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五七二章 复兴军的周边形式(上)

新京城,教导师驻地。

射击场上搭着一个棚子,下面摆着一张蒙着军绿色帆布的长条桌,桌子上摆着各式各样步枪。大部分都是后膛步枪。

董书恒穿着一身军绿色的无衔常服。在一群军人的簇拥下正在审视着这些装备。

“总统,这是英国人的新式后膛枪。恩菲尔德的皇家轻兵器兵工厂生产的,这款是外销款,这款是内销款。”

靶场之上,一名穿着军装挂着中校军衔的军部情报司官员正在向董书恒以及其他的军中将领,介绍身前台子上摆着的一排后膛枪。

军部情报司是直属于军部的一个情报机构,新近才成立,人员中很多的都是由情报部抽调过来的,也有一些事军队中抽调的。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军事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在战争时间也会负责敌国的军事情报刺探。

这些本来应该在几年后才出现的后装步枪,现在却一股脑都冒了出来,甚至已经出现在了董书恒的面前,让董书恒不禁有些唏嘘董书恒。

“这些出口版本的后装枪是英国人用之前的恩菲尔德前膛步枪直接更换枪机改装而来的。他们也给这款枪装备了金属定装子弹。不过没有装备旋转后拉式枪栓。总统您看,他们的装弹要复杂一些。”

董书恒拿起了一杆英国人出口版的后装步枪,从外表上看,这款枪跟跟英国人之前使用的前膛枪差不多,再仔细看,枪机的结构确实改装过。

经过一帮情报人员的介绍,他才了然。

英国人之前一定是生产了大量的恩菲尔德步枪。现在倒是物尽其用了。

“这种出口型的后装步枪,已经出现在了北美和印度的战场上。”

董书恒似乎能够想到那些美利坚民兵还有印度阿三,拿着这种改装成的后膛枪用半跪姿势射击的样子。

“你再看一下这款,这个是法国人的新式后膛枪。设计上跟我们的1853式差不多,也有下压式弹仓。使用的是11子弹。”

原本这些枪支应该还继续使用纸壳弹。但是现在在复兴军的引领下,金属定装子弹已经成为了主流。

作为当前全球的制造业中心,欧洲人的模仿能力确实很强。

这一点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仿制能力太强了。

通过流露沙俄与复兴军作战过程中出去的一点点信息,欧洲人就已经在武器发展上超越了同时期。

台上甚至还有一把沙俄人研制的后膛步枪。

不过看起更像是德莱塞的改进版,刚才试了一把,漏气的问题还存在。

好在,无烟火药的科技线,目前欧洲人还没有解码。

季明山在欧洲的这两年时间里,有好几个研究无烟火药的化学家都因为实验室出现了意外爆炸而殉职。

这对欧洲的无烟火药研究进度起到了一定阻滞作用。

看了一圈下来,董书恒的忧虑越发的深了。

“大家都看到了,军事科技的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我们保持现状,敌人很快就会追赶上我们。”在军队和军工领悟核心成员参加的会议上,董书恒如是说道。

实际上,现在复兴军的兵工厂正在全力研究自动武器。其关键的结构就是一个导气结构,如何将无烟火药产生的气体给利用起来,作为动力给子弹重新上膛。

正确的思路董书恒早就跟那些科研人员说过了,但是成熟的产品却迟迟做不出来。

“总统,材料上还有一些问题,不过我们很快就会攻克。今年,我保证今年年底之前,一定能够拿出一款成熟的自动机枪出来。”已经就任兵工总署署长的耿嘉站出来保证道。

“好了,我知道了,科研不能拔苗助长,你们尽力就好,只要我们的思路没有错,成功只是时间问题。今天你也看到了,这只是我们的能够搞到的敌人装备,在他们的实验室很可能还有有我们搞不到的新东西。所以大家心中的那根弦千万不能放松。”

“军队这边也是这样,不要以为打了几场胜仗,就天下无敌了,现在打的几场仗都是老百姓勒紧裤腰带支持的。原本我们很多准备用来改善民生的钱都给了军队,很多地方的学校连校舍都没有。”董书恒继续训到。

过年这段时间,军队的大员们都到新京述职。

很多人在来年要到新的军区任职。几乎每年都有军中的将领轮换。

这渐渐变成了一种固定的周期性的变动。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董书恒明显感觉到了军中的那股傲气。

成军以来,复兴军几无一败,几年下来在军中形成这样的傲气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接下来,董书恒与各个军事主官讨论了一下边界的形式。

“总统,西域与沙俄人短期内应该没有战争的风险,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跟沙俄人直接交锋。”

“我们在夷播海以西部署的柯尔克孜轻骑兵倒是经常跟沙俄人控制的哈萨克人发生冲突。不过规模都不是很大,那些哈萨克人明显也得到了沙俄人的大力支持,他们甚至已经普遍装备了火枪。”说话的是王从志,左季高虽然也回来参加会议了,但是现在他的工作更多地是驻守后方处理广阔西域民政工作。

战后重建的工作繁琐,还有那里复杂的民族结构也是一个极难处理的问题。

因此军事上事情都交给了作为前敌总指挥的王从志来负责。

这里是当前复兴军部署兵力最多的地方,也是军事风险最高的地方。

听了王从志的回报,加上情报部门传回的消息。

董书恒已经基本上能够确定沙俄现在确实是在韬光养晦了。

通过仆从军来维持现在的疆界,保持一种低劣度的对抗,无疑是最节省成本的。

这样不仅能够牵制住复兴军,还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那些哈萨克人。

因为有了这种对抗之后,哈萨克人就只能更加顺从地依赖沙俄人了。

“老左,你觉得我们也去收服哈萨克人怎么样?”董书恒问坐在他身旁的左季高。

这次回来之后,左季高就不回西域去了。

他会留在新京任职。

“总统,哈萨克人中的势力非常的多,他们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民族,我们西域已经有了很多哈萨克人,但是大都是东哈萨克人,现在这些之前归附的哈萨克已经有大半被安置到了漠南的牧场。”

“现在沙俄控制的这些哈萨克大都是生活在里海那边的西哈萨克人,沙俄人为了控制这些人已经将他们编户齐民。这些人的家人都是在沙俄人的控制之下,所以说我们是很难策反他们的。”

“况且像哈萨克人这样的猎犬,我们根本就不缺。”左季高说道。

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用复兴军控制的柯尔克孜轻骑兵跟那些哈萨克继续打损耗战。

反正战场是在哈萨克草原的缓冲区,对西域根本就构成不了什么威胁。

按照当初的构想,夷播海以西的中哈萨克地区将成为复兴军与沙俄之间的缓冲区。

这个战略现在实际上已经达到了。

因为手中有了一支非常好用的柯尔克孜骑兵,现在西域这里的边防线已经非常的安全。

四处游走的柯尔克孜游骑兵团会抓捕在缓冲区见到的所有人。

无论是沙俄人派过来骚扰的哈萨克骑兵,还是不小心赶着牧群跑到这里的牧民。

这个缓冲区不仅仅拱卫了西部的边防线。同时也对南边的费尔干纳盆地以及连接中亚的商路起到了保护作用。

现在西域与布哈拉、希瓦汗国、爱乌罕三大中亚藩属国的贸易往来频繁。

谷连接波斯王国、土耳其帝国的路上商陆也通过这里。

曾经繁华的丝绸之路,似乎要再现昔日的荣光。

安全稳定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

左季高管理西域各族的手段还是比较强硬的。这跟他的性格有关。

这两年在西域,左季高的刀子基本上都没有停过。

原本的那些刺头基本上都去见了安啦,剩下的自然都是顺民了。

西域都护府的政令现在可以畅通无阻地传达到每一个地方。

都护府派遣下去的官员也不会再被人阳奉阴违,甚至突然出现意外,又或者是突然失踪。

行政、治安、司法、教育这些地方上最基本权力都掌控在了都护府的手中。

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随着大量汉族百姓的迁入,再加上对当地人的汉化教育。这里的才能算真正地发展起来。

但是新的西域大都护人选,董书恒还没有想好。

他准备先跟左季高聊聊,再确定人选。

但是这个人选的要求,他已经有了,那就是必须要是一个温和派。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左季高已经将西域的那些刺给捋平了。现在应该有一个怀柔的官员去那里按部就班地发展。

“那就维持现状吧,郑部长,等老季回来之后,你去一趟西域,训练一批斯拉夫人、哈萨克人,咱们在沙俄的情报网太薄弱了。”

季明山已经完成了在欧洲的任务,准备回来了,一年多的时间,即使是对他当初失职的处罚也足够了。

郑剑一直挂着情报部副部的头衔没有上升,明眼人都知道董书恒是个念旧情的,还是准备将这个位子留给季明山。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季明山现在要回来了。那么郑剑最好先出去一段时间。

毕竟郑剑署理了一年多时间的部长职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威信。这个时候,两个人呆在一起未免有些尴尬。

既然已经能够确定跟沙俄早晚必有一仗,那么董书恒就不可能做那个被动挨打的人。

怎么样才能不被动挨打,当然是要掌控对方的行动信息。

董书恒一直跟手下灌输信息的重要性。

侍从室中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信息综合分析科,这个科室的工作人员总数达到了上百人。

他们每天做的事情就帮助董书恒收集整理各种各样的信息。

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的不是神人,而是因为整个天下都有人在做他的眼睛和耳朵。

郑剑的脸上一如既往的没有任何的表情。

西域的事情作罢。

敌不动,我不动,沙俄现在需要休养生息,复兴军更加需要。

再等几年,复兴军在东北和中南半岛的粮仓都建设完成了。

到时候就是养活十亿八亿人口都不成问题了。到那时候,董书恒才能在不影响民生的情况下跟沙俄这样的大块头掰一掰手腕。

此时的沙俄虽然经历了克里米亚的失败,但是他还是一个与英法齐名的欧洲一流大国。

罗曼诺夫家族几百年的积累也不是一场大战就能够消耗得掉的。

在之前的较量中,复兴军虽然收复了大量的土地。但是这些北方的土地目前对复兴军来说只能够增加战略上的主动。

经济上的增益不大,不仅如此,这些地方每年还需要大量的财政补贴来建立基础设施。

到极北行省的雅城,现在连一条正式的公路都没有。

在这里的冻土层之上修建道路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成本高不说,就连使用寿命也比别的地方短。

公路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说铁路了。

现在新京到月湖的铁路都还没有修到漠北。

要想修到雅城更是遥遥无期。

先是林威出来介绍漠北一家月湖地区的情况。

这一块区域同样是跟沙俄相邻。

两个大国想要争夺大陆之上的霸权,就注定要碰撞到一起。

不过华夏的形势比沙俄要好的多。

在沙俄的西边还有一堆的海上和路上强国围堵他的发展。

沙俄相当于处在亚欧大陆的中间,北边的北冰洋严寒的气候,同样是将他给围堵了起来。

所以在失去了东西伯利亚之后,沙俄经济和人口上的损失不大,但是战略形式的却完全处在被动状态了。

而华夏则因为完全占据了亚欧大陆的东段。相当于占据了棋盘上的金边位置。

不仅仅有成为路上霸主的潜质,还拥有了发展海军的空间。

只要董书恒不犯糊涂,走了偏路,最后成为一个陆海一体的霸主也未必不可能。

为什么董书恒一直非常重视在美洲的发展,尤其是在美洲西海岸的发展。

不仅仅是为华人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同时也为了将整个太平洋都纳入到复兴军的势力控制之下。为将来陆海一体发展的大战略准备。

历史上欧洲和西亚出现的强国无不是要将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湖。

单纯的陆地强国或者海上强国,都是很难长期坐稳霸主位置的。

试想一下,要是将整个太平洋纳入到华族势力的内海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那么只要今后华族的各个国家不作死,第一大族的位置应该可以坐得稳稳当当。

百姓们也可以享受到出门不要签证,到哪里都不受欺负。

PS:早早发文求月票,求推荐票!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