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游戏 > 古早文女配改拿爽文剧本 > 第104章

古早文女配改拿爽文剧本 第104章

作者:临天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1-08-14 03:54:34

“姑娘, 您没事吧?”

昔归赶紧扶住她的手臂,盛兮颜摇摇头,站稳后说道:“没事, 就是头有些晕。”

小佛堂外的阳光照在她的身上,整个人都有些晕沉沉的。

“可能是最近抄佛经抄得有些多了。”

外祖父说过, 要是一直低头, 时间太久的话,是会头晕目眩的。

最近睡得又少, 昨晚上更是熬到二更。

盛兮颜轻按着太阳穴说道:“我去歇歇吧。”她顿了顿, 说道, “你一会儿出趟门,上个月我在皇觉寺里给娘亲订了一场法事, 你去确认一下时间。”

昔归一一应了。

她有些担忧地看着盛兮颜, 心道:姑娘的身子一向不错, 早上也是精神头足足的, 怎么跪了一会儿就有些萎靡了呢。

莫不是刚刚思及了先夫人?

盛兮颜回了东次间后, 直接就在美人榻上躺下了, 昔归给她盖了一条薄被, 让峨蕊守着, 就去了皇觉寺,等她回来的时候,盛兮颜才刚刚睡醒,这一觉她睡到未时三刻,连午膳都没有起来用。

昔归伺候她起身, 并禀道:“姑娘,法事都已经备好了,二月初二会准时办的。”

盛兮颜点点头, 她睡得不太舒坦,而且明明睡了这么久,她还是整个人沉沉,提不起精神。

不会是风寒了吧?

盛兮颜让昔归去倒杯水,静心给自己诊了脉,但正像古话说得那样“医不自医” ,盛兮颜每回给自己诊脉,也不知道是不是思虑过多,总有些把不准。

这次也一样,她脉搏只比平日略快,脉象上把不出异样,康健得很。

“姑娘,喝水。”

盛兮颜一口饮尽了杯中的温水,吩咐道:“昔归,你去给我请个大夫过来。”

自己把不准,就问问别人好了。

昔归连忙应是,赶紧就去办了。

千金堂的大夫很快就来了,一诊脉,说是风寒,让她好生休养。

盛兮颜本来也是觉得自己可能是得了风寒,大夫也这么说了,就点了点头,请他开药。

这位大夫的方子四平八稳,没什么问题,她就让昔归抓药去了。

等到喝过药,又睡了一觉,这次醒来,整个人就精神了不少。

昔归有些后怕,拍了拍胸口说道:“姑娘,您可不能再熬夜了,要是再熬夜受寒,奴婢就、就……奴婢就去告诉郡主!”

盛兮颜点了点她的额头,莞尔一笑,说道:“好,不熬夜。”

昔归上了早膳,让她慢慢用,说是已经去正院说过了,姑娘身子不爽,不去请安了。

昔归此举深得她意,盛兮颜给她夹了两个小笼包。

昔归凑趣着说了几句,等到盛兮颜说用过早膳就去小佛堂的时候,她便道:“姑娘,奴婢问过了,采买的嬷嬷说,小佛堂的盘香还是从前那家铺子买的,没换过。奴婢说姑娘用着不好,让她们又拿了些新的来。”

姑娘如今在府里地位稳固,别说是从库房里拿些新的盘香,就连立刻让她们出去买,也别无二话。

盛兮颜点了点头,用过早膳后就去了小佛堂,同样是供奉了一本自己亲手抄的《心经》。

按她往年的习惯,会一直供奉到死祭那日。

同样在小佛堂跪了一会儿,供奉了经书,上了香,她就出来了。

出来前,她刻意停留了片刻,问道:“今日这盘香和昨日用的都是一块儿采买的吗?”

“是的。”昔归道,“负责采买的嬷嬷说,咱们府里用的香都是从思南街上的一家老铺买的,夫人的死祭快到了,就一下子采买了不少,全都放在库房呢,最近用的都是这次采买的。”

“闻起来似乎不太一样。”盛兮颜喃喃道。

她相信她的嗅觉。

今日这盘香的气味和府里通常用的是一样的,上次不是。

仅仅只有很微妙的不同,但确实是不同的!

“昔归,你去打听一下,这小佛堂最近还有谁来过。”

盛兮颜微微垂眸,她提起裙裙跨出了小佛堂。

明媚的阳光落在她的身上,带来了一种早春的暖意。

盛兮颜刚回了自己的采苓院,孙嬷嬷就来了,乐呵呵地说道:“姑娘,今日是赵表姑娘送嫁妆的日子,夫人问您要不要去一趟。”她说着,又补充了一句,说道,“今儿一大早,大姑奶奶就派人来了,说是让夫人务必带您去。”

嬷嬷恭敬地说道,“前日二姑娘和三姑娘去给表姑娘添妆,回来就说,表姑娘那儿冷清极了,听赵家下人们说,除了庆月郡主和清平郡主外,就没有人再去过。”

“奴婢猜想,大姑奶奶奶也是生怕今日没有人去,表姑娘面上会不好看,让您去撑撑脸面。”

孙嬷嬷把话说完后,就恭顺地肃手而立。

“我不去了。”盛兮颜说道,“母亲自己去吧。”

“大姑娘……”

孙嬷嬷还要再劝,盛兮颜已经道:“你下去。”

孙嬷嬷下意识地回了一句:“是……”

这话说完,她微微怔了一下,本来她是想再劝劝的,可是,盛兮颜轻飘飘的一开口,仿佛就有一种迫人的气势压得她说不出拒绝的话。

大姑娘如今似乎越来越有威严了……

孙嬷嬷盯着她的脸看了一会儿,目光又有些闪烁,讪笑道:“那奴婢就去回话了。”

她屈膝退了下去。

盛兮颜不去,刘氏想了想,最后也还是没去。

赵元柔的嫁妆冷冷清清的出了门,送到了昭王府。

赵元柔并不在意这些,唯独盛氏憋着一肚子火,又想着明天就是女儿的好日子,忍了又忍。

等到了正月二十,大红花轿,亲王妃规制,昭王亲迎,敲敲打打地来迎赵元柔。

赵元柔完全没有闹,京城的百姓们翘首以盼了好半天,都没能等来闹剧。

花轿从华上街经过时,街道两边不少人都在等着领铜钱,昭王府一把把铜钱洒下来的,百姓们各种奉承话止不住地往外吐,夸新娘子是凤女降世,两人是龙凤相和,一片喜气洋洋。

周景寻就站在人群之中,目不转睛地看着花轿从眼前经过。

他微微启唇,呢喃着:“柔儿。”

他的声音带着万千的忧伤和不舍,还有自责,愤恨,嫉妒,各种各样的情绪交杂在一起,几乎快要把他压垮了。

柔儿是为了他,才会答应嫁给秦惟的!

是他没用,连心爱的人都护不住,还要柔儿为了他做出牺牲。

但是,他不会认输的。

想到元宵节那天,赵元柔与他说得那番话,他的眼神更加的艰定。

为了他们的将来!

花轿渐渐远去,周景寻默默地转身离开。

花轿一路招摇着到了昭王府。

昭王府里还算热闹,不过也远非亲王该有的脸面,不少拿到昭王府帖子的朝臣勋贵,都顾及着萧朔,不敢来道贺。

虽说是亲王大婚,仪制上没有半点问题,整个婚宴冷清的有些可怕。

真论起来,别说是秦惟这种皇帝胞弟了,连宗室远亲的婚宴都比他热闹。

秦惟心里非常不舒坦,不过想着这是他期盼已久的大婚,才没有发作,脸上带笑地招呼着宾客。

不过,还是有人看出来他笑容的僵硬。

诚亲王避开人劝了两句,他就不快地说道:“这些人就是想当萧朔的狗腿子,忙着给萧朔献殷勤。也不想想,像萧朔这等阉人,哪有资格登上皇位,他现在有多嚣张,将来就能死得多惨。”

诚亲王心里也烦,不知道秦惟怎么就能这么犟,也不是五六岁的孩童了,这把年纪,连卧薪尝胆都不懂?

诚亲王心里琢磨着要不就算了,又不舍得在秦惟身上投下的金银,还有他的连听左楼。

而且,萧朔能监国一天,还能监国一辈子吗?这朝堂上早晚要立下摄政王的,秦惟是最合适的人选。中风之人也活不了几年的,等到山陵崩,秦惟从摄政王即位理所当然。

他已经付出这么多了,又为了秦惟跑上跑下地忙了这么久,让他就这么放弃,实在心有不甘。

诚亲王拉着秦惟想再劝劝他向秦朔低头,哪怕是装装样子,也得装装啊!

“王爷。”这时,秦惟的贴身内侍过来禀说,“郑大人来了。”

诚亲王心念一动,连忙道:“阿惟啊,你既然不喜萧朔,不愿给他好脸色,那不如把郑大人争取来?郑大人手握禁军兵权,怎么都有和萧朔相抗衡之力。而且郑大人原本在群臣中为首,现在反被萧朔明显压了一头,他心里也必是会不满的。”

秦惟想到郑重明跟他说过,萧朔是岭南王府余孽的事,心念一动。

皇帝最恨谁,秦惟心知肚明,他现在病成这样,要是知道萧朔了的身份,还会继续让秦朔监国吗?

自己才是先帝之子,才有资格监国!

他整了整喜服,说道:“本王亲自去迎。”

秦惟跑去迎了郑重明,郑重明的到来,终于让宴上冷清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

秦惟和郑重明往来寒暄了几个回合,就把他领去了书房,几乎等到宴快散,两人才从书房里出来,秦惟脸色亢奋,而郑重明则面无表情。

把郑重明送走后,秦惟也懒得再去应酬,急切地回了新房。

进了门,看着那个一身嫁衣,坐在床榻上的赵元柔,秦惟整颗心都是酥酥的,软软的,充满了欢喜和雀跃。

“柔儿。”他轻声唤道,“你等很久了吧……”

话还没有说话,他的身体晃了晃,眼前他心心念念的赵元柔仿佛从一个变成了两个,他用力甩了甩头,暗暗懊恼不该喝这么多酒。

“王爷。”赵元柔走到他的身边,面带关切,含情脉脉地说道,“您是不是太累了,要不要早些歇着。”

“柔儿。”秦惟抬手去抚她的脸颊,“没事,我高兴,多喝了些酒。”

赵元柔面上温婉,眼底却是一片冰冷,问道:“我上次给你的药膏呢,你有没有服过?”

秦惟连忙点头。赵元柔给的药膏效果极好,前阵子,他睡不舒坦,一吃下去就立刻睡着了。

赵元柔扶着他坐下,柔声问道:“它还能解酒,您要头晕的话,吃上一些就好了。”

秦惟赶忙吩咐了一声,他的贴身内侍就去取了来,交给赵元柔。

打开匣子,里头的黑色药膏已经少了近三成,赵元柔满意地勾了勾嘴角,又温柔贤惠地用小勺子舀起了一勺,递到了他的口中。

秦惟有些受宠若惊,连忙凑过去服下,看着赵元柔的目光充满了爱意。

“没事的。很快就好了。”

赵元柔轻柔地说着,声音里充满了蛊惑。

昭王的大婚在朝中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反正对于大部分朝臣们而言,昭王愿意娶一个私奔女已经很不可思议了,而且是为嫡妻正妃。

昭王府冷清,赵家就更加冷清了,几乎没有人去赵家赴宴,就连盛家这等姻亲都没有去,只送了一份贺礼,更不用说是别人了,简直避之唯恐不及。

盛兴安随了礼后,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结果第二天盛氏就吵上门来,在仪门堵住了正要去衙门的盛兴安,指着鼻子骂他做事不地道。

“盛兮颜不来添妆,让两个庶女来,你们看不起谁啊!”

“唯一的外甥女,连大日子都不来,你这个舅父是怎么当的!“

“就送了些破东西过来,以为我们母女俩会感激涕零?”

想到昨日冷冷清清的赵家,盛氏的心里头就憋着一肚子的火。

她本来以为至少娘家人会来给她撑撑脸面,结果连她的亲大哥也弃她们不顾。

花轿抬走后,赵家人就对她冷嘲热讽,像是赶走了什么脏东西似的,满府到处撒盐。

想到昨天的屈辱,盛氏简直快要哭出来了。

盛兴安努力忍住脾气,劝道:“大妹,你以后……”

盛氏怒不可遏地打断了他:“这是你们送来的破东西,还给你们。”

盛氏身后的嬷嬷正捧着盛家送去的贺礼,盛兴安没有亲自去,不过,他想着妹妹唯一的女儿也要出阁了,妹妹以后在赵家的日子可能会不太好过,就瞒着其他人,又悄悄在贺礼中塞了一张一万两的银票。

盛兴安正要跟她说一下,结果就见盛氏拿起了贺礼,狠狠地扔在了地上。

他送的是一幅名家的山水画,可以给赵元柔添妆的,结果,盛氏扔了不算,还在上头狠踩了几脚。

“大妹,你疯了?!”

盛兴安惊住了,上前一把推开她,心疼地把画捡了起来,一张银票顺着飘落到地上。

盛氏高高抬起头,愤恨地说道,“你就是瞧着我守寡,我们母女俩无依无靠才瞧不上我们。既如此,以后不用来往就是了!”

盛兴安气得火冒三丈:“你……”

他气得说不出话来,只觉自己的一番好意全都被辜负。

“既如此,你以后……”

盛兴安想说让他以后不用再上门,盛氏突然朝旁边看了一眼,恶狠狠地喊道:“盛兮颜,你给我站住!”

盛兮颜和程初瑜约好了去看她打马球,正要出门,马车也已经被备好。

她远远就看到这两人在闹,本来不想理会的,结果倒是盛氏盯上了她。

盛兮颜也不上马车了,笑眯眯地问道:“姑母,您怎么来了?”

她缓步朝着盛氏走了过去,敷衍地福了福身,饶有兴致地说道:“姑母,表妹刚出阁,您就闲成了这样?”

盛氏质问道:“盛兮颜,我让你来给柔姐儿添妆,你为什么不来?”

她归宁那日,再三叮嘱了让刘氏提醒盛兮颜的,结果,只来了两个庶女,害得她受尽了嘲笑。

后来她忍着气,想让她在送嫁妆那天过去撑撑脸面,没想到,盛兮颜还是不来!

“姑母,我为什么要去?”盛兮颜反问道,“表妹和人私奔闹得这么大,我丢不起这个脸。”

“我也是快要出嫁的人了,就算我捏着鼻子认了,镇北王府也丢不起这个脸。”

盛兴安深觉有理,在一旁频频点头,家中出了个私奔的姑娘,这一辈甚至下一辈姑娘们的婚事都得被连累。颜姐儿是要嫁进镇北王的,可不能让镇北王觉得她和私奔的赵元柔是好姐妹。

“表妹上回来不是信誓旦旦,以后和盛家桥归桥,路归路,怎么?现在想起来,就要盛家撑腰,想不起来,就把盛家一脚踢开?”盛兮颜冷笑道:“姑母啊,这等卸磨杀驴之事,也做得太熟练了吧。”

上次赵元柔只是说,以后不会再来求自己,但这毫不防碍盛兮颜曲解她的意思。

盛兴安心里痛快了,还是女儿有能耐!

“泼妇!”盛氏指着盛兮颜冲盛兴安道,“盛家就是这么养闺女的吗?”

盛兴安沉默了一下,睁眼说瞎话地说道:“从前父亲也是这般教养你的。咱们盛家的家规就是姑娘出去不能被人欺到头上。”

他心想,这条家规,他今天从衙门回来就加上!

盛氏被惊得说不出话来,习惯性地就抬手往盛兮颜的脸上抽。

盛兮颜默默地按住了腰间的长鞭。

上次被长鞭抽到的疼痛立刻在脑海里清晰地回想了起来。盛氏打了个冷颤,赶紧把手缩了回来。

盛兮颜看了一眼地上的银票,问道:“父亲,这银票是谁掉的,瞧着好像没人要,不如女儿拿去给皇觉寺施粥吧。”

这银票本来是要给盛氏,现在这样,盛兴安也不想给了,施粥总比让盛氏拿去好,点头应了。

盛兴安一点头,就有婆子捡起来,殷勤地递了过去。

昔归接过后,乐呵呵地说道:“姑娘,咱们今日运气真好,走着走着,还能捡到张银票,有一万两呢!”

盛氏慢慢抬起头,震惊地看向了盛兴安。

刚刚她只看到有张纸飘出来,没太在意,没想到会是一张银票,还是一张一万两面额的!她的嫁妆都没有一万两啊。

“这是……”

盛氏想说这是她的,结果盛兮颜嘴角一勾,理直气壮地说道:“我捡的。”

“走吧,昔归,我们施粥去。”

盛兮颜说了一句,大摇大摆地带着昔归走了。

盛氏站在那里,一时间也不知道是后悔还是气愤,脸涨得通红。

她是真没想到盛兴安居然会给她一万两银子,她夫君去的早,他们一房在赵家过得艰难。

她出嫁时,父亲才刚刚升至五品,家里也不富裕,给她的嫁妆不多,这些年来早花得七七八八了,为了给女儿备份丰厚的嫁妆,余下的那些也几乎用光了。

她今日过来闹,的确是因为生气,也是为了让盛兴安能够松口补贴她些银子,不然她在府里,连打点下人的银子都拿不出来了。

眼看着自己的一万两银子被盛兮颜给全真走了,她心疼如绞,正要不管不顾地上去抢回来,结果就听盛兴安冷声道:“大妹妹,你出嫁这么多年了,盛家也早已分家,你既然觉得我这个做大哥的对不起你,那以后咱们两家就不用来往了。”

“来人。”盛兴安一甩袖,面无表情道,“送大姑奶奶出去,从今日起,大姑奶奶再来,也不用给她开门。”

盛氏僵在了那里。

她怕了。

她敢闹,不过就是仗着她是这盛府的大姑奶奶,是盛兴安的亲妹妹,一旦盛兴安不认她这个妹妹,谁还会在乎她这个寡妇是谁?!

“大、大哥。”

盛兴安睬都不睬她,他还要去衙门呢,哪有空啊。

两个膀大腰圆的婆子走了过来,对着盛氏做出了“请”的动作。

盛兮颜的马车从她身边开了过去,昔归好奇地问道:“姑娘,老爷真会不认大姑奶奶吗。”

“会。”

盛兮颜肯定地点点头。

盛兴安这个人从来都是凉薄的,对于不能给盛家带来利益,反而会连累他丢脸的盛氏母女,他能做到给一万两银子已经是最大的情份。

不过,盛兴安好就好在,不蠢,懂得审时度事,只要把“利益”往他眼前一吊,就能给她在娘家省掉不少事。

盛兮颜说道:“先去百草堂吧。”

昔归紧张地问道:“姑娘,您又不舒服了吗?”

盛兮颜摇了摇头,笑道:“我听说百草堂的古老大夫回来了。古老大夫似乎去过不少地方,想找他打听件事。”

百草堂在京城里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古家世代传承的医馆。

现在的古大夫是古老大夫的亲孙子,古老大夫把孙子带出师后,就走南闯北,到处行医和收集一些稀罕的草药。

上次萧朔交给她的黑色药膏,她辨别不出里头用了什么,这些日子她翻遍了医书也没有找到过类似的,所以,就想去问问古老大夫有没有见过。

这世间的药草何止万千,谁也不可能全都见过,所以,古神农才会去尝百草。

想到百草,盛兮颜心念一动,问道:“昔归,上次我让你打听的,有谁还去小佛堂?”

昔归忙回道:“二姑娘和三姑娘,四姑娘都去过,夫人那里的孙嬷嬷和琥珀也去过,另外还有管着小佛堂的嬷嬷每日都要去换香和打扫。”

平日里,小佛常没有那么多人去,现在是因为许氏的死祭将至,这府里的庶女们名义上也都许氏的女儿,是要去上香奉经的。

昔归问道:“姑娘,您是在怀疑什么吗。”

盛兮颜直言:“就是觉得盘香不太对。”

从那次之后,盘香又变得和以前一样了,就好像她那次闻到的些微差别,只是她闻错了。

不过,盘香气味微变的那天,她就莫名有些头晕,就算脉象没有异样,也让她总忍不住去想两者有没有关联,不由就上了心。

可惜的是,那天的盘香在她离开小佛堂的时候就早已烧尽了,就连香灰也都被婆子打扫干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