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81章 左宗棠的决定

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81章 左宗棠的决定

作者:独孤赏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0-29 14:56:46

魏左相会之时,董书恒正在跟彭玉麟促膝长谈。他准备把彭玉麟培养成能独挡一面的军政人才。

“雪琴,你知道一个优秀的将军首先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吗?”

“难道不是兵法吗?”

“不,是算术,你知道拿破仑吗?”

“好像是法国的一个皇帝。”

“是的,就是现在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叔叔拿破仑·波拿巴。现在的拿破仑三世跟他的叔叔比起来可是差远了。他只是一个喜欢玩弄人心的政治投机客。而拿破仑是一位像凯撒一样的英雄。”

“想当年拿破仑鼎盛的时候,率领法国陆军单挑整个欧洲国家组成的联军,结果还打胜了。”

“他二十多岁就当上了法军的总司令。是他首先发明把火炮集中使用的作战方式。从那以后火炮成为了战场之神。每次作战之前,他都会计算好己方部队的每一个细节,精细到部队行军到什么地方需要多少的磨坊,行军需要多少匹驮马。”

“战斗之前,他会计算好敌军的火力,精细到每一门大炮,有一次他去攻打一个要塞,侦查兵跟他汇报了这个要塞的火炮布置情况,最后他告诉那个侦查兵少说了要塞背面的两门火炮。要知道一个要塞的火炮有上千门。”

“拿破仑读军校的时候最喜欢研究的就是数学,其次是各种历史人物的传记。”

……

“大人跟我说这些,是想告诉雪琴,现在的战争模式变了吗?”彭玉麟听了董书恒讲了半天拿破仑,也获益颇多。他以前崇拜的是孙武诸葛那样智计百出的儒将,幻想着有一天能够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不过听了董书恒讲了这么多。彭玉麟觉得自己的思想真的落伍了。

跟着董书恒的这些天,他也对淮海军的有了一些直观的了解。在全部使用火枪火炮的情况下,部队决战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取巧的地方。纯粹就是比拼双方的火力输出,士兵的战斗技巧以及战斗意志。

他今后如果要想带兵打仗,就必须得了解各种武器的参数。而这些他以前都没有关注过。

“是的,雪琴,时代变了。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随之改变。记住‘落后就要挨打’。以后国家之间的战争,比的将是工业生产能力、人口素质以及动员能力。”董书恒继续说道。

“总统,什么是动员能力?”彭玉麟疑惑地问道。

“打个比方,我们现在淮海军全部使用更加容易填装的后膛步枪,训练一名士兵只要一到两个月,让他掌握射击的技巧,一些基本的战术技巧、战术指令就可以了。”

“这意味着我们训练士兵非常容易。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养着大量的常备军,只要让所有的年轻人每年都参加一段时间的训练。”

“等到大战爆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快速地把这些人动员组织起来。这样我们手中的军队就可以迅速激增。当然我们得建立很多军校,储备大量的军官,因为军官不可能短时间就培养起来。”

“我明白了,总统,这就是淮海军现在分为野战部队,守备部队和民兵的原因吧。”彭玉麟说道,原来总统这么设置军队是早有打算。

“嗯,雪琴,我们现在的这种模式也只是临时过度模式。最好是搞全民兵役制,通过法律规定所有成年男子都要服两年军役,然后退伍转业,回到地方后成为预备役或者民兵。这样循环下去,所有的国民都将成为合格的兵源。我们现在有三亿人口,适龄的青壮应该接近一亿吧。等我们的工业跟上了,储备个几亿步枪,几百万火炮……”

“嘶……”彭玉麟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不是了解董书恒,还以为他是个狂人呢。但是听董书恒这么说,却又觉得可以实现。

……

三天时间,董书恒又去见了阿达尔伯特亲王,看到亲王的病情控制住了,他安慰亲王在豫园好好修养。

中间他坐船去了一趟海门,刘青北的效率很高,也许是他确实担心书同大哥。去秘鲁的船队很快就准备好了。

董书恒亲自去为船队送行,这是继白齐文的北美船队后董书恒派出的第二支远洋船队。船队带着很多的货物,丝绸茶叶陶瓷这些华夏的特色产品肯定有,另外船上还有淮海集团生产的一些生活用品。

董书恒过来不是为了这些货物,这次去秘鲁,船上有一名外交联络人名叫蔡启明,此人从小就在洋行工作,精通西班牙语,此次他将担任船队的外交官,等到了秘鲁之后他要负责建立在南美洲的公使馆,虽然他的文书是两江总督府出的,但是这个时代交通通讯不便,对方根本就没有办法跟清廷求证。

另外就是一个中队的特战队,队长是田方,田方还有一个身份是使团的武官。这些特战队员都是挑选出来的单身汉,以方便他么能够在海外长期服役。

董书恒还不能确定这次去秘鲁会发生什么,因此他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船队在董书恒的凝望中驶向了南美洲。这两只船队,象征着华夏正式成为了全球远洋贸易的一员。

……

离开了海门,董书恒匆匆赶回自己离开将近一个月的扬州。

仅仅一个月时间,扬州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让董书恒不得不感叹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

他离开时做的规划,很多已经实现。最大的变化就是扬州这座城市的市容,扬州本来就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城,经过了董书恒的简单规划,这座城市更加具有现代气息。

尤其是许多以前的园林拆除了围墙,变成成了开放式公园,让园林与城市融为一体,整个城市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型园林。

扬州城百姓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脸上的迷茫没有了,换上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这座城市里每个人都有上进的希望。

另外,参加工程劳动,赚了工资,老百姓的口袋里有钱了,促进了消费,而百姓的消费又刺激了商业的发展,整个城市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淮海公司大量进口粮食,平邑了粮价,也让百姓们在吃饱饭之余能够把钱消费在更多的民生领域。

在城东运河大市场的利好刺激下,已经有商人在扬州投资建厂,扬州城的政府已经准备在城南划出一块地建立工业区。当初跑到高邮的富商,在与董书恒的合作中大量获利后也都纷纷到扬州建立分厂。

可以预见,未来的扬州将成为中国的轻工业中心。

这次淮海军系统的全体会议将在瘦西湖畔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淮海军野战军、地方守备军营级以上军官代表、民兵团级以上军官,武装部、后勤部、参军司,各水师艇长以上军官,水师陆战队营级以上军官。

民政商业方面有行政总署主要人员、各地协饷办主任,各级法院、公安、监察院。淮海集团、长江集团的主要人员。

另外还有以魏源为代表的复兴会成员。

……

会议之前,魏源向董书恒引荐了左宗棠。这让正在准备会议材料的董书恒特意停了下来。

董左二人谈了一个晚上,大家都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只是看到董书恒书房的灯亮了一个晚上。

当然曾国荃作为曾国藩的代表,也得到了董书恒的接见。两人商谈了一些合作上的事情。最后董书恒答应卖两百门前膛火炮以及三千把滑膛枪给湘军,这让曾国荃大为高兴,董书恒给的价格比洋人给的便宜的多。

之前曾国藩也曾派人去广州购炮,不仅数量少而且价格奇贵。

同董书恒谈好之后,左宗棠去向魏源告别,他准备跟曾国荃一起回湖南。

魏源大为不解,他本以为左宗棠会留在江苏,以他的能力,在江苏无疑会发展的更好。

左宗棠没有说出原因,只让魏源去问他的徒弟去。

几天后,左宗棠就陪着曾国荃乘坐长江水师的炮艇朔江而上,跟在水师后面还有几艘货轮装着湘军购买的军火。就连淮海军的会议也没有去参加。他只是利用这几天在董书恒安排的向导带领下参观了淮海军的主要军营、工厂,就连兵工厂这样的重地,董书恒都破例批准左宗棠去参加。

通过实地观看,让左宗棠对董书恒的计划更加有信心。不知不觉间左宗棠也被董书恒画出的华夏未来所贿赂,踏上了他的战船。

回到湖南之后不久,左宗棠的幕主张亮基就被清廷升为湖广总督,左宗棠随张亮基入武汉,在湖北奉张亮基之命组建楚军,军中任用旧友湖南武举刘明镫,以及方友升、王开林,另外在民政方面向张亮基举荐自己的好友王开化、王开来、刘典、刘敖、刘锦棠、朱明亮等人。

张亮基对左宗棠极为信任,筹资由其去上海购买枪炮,实际上左宗棠都是从淮海军处购置。后来,张亮基对左宗棠的信任已经到了凡季高所举荐者无有不从的地步。等到张亮基离开湖广之时左宗棠已经基本上掌握湖北军政大权。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