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152章 开启铁路时代

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152章 开启铁路时代

作者:独孤赏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29 14:56:46

最终,董书恒与两位公使签订了一项秘密协议。

“在英法两国向俄国宣战的前提下,中国将会派兵向俄国的远东地区发动进攻,以牵制俄国东部的兵力。英法两国将承认中国与俄国战争中所占领的土地……”

通过这个协议,董书恒把本来就要和俄国人之间爆发的战争变成了克里米亚战争的一部分。

这样就能够防止淮海军在与俄军作战的时候,英法两国因为其他的事情来扯董书恒的后腿。

至少在与俄国的战争没结束之前,英法两国都不会再与中国爆发什么冲突。

历史上很多人评价这次克里米亚战争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争议很大,因为这场战争的规模还仅仅局限在黑海克里米亚半岛以及巴尔干半岛。

不过,现在有了中国的加入,让这场战争的规模和范围都比历史上的克里米亚战争更大,其规模已经堪比世界大战。

这次战争将是全盛时期的俄罗斯单挑英、法、土、撒丁王国、奥地利以及中国。狂妄的尼古拉一世竟然丝毫不畏缩,不畏惧战争果然是战斗民族与生俱来的民族品质。

接下家的几天,董书恒又单独地与包令及布尔布隆会面。

他与包令约定好了一起去参加徐杨铁路的启动仪式,这条铁路连接徐州、海州、盐城、东台、高邮与扬州,并有一条支线延伸到通州、海门港。

为什么没有选择后世京沪线?主要是因为后世京沪线基本上和大运河重合。

目前来说使用船运和火车运输的效率差不多。主要是当前蒸汽机车的速度比船运快不了多少。

虽然从徐州经淮安将铁路修到扬州,距离更近。但是这条线路上有船运可做替代,现在反而不是很着急。

倒是沿海一条线上的城市,尤其是盐城东台,都是淮海军最早开发的地方。

东台北部,尤其是现在已经规划出来的台北工业区,更是淮海军军工业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制造业的中心。

这里还有很多的研发中心,实验基地。另外淮海军的新兵训练中心也在这里。同时这里还在建造一座巨大的演习训练场。

如果铁路能够建好,那么淮海军就不需要在沿海部署太多的守备兵力,军队可以通过铁路快速转运。

在东台、盐城后方的兵力以及物资也能够快速地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这条铁路不光是江苏的沿海大动脉,同时还是一条钢铁防线。

铁路的建设还能够促进台北工业区的发展。铁路运输原材料比水运要稳定的多,水运的话还要考虑天气,甚至会受到枯水期的影响。

尤其是东台、盐城地区的河流都是天然河流,河道的规模都不是很大。

所以迫切需要建造这条铁路,而且这条线上都是平原地区,铁路的修建难度不是很高。主要的问题在于要修建很多的桥梁。

董书恒也想通过这次修建铁路积累一下桥梁修建的经验。要知道在后世,华夏可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桥梁修建大国。“基建狂魔”的称号可不是虚的。

这条铁路的修建将是连接中英利益关系的纽带,不说一起对抗俄国。就冲着这条铁路修建过程中给英国带来的经济利益。英国也要暂时维护好和淮海军的关系。

接下来就是与法国布尔布隆的单独见面。

董书恒先是了解了两艘铁甲舰的建造情况。之前阿达尔伯特亲王回欧洲的时候,淮海军也派船跟随着一同去欧洲。船上就有到法国参加铁甲舰建造的技工,以及海军的水兵军官。

这些人将参加铁甲舰的建造。舰船建好之后也将由这些人驾驶回国。

这次的铁路订单没有给法国,布尔布隆不止一次跟董书恒提出意见。

董书恒认真梳理了一下,自己手头上的大项目,铁路建设一块是和英国人合作。

火车机车的制造方面已经和普鲁士的阿达尔伯特达成了合作协议。普鲁士将会向淮海军输出全套的机车制造技术。

当然这是董书恒拿蒸汽轮机技术交换回来的一个条件。

有线电报的建造已经承包给了美国的公司,作为当初和约翰的合作内容之一。

现在上海到扬州的电报线路已经开始铺设。电报比铁路要简单的多,工程的进度很快。要知道现在已经有人在尝试铺设横跨大洋的电报线路。

不得不佩服十九世纪的人们对于科技进步的追求。西方的人不管有多少的不是,至少在探索精神上值得我们去学习。

这两个是董书恒目前急需外援的项目,可惜都已经名花有主了。

董书恒绞尽脑汁突然想到这次从清廷手中得到了台湾的基隆以及海南岛的开发权。

威海卫因为离着天津太近,清廷最终没有同意交给南洋水师。

但是同意南洋水师在台湾的基隆建造一座军港,同时把基隆周边的土地都交给淮海军管理。

至于海南岛,清廷同意淮海军在南端,也就是后世的三亚建造一座军港。同时把海南岛的商业开发权交给淮海公司,只不过淮海公司开采海南岛上的矿产资源也要上交税收给当地的官府。

即使不大了解中国的矿藏分部,董书恒也在很多的小说上看到过海南岛的铁矿资源非常的丰富,而且是国内少有的富铁矿。

大名鼎鼎的石碌铁矿就在海南岛上,而且现在已经被发现。

董书恒还记得后世刷视频的时候看到过石碌铁矿的介绍。

石碌铁矿储量约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1%,品位居全国第一。它不仅有丰富的铁、钴、铜资源,而且还有镍、硫、银、金等多种矿产资源。

做为我国著名的大型富铁矿床,石碌铁矿累计探明总储量4.66亿吨,含铁平均品位48.81%;另有一个大型富钴矿床,累计探明钴金属量1.3万吨;同时探明具有中等规模富铜矿床,探明铜金属量7.5万吨等。被誉为“亚洲第一富铁矿”。

最后,董书恒决定跟法国在台湾的基隆合作建造一个造船厂,这个船厂专门建造远洋蒸汽动力轮船,而且是新式的铁壳蒸汽轮船。

实际上这次克里米亚战争就是蒸汽动力战舰取代风帆战舰走上历史舞台的转折点。

俄国海军黑海舰队被英法联合舰队打败。让各大强国认识到了蒸汽动力战舰的优势。从而纷纷开始研发、建造铁甲舰。

目前的各大强国之中,法国在研制铁甲舰方面一直都是走在最前面。但是要让法国直接帮助董书恒建造铁甲舰造船厂,这是不可能的。

董书恒也不需要,他自己在船台上还有八艘铁甲护卫舰呢!虽然小了一些缺乏远洋作战的能力。但是上面的技术都是领先的。

董书恒准备给自己的舰队找一个奶妈。这个基隆的船厂明面上是建造铁壳远洋轮船,实际上董书恒的真正目的是想要积累建造远洋补给舰的经验。

当然远洋轮船的也是需要的,以后太平洋南北两条航线需要大量的远洋轮船。

现在远洋公司跑这两条线路还是风帆货船为主,顶多就是蒸汽作为辅助动力。这样的效率还是太低了。

如果能够从法国那里得到大型铁甲舰的制造技术,哪怕是被阉割后的民用版本,董书恒都不介意出一点血。

听到董书恒只是想建造大型的远洋货轮,布尔布隆松了一口气,法国再骄傲也不会输出自己的最核心技术的。

另外董书恒还准备跟法国在基隆建造一个海军学校,与同英国合作在海州建立的海军学校一样,让两家院校形成南北竞争的态势。

不然以后海军的军官都同出一系,没有竞争,如一潭死水一般,海军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

名字董书恒都给他们想好了,一个叫“北洋海军学校”,另外一个叫“南洋海军学校”。

与高邮陆军军官学校并列作为淮海军现在的三大军校。

这所军校的建立,布尔布隆也是同意的,现在英国人对中国海军的影响很大,南洋水师的舰船以及顾问都是英国人。

法国人从来都不觉得自己的海军不如英国。为了提升法国在中国海军中影响力,布尔布隆相信国内一定会同意这个方案。

最后,送给法国人的彩蛋是海南岛铁矿开发的大型采矿设备。以及一座钢铁场的全部设备以及技术支持。

淮海军现在虽然也有机械制造能力,但是毕竟时间太短。在大型设备制造方面,淮海军还存在很大的短板。

许多大型设备都要从国外进口,以前主要是从普鲁士进口。这次为了平衡与英法的贸易,董书恒将这块蛋糕分给了法国。

董书恒分析过后世洋务运动那20多年时间,列强为什么没有对中国采取大的军事行动。

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洋务运动大量从国外采购设备、武器、舰船等。

这些大宗采购加上鸦片输入,让英法等主要列强从中国获取了大量的贸易收入。所以他们不需要再诉诸武力。

大家再回头看那个阶段的中国,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要不是老妖婆一波作死操作,让发展了二十年的成果被小日本截了胡,历史上,这大清说不定还能续命几年。

国际贸易就是这么神奇,并不是说只赚钱不花钱就好。国际贸易只要把握的好,是可以形成双赢的局面的。

董书恒现在每年都花掉大量的钱,但是他并没有卖国,他觉得让渡一些经济上的利益总比让渡主权利益要好。

金钱花出去了,至少买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到了中国,大大加速了的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

在工业化初期,很多东西花钱去买要比自己研发更加划算。比如说现在从头去研发蒸汽机,还不如买到技术,然后把精力放到如何提升蒸汽机的效率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