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大秦五百年 > 第82章 韩信到来

大秦五百年 第82章 韩信到来

作者:轻风千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1-01 08:11:04

众臣皆看向尉缭。

子婴问道:“发生什么事?”

尉缭道:“回禀大王,在蜀郡成都县,一个刚建好不到一个月的盐井,在采盐时发生坍塌,死了三人,伤了四人。”

这种事故,在现代被称为生产安全事故。

子婴随即想到这个多次给他拍马屁的成都县令刘栋,前不久还在奏章中说,又有一座盐井刚开凿好。

他问道:“那个盐井,是否成都县县衙负责?”

开凿盐井的部门,既有中央朝廷派遣到蜀地的官员,亦有蜀郡当地的郡级、县级官员。

尉缭答道:“正是,乃成都县县衙所开采,成都县令叫刘栋,应当由他负责。”

在秦一统天下后,秦地百姓食用的盐多为海盐。巨鹿之战后,关东之地尽失,尉缭任丞相后,为了确保盐能正常供应,在蜀地全力开凿盐井。

井盐产量多少,成为考核蜀地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御史大夫钟平道:“听说这一年多来,刘栋做得很好,成都县井盐产量很大,赋税及时足额收上来,盗贼甚少。这个刘栋很有能力,可提拔重用。”

御史大夫监督百官,对于丞相如何考核官员,官员政绩如何,亦有所了解。

在秦汉时期,官员考核制度,称为“上计制度”,即地方官员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

县令一般是在年终将该县户口、土地开垦种植、粮草赋税、刑狱状况等,编制为计簿,呈送到郡守衙门。郡守根据下辖各县的计簿,再编制成本郡的计簿,最后上报朝廷。

朝廷据此来评定地方官的政绩,有功者受赏,有过错者会被惩罚。

钟平记得,刘栋在上一年度的政绩,是非常不错的。

尉缭道:“刘栋的确做得不错,原计划在明年初,提拔刘栋为蜀郡郡丞。”

钟平道:“发生这等事,无伤大体,给三个死去家人钱财抚恤便是。臣认为,对刘栋斥责便可,按原计划将其提拔。”

于真出列道:“臣附议。”

有好几个大臣亦发言,赞同这个处理方式。

对于这类轻视人命的处理方式,子婴很不赞同,尤其是好几个重臣都赞同,子婴有些生气了,他厉声斥责道:“寡人觉得不妥!大秦什么最重要?人最重要,死了三个人,大秦每年的盐产量、粮食收成,就相应减少,不仅如此,少了三个男人,更会导致少生几个后代,这是小事情吗?”

在现代的时候,子婴属于脾气比较好的人,一般很少发火,比较少有情绪化表现。

今天,是子婴即位以来,首次对臣子们生气。

君王发威了,臣子们都低下头,沉默不语。

在现代社会,对于人命会非常重视,对于生产安全事故,要追究刑事责任。

在秦国,同样很重视人丁数量,鼓励百姓多生育。无论男女,都严禁不结婚不繁衍后代。

而对于安全生产,重视度却不足。

子婴道:“寡人认为,需得把生产安全纳入考核,若发生类似事故,属于官吏重大失职。那个成都县令刘栋,必须降职,降到县丞。”

对于大王的说法,尉缭非常认同,随即道:“大王所言甚是,臣会办好。”

大王发话了,丞相又赞成,其他臣子不好再说什么。

小半天后,朝会结束。

众臣刚开始散去,子婴接到程开派人送来的报告,终于有第一个人来投奔秦国了,这个人名叫韩信,是从楚国来的。

之前子婴还想着,韩信和陈平这两个人,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去投奔刘邦?

现在,终于有韩信的消息了!子婴大喜。

第二天,子婴接到报告,在宫外,有个叫韩信的人,求见大王。

子婴命人把韩信带到书房。

咸阳宫,内侍带着韩信前往书房。

此前韩信还有些担心,秦王会不会不接见自己?

在来之前,他就已经想好了,要如何毛遂自荐。

来到书房外,内侍进入禀报后,让韩信入内。

进得书房,韩信见到了秦王。

秦王很年轻,只有二十岁左右,还长得颇为英俊。

子婴打量一下韩信,对方二十五六岁,身材中等,人还算有点帅。

从韩信的神情中,子婴感觉到他的自信。

历史上,韩信对自身军事才能是很有自信的。

韩信作揖道:“韩信拜见秦王!”

随即给出程开写给他的那张证明。

内侍把张纸接过,再递呈给子婴。

子婴接过一看,程开在纸张上写,楚国人韩信,自大之人,狂妄说要当上将军。

子婴淡淡一笑,对韩信道:“寡人发布求贤令,你来投奔秦国了。听说你要做上将军?”

韩信不卑不亢道:“正是,我韩信,是来助秦王,若能给我做上将军,必能让秦国重新一统天下。”

“哦!”子婴再笑了笑。

历史上的韩信,投奔刘邦时,口气大得很,一开始就想做大将军,现在同样如此。

子婴道:“武关守将说你自大得很,果然如此。寡人给你机会,你给寡人说说看,若你来做上将军,如何让秦国重新一统天下。”

对此,韩信早已成竹在胸,对自己颇为自信。

“要重新一统天下,做好三点。其一,先休养生息约十年,这十年间,储备好粮草,操练好兵马。其二,十年间,需用谋略对东方六国分化瓦解,使其不能同心协力一致抗秦,尤其是挑拨楚国跟五国,使其交恶。其三,做好第一第二点后,再让最有统兵之能的人为上将军,让其统领秦国之兵,择机灭魏、韩、赵三国,再灭齐、燕两国,对楚国形成包围。在秦国对诸国用兵整个过程里,需时刻防止匈奴南攻。等灭了齐国后,大王当征调全国之兵,再遣一大将,在长城防线部署重兵,抵御匈奴;另外再遣一大将领兵,从函谷关或武关出兵,攻楚国西边,再由上将军从齐地率军南下攻楚,两方夹击,方能灭楚。”

有点意思,在原本历史上,韩信对刘邦给出的战略设想,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关中后,再由刘邦亲率军队,在荥阳一带扛住项羽攻势,然后由韩信领兵北上,攻魏、灭赵、平齐国,形成战略优势,最后再一举灭项羽。

韩信在滔滔不绝说着的时候,会留意秦王表情,见秦王对他说出的战略设想,并未显出惊讶、惊喜。

他略感奇怪,这个战略设想是很高明的,秦王居然没有惊讶之色。

韩信所不知道的是,眼前的秦王,是现代人穿越而来,对于韩信的才能、秉性早就清楚了。

子婴故意说道:“你说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大秦丞相早已跟寡人说过。你说必须先灭其他国家,最后再灭楚国,是何道理?为何就不能先灭楚国?”

韩信知道尉缭这个人,听说很有才能,看来不假。

韩信回应道:“项羽统兵之能,天下少有,楚国土地广袤,人丁众多。就算白起、王翦、李牧重生,若跟项羽在战场对阵,亦不可能有必胜把握。昔日秦国攻赵,碰上李牧,即便是王翦领兵,也无法在战场上胜过李牧,最后才用反间计,借助昏庸赵王之手除掉李牧。项羽是楚王,没人能在楚国把他除掉,唯有先夺取北方,取得优势,再两面夹击,方有取胜可能。”

子婴点点头,淡淡道:“有点道理。”

如此高见,才有点道理?韩信实在不明白。

子婴想再考考韩信,问道:“寡人跟项羽相比如何?”

韩信道:“大王,我先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羽一声怒喝,千万人都会被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信任、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士兵有疾病,会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立功应当封爵时,项羽却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羽登基,让诸王跪下,他以天下共主自居,诸王虽照做,但心不服,已埋下隐患。大王坐拥关中巴蜀之地,土地之肥沃、山川之险,天下绝无仅有;大王诛杀奸臣赵高,任用贤能之士为相,两年来朝政清明,让秦地重现生机;大王坐镇函谷关,楚国攻城时击鼓振奋士气。大王乃是明君也,而项羽只适宜当统帅,决非明君。大王唯一缺的,就是能战必胜、攻必克的上将军为大秦横扫天下。”

韩信说得足够精彩了,对于这些话,子婴仍然没有为之惊讶,他淡淡一笑,说道:“你所说的那个上将军,是你吧。”

韩信显出恭敬之色,作揖道:“若大王能让我做上将军,我必会让大王看到,这个决定是对的。”

子婴再道:“你的确够自大,你说你能做上将军,你如何让寡人相信?你有统兵之能。”

韩信对自己有信心,不怕秦王考察。

随后,他滔滔不绝地叙述着统兵之道。

先是说练兵,详细说着如何操练兵马,包括各兵种单兵作战、各兵种数量搭配,以及各兵种协调作战。

再说到出征之后如果安营扎寨,如何调度各将,如何正面厮杀,如何见机行事出奇兵。

在韩信解说的时候,子婴又时而会提问,韩信都能对答如流。

总之,韩信说得很详细,既有引用兵法中的内容,又能结合自身的见解说出来。

在现代的时候,子婴对韩信的才能,只能了解大体上的情况,了解到历史上由韩信统兵发生的战斗过程,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对韩信的军事理论知识了解得这么详细。

书房里,子婴跟韩信足足谈了两个时辰,谈到后面时,子婴终于面露喜色。

最后,子婴道:“韩信,看来你是有些能耐,但这只是纸上谈兵,焉知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对于韩信的军事才能,既有历史上的验证,亦有现场了解。

这是个大才,子婴肯定要重用。

不过,韩信实在自大,可得压一压,挫挫他的自大之心。

子婴觉得,要是像刘邦开始时那样,只给韩信做个小官,这肯定不行。但要是一开始给他做将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先给个中层军官,是最合适的选择。

秦王硬要这么说,韩信有些无奈,说道:“只要大王能给我机会,我定不会让大王失望。”

子婴道:“韩信,你刚来秦国,尺无寸功,若一开始便给你大官,众臣不服、军心不服。这样吧,下次朝会时,你在朝堂上展现你的才能给众大臣看看,寡人再授予你官职。”

“谢大王!”

韩信对自己很有信心,不怕被别人考察。

随后,子婴让人给韩信安排住所。

子婴规定,在正常情况下,朝会每五天一次。

五天后,麒麟殿。

文武百官聚集在这里。

今天,多了一副陌生的面孔,朝臣中没有一人认识。

子婴道:“寡人发布求贤令,终于有一人投奔秦国。”

他指了一下韩信,非常大声说道:“他叫韩信,自称有大才,堪比王翦、李牧,能统率大军攻城拔寨。”

哇塞!在场的人皆吃惊起来,不约而同地看向韩信。

这个韩信,实在是狂妄自大。

王元对韩信更是仔细打量,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居然自我吹嘘,吹嘘能堪比高祖父。

面对众大臣的目光,韩信没有丝毫紧张,仍然充满了自信。

子婴又再大声道:“众卿可以好好考究这个韩信。”

众臣如跃跃欲试,倒要看看,这个狂妄自大的韩信,到底有多少斤两。

御史大夫钟平大声问道:“韩信,两方作战,如何预料强弱、如何预料胜负?”

有人问出问题了,大家都盯着韩信,看看韩信怎么回答。

韩信答道:“善于用兵者,要预料到战场胜负,就要揣度交战双方的力量。比如君主,哪一方的君主更圣明?比如将领,哪一方的贤能?官吏,哪一国官吏的能力强?粮草补给,哪一方更的充足?士兵,哪一方训练得更好;军容,哪一方的更整齐?地利优势,哪一方的更险要?谋士,哪一方的更足智多谋?邻国,更害怕哪一方?财货,哪一方更充实?百姓,哪一方的更安定?从多方面来了解,强弱的形势就可以断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