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历史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524章 复兴军的“卫所”

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524章 复兴军的“卫所”

作者:独孤赏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12-20 17:17:17

栓柱跟其他的农场工人正在地头吃着饭,突然见到一群人往这边走来。

他认出了走在人群中的王场长。还有一些之前来农场检查过的上级官员。

不过此时这些人的都围绕在一个年轻人的身旁,倾听着这个年轻人问话。

栓柱总感觉这个年轻人看起来特别的面熟,但是又不敢确定。

那些栓柱眼中的大人物不时会上前去给他答话,态度相当的谦恭,跟平时看起来判若两人。

是的,这正是突然来到北大仓农场视察的董书恒。

跟之前到桃树湾牧场一样,这些人都不知道他的行程,除了护送的护卫还有当地的大员之外。

董书恒来到一个地方都是临时制定行程。警卫部队会提前一步界入,做好安保工作。

各地的生产生活照常,他之所以选择北大仓农场是因为这里是当地最大的一座农场,占地有几十万亩。

这几十万亩地全部都是的上好的耕地,在周围还有很多的林地以及一些未开垦的湿地。

虽然这里的土地一年只能够种植一季,但是产量已经能够超过江南地区的上好水田。

这里是的名副其实的北疆小江南。

另外,一年只种植一季也让这里的土地能够得到很好的修养,不会因为耕种而出现退化。

“王场长,你们这里可是一片宝地啊,一定要经营好。当初为了这片土地,咱们复兴军不知道多少战士将热血撒在这片土地上。”董书恒边走边说道。

刚才一路走来,董书恒亲身体会到了这里的富饶。

农耕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相对于工业来说,农业对大自然的索取更加的友好一些,当然这指的是这种相对温和的耕种方式。

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均耕地的减少,人们对于耕地的压榨也会越来越严重。

各种各样的化肥农药齐上场,只会不断地破坏耕地,让好的耕地出现退化。

现在的复兴军下的耕种模式主要还是一种温和的耕种方式。

因为耕地的数量大大增加,所以复兴军现在没有必要的去追求太高的产量。

要不是曾宪风他们做了一个粮食储备计划。在各地兴建储备粮库。

现在的粮价肯定还要的继续降低。

在交通运输方便的沿江和沿海地区,粮食的价格已经跌到了每担一华元以下。

而在清庭最为平稳的时期,这个价格也要在二两银子(相当于2华元)以上。

粮食的价格不能够过高,那样就谈不上全民温饱。

但是也不能够过低,那样的话那些依靠种植生活的百姓收入会大大降低,同时还会降低人们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嗯,总统,俺们知道,这些土地都是将士们打下来的,俺们一定会将它们给种好。将士们用枪炮保卫国家,俺们就用镰刀和锄头让大家都能够吃上粮食。”北大仓农场的场长王劲松以前是个教书先生,倒是很会说话。

董书恒之前已经在场部看过了。北大仓是一个大农场,光是分场就有十几个了,拥有干部职工以及家属超过万人。所以场部非常的繁华,像是的一个小城镇。

场部的是栋两层的红砖外墙的小楼。周围是学校、医院、邮局、供销社等公共设施。

然后就是职工们的住房。成家的人才能够分到的独门独院的房子,单身汉们只能住在的集体宿舍中。

许多人为了能够的分到一套房子,想法设法给自己找一个对象。

毕竟谁也不想七八个人挤在一件宿舍中。

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老婆孩子热炕头难道不香吗?

再往外走就是农场自己建造和管理的工厂了。砖瓦厂沿河而建,方便获取粘土。

并非每个农场都建有砖瓦厂。北大仓的砖瓦场生产的砖头除了自己使用之外,还要供应给周边的地区。

碾米厂主要是将农场产的稻子就近加工成为大米进行对外销售。

食品厂是农场最主要的工厂,做各种的食品的深加工。

农场可不仅仅种植水稻。还有一些经济作物。比如红薯就可以在食品厂加工成粉丝、粉皮等北方人爱吃的食品。

农场种植的各种菌菇要在食品厂进行烘干包装。

每年江边的捕鱼队还有农场在改造湿地的时候建立的鱼塘中养的鱼虾可以在食品厂做成罐头。

这些东西主要都是销售到西边的草原和极北地区。

毕竟在南方也不缺少这些东西。

草原的上的食物过于单一,才有需求与外界交换食物来改善自己的食物结构。

北大仓因为是一个大场子,还建造了一个药厂,周围林子里的居民会将采集到的药材卖给药厂,由药厂进行初加工,以方便这些药材保存。药厂还有自己深加工的几种药材,算是他们的拳头产品。

董书恒重点去看了农场的供销社,两位夫人则代表他去学校进行慰问。

在供销社中,一个挺着大肚子的销售员为董书恒讲解了各种的商品的来源、价格以及供需情况。

“总统,这边是粮油区,大部分成家职工都是自己在家开伙。他们一般都是到供销社购买米油。这些粮油产品都是俺们农场自己产的,价格比外面便宜一些,但是只能够凭借职工票进行购买。”春花有些紧张。

今天过来的这位年轻人可是大总统,皇帝一般的人物,刚才这群人一进来,场长就先跑过来叮嘱她注意一些礼节,不然春花这会儿知道了对方的真实身份,非要跪下来不可。

没想到对方却是非常的和气。上来转了一圈就问了几个问题。

比如这些东西都是从哪里进的货啊?进价多少?售价又是多少?

春花自然都是据实回答。

董书恒有来到了杂货区,这里主要销售卫生纸、小工具、蜡烛、油灯等生活必需品。

“总统,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从外面的进的的货。一般我们都是用农场的船到伯利 去进货,那里有一个大的集贸市场,基本上我们需要的东西,在那里都能够进到货。我们虽然加了一些价钱卖给职工,那主要还是为了支付运输以及人力的费用。”春花继续介绍道。

董书恒觉得这个小销售员还蛮有意思的,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说起话来很有条理。

王厂长说这个销售员是因为怀孕从工厂暂时调过来的。销售员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

一般化都是照顾那些怀孕的妇女,让她们临时过来做一段时间。

对于这种灵活的岗位调整办法,董书恒也是赞同的。

既要讲制度、讲原则又要会变通才行。

董书恒喜欢这样的官员。

一个农场就是一个大型的生活社区,是一个群体,这样的群体必须要有人情味。

只有这样,这个农场才能够发展的更有朝气。

复兴军的农场实际上跟朱元璋当年建立的卫所制度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

都是在正常的行政单位之外设立了一套平行的制度。

实际上每一个农场既像是一个大型的公司,又像是一级行政单位,同时还兼顾一定的军事职能。

一直以来,农场的民兵都是复兴军的主要兵源。

虽然在各地的乡村也有民兵,但是复兴军还是更多地选择在农场的民兵中挑人。

这些农场出来的工人,组织性要更强一些,因为他们平时不仅仅在训练的时候,就是工作的时候都是在组织的管理治下。这些人对于服从的领悟更高。

同时的这些人也更加的忠诚。因为农场是复兴军的,他们的一切都跟复兴军联系在一起。

复兴军在,这些农场就会继续运行下去,没有了复兴军,这些农场说不定就立马成了某个地主老爷的私人农庄。

所以,这些人是会坚定地战在复兴军一边的。

在场部转了一圈之后,董书恒就带着一帮子人向田间走去。

王场长介绍说今年水稻收成不错,董书恒想要亲自去看看。

出了场部就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农场的收割是从外围开始的,最佳收割的时间就那么些天。

不像普通的小户人家就那么点地,招呼亲戚朋友帮忙,天把两天就能够搞定。

农场几十万亩的耕地,即使是大型的收割设备也要抢收。更何况现在主要还是要人力。

这粮食是不会分批成熟的,要成熟都是一起的。

这收割的早了,稻子还没成熟,产量就会大打折扣。

要是晚了,碰到了一场秋雨,那成熟的稻子就会产生霉烂,甚至是倒伏。

所以碰到了好天气,农场就全部动员出来收稻子。

董书恒刚到的时候,这王场长都是从田中被找到的。

场部的文职人员都要参加收割,他这个场长肯定是要亲自下田起个带头示范作用的。

也就是像春花那样的孕妇才能够被照顾一二,留在场部看着供销社。

董书恒知道的这个王场长没有作假。他那手心一手老茧做不得假。

董书恒刚才在跟他握手的手都能够感受到他手心那有些扎人的老茧。

“老王,农忙季节,职工的伙食一定要跟上,大家都比较辛苦,在吃的方面要做出补偿,另外你们三秋抢收之后可以对职工做个评比表彰,给大家的发点实惠些的奖励。”董书恒随口叮嘱道。

远处的农场职工正围在饭车的周围吃饭。

大家在边上的水渠中简单的洗了一下手,领了吃食,随便找个地方蹲下来就能够开吃了。

栓柱的手上拿着馒头,一边啃一边夹面前的咸菜往嘴里塞。

嚼了一阵子,吸溜一口肉汤将满嘴的食物全吞进去。

“哥,那个来的人怎么跟大会场挂的那个人画有些像啊。”大丫问道。

“对哦。”栓柱这才想到,这不就是大总统嘛。

乖乖,总统来了!栓柱赶紧站了起来,还招呼周围埋头吃饭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