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180章 第一八〇章 败八旗

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180章 第一八〇章 败八旗

作者:独孤赏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29 14:56:46

当太平军被英隆率领的撤退大军发现的时候,双方已经离的很近了。

英隆这下子慌了,没有了断后的兵马,自己带着这么多的辎重如何跑的掉?

尤其是军中带着的那几十门红衣大炮十分的笨重,需要放在牛车上拉动,行动起来比人走路还慢。

其他的几个副都统现在就是有好的主意也不敢提了,生怕被英隆扔在后面殿后。所以英隆只能够自己在那绞尽脑汁。

英隆这个人让他钻营官场还可以,打仗这一块他真的不在行。

正在英隆在想办法的时候,太平军已经杀到了近前。清军仓促应战,太平军以一队老卒精兵杀入八旗军阵中,极大地震慑了八旗兵的心神。

太平军的老卒战力很强,大多是广西、贵州等地的山民出身,天生就被大自然磨砺出了一股坚韧的毅力。

这些人很早就参加太平军,接受了拜上帝教教义的洗脑,经过了几年的磨练,接连不断的战斗让他们拥有了娴熟的战技,以及远超常人的战斗意志。

这些八旗精兵在关外已经很久没见过强敌,虽然他们也有战技训练,但是作战能力远远比不上实战磨砺出来的太平军的老卒。

不过,这些老卒是林凤祥的手中的基本盘,随着北伐后接连不断的战争消耗,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如非逼不得已,林凤祥轻易也不想拿出来用。

现在林凤祥必须尽快将眼前的清军击溃,这才不得不祭出自己手中的杀手锏。

为什么林凤祥这么着急打败眼前的八旗军?只要他再保持这样的压力,清军很可能就自己崩溃了。

因为这边盛京将军带领八旗兵撤退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僧格林沁的耳中。

僧格林沁听到后,气得直挥马鞭,口中大骂英隆孬种!

堂堂盛京将军,统帅着八旗精锐,竟然跟发匪一接战还没怎么损失就撤了。

八旗什么时候已经变成这副德行了?竟然都开始害怕流寇了。

事已至此,僧格林沁只能全力攻击山海关城,一点不顾及伤亡。

打下山海关城,冲到东遁的发匪身后,到时候和英隆前后夹击,还有机会在野战中击败发匪,未必不能够毕其功于一役。除非英隆那个怂货连这点时间都坚持不住。

……

林凤祥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也是豁出去了,一定要赶在山海关被攻破前将盛京的八旗军给击溃掉。不然他们的北伐军就可能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如果是一般的军队,被北伐军中的老卒陷阵,估计不一会儿就崩溃了。可是这股八旗兵却到现在还在抵抗。

这个时候双方混战在一起,火炮根本就起不到作用。

八旗中的白甲兵身着重甲,当年可是令明军望而生畏的存在。他们近战中往往能够以一敌十,仗着身上的厚甲直接用身上的甲衣挡住北伐军的刀枪。

眼看着北伐军被一队白甲兵纠缠住,林凤祥心急如焚。

“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拖久了清军的士气就要回来了。”林凤祥想到。

“派一队火枪兵过去,将那队清军的重甲步兵干掉。不要担心误伤自己人。”林凤祥命令道。

重甲步兵虽然对刀枪剑戟这些冷兵器的防御力很强,但是并不能防住铅弹的射击。

铅弹射击出去之后由于受热会软化,能够从甲衣的缝隙钻进去。就是钻不进去,其强大的冲击力也会让被击中的士兵受到重创。

很快一名旅帅带着一队上好了子弹的火枪兵加入了战团。他们专门找那些穿着重甲的八旗兵射击,打完一枪就撤。

这些火枪手完全不顾及自己性命,为了保证射击的精度,都是抵近了再射击。不过等他们射出子弹之后,很多的火枪手都没能够逃出战团,他们的身上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像样的防护。

不过这些火枪兵的牺牲都是值得的,这一波攻击终于打破了场上的平衡。清军的步兵在节节后退。

英隆率领的骑兵却迟迟没有上前,就好像在一边看戏一样。看得底下的将领都咬牙切齿,他们看着同袍战死,心里恨极了这个将军。

真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英隆心中还在那里犹豫要不要冲上去支援步兵。

但是又担心自己带着骑兵冲上去后也会被发匪拖住,这样自己到时候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了。

优柔寡断,不敢下注的人是做不了一个好将军的。一个出色的将领必须要有担当,敢于出牌,不怕承担后果。

这样才能够在战场上做到临机决断。战场瞬息万变,一刹那的犹豫都有可能会带来失败。

英隆就是这样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他不愿意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每次作战都要给自己留下退路,现在他手中的两千骑兵就是他的退路。

所以他一直不敢出手。实际上,这两千骑明明是一个王炸,他非要烂在手上,也真是奇葩。

清军步兵越是后退就是越是被动。他们的士气在快速下降,其中不光是因为发匪的强势,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英隆的见死不救。

“败了,快跑!”不知道谁喊了一声。

这句话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几千八旗步兵顷刻间崩溃。

“快撤!”一直犹豫不决的英隆这个时候倒是来了决断。

两千的骑兵绝尘而去,剩下的步兵彻底的绝望。

“算了,还是不要赶尽杀绝吧,告诉他们投降不杀。”林凤祥命令道。

大家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太平路非常痛恨清军,抓到清军肯定会杀死。

实际上,太平军并不滥杀清军俘虏。从一开始太平军就非常重对清军的招降,一路从金田村走出,太平军收编了很多清军,壮大了自己的队伍。

即使是八旗军,他们也不会滥杀。在攻破江宁的时候,太平军就试图对江宁城内的八旗进行招降。

只不过江宁城内的八旗到最后都没有投降,与整个满城玉石俱焚了。

一直以来被太平军俘虏的都是以绿营兵和民团为主。这些清军被俘虏后经过一番洗脑教育,就会成为太平军良好的兵源。

“投降不杀!”几万北伐军此起彼伏地喊道。

这些八旗步兵刚才战得非常英勇,以他们的心性,本不会投降的。可是英隆的逃跑行为让他们彻底寒了心。与其跟着英隆那样的废物卖命还不如降了太平军。

于是,剩下的一千多八旗步兵还有那些没办法带走的炮兵,全部投降了太平军。

这是八旗兵首次投降太平军。这些人的投降不禁让林凤祥考虑起今后在东北该如何对待这些满人、蒙人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

太平军一直奉行的是天父之下万民平等,当然天父的几个儿子除外。

他们并没有搞大汉族主义那一套。这可能也跟太平军起家于西南有关系。

西南之地本就是各民族杂居之地。要是太平一开始排斥其他民族,那么他们必然会在西南之地面临更多的敌人。

这些八旗兵今天能够投降自己,说明清廷在东北,自己的老巢也不是铁板一块,这对打进东北的太平军是一个好消息。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清廷入关之后,凡是跟爱新觉罗家关系好的都跟着进关去享福了。

清廷一直以来都对东北持封锁的态度。让东北几百年都没有什么发展。可能是害怕东北再冒出一个凶悍的民族游猎民族吧,毕竟他们自己就是一个活教材,入关后满清就处在原来大明的那个位置了。

一直到清末,日、俄都把手伸到了东北,清廷才放开对东北的封锁,这才有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闯关东。

试想一下你家里有一个有钱有本事的亲戚,把原来的穷亲戚都带去大城市享福去了,唯独把你家留在在穷旮旯里,你心中会不会心生怨怼呢?

人心本就是这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入关的那些亲戚,整天溜溜鸟,斗斗蛐蛐,生活过得好不惬意。

而这些留守关外的人,守着满清皇帝的一堆陵墓,哪都去不了。还得为自己的生计发愁。为了弄口吃的还得钻钻老林子,冬天了还得忍受东北冰天雪地的恶劣天气。

另外,东北满人信仰的萨满教实际上还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所以让他们接收拜上帝教并不是很难。

安置了俘虏之后,林凤祥没有耽搁,而是立马整军出发,留守山海关的士兵给自己争取的时间不会太多了。

英隆带着马队一口气跑到了锦州,过了锦州就要到盛京的范围了。

英隆没有留在锦州,而是让锦州地方自己加紧组织防御。

他自己则以要回盛京组织兵马为由离开了锦州。他已经被发匪吓破了胆,从没有见过作战那么勇猛的流寇,竟然敢于和白甲兵硬抗!

英隆一面赶回盛京,一面派人向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求援。

不过这两地都离盛京很远,而且东北的道路状况本就不好。两地的援军到来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呢!

英隆回到盛京后立刻开始征募旗丁,这里居住的人基本上都是在籍的旗人。

不过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英隆抛弃步兵的事情很快在盛京传开了。

大家都在背地里大骂英隆,这些被抛弃的八旗士兵可都是各家的子弟。

所以,现在英隆再征兵,各家都纷纷抵制他。有些不愿意闹翻的家族,也就是派了家奴顶替一下。这些人哪里有什么战力。

最后英隆仅仅征募到了一万多人,加上之前留守盛京的三千人马,以及他带回来的两千骑兵。

这样,英隆的手中一共还有一万五千多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