大半年。在某房间有织布机,老妇人和媳妇,只要有时间就织布。

除了种田、种菜外,这一家还养了两头猪,数十只鸡。

冯唐离开前,那男子问道:“大人,草民还可从军吗?行伍的日子太难过了!”

冯唐点头道:“所有秦人男丁皆可从军,明年秋收后,你也必须参加冬训了。”

从这家出来了后,冯唐又再去多户人家考察,他从不摆架子,让村民对秦国官吏的印象更好。

————————

在关东六国,同样进行冬训。

赵国晋阳城郊,这里有一处大型训练场,数千名赵兵在此操练。

这天,李齐前来这里视察,校尉赵将夕跟随着。

首先,李齐让士兵们集合起来。

李齐大声问道:“弟兄们,你们为什么要从军操练?”

“因为暴秦要灭六国,我们要保卫赵国、保卫家园!”

首先,有个百将大声回答。

李齐以肯定的语气道:“说得对,上战场是要死人的,因为暴秦无道,暴君要吞并天下,发动不义之战,导致天下很多男人战死。从上平之战到现在,暴秦让赵国过百万男人死亡,我们与暴秦血海深仇。倘若我们遇到秦人该怎么办?”

某军候大声道:“不是秦人死,就是我们亡!”

李齐朗声道:“刘军候说得很对!日后暴秦再发动不义之战,我们上战场,需得跟我们的仇人死战到底,若是被俘虏、投降,那是耻辱!数年前,五国伐秦,去年暴秦攻韩,我们赵国投降、被俘的士兵,没有一个能活着回来,投降和被俘就是死,赵国士兵上战场,可以战死,绝不能被俘、投降。”

他在给士兵们训话,鼓动士卒们对暴秦的仇恨。

那数千年轻的士兵,部分十六岁首次参加冬训,由少数老兵带着。

自长平之战以来,大多数赵人家庭都有男丁死于跟秦军作战,仇怨早已有之,经过官府、将军们的挑动,士兵们心中的仇恨彻底爆发出来。

李齐又再宣布,以后跟秦军交战,要是出现被俘、投降,所有人的家人都会受到牵连,会在家乡乡衙公布出来被人耻笑,媳妇要改嫁,父母无人养。

赵、齐、楚三国,已根据张良建议,全面实施这样的政策,战死士卒媳妇不强迫改嫁,被俘虏、投降的官兵,将会剥夺一切权利,家中妻子自动跟男人解除婚姻关系,必须改嫁。

讲话完毕后,士卒们开始训练。

“杀…杀…”

矛兵、戟兵们在训练直刺技术,制作了许多稻草人作为靶子。

李齐在视察着训练情况。

他走到某屯士卒这里,屯长让士卒们停下。

李齐指着那稻草人问屯长:“这是什么?”

屯长道:“禀将军,这是操练之用的人靶子。”

李齐大声纠正:“不,这是嬴子婴!你们在练习时,应当带着仇恨、愤怒刺向嬴子婴。”

“看我的!”

李齐取来一根长矛,看着眼前稻草人,双眼喷出怒火、仇恨,他的叔父李牧,是被暴秦收买的奸臣郭开害死,对暴秦是国仇家恨。

此时,对面那人靶子,李齐将之想象成了嬴子婴。

“杀!”

李齐一声大吼,手中长矛迅速、准确、重重地刺出,矛尖刺入稻草人。

刺入稻草人,就如同刺中嬴子婴,能让人稍微解气。

赵将夕大声道:“弟兄们,看到没有,就应该这样。”

他监督着这五十名新兵操练。

“杀…杀…杀…”

士兵们都把稻草人想象成了嬴子婴,杀气腾腾地刺出。

赵军骑兵训练,同样把人靶子想象成嬴子婴,骑兵们在猎杀着“嬴子婴”。

韩军、齐军的冬训,都是这样做,这是张良所希望看到的,连项羽都已经接受了他的建议。

————————

时间进入了十一月下旬,各郡县的上计本已上呈到咸阳。

跟往常一样,子婴叫上陈平、邹离,在御书房一同处理。

各郡县人口,有了最新的统计。

目前,秦国总人口为798万。

其中,颍川郡为41万(不包括当地驻军)、三川郡82万、内史区272万、陇西郡33万、汉中郡69万、蜀郡117万、巴郡47万、南海郡65万、象郡23万、桂林郡49万。

根据估计,秦国人口约为天下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关中不仅有天下最适宜耕种的土地,还有秦国中央枢纽,包括官吏、工匠,以及相应的家属,有近半不属于农耕人口。

其他各郡县,农耕人口占总人口八成以上。

在近八百万人口中,成年男人比例仍然不高,年满十七岁兵役人口为六十九万,十五、十六岁两个年龄段男丁十九万。

其中,修建褒水渠期间被教化的男丁八万,已经像正常秦人那般劳作,可随时征召从军。

在攻韩之战中被俘、投降的韩兵九万余人,大部分家在三川郡、颍川郡,一年后会转为正常兵役人口。

在粮食储存方面,内史区存量最高,其次是蜀郡,三川郡和颍川郡还没有向当地百姓收税,仓库中只有中央调拨的存粮。

两个郡即使免除赋税,当地官吏仍然要统计粮食收成情况,三川郡上年度粮食收成接近了正常年份。

受到战争影响,去年颍川郡是在第一季粮食受影响很大,秦军全面掌控颍川郡后,第二季庄稼收成才接近正常年份。

因为免赋税和训导部工作,新收复的两个郡,大多数百姓已接受被秦国管治,认可了自身是秦人。

修建褒水渠带来的收益已经显现出来,去年汉中郡的粮食产量,比以往正常年份增加了二点五倍。

子婴和两个臣子看到统计数据,都喜不胜喜。

在治安方面,有些被秦军击溃的韩兵不愿投降,沦为草寇,劫掠百姓,袭击秦军或官吏,当地官府一直高压打击,又有驻军协助,多次进山剿匪,形势好转比较快。

子婴最关注的是最新收复的颍川郡,当地百姓由韩人向秦人的转变,以及一些列制度的变革。

货币、度量衡、文字,得以重新恢复,由于措施得当,这一系列的转变,没有引起社会太大的震动。

在这次上计考核中,蜀郡的涪县、南海郡的博罗县做得最差。

邹离道:“陛下,这两个县还企图作假。”

不仅各郡县要上呈统计本,御史大夫派驻个郡县的监察史同样要向御史大夫汇报年度工作。

御史大夫腾其,对上年度各地监察情况统计本,上呈给了皇帝。

邹离翻开本子其中两页,子婴拿起一看,这两个县的县令,企图在统计数字上造假,被监察史发现纠正。

子婴有些生气,说道:“工作做不好就罢了,还企图造假!把这两个贬到乡里做乡啬夫,要是还做不好,直接贬为庶民。”

陈平领命,立即办理相关手续。

各级官员有做得差的,自然有做得好的,三川郡、颍川郡、陇西郡这三个郡郡守的政绩都不错,会在适当的时候晋升。

三人都忙于政事,时间在不知不觉过去。

天黑后,子婴问了一下时间。

“陛下,现刚过戌时。”

居然是晚上七点了,子婴对两人道:“时候不早了,两位卿家先回去。”

就算事情还没有忙完,他也不希望两个臣子加班到太晚。

邹离道:“陛下,国事要紧,陛下还没歇息,臣迟些回去也无妨。”

子婴扳着脸,严肃道:“这是朕的旨意,命令你们两人回家。”

陈平、邹离知道皇帝是为自己好,既然皇帝这么说,只好回去了。

两个臣子离去后,子婴并没有歇息,留在书房批阅奏章。

邹离回到家中后,夫人主动迎上,说道:“良人,治粟内史衙门的冯大人来找你,他酉时三刻便来了,一直等着。”

居然是淑妃的弟弟来找,还等了近一个时辰,邹离十分意外。

在平常,秦国官吏是酉时两刻下班,因为事情多,邹离在戌时两刻才回到家。

正堂,冯隆正坐在这里。

他见邹离到来,起身作揖,满怀笑意道:“邹大人,总算等到你了。”

邹离一揖,面无表情道:“不知冯大人所来何事?”

对于冯隆到来,他是抱着谨慎的态度。

一来,他跟冯隆没有什么往来;二来,冯隆是淑妃弟弟,身份特殊。

冯隆道:“邹大人乃有才之士,深得陛下器重,我仰慕已久,跟冯大人好好叙叙,交个朋友。”

邹离不好立即逐客,在主人位置上坐下。

“本官忙完国事,还有家事,冯大人来见邹某有何目的,还请速速道来。”

尽管他这么说,冯隆还是又寒暄了几句。

然后才说道:“我想请教邹大人,当初始皇帝迟迟未立太子,是否妥当?”

邹离严肃道:“本官觉得,的确有些不妥,这先帝之事,不宜妄议!”

对方提起这方面,他隐约猜到了来意。

邹离觉得不妥,冯隆心中一喜,觉得有戏。

冯隆道:“当今皇帝年近三十,却迟迟未立储君,邹大人乃朝中重臣,烦请多劝谏陛下。”

事情很明显了,冯隆过来是为皇子广争取太子之位。

邹离觉得皇帝迟迟不立太子,对此持反对态度,但他更不愿意卷入政治斗争中,尤其是这种斗争,只想好好辅佐皇帝。

就算有他人争夺太子位,以后谁是合法的皇帝,邹离就听命于谁。

他站起身来,说道:“本官自有打算。本官还有家事要忙,恕不奉陪!”

邹离不肯表态支持,冯隆一脸郁闷。

他本来还有许多话要説,邹离不给他机会,冯隆只好悻悻地回去。

第二天,陈平和邹离继续来御书房协助皇帝。

陈平道:“陛下,臣昨晚刚接到消息,韩国、赵国今年冬训,跟往常不同,故意挑起士兵对大秦仇恨。”

陈平把得到的消息原原本本讲述出来。

听到如此,邹离不免惊讶起来。

子婴慨叹道:“张良真够狠,让其他五国的人都敌视大秦,这么做是能收一时之效,给朕制造麻烦。”

邹离道:“陛下说过,这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子婴点头道:“虽说如此,但那些叛贼这么做,必会让朕灭六国时间减缓、统一民心时间减缓。”

说完这件事后,邹离略作迟疑,说道:“陛下,臣昨晚回去后,淑妃弟弟冯隆已在家中等待……”

他把冯隆在他家的事情说出来。

子婴并没有太大的惊讶,在皇家发生这样的事情属于正常,冯隆在治粟内史官署任职,陈烈曾建议立太子,两人有所勾结,也就不足为奇了。

陈平道:“陛下,陈烈应当跟冯隆有勾结,臣可派人调查。”

子婴道:“不必了,只要不做得过分,朕不给他们计较。”

对于立谁为太子,子婴有明确的主见,不会被外界因素干扰,有人要争取太子之位,只要不太过分,没有触及他的底线,他可以不计较。

他再问道:“昨晚冯隆所说,两位卿家有何高见?”

邹离道:“陛下,臣认为,还是应当早立太子,以稳定人心。除非尚无适合储君人选。”

陈平没有发言。

子婴看向陈平道:“陈卿家以为如何?”

陈平道:“启禀陛下,臣无意见,全凭陛下圣裁。”

子婴明显看出来,陈平过于谨慎,明哲保身,不愿意卷入一点点的纷争。

他来回踱步数次,脑海思量一小会,开口道:“朕给两位卿家一份新的差事,有劳两位以后多抽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