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三〇二章 大会上的小人物

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三〇二章 大会上的小人物

作者:独孤赏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8-31 09:18:42

但是这种能够让人声音变大的机器在很多人看来就像是神器一般。

大会的筹备工作早在半月前就开始了,除了各条线各部门的代表以外,今年还增加了一定数量的群众代表。

电话机虽然还没有用上。但是将电话机的听筒进行放大之后,做出的大喇叭却是已经可以实用了。

虽然这个通过喇叭放大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失真。

唐焘是景德镇的陶瓷匠师,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擅长制作青花瓷、釉上彩、斗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种单色釉瓷。

与去年不同,今年淮海军的大会比去年的规模更大,还好江宁这里建立一个大礼堂,足够容纳这么多的人。

礼堂是连体的结构,建得仓促没有多么的美观,就是足够的大,能够容纳几千人。

说来有意思,扩音器是电话机的副产品。

这个电话机还是徐寿在船上做出的原型机。

主要是他的结构能够将声音传播开来。

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淮海军已经发明了扩音器。

就比如你在公司大会上看到的那些决议,实际上很多都是小会就已经就决策好的。

被船送回来后,电力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还原。

后来太平军打来了,战斗破坏了很多瓷窑,太平军占领了这里以后,派人来管理瓷窑。

但是商路被断,瓷窑做出的东西卖不出去。唐焘这样的匠师也只能拿着太平军给的配给渡人,吃糠咽菜。

他的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唐英。不过传到唐焘这一代早已经不如先祖。

加上朝廷这些年在景德镇的管理日加混乱。系统小说网 ku.net

瓷工的生活是越来越艰辛,管理官窑的太监跟地方官府勾结,中饱私囊,低价出货给商人,然后从中收取回扣。

可是现在,唐焘他们这些匠师却在官窑受到了百般苛待。

曾经有一个匠师受不了压迫,逃掉外地准备跳到私窑去做。

可是呢,第二天就被人打断了双手。从此大家只能饮泣吞声。

几年的苦日子过下来,唐焘觉得自己的子孙还不如去种地呢!

像自己这样学了一辈子手艺,花费家中那么多的资源,不也是过成这样普通百姓的生活吗?

正好太平军治下,没人管他是不是匠籍。

正当唐焘准备撂挑子不干的时候,淮海军又赶走了太平军,占领了景德镇。

一年的时间唐焘换了三任东家。

唐焘不了解淮海军,但是他知道淮海公司,因为淮海公司是景德镇陶瓷的大买家。

淮海公司之所以是大买家,因为他们把持着上海的出口贸易。

所以唐焘决定留下来再看看。

果不其然淮海军占领这里之后,就派人来接收官窑。

淮海军派过来的管事是淮海公司的一名管事,此人名叫蒋光藻。

蒋光藻以前就是负责同景德镇的瓷器贸易,跟这里的大小管事都很熟悉,甚至是唐焘这样的匠师,他都认识。

官窑这边的人也都认识此人。

蒋光藻一进驻官窑就将拖欠了大家半年多的工钱结了。

就这一件事情就让大家心悦诚服。

好听的话,这些手艺人听不懂。大家只是靠着手艺赚钱吃饭的,因为工匠没有田地,只能够靠着薪响养家糊口。

当大家拿到了白花花的银元时,心中才安定了下来。

唐焘也打消了出走的念头。唐焘觉得以自己的手艺在哪里都能够混上饭吃。

蒋光藻接收官窑之后,将其改制为公司,原本的工坊管理模式也随之改变。

按照原来的工序,所有人被分为一个个车间或者工组。练泥、拉胚、印胚、利胚、晒胚、刻花、施釉、烧窑,每道工序都有一个组长或者是车间主任来负责。

唐焘本来刻花、施釉都要自己做,现在他被安排负责施釉车间,顾名思义,这个车间只负责这一个环节。

施釉的活对匠人的画工和书法造诣的要求很高,个人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了瓷器的品质。

唐焘在这一块家学渊源,功底深厚。蒋光藻也知道他在官窑中擅长这一块。

所以,唐焘才被任命为车间主任。

他的薪水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在他再也不想走了,因为他的薪水足够全家吃饱喝足。

不过对于这种分工明细的管理模式大家还是心存疑虑的。

直到公司给普通的匠人们制定了计件工资制度,瓷器的产量越来越高,唐焘才发现这种生产模式的妙处。

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司按照淮海公司的模式,给匠师还有普通工匠进行定级。

唐焘被定为了大匠师,据说品级相当于知县老爷。唐焘的待遇再次提高。

活了四十几个春秋,唐焘从来没有感到做一个匠师还有那样的荣耀。

而且淮海军废除了以前的匠籍,唐焘的子孙可以跟普通人一样读书、买地。

这些变化都让公司的工人、匠师感到欣喜。

就在最近,军政度在景德镇成立了一个瓷器学校。

唐焘被聘为教习,专门教授刻花、施釉。唐焘再次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成了教书育人的先生。当然公司的车间主任,他依然兼任。

只不过他不再做那些流水线上的产品。

公司为他成了一个工作室,配备了专门的助手。

他工作室出产的产品可以印上他个人的标签,他的每一件瓷器作品都当作艺术品去营销。

当然他要投入大量的心血去精细制作。

景德镇陶瓷公司也要打造自己的奢侈品品牌。

董书恒深谙其中的奥义,早已传授给了手下。

瓷器本身可以作为艺术品收藏,当然制作人要是名家。

要想捧红一个名家,首先他要有真本事,这一点唐焘是符合条件的。

其次他要有可以拿来炒作的家世背景,唐焘是名家唐英的孙子,这就是一个炒作的点。

再次,就是造势了,无论是找托还什么,作为有背景的公司来说,都不是难事。

这是何等光宗耀祖的事情。

唐焘本来是一个即将因为穷困潦倒而转行的匠师。

现在一年时间不到就名利双收,有机会成为一名大师。

唐焘的心中很清楚,自己该感谢谁?

这次他作为公司的代表和经理一起来参加年终大会。

唐焘想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亲眼看看淮海军的总统。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建立这样一个组织。

哪怕在会上大家拥立总统造反称帝,唐焘觉得自己也会好不犹豫地支持。

进入了江宁,唐焘他们这些代表都被安排在招待所居住。

在江宁城有很多这样的招待所。据说很多都是以前的王府改建的。

怪不得唐焘一进来就觉得这里像是个府邸,里面分成一个个小院,房子大都改成了卧室。但是府中原来的亭台假山都还在。

吃饭是在食堂集中吃,吃好了之后,大家会在一起逛一逛花园。

每间房子根据大小,住的人不是一样多。

唐焘住的房间里加上他一共有三个人。

另外两人,一个是个老汉名叫张五,还有一个中年汉子,竟然是从南洋回来的,此人是一个农场的场长,名叫杨广泉。

晚上逛了一会儿,三人都回了房间,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这么早,大家也睡不着,不知道谁开的头,就在一起聊天。

“老杨,你们那个农场是在什么地方来?”唐焘毕竟是个匠师,算是个文化人。他这个匠师可是从小学书法、绘画,文盲肯定是学不了的。

自认为是文化人的唐焘觉得自己应该率先打开话题。

“我们那里应该算是在柔佛苏丹国的北边。说不上是哪个国家的,农场周边都是一些生土著,实际上就是野人,他们似乎没有国家,只有自己的部落。不过那里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但是英国人也不大管,他们人手不多,只能管理狮城周边。”

“那一定很危险吧?”唐焘又问道,大家都对异域的事情感兴趣,那个老汉张五也竖着耳朵听着,就当是听个新鲜。

“刚开始的时候,生土著会来抢东西,后来俺们把这些土著都杀了,还抓了一批人帮我砍树修路。”

“你们不知道,俺们海外的农场,最初去的都是民兵,每个人都有枪。只要俺们不进到林子里面,这些土著根本就伤不倒俺们。”

……

唐焘和张五都听得入神,尤其是讲到抓土著的时候,他们心中竟然有种自豪感。

“你们知道我们农场现在有多少土地吗?”杨广泉故作神秘地说道。

“多少?”两人都很好奇。

“五十万亩。”

“这么多!”

“这只是开辟出来的水稻田。我们还有几十万亩的橡胶林和果园呢!”

“我们东台老家那边一个农场也就两三万亩地,你这一个农场顶上十几个国内的农场了。”张五扒拉着手指算了半天。

“哎呀,老张啊,你是东台的啊,那可是总统的起家之地啊。”张广泉和唐焘都惊讶地看向老张。

“俺以前在兴化那边的农场,俺是安徽的流民走投无路投靠了淮海军,后来主动报名去了南洋,所以扬州那边的农场俺是知道的。”

“南洋那边到处是蛮荒的土地,只要开垦好了,稻子一年可以种三季,就是天太热,不像俺们国内这边冬暖夏凉。那边只有雨季和旱季。”

……

唐焘是个大匠师,杨广泉是个农场场长,那老张是干什么的?

两人都看向老张。

“老张你是怎么被选过来开会的?”还是唐焘开口问道。

老张见两人看向自己,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三人当中,只有他的身份最为普通。

“老汉我就是一个盐把式,现在在盐田工作,主要做的就是观察卤水。”

“你们可能不知道,这晒盐也分很多道工序的,卤水晒到一定程度就要放到下一道盐田……”

老张讲起自己的晒盐本事滔滔不绝,说实话,两人都不是太懂。

老张说了个寂寞……

突然,老张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这都不是我来开会的原因。”

老张虽然是个没文化的,但是却蛮会吊人胃口的。

见两人都好奇地看向他,老张才自豪地继续说道:“我这次来啊,是因为老汉我的五个儿子有四个在军中当兵。县长说总统要亲自给我颁奖呢!没想到老汉我也有今天。”

两人一听,都是了然,这个张家为淮海军做的贡献可真不小啊!

“老张,你可真有福气。”两人恭喜道。

这个张五本身排行老五,估计兄弟很多,没想到他自己儿子也这么多。

不得不羡慕,有的人生孩子,生着生着就达到了人生巅峰。

“来之前,我老伴跟我挣了半天,说儿子都是她生的,应该她来领奖,被我教训了一顿。当初我送几个小子去参军时,老婆子还拦着,说什么‘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现在倒是跟我抢功劳来了。”

两人听了都是哈哈大笑。张五也跟着得意的笑。

老张又回忆道:“当初咱们总统还是刚刚掌管了家业的商人。要办团练剿匪。那时候我们家是盐丁,饭都吃不上。你们不知道我本来有七个儿子的,有两个就是饿死的。”

两人心说这个老张真是高产。不对,是老张媳妇儿高产。

“那时,总统还没啥名气,来我们灶户村落招人,咱就想啊,当兵吃粮总比做盐丁强啊,老大从小害了病,腿不好,人家不收。其他四个没想到都选上了。”

“总统是个好心的人,一下子给了咱家几十两银子的安家费。四个小子当兵每个月还有一大笔饷银。”

“后来总统升了官,将灶户的户籍全改成农户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种田了。再后来,取消了煮盐,改成晒盐,村子周围原来长茅草和芦苇的地,都给了村子,每家开垦了都算是自己的。”

“我们家也开了几十亩地给老大种,老汉我有点望卤水的本事,给招进了盐厂继续做事拿工钱。”

“家里面有了钱,有了地,建了新房子,瘸腿的老大现在终于娶上媳妇儿了,几个小子在军中,找媳妇儿不用愁。”

“以前人家都嫌弃当兵的,但是咱们淮海军的兵不一样,待遇好啊,家属还有军属待遇,可以减税。提亲的人多着呢!”不过老三和老四都是军官了,不愿意在乡下找,要自己找,由他们去吧,只要不打光棍就行。”

……

两人没想到,看起来憨厚的张老汉这么能讲。看样子是没少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家事。

“张老哥,你当初可真是有眼光啊。”两人附和道。

“那是,当初咱们总统带着一千多子弟兵从东台出兵,咱就知道,总统必然飞黄腾达。”

“总统他练兵如神啊,俺家那四个娃子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可是当了半年兵就都认字了。回家探亲时,我都认不出来了。”

……

一句附和,老张的话匣子又打来了。

后来三人又聊到了唐焘,唐焘将自己匠师的身份一带而过,着重说了自己是学堂的教习。得到了两人崇拜的目光。原来是位文化人。

唐焘是个会做人的,随身带着几个自己做的小茶壶。当即各送了一个给二人。

这茶壶上画着炫彩的花纹,虽然不大,但是甚是精致。

二人纷纷道谢。

“老唐,你真厉害,就凭你这水平,必然是个大匠师。那可是相当于特级技工,厉害。”

众人都知道,淮海军下的工厂、作坊中,凡是搞技术的工人都是分品级的,最好的就是特级技工,然后是高级、中级、初级,各分三等。

特技技工的待遇很高,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的地位很高。

总统府每年会给这些人发特殊津贴,虽然不多,但是那荣誉非常高。

ps:已经月底了,可以清月票了!嗯,就这样吧。

大会之前,小会通气,这是常规的操作。

官窑的收入日减,窑工们经常被管事挑毛病,克扣工钱。就连唐焘这样的匠师都未能幸免。

匠师稀少,培养一名匠师花费的资源巨大。以前不管是官窑还是私窑都会加以笼络。

将董书恒恒原本富有磁性的声音变得像是公鸭嗓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