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三〇四章 密会麦莲〔感谢青莲道歌〕

江宁城六朝古都,底蕴深厚。

哪怕是在满清治下,也是南方的中心。商贸发达,人文荟萃。

江宁进入淮海军手中已有小半年时间。

随着大量工作人员的进驻,各类工厂和学校的兴建。

当初洪秀、杨秀清全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极力要占领这里。

这一年华人频频出现在欧洲人的视野中,美洲和南洋都有了华人的势力,虽然他们依然弱小。

这一年,淮海军兴办教育,广纳英才,打造了自己的人才库。

这一年华夏的军队出现了海外的战场上,这是一个开始,一个他们扬威四海的起点。

这一年,董书恒终于成家,甚至有了自己的子嗣。反清的大幕即将揭开。

这一年盘踞江南一载有余,雄踞三省的太平军四分五裂。洪秀全、杨秀清等诸王身死,石达开南下广西,林凤祥在朝鲜北方称王。

这一年安徽、江西、浙江和福建的百姓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安宁。在淮海军的带领下重建家园,发展生产。

这一年淮海军成为了一个拥兵数十万,盘踞两江和闽浙五省以及极北两省的大势力。

……

淮海军进驻之后,拿出所有收缴的商铺出来拍卖,并且约定一年之内免除商税。

周边几省的商户闻声而来,都想在拍卖中买到好的商铺。

淮海军进驻这里之后,董书恒本来是准备将这里当做未来的国都来发展。

因此没有急于大搞土木工程。如果要是做国都的话,就不得不慎重规划了。

好在,淮海军基本上是和平接收天京城,城中简直基本上没有遭到破坏。

这些府邸现在大都成了淮海军的行政办公地点。系统小说网 ku.net

虽然没有大兴土木,淮海军对于城内的商业恢复绞尽了脑汁。

原本城内的商铺基本上被太平军收为己有。

一石激起千层浪!

江宁城的商铺卖出了一个好价钱。

出售商铺溢价的价款远远超过了一年的商税税收。

不得不说淮海军手底下精通商业操作的人才比比皆是。

碧城彩绚楼台,紫陌香生罗绮。夹在十里秦淮笙歌市,酒帘高曳红摇翠。

长江经年不息的滔滔江水,奔腾万里河山,却在江南之地,潺潺流淌,这让世人魂牵梦萦之地,这用古往今来多少痴人的悲喜氤氲的河,叫秦淮。

今年的春节,江宁的夫子庙,秦淮河畔,张灯结彩。

军政度决定从初一到元宵节,会连续不断通宵举办灯会。

江宁城中也将取消宵禁,城门彻夜开放。

江宁的百姓这半年帮着淮海军做事儿,身上也渐渐积累了一些银钱。

还有一些搬回江宁的富商大户。

在江宁各大总部机关工作的淮海军工作人员。

书院中的学子。

工厂的工人。

……

这些人构成了江宁城的消费主力。

一个地方只要有了足够的人气,商业就一定会发达起来。

人们有了稳定收入的情况下,就一定会有消费的需求。

而消费需求必然会让更多的商家看准商机,开设商铺,进一步促进商业的繁华。

董书恒和自己的家人一起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

广州城的冬天就没那么冷了,这里的人白天的时候甚至穿着单衣。

在当前的满清,广州城的繁华绝对可以排的上前几名。

而且广州是一个开放的城市。珠江口千帆林立,百舸争流。

每天都有无数的商船来来往往。

不过近年来,城内的烟馆越来越多。广州城越发的乌烟瘴气。

在淮海军的辖区,鸦片很难流进去。广东的鸦片商人忘记了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

在广州城大肆设立烟馆,兜售鸦片。一时弄的广州城内乌烟瘴气。

洋人一般都是在外海将鸦片批发给鸦片商人。然后这些鸦片走私贩子再将鸦片卖到各地烟馆。

洋人固然可恶,这些鸦片走私商人更加可恨。

他们为了一己之私,贩卖鸦片毒害自己的同胞,简直就是十恶不赦。

可怜林则徐十几年前在虎门销烟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广州又成了贩卖鸦片的桥头堡。

走私商人为了躲避检查,将船只在香港注册,悬挂英国国旗。

这使得广东水师根本不敢检查。

这一切都是英国人的阴谋。第一次鸦片战争没有让清廷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性。

他们就一直想方设法促进鸦片走私。

中国的百姓辛辛苦苦种桑养蚕,出售五艘船的丝绸赚取的利润都不如一船鸦片。

正是利用鸦片贸易,以吴健彰为首的十三行商人,在上海的贸易争夺战失败之后,退回广东。

在极短的时间里又积蓄了大量的财力。

十三行位于广州城的西南角,临近珠江之畔,实际上是一长排临街的商铺。

十三行临近的城门有竹栏门、油栏门两座城门。

这里曾经一直是整个大清唯一的对外商贸口岸。

吴家在这里有别院。别院连着商铺。在十三行这里也算是极好的位置。

临近过年,中国人少了很多。但是十三行的洋人却是一点没少,洋人是不过春节的。

春节的前夕,一艘悬挂着星条旗的美**舰停靠在了十三行的码头。

以前这是不允许的,但是现在叶名琛为了跟洋人搞好关系,听了吴健彰的建议,默认了洋人军舰进入江口。

吴家本就是广东的大族,在城内自然也是有大宅子的。

吴健彰平日里都不住在布政使衙门,而是住在自家宅子之中。

“老爷,您约的美国公使到了。小的让人将他领到城外的别院了。”

“这些美国佬,自己不过年,偏偏这个过年的点儿过来。”吴健彰嘴上说着埋怨的话。

但是身体却从躺椅上坐起来了。他两手中的紫砂小茶壶,放在茶几上。

换换地对报信的家奴说道:“既然人都来了,那么本官就去见见吧。”

吴健彰嘴上这么说,实际上是他本人急着约人家的,就连到了过年都顾不上等。

为什么?高傲的大清官员怎么看得起洋人了。

自然是因为淮海军都已经打下福建了,下一个不就是广东吗?

在这个节骨眼上,吴健彰心里怕啊。

他屡次跟淮海军作对,心里总是觉得淮海军要对付他,不然也不会在淮海军没有丝毫动作的情况下就自己跑到了广东来。

到了广东之后,他不惜自己贴银子进去,也要促使叶名琛组建广东新军,目的并非是要针对广西的太平军,太平军在他眼中只是一伙流寇罢了。

吴健彰建立新军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防着淮海军,甚至是有着跟淮海军一决雌雄的打算。

吴健彰觉得董书恒之所以能够崛起是因为他舍得向军队砸钱。

有了军队的保障,获得更大的权力,要多少钱没有呢!

吴健彰非常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看到这一点,早一些打造一支听命于自己的军队。

现在雄踞两江的恐怕就是他吴家了。

只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当初的自己还是太过胆小了。

坐上轿子,吴健彰忍不住催促了一下轿夫。

轿子的身后跟着一队新军,这是吴健彰专门调来保护自己的。

这些士兵穿着浅蓝色的布衣军服,上衣及到大腿以下,膝盖以上。

腰间勒着一根布腰带,腰带上挂着弹药包。

头上的辫子被裹在头上的黑头巾中。

这些军人也大都出身贫苦。吴健彰建军之后,新军按月给予饷银。

所以这些新军还算可靠,至少比以前的广东绿营要强的多。

轿子来到了码头别院外面,后面跟着的新军迅速散开,向两边警戒。

麦莲正坐在别院的厅内喝茶。

冬天降临之后,麦莲就跟着手下的舰队南下香港过冬。

中国的长江下游虽然没有北方那么冷,但是那种湿冷的天气,水手们并不喜欢。

还有一点就是在上海,他们并不自由,淮海军的法律制定的严格,哪怕在租界,他们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但是在香港就不一样了,即使是欺负了华人,香港总督府的人也一般不会追究洋人责任的。

在这里华人是二等公民,洋人才是这里的主人。

所以一到冬天,他们就会到香港过冬。

在远东美国人的舰队就是一支流浪舰队,他们没有自己的母港。只能在长崎、那霸、上海、香港这些自由港停靠。

“你好,麦莲先生,很高兴见到您!”吴健彰一脸微笑地向坐在客厅中的麦莲伸出了右手。

他是买办出身,英语说的很流利,而且对西方的礼节也是十分了解。

麦莲也笑着起身跟吴健彰握手。

吴健彰的约见同样让麦莲看到了机会,一个能够给淮海军带来麻烦的机会。

因此麦莲收敛了自己心中对于吴健彰的蔑视。

“吴大人,你好,能够见到您,也让我非常愉快。”

两人寒暄了一会儿,麦莲率先问道:“吴大人有什么事情?我知道马上就到了你们中国人的春节了。想必吴大人是有什么急事吧?”

“哈哈,麦莲先生,本官跟你一见如故,不跟先生藏着掖着了。”

“我们总督大人托在下跟阁下谈一笔交易。”

“哦,什么交易?”

“我们总督希望能够以两江总督府的名义跟贵国借一笔款项。”

“吴大人,说笑了,你们叶总督,管理着两广怎么会缺钱用呢?”麦莲摇着头说道,这种事情肯定不能一开始就松口的。

“麦莲先生,说实话,我们总督大人想要建立新军剿匪。所以急需一笔钱。”

“您可以放心,这笔钱一定是可以还上的。”

“吴大人可以告诉我具体数额吗?”

“五十万两!”吴健彰伸出一只手说道。

“哦,不不不,吴大人,这太多了,我可没有这么大的权限。”

“麦莲先生,我们要是以广州的海关税银抵押呢?”

“吴大人,我不怀疑你们的还款能力,但是这个数额太大了,我只能帮你们担保20万银元的贷款。”麦莲讨价道。

“而且,吴大人必须要答应我们一个条件。”

既然是讨价还价,麦莲这边自然也要提出自己条件的。而他一直想要的就是在广州拥有港口的停靠权,还有在珠江边上弄到一块租界。

这样美国人就在南方有一个自己的立脚之地。

“麦莲先生,你提的条件,我也没法答应,这不在我的权限范围之内。”

吴健彰是一个商人,他现在手中握着的就是广州港口的各种利益。

所以他是不会轻易就向美国人松口的。

广州的租界一旦给美国人开放,那么就必然要向英法开放。

所以他要在美国人这里取得一个好价钱,到时候跟英法谈的时候自然是要以此为参考的。

两人又谈了很久。

吴健彰最后咬定必须要有五十万银元的贷款。租界和港口的事情,需要和叶名琛商量。

“麦莲先生,还请您在这里逗留一天,我的人会安排您游玩广州的。我需要跟总督大人商量,明天就会给你答复。”

“好吧,我会等着您的好消息的,吴大人。”

结束了跟麦莲的会面,吴健彰赶紧去找叶名琛,港口和租界的事情他都没有办法做主。

现在他要去谁付总督叶名琛。吴健彰觉得自己似乎有回到了以前做买办时干的事情了。

游走在在华商和洋人中间,两头做说客。

观音山脚下,两广总督府,叶名琛一个人占了那么大的一个府邸,生活惬意无比。要是没有匪患就再好不过了。

要是淮海军举旗造反,这大清怕是要完了。

叶名琛一直以忠臣自居,大清要是亡了,他叶名琛一定会以身殉国。

现在他手中的两广就是插在淮海军背后的钉子。

如果自己能力足够,完全可以跟朝廷一起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淮海军。

……

正在想着事情,有下人来报,布政使吴健彰求见。

叶名琛知道吴健彰见自己是为了什么事,于是对下人吩咐:“快去将吴大人带到书房。”

几分钟后,总督府的书房之内。

叶名琛屏退了左右伺候的下人。

吴健彰将自己与麦莲谈判的细节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

只是夸大了自己据理力争的成分。

“吴大人,无论是开放港口还租借租界似乎都不符合朝廷的规矩啊!”

叶名琛拧着眉头说道。他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官员,不然也不会让吴健彰代自己跟洋人会面了。

“总督大人,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现在淮海军已经打到我们家门口了,占据了五省之地,即使是朝廷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吴健彰劝道。

“洋人所求的不过是贸易利益,他们讲求互惠互利,我们要是想要从他们那里得到好处,就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下官觉得,现在扩军攻打淮海军才是第一要务。还请大人三思。”

叶名琛陷入了沉思。现在他确实需要银子,有了银子才能换来枪炮,有了枪炮,新军很快就能够建立起来。

到时候自己就是挽狂澜于既倒的国之柱石,后世历史传颂大清中兴名臣,未必不能有一个自己的位置。

想到此处,叶名琛热血上涌,咬着牙说道:“就依照他们的提议,但是租界的年限,你要谈好了,不能过长。”

吴健彰起身拱手道:“下官一定将此事办好。”

ps:之前的会议内容,故意没展开,大家都知道,前面的铺垫是为了回顾一下发展过程,这才是目的。

在一场热闹的会议中,人们迎来了咸丰四年的春节。

当初太平军攻入城中之后,内城的满人负隅顽抗。内城基本被毁。

太平军在内城废墟之上大兴土木花了一年多时间建成了天王府、东王府等诸王府邸。

原本萧条的江宁城逐渐的繁荣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