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25章 商业帝国

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25章 商业帝国

作者:独孤赏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29 14:56:46

虽然朝廷的任命下来了,但是由于扬州还在太平军手中。魏源的知府衙门以及董书恒的提督衙门都还只能放在高邮城中。高邮城中的衙门着实不多,董书恒索性和魏源合署办公,住进了原来的知州府。

府衙的后花园,魏玉珍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一门书。这时一只手突然从后面搭在了她的肩膀上,顿时让她大惊失色。回头一看原来是董书恒这个登徒子。这家伙自从搬进了府衙,就把这里当做自家一般到处神出鬼没,没事儿就给自己来一次恶作剧。

“你很闲吗?”魏玉珍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问道。

“咦……玉珍,你在看什么书?哎……你不要遮嘛。”董书恒伸头去看,但是魏玉珍反应比他还快,一反手就把书藏到了身后。

“喂,你不会是在看《金瓶梅》吧?”董书恒故意问道。

“你瞎说,只有你这种登徒子才会看那种书呢,我在看一本我们书局新翻译过来的书,是一个法国人写的,叫《茶花女》。”说着把书拿出了。

“我们的书局现在很闲吗,还有时间出版外国小说?”董书恒疑惑地问道,他可是对书局给予了厚望。

“你别多想,书局这段时间除了刊印《海国图志》,已经出版了十几本外国自然科学书籍,我们甚至翻译了英法的一些学校的教材。但是这些书的盈利很低,只在一些士人之间传播。为了快速传播,我们故意把这些书的定价定得很低。”魏玉珍解释道。

“后来我们有一个从上海招聘的编辑提出,可以出版一些外国人的小说增加书局的收入,国内写小说的人很少,已有的小说市面上也都有。所以就试着出版了几本外国小说。没想到反响很好,而且销售的对象也很广。像这本书就深受富家千金的喜爱。”魏玉珍继续说道。

“哦,我知道了,原来这本书是女频。但是一定要记住优先翻译出版自然科学类的书籍,这些才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说着董书恒也拿出一本书。上面赫然写着《近代西方简史》,署名是独孤赏月。

这本书是董书恒根据自己的记忆以及最近收集的一些资料整理的一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让一些人明白西方的发展历程,最主要的是要明白列强的本质。

“这本书是你写的吗?”魏玉珍问道。

“算是吧,你拿给编辑看看,如果可以的话就近期安排出版。”董书恒说道:“我这会儿要出去一趟,你要一起吗?”

“我可以吗,会不会影响你的正事?”魏玉珍羞涩地问道。由于兵荒马乱,她最近都没怎么出去。

“没问题的,只是淮海集团的一个例会,没有外人的。”董书恒说道。

两人一起来到了兰竹楼顶层,这里已经给董书恒包了下来。淮海公司的高层在老刘的带领下一齐起身迎接董书恒,当看到董书恒的身边还有一个妙龄少女,众人也是一滞。

这让董书恒颇为不快,“爷就带个小秘出来,你们就这么大反应?改天给你们一人配一个女秘书。”

“我身边这位是知府大人的千金,也是我们新成立的淮海书局的负责人之一。”吐槽归吐槽,董书恒还是简单介绍了一下,以免尴尬。

自打到高邮之后,董书恒的就很少过问淮海集团的事情。但是淮海集团却无时无刻不在按照董书恒的规划快速发展。归功于特战队,董书恒后续又向集团注入了100万两白银。在海量资金的支撑下淮海集团的发展是井喷式的。由于在上海投入了大量的采购资金,现在连各国公使都注意到了这家位于苏北的公司。洋人们很开心,中国的地主老财终于知道拿钱出来买东西了。

经过老刘的介绍,董书恒大致了解了一下公司的发展近况。首先,公司的人力部近几个月在上海聘用了大量熟悉洋务的人才。有一个叫约翰·拉德福德的美国枪械制造师改进了军工厂的枪械制造工艺。让军工厂的来复枪产量达到了每个月1200支,当然由于枪管还需要进口,所以单价并不比进口枪支便宜多少。

现在制约军工厂发展的主要还是熟练工人的缺乏,人力部现在为了招募铁匠都跑到了淮北。

在董书恒所画图纸的帮助下,约翰·拉德福德成功地制造出了第一把连发散弹枪,这把枪17.3毫米口径,采用铜壳定装子弹,管状弹夹手动供弹,每颗子弹内有18颗钢珠。如果你见过运钞车上的押运员,你就会发现这把枪完全就是国产97-1式防爆枪的翻版。这种枪近距离威力巨大,击发后钢珠成扇面飞射出去,有效射程50米。最厉害的是它可以在10秒内射出五发子弹,可谓是近战神器。在约翰的建议下兵工厂通过洋行为这把枪在西方诸国注册了专利。

另外缫丝厂、棉纺厂也已经修建起来,那些流民中的女性被招募进了工厂,现在台北工业园区内的棉纺厂已经有纱锭5万余枚,纺车100余台,在职工人1000余人。

缫丝厂采购了100多台法国共捻式缫丝机。但是现在台北的机械制造厂聘用了大量洋人技师之后,已经能够进行仿制。

再说机械制造厂,这是重点发展的一个部门,该厂的一个法国技师,名叫阿·莫尔,据说他曾在法国的克鲁索工厂工作过。正是此人成功地制造了30吨的蒸汽锤以及1000吨的水压机,有了这些利器,许多原来存在于图纸上的机械设备都能够制造出来了。

现在台北工业园区到处都是高耸的烟囱。大量的煤炭从徐州、鲁南地区通过运河到这里,变成了蒸汽机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了煤炭的稳定供应,董书恒准备在徐州专门放一个守备团,守住自己能源路线。

等美国的炼钢设备以及水泥设备到了,董书恒准备把新的炼钢厂和水泥厂放在徐州,这里煤铁资源丰富,适合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建设。唯一的缺点就是此处是个军事要地,必须要投入大量的兵力防守。

除了工业建设,淮海集团的贸易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购买设备,淮海集团同许多洋行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趁着南方匪乱,生丝价格大涨的机会,出口了大量生丝。苏北地区一直是生丝的一个重要产区,高邮东台地区就一直流行桑基鱼塘模式。

听完了汇报,董书恒说道:“今天的会议,有两个新的任务要交给大家,一个就是组建盐业公司的事情,我的一些建议都写在了这份报告里面。老刘,我希望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再进行完善。另外在新盐生产模式建好之前,原有的厂子不能停,要保证食盐的持续供应。”

“第二件事,就是销售部可以试着跟太平军那边接触一下,天京城那么多人也是要吃喝拉撒的,可以看看他们有什么需求,评估一下贸易的安全性。”

“什么?书恒,你要和发匪做生意吗?”旁边的魏玉珍惊讶地问道,相反,一旁淮海公司的人倒是大怪不怪。

“是呀,谁的钱不是钱呢?况且假如天京城没有盐吃,那么吃苦的会不会是老百姓呢?”董书恒反问道。

最后他对公司的一些部门进行了重整。信息部和武装部都将转入提督衙门。今后公司的主要部门是行政、财务、审计、人力、采购、销售、科技……

忙完了淮海集团的事情,董书恒把魏玉珍送了回去。他自己还要去开一个长江集团的筹备会。魏玉珍第一次发现董书恒原来这么忙,也许每次在花园里面碰到他就是他唯一的放松时间。

在开会之前,他先去见了一个20岁的年轻人。此人名叫胡光墉,徽州人,一直在杭州生活,虽然只有20岁,可是他在杭州的钱庄行当已经打拼了多年,而且此人商业天赋惊人。

得到董书恒的亲自接见,胡光墉倍感荣幸,要知道董书恒现在可可也是一方大员。

董书恒考校了胡光墉一些银行业的知识。如果以现在清朝人的水准来说吧,胡光墉绝对算是这方面的专家。这也难怪,自从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后,他们就是中国钱庄的对手,对于对手胡光墉当然要了解清楚。

新成立的长江银行虽然会从洋人那里聘请一些职业经理人,但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银行毕竟涉及到大笔资金,必须操持在自己手中。胡光墉将成为新银行的业务经理,对于这个职位他非常满意,尤其是在听到了这个银行的股本的时候。同时,他也是董书恒在这家银行的代表,也就是说他胡光墉现在也是有背景的人。

当然,各家股东也都会派出自己的代表加入银行。他们基本上都是各家的老账房,很多人有做钱庄的经验。银行的总部暂时放在高邮,但会在上海开办第一家分行。

长江实业将在高邮湖畔建造一个工业区,部分工厂跟台北的工业园有重合,但对于现在工业一片空白的大清来说,这点加法不会出现过剩的问题。李老爷的大儿子是湖州府的通判,通过这个关系,公司准备在那里建设一个大型的缫丝厂。毕竟太湖沿岸才是生丝的最大产地。如果控制这里,基本上就可以控制整个中国的生丝出口市场。

按照计划长江教育基金将在1853年底苏北建立200所新式小学,每个镇子、每一个淮海集团的农场都要有一所。20所新式中学,培养一些相对专业的人才。另外还有5所专业学院。这些学校今后将源源不断地位董书恒以及他的商业帝国输送人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