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44章 战前准备

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44章 战前准备

作者:独孤赏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29 14:56:46

王韬的口才了得,一席演讲,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底下的华人很多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大人放心,这次我们新加坡华人一定把最优秀的子弟送到董大人身边。让董大人带着他们建功立业。”林家家主林文志带头表态道。

“林老先生,我们董大人说了,以后咱们南洋的商户可以把商品直接送到江苏沿岸的海门港、盐城港以及海州港。过了长江口依次就是这三个港口,粮食、木材、各种矿产,只要送到那里,找到淮海贸易公司,就会有人负责收购,全部按照市场价格,而且免除大家的关税。对了,还有橡胶,我们大人说了,以后橡胶会越来越贵,他建议大家尽量增加种植面积,现在大家向江北输送橡胶的话,我们会溢价收购。”

众人一听都是眼前一亮,这个董大人出手了得,一上来就给大家送了个金饭碗。要知道南洋的华商一直受到洋人的排挤,只能做一些洋人不屑于染指的买卖,自然是又苦,利润又低。而且华商到广东贸易,还要受到十三行以及当地官服的盘剥。

到江北贸易虽然远了一点点,但是董大人所要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南洋的特产。木材、稻米都好弄,就是矿产资源,西婆罗洲的兰芳国也还控制着一些。而且都是国内稀缺的铜矿,橡胶在东南亚这里基本上都是华人在种。

“还有,这次我代表大人出访西欧,会在西欧派遣一批留学生,大人说了留一百个名额给在坐各家,这些留学生以后学成归国都要安排重要的岗位。”王韬又在天平上加了一个砝码。

这次董书恒让渡出了这么多的利益,就是要一次性地收服新加坡的华人。因为在整个南洋,新加坡的华人最为团结,也最为爱国。小恩小惠只会让人慢慢习以为常,不会生出感恩之心,甚至会出现“升米恩,斗米仇”的状况。

宴席持续了很长时间,这是一次董书恒集团同新加坡华人之间的君子约定,没有任何纸面上的文字留下。从此新加坡华人渐渐进入了董书恒的阵营。

最后,新加坡华人选出了100名青年随着王韬一同去西欧留学。另外还有300多名华人青年,会在近期随同商船一同去江北。新加坡的华人甚至凑了二十万两白银给王韬,作为这些留学生的费用。

……

北京城最近变化很大,最大的变化就是原来满大街的轿子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前面挂着一个小铃铛的黄包车,随着车夫的奔跑,小铃铛有节奏地叮当作响,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许多大臣会自家买一辆,由家仆每天拉着自己去上朝,速度比以前坐轿子快了几倍。

街面上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自行车,一些大户人家的少爷,骑着自行车摇摇晃晃地招摇过市。大户人家现在洗衣服都是用淮海商行出售的透明皂,洗澡的话有带着香味的香皂,淮海盐业的白沙盐也备受欢迎。

那些金属外壳的打火机现在成了给男性送礼的首选。一个金质外壳限量版“淮”牌打火机甚至卖到了上千两的高价。每一只打火机都有自己的编号,带在身上都是身份的象征。董书恒设计的这款打火机通过洋行,甚至都出口到了欧洲美洲,深受欧洲绅士和美国牛仔的欢迎。

淮海商行带来了琳琅满目的新事物,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北京城这种地方有钱人很多,新事物,只要不离经叛道,还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

皇城内,咸丰今天没有坐他的龙辇,而是坐上了一辆镀金的黄包车——“龙车”,这是董书恒让车厂特制的,光贴金箔用金就有三两,再加上一些黄金宝石装饰,价值不菲。当然其他一些新出来的产品也都会往宫内送一些,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王公大臣。这可不是糟蹋东西,这些人可都是活广告。淮海商行的商品能够在京中迅速传开,这些人可都是功不可没。

从后宫到御书房原来要一炷香时间,现在坐着黄包车要快多了。为了方便这辆车子通行,咸丰甚至命人把门槛都开了缺口。御书房内,看着一份江北大营发来的折子,还有徐州发来的奏折,咸丰满心欢喜,又是一场大胜。他知道上次发匪北上就已经跟河南淮北的捻匪勾搭上了,这次这些人竟然想攻占徐州,还好被桂中行打败了。

这个桂中行以往名声不显。不曾想竟然是旗人之中的一颗明珠。看样子明天朝会上要商讨一下给这个桂中行加加担子。

北京城一个不起眼的四合院,这里是情报司北京站的站长徐源宏的住处。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淮海集团驻京办的主任。

“徐站长,吏部侍郎杜瀚那里回话了,他说桂中行的事情可为,开价要10万两。他说要不是桂中行是旗人,还不止这个数。”一个商人打扮的下属汇报到。

“哼,这些人的胃口还真是不小啊。那我们就喂饱他,就像总统说的,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叫事儿!”

……

高邮工业园区云梅刺绣厂,现在是下工的时间,女工们三五成群地向生活区走去。杨兮妹高挑的身材在人群中显得颇为突兀。她的身边跟着几个女孩,都是当初跟着自己好姐妹。

她在这个厂子已经呆了多日。这些时日是她过得最安定的日子。女工们每天的生活两点一线,非常的单调,但是在这个乱世里,这样的生活就如同天堂一般。

杨兮妹一直舞刀弄枪,最近为了学习刺绣,可没少受罪,手指头上的针眼,都不知道有多少了。

最近工厂开拓了一项新业务——为洋人刺绣画像。工厂在上海的门店会让订做的人交一张油画像。还别说,洋人的油画就是逼真。然后绣娘会根据这张油画,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秀出一副一模一样的画,这种秀画比油画还要逼真,而且更有立体感。

英国公使文翰甚至花了一万银元为他们的维多利亚女王预定了一幅大幅的全身像,工厂集中了最好的十几名绣娘正在日夜赶工。

正常大小一副画像,也能够卖到100两银子。当然只有工厂中经验丰富的绣娘才能够从事这项工作。现在工厂去苏杭地区又挖了一些经验丰富的绣娘回来。或者直接在当地下订单,绣娘可以把原料领到家里绣,解决了许多人的生计。也让工厂的规模无形中扩大。

“洋人的钱还真是好赚呢!”杨兮妹在心中吐槽到。

“太平军是不是也得开辟一些赚钱的财路呢?总不能一直靠抄家过日子。”杨兮妹知道太平军治下的百姓过得并不好,四周都被清军包围,还要维持十几万大军不断征战,根本就是靠一路抄没地主的财富维持,可是又能维持多久呢?

看着身边的姐妹一个个面带满足的笑容。她们在这里工作,远离外面的是非。有些姐妹在外面还有家人,他们会把钱存在银行,汇给家人,这些钱足够一个家庭的开支了。还有的姐妹,与家人失去联系了,她们就把钱存起来,作为自己的嫁妆钱,以后自己找一个如意郎君。听说最近有一个姐妹与负责警卫的淮海军士兵喜结连理了,还给厂里的姐妹都发了喜糖。

……

东台县川北农场,这是第一批成立的农场,位于川杨河北岸,拥有耕地3万5千亩,林场5千亩,果园1000多亩,职工2300户。

为什么是户?因为好多家庭只有一人是农场的职工,家中的老人孩子是没有职工的身份的。农场的孩子全部都要上学,这是董书恒的规定。老人可以在农场打一些零工。而只有职工才有固定的收入。

川北农场建场较早一些,还建有一个良种厂、一个蒸汽碾米厂和面粉厂、一个养猪场,这些工厂也能吸纳一些临时工。

今天场里开大会,场部的广场上蹲满了人,这个广场农忙的时候是晒场,平时作为民兵训练场还有农场集会的场地。今天场长卢真山、民兵团长宋明武都站在广场的主席台上。

“农场的职工,大家下午好,今天召集大家是为了发布一个消息。总统马上就要去收复扬州城了,农垦局和武装部下发了通知,每个农场都要在保证生产的基础上支援100名民兵,为大军做好后勤工作。我希望大家能够踊跃报名,我们农场一定不能输给川南农场,要第一个赶到集结点。下面请宋团长做部署。”卢场长说道。

“川北的民兵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次去扬州,我们只是辅助野战部队作战,但是也有可能得到立功的机会,表现好的民兵有可能直接选入野战部队,这样你就能获得更好的待遇,还有更多的晋升机会。但这次我们只要一个连,所以只能优先选那些军事技能最好的民兵。团里将会举行一个技能比武,公开选拔参加这次战役的民兵。总统说了这次参加战役的士兵,包括民兵都会得到一枚扬州光复纪念勋章。希望大家要把握好这次机会。”

这次扬州战役,董书恒准备动员2万民兵,实际上需要不了这么多人。但是董书恒想通过这次机会完成一次民兵动员的试炼,顺便了解一下,民兵的训练情况。

徐州的事情告一段落,除了徐州之外,整个江北的接收工作还算顺利,零星出现的一些小的反弹也都被特战队掐灭在萌芽状态。

至于琦善,他窝在北大营,每个月有董书恒送上10万两银元,还不用顶着什么风险,不亦乐乎。至于董书恒在地方上搞得那些小动作,他只当不知道。要是他手下北大营的兵下去,那不还得搞得民乱四起。

而且董书恒刚刚又在徐州给他送来了一个大军功。现在在朝堂上再也没有哪个不长眼的敢随意攻讦自己了。北大营自从胜保离开以后,剩下的将领在自己银子经营之下都还算恭顺。

董书恒在徐州已经呆了五六天,正是准备返程的时候,时间已经要进入七月,他必须着手发动扬州战役,不然有些人要坐不住了。而且他也急着收复扬州,扬州收回来了,整个江北才是一个整体,他也才能够安心发展。

不过在回去之前,他必须要接见一批人,因为他现在机缘巧合成了天地会江苏舵主。他还不清楚自己手中的这支力量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