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三三九章 菏泽祭坛

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三三九章 菏泽祭坛

作者:独孤赏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9-18 08:34:54

欧洲的事情现在牵动着董书恒的心,但是相距实在太远了,董书恒只能将事情放手给手下的弟兄们。

他相信王韬会在外交上维护华夏的利益,相信季明山能够在欧洲建立起华夏的情报系统,相信刘青南能够在克里米亚为华夏的军队杨威,他也相信徐寿会带回欧洲目前最前沿的科技。

至于他,他要让华夏快速地进入稳定状态,他要让华夏的百姓能够吃得饱饭。他要让华夏的军队能够有实力保卫自己的祖国。

西历的六月就是华夏的农历五月。东北的大地上已经春意盎然。

被冰雪覆盖了一个冬天的大地逐渐恢复了生机。

黑龙江下游三江口地区,去年就在这里建成的北大仓农场已经开始了春耕的工作。

东北的大地上偶尔还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所以现在还不是播种的时候。

农场的职工,将闲了一个冬天的耕牛和驮马拉出圈舍,给它们活动筋骨。

马上他们的就要投入到劳动之中了。这些牛马大都是去年去黑龙江上游用船运过来的。

这些牧民养的牛马并不会耕地,需要由老练的牛把式训练之后才能够用来耕地。

三江源这里是冲积平原,土地非常的平整,只是地势较低,很多地方有积水,之前这些有积水的地方形成了沼泽地。

去年农场建立的时候,农场的工人已经将这些土地用沟渠分割成整齐的田字格。

现在冰雪融化之后,田中的水全部都顺着沟渠流进了大河之中。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土地用耕犁整个翻个面,露出底下乌黑肥沃的土壤。

等到天气再暖和一些,农场的工人会再这些土地上种植玉米和大豆。

北大仓很大,究竟能够开垦多少的耕地,目前还没有完全丈量清楚。

去年这里一共只来了一万多移民,被分成了十个分厂,每个分场大概开垦十万亩的土地。整个农场的土地已经超过了百万亩,可以赶上关内平原地区一个县的土地了。

事实上这个农场就是跟县平级,农场还有警察局、法院、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这些机构集中的地方就是场部的所在地。

分场下面还有一个个作业点,就像一个个小村庄,各个分场分散开来就像一个个小镇,场部则像是县城。

整个农场太大了,不可能将工人都集中到一起居住,这样上田劳动的话,光是赶路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

今天农场的厂长席宝田召集所有作业点以上的负责人开会,宣布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农场今年将会分配十万人过来。

上级要求农场必须要在七月份前,建好供应十万人居住的简易住房。

这将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这意味着北大仓将会一下子扩张十倍。

这些人力迁进来,对于整个农场来说既是巨大的负担,同时也是机遇。

有了这些人加入北大仓农场可以干更多的事情。比如将沿江的河堤修整一下,比如修一条主渠道连接大江。

之前农场只是修了一些小的排水渠,许多地势低的地方就无法开垦。

如果能够修建一条主渠道的话,那么农场可以开垦的土地将会翻上几倍。

而且有了主渠道,场部就可以直接通船,物资的运输也会更加的方便。

北大仓农场的物资主要是从伯力运来,这里在位置上隶属于吉林行省,伯力现在是吉林行省的省会。

通过乌苏里江、黑龙江便捷的水运,伯力可以辐射一大片地区。

物资海运送到海参崴,然后通过陆路到双城子转河运到达伯力,比通过黑龙江口绕道运输要快的多。

整个吉林行省,目前最发达的地方就要属伯力和海参崴了。

海参崴是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复兴军北海水师的主基地。

伯力则将建成重要的工商业中心,政治中心。当地的药材加工、木材加工、采矿业、渔业、毛皮业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一个城市要想发展,必须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发挥出一定的功能,才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在东部的滨海地区,沿着海岸的狭长地带。一个个农场也仿佛是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现在又重新焕发出活力。

一个冬天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农场出现了大量的孕妇。

现在春耕要开始了,农场的劳动力反而要变少了。

还好上级已经来了通知,很快就会有大量的人来到农场。

终于有新人补充进来了。滨海地区与乌苏里江之间隔着一条狭长的丘陵山脉。

还好这条山脉的海拔不高,但是山中基本上还处在原始状态。到处都是原始森林,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黑熊、东北虎是这里的霸主,人类进去则要小心翼翼,否则很有可能就成了猎物。

农场的人进入林子都要带着火枪,而且从不允许单独进入林子。

今年,滨海的农场区将会修建一条通向伯力的路上通道,这条通道必须穿过原始森林,需要大量的人力。

等到新人过来之后,滨海府的政府就准备开启这个工程。以后沿着这条大道还可以形成新的城镇。

在原来的勘察加半岛,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远东行省在这里设立了鲲鹏府,管理整个勘察加半岛一直到楚科奇半岛。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现在改名为鲲鹏港,勘察加半岛也被称为鲲鹏半岛。

之所以以鲲鹏为名,是因为这里有大量的鲸鱼出没,华夏政府准备在这力建立一个捕鲸船的母港。

以前这里活跃着大量的沙俄捕鲸船,现在沙俄的捕鲸船已经销声匿迹了。

华夏如何会放弃这个重要的宝藏呢?

况且董书恒现在要发展工业,需要大量的鲸油,除非以后舍恩拜从石油中提炼出了可以实用的润滑油。

不过董书恒知道,过度捕鲸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他在鲲鹏湾设置了一个禁猎区,一个鲸鱼保护区。

因为那个地方是北海地区,鲸鱼的重要产仔地。

农历5月份一支由六艘蒸汽轮船组成的船队就来到了鲲鹏港,他们拉来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工人。

这些人的任务是扩建海湾中的码头,并且建造四座炮台以保护这个港口。

这些民工之中有五千人将会在这里落户。他们大都是山东沿海的渔民出身。

因为在鲲鹏港周围并不是非常适合耕种,这里的资源主要是要从海上获取,所以捕鱼业将是这里的支柱产业。

同一时间还有一只船队在北海舰队的护卫下前往阿拉斯加的三圣湾,这里之前是沙俄人最大的据点。

在去年,北海水师北上的时候,复兴军占领了那里,现在那里只有一个营的陆战队驻守。

可是沙俄在朱诺地区还有几千的雇佣兵,开春之后,他们要是获得了船只,随时都会反击回来。

阿拉斯加湾以及阿留申群岛地区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天最高十几度,冬天最低气温也不会低于零下十度。

鲍有志还是第一次过来,去年舰队过来的时候,他还在江东那边带领当地居民抵抗沙俄的入侵。

说来可笑,自己一个海军将领没有打海战,结果在路上指挥战斗了。

打了一场陆上保卫战,仗是打赢了,结果给自己赚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媳妇儿,一个管家婆,鲍有志的海王生涯正式结束。

接下来的一个冬天,鲍有志一直呆在海参崴筹建新成立的北海水师,做了一年多的小,现在终于出来单干了,鲍有志必须要筹建自己的班底。

作为北海水师的母港,海参崴还需要建立很多的基础设施。

鲍有志的家安在了海参崴,一个冬天,他不仅要给自己建造新家,同时还要为自己的舰队建造一个新家。

北海水师的主力舰并没有什么变化,还是两艘缴获俄军的巡洋舰,还有四艘轻巡洋舰。另外还有六艘复兴军自产的蒸汽炮艇,负责近海的巡航。

另外舰队还增加了四艘三千吨级的辅助舰。这些沪上船厂生产的蒸汽轮船,巡航速度一般,防护一般,上面也只有一些防御性的火力。

在两个远洋水师中都有配备。

他们主要承担的是伴行补给的作用。

角色有些类似于西方的武装商船。

不要瞧不起武装商船,英国海军到现在还有征集武装商船协助舰队作战的习惯呢。

董书恒之所以没有继续给舰队购买风帆战舰,是因为再过两年这些风帆战舰就要淘汰了。

到时候只要留下几艘作为训练舰就好了。

就巡洋舰的造型,想改成商船都难。

还不如这种蒸汽轮船,等再过几年铁甲舰纷纷下水,他们还可以直接作为商船使用。

同时这些蒸汽轮船还可以很好的训练水兵,让他们能够在接收了铁甲舰之后迅速上手。

鲍有志并不是很喜欢这些补给舰,他们拖慢了整个舰队的速度。

他非常喜欢那种在海上飚速的感觉。

想到了这里他又想起了高邮的那八艘护卫舰。到时候最少要给北海水师弄来四艘吧,虽然南洋水师是大哥,但是北海这边未来都要跟俄国人争锋。

根据军部的情报,俄国人可是还有几十艘战列舰,那种大家伙动不动就是一百多门炮齐射,皮糟肉厚,难啃的很。

光靠着自己手中这些旧家伙见着人家只有逃跑的份了。

舰队穿过了阿留申群岛,在水道旁的一座岛屿上留下了补给。

这里有一座哨所。一个连的士兵驻守在这里。

鲍有志上岸对坚守在岛上的士兵进行了慰问。

毕竟在这廖无人烟的岛屿上呆上一个冬天,对人的精神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好消息是这些气候条件还可以的岛屿,今年都会修建农场。

这样岛上就有了人气,以后士兵们在岛上驻守就不会那么的寂寞了。

董书恒计划在1855年争取迁移百万人口到远东行省,北极行省,以及尚未占领的阿拉斯加地区。

对这里形成事实上的占领。

这次鲍有志护送船队到阿拉斯加就是要在阿拉斯加湾建造一座永久的据点。

董书恒为这里取名叫金城。

鲍有志心中很疑惑,为什么叫做金城而不是银城呢?

莫非是那个地方有黄金,要是这样的话,等船队到岸之后,一定要派些士兵出去找找。

如果真的有金矿,那么到时候海军部总要为北海水师多配一些新舰了吧。

船队继续前进,受运输船的拖累,鲍有志他们航行的速度不快。

船队沿着阿拉斯加半岛前进,一路上还有一些小型据点,鲍有志将要留下的人和物资放下。

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到达了一处天然港湾。

作为一个老海军,鲍有志一眼就看出这里是一个绝佳的港口,港湾的出口两边是凸起的岩石山,山上非常适合建造永久性的炮台。

到时候依靠这些炮台,港口即使没有舰队的驻守,也可以挡住敌人的进攻。

港口上建有简易的码头设施,是使用粗壮的原木建造的。

这是沙俄的美洲公司留下的。

岸上有一座小型城镇,里面的建筑大都是木制的尖顶小楼。

船队靠岸之后,要将所有的物资和工人全部卸下。

这次船队带来了五千多名建筑工人,还有两万拖家带口的移民。

移民们要赶紧建立农场,储备食物。他们有的要开垦田地,有的要出海打鱼,有的要去砍伐树木,捕猎野兽。

迁徙移民过来就是为了让这里能够自给自足,这样才能够永久地占领这里。

这些港口的建筑工人,工作完成了以后还有去建造别的港口。

在国内的统一战争结束之后,董书恒就提出了向海军倾斜的建军政策。

以后复兴军的陆军正规军不会暂时保持在五十万以内,而且主要放在西域地区。

在北方的草原则要继续加强骑兵的建设,董书恒计划筹建五个龙骑兵旅以及五个龙骑兵和轻骑兵混合旅。他们将负责保卫草原。

复兴军的除了教导师将护卫新京以外,第一到第五几个主力师已经全部向西转移。

地方上的守卫工作交给了守备部队和民兵。

而复兴军的海军建设,不是从大造军舰开始,而是从大建港口开始。

从粤西的钦州港(这里以前是属于粤东行省,董书恒将其划给了粤西,成为粤西唯一的出海口)开始。

向东南到海南的崖州,再往东北到台湾府所在台湾港,再到岛北的基隆港。

继续往北是琉球的那霸港,萨摩藩租借给复兴军的鹿儿岛港,然后是江户湾租借的浦贺军港,那里也是复兴军在幕府的驻军基地。

继续往北在库页岛的库页港再到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

董书恒准备打造一条军港链条。几乎每五百海里就会有一座军港。

这样即使是复兴军的一千多吨护卫舰都可以依托这些港口不间断地巡航。

无论是哪个国家要想突破这个港口链条突入华夏的近海,都会被发现,而且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1855年,董书恒准备完成这些港口的建设,有些地方已经有了港口,但是需要建造新的炮台防御设施。

位于江宁的淮·克兵工厂正在源源不断地制造岸防炮。

小克虏伯的江宁钢铁厂也快要建好。

这里将是继徐州之后,第二个重工业基地。

而第三个重工业基地,董书恒准备放在滦州,这里有煤矿,有铁矿还有港口。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PS:梳理一下复兴军的战后建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