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都市 > 嫁皇叔 > 204 底气

嫁皇叔 204 底气

作者:暗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1-07-18 07:08:07

顾逸疏惊讶的说道:“不是为这事儿,是为了什么?”

殷启就把之前的话说了说,顾逸疏拍掌是个好办法,读书总要十几年才能见成效,但是学技艺若是聪明的很快就能出师。

“回头我把这件事情跟阿父知会一声,如此一来庠序中就要添技科,这也是大事。”顾逸疏道。

顾清仪点头,“并州其他的庠序能不能推广我不好说,但是鹘州是一定要这样做的。”

鹘州是她的底盘,她就说了算。

顾逸疏点点头,自然是阿妹做主。

殷启:……

虽然好像不奇怪,但是也有点奇怪。

三人坐下后,殷启又把两位堂弟前来鹘州的事情简单一说,顾逸疏听说一个愿意教授学生做先生,一个给殷启做副手,就没忍住问了一句,“桥思,你看我身边缺人得很,不如把你堂弟借我一用,给你做副手岂不是大材小用?”

殷启直接拒绝了,想都不要想,找个用的顺手的人那么容易吗?

再说,堂弟性子有点憨,还是历练历练再往外放,有自己看着不会出大事。

缺人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

殷启看着顾逸疏想了想说道:“难道并州就没有广招天下良才的意思?”

“自然是有,但是你要知道这年头大家都在观望,谁会愿意冒险?”顾逸疏头疼,小皇帝自从想要给皇叔赐婚,现在大家都看着这对叔侄最后会不会翻脸。

殷启心想这倒也是,这种形式下,若是殷家在北地也会思量而为。

“听闻小皇帝又让定北王出征的意思?”殷启又问道。

顾清仪听到侧头看着殷启,“真的?”

殷启微微颔首,看向顾逸疏,“你应该得了消息吧?”

顾逸疏早就知道了消息,但是一直没说,就是觉得一来不想让阿妹堵心,而来那贺润笙算什么也值得他专门说一嘴。

哪知道被殷启直接捅了出来。

顾清仪却不怎么当回事,只是说道:“陛下这样做,分明就是想要贺润笙与皇叔作对,幽州形势复杂,贺润笙去了之后若是与邢深沆瀣一气,必然会给皇叔造成麻烦。”

“我会跟阿父说这事儿,并州回准备一支兵马随时驰援,你不用担心。”顾逸疏安慰妹妹说道。

顾清仪长舒一口气,“贺润笙此次若是真的出征幽州绝对不是个好消息,他与傅兰韵早已经与裴家狼狈为奸,我们要多加小心。”

说到这里,又想到裴夫人在这个时候来到并州……

兄妹二人显然想到一处去了,二人神色一对,不由一凛。

“我会让人盯着裴夫人。”顾逸疏道。

顾清仪点头,“看来裴夫人此行必然有其他事情要做。”

若是裴家真的与贺润笙联手,此次裴夫人来并州怕就是游说各大士族与裴家联手共抗他们顾家了。

殷启还要回鹘州,晋阳的事情也顾不上,只能说道:“等到鹘州那边弹丸与神火箭准备多一些,我就派人送来。”说到这里看着顾清仪,“元九那边听说也差不多了,你等着好消息吧。”

这才真是好消息呢!

顾清仪立刻说道:“若是试验成功,就赶紧抓紧制造,越多越好,让董将军派人送往幽州。”

殷启:……

这还没嫁人呢,胳膊肘就往外拐。

他站起身摆摆手,“知道了,知道了,我先走一步。”

殷启一走,顾逸疏心里有事也去了前堂,顾清仪思来想去,她现在好像真的没什么事儿能做了。

既然庠序要开,她也干点正事吧。

比如写个九九歌什么的。

其实九九歌诀产生的时代已经无从查考,,目前从古籍中搜集到的九九歌诀看,以托名春秋时代齐相管仲而做的《管子》一书中,有记载最早并保存条数较多。

等到了《孙子算经》中九九歌已经有完备记载,再到宋朝年间,九九歌的顺序也跟后世是相同的了。

到了现在,士族为了掌控知识,不愿意广为传播,所以像是九九歌这样的简单的歌诀都被管制起来,现在知道的百姓已经很少了。

数学就从推广九九歌开始,那么识字呢?

难道自己还要编个千字文出来?

那不行,她的学识还不足以胜任这样的荣誉,得找个名望卓著的大儒,然后自己请人家编纂才是正统。

这个人选比较难,顾清仪就想起了殷长史的兄长,他的学识名望虽及不上顶尖大儒,但是也是青年才俊明显一方。

而且关键是算得上半个自己人!

哎,殷长史走得早了,顾清仪立刻写信,让人快马追上去还来得及。

走到半路被追上的殷启一脸莫名,等他看完信使劲抹一把脸。

真的,论脸皮厚,无人比得上顾女郎。

这是抓着殷家不放手了不成?

阿兄啊,这可不是弟弟为难你啊,我这也是没办法。

殷启回了鹘州,就立刻写信给兄长,言明并州举行的一系列的措施,侃侃而谈,前途光明,大有描绘了一副锦绣河山的架势。

且不说殷恺接到弟弟的信看的嘴角直抽抽,就说顾家女郎这事儿办的,就让他觉得有些意思。

写书立作,这可是流芳百世的好事,尤其是这种启蒙书籍,若是真的能成,将来惠及的是大晋千千万万的学童。

而他的名字也会随着一本本的蒙书流芳百世。

这样的机会,顾女郎给了殷家,是有心还是无意?

殷恺捉摸不透,就索性去见了阿父。

殷侯听了长子的话沉默半响才开口,“如此说,顾家准备在并州推广庠序?这样做并州的士族怎么会同意?素来朝廷取士皆是由各地士族举荐,然后由中正官定品,顾家这路子有点野啊。”

殷侯的关注点跟儿子略有差异,殷恺听了阿父的话反而神色有些坚定的说道:“阿父,儿子认为顾家所为才是大族风范,像是我们殷家在陈郡祖上也得军功立身,进而读书入仕。如今天下四处战火蔓延,诸胡一日不驱逐,大晋便永无宁日。总管史书上言,大乱过后便是大治,若无人才可用,何时才能迎接盛世到来。”

殷侯却道:“螳臂当车,力不足矣。”

“阿父此言差矣,儿子瞧着顾家这政令推广的颇有巧思。也并不是靠蛮力而行,若是认真行事,不需要十年八年,只要三五年并州景象便将大为改变。”

殷侯大笑一声,“好,你既然已经有了打算,那边放手去做吧。”

殷恺忙应了一声,“是。”

殷恺从阿父那边出来,转身凝视着并州的方向,等有机会,他一定会亲自去看看并州的景象,去看看阿弟口中的鹘州。

开蒙书籍,顾女郎的要求很简单,主要是认识最基本用的字,教人识字用的。

还说为了容易学习编纂成朗朗上口,押韵的诗歌教好。

殷恺觉得这一点很有意思,若是编成童谣似的诗歌传唱,那么孩子们就很容易学会了。

殷恺闭门造书,顾清仪这边也在忙鹘州庠序的事情,她虽然人没回鹘州,但是鹘州的事情殷启还是让人快马送信来让她做决断。

顾清仪知道殷祯写信请好友前来教书,心中高兴不已,这些名门子弟也许没有太大的名望,但是学识素养教孩子足够。

初期老师少,孩子多,分班的问题,教学内容都是紧急的事情。

顾清仪忙的头大,一时倒把裴夫人母女的事情扔到了脑后。

此时,裴夫人早已经接了女儿出了范府,居住在晋阳一处带花园的宅子里,宅子虽然不大,但是地段极好,距离刺史府的距离很近。

“顾家还真是手段频出,政令一打一道传出,哪一条不是针对士族而来。”裴夫人神色凝重的看着女儿,“并州的情况比你阿父想的还要严峻,更令人意外的是并州的士族们居然就这么认同了,简直是可笑。”

裴韵菘给母亲斟了茶,这才轻声说道“我早说过顾家不简单,当初顾清仪前脚被定北王退了亲,后脚皇叔就上门提亲,若说这里头没有顾家的手笔谁会信?只是不知道顾家做了什么,外头传的是皇叔心仪顾清仪这才上门提亲,皇叔居然也不否认,这才是令人心惊的地方。”

说到这里裴韵菘看着母亲,“现在女儿觉得当初皇叔可能就是因为那弹丸的缘故。”

并州弹丸一响,让多少士族心生忌惮不敢妄动,谁能想到顾家能拿出这种厉害的东西。

便是裴家也没有的。

说起这个,裴夫人的脸色更难看,“我已经书信与你阿父,等你阿父回信。”说到这里看着女儿,“你上次与顾清仪见过一面,此女极不好打交道,你与皇叔的婚事怕是难成,你自己心里要有个打算。”

裴韵菘微垂着头,“是您的意思,还是族里的意思?”

裴夫人听到这话看着女儿,“不管是阿母的意思还是族里的意思,若是顾家不肯退一步,皇叔也不肯退亲的话,唯一的办法便是请陛下强行赐婚。但是,万一皇叔要是因此而反了,后果会如何你想过吗?”

裴韵菘挺直脊梁道:“事情未必就会到那一步,若是皇叔看重顾家的利益不肯退亲,那我退一步做并妻也可以。分左右二夫人,如此裴家与顾家都与皇叔有姻亲,想来皇叔必然会衡量轻重。”

裴夫人看着女儿如此执拗心里不由叹口气,“你这性子跟你姑姑真是如出一辙,当年她守寡在家也不安分,非要去给傅行空做妾,可你看看这么多年下来她的日子又过得如何?”

别人看着傅行空对她极为宠爱,但是这里头是有裴家维护的原因在,而且生下的孩子也永远顶着一个庶出的名头,又有什么光彩的。

做并妻是那么容易的吗?

做并妻不容易,最要紧的是嫡长子出自谁的肚子,以后皇叔的家业交给谁继承,这些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斗争。

裴韵菘听了母亲的话心生烦躁,“但是姑姑最终是跟喜欢的人在一起,这就足够了。”

裴夫人看着女儿,“你若是执意嫁给皇叔,做并妻是不成的,你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将来你的孩子们想想,你要做就只能做唯一的正妻。”

“女儿倒是想,但是眼下您看到了难度很大。除非是陛下那边能得力一些,不然皇叔必然不从。”裴韵菘紧皱眉头,若是河东也能拿出像是弹丸这样的好东西,皇叔又怎么会只看到一个顾家。“就没有办法探查到顾家的弹丸出自谁手吗?”

裴夫人知道女儿在想什么,道“你阿父会让人去查,但是结果未必如意,顾家肯定会保住这个秘密。不过,我倒是得了另一个消息,元朔与郑桓好似都在鹘州,你可知道?”

裴韵菘还真的不知道这件事情,“他们在鹘州做什么?鹘州,那不是顾家的封邑吗?”

“我也们在鹘州做什么,若是能查到就好了。”裴夫人轻笑一声,“二人都是鼎鼎有名的名门公子,现在却都窝在鹘州这个小地方,我觉得这里头肯定有些古怪。”

“阿母的意思是跟顾家有关系?”

裴夫人点点头,“不管是元家还是郑家跟裴家都有些往来,想要打探些消息也不难,你先等着,不要轻举妄动。”

裴韵菘微微颔首,“您来了晋阳也有几日了,顾夫人却是拜帖都没一张,未免太不把裴家放在眼中,您打算怎么办?”

“顾家如今在皇叔的支持下得了并州,我们在顾家的地盘上做事,自然是要低调一些。”裴夫人慢条斯理地说道,“不用着急,这段日子阿母就与人喝喝茶聊聊天,总会有人坐不住的。”

裴韵菘知道现在急也没用,顾家这块骨头从老到少都太难啃了。

“我听阿母的。”裴韵菘在顾清仪手上接连吃亏,自然就学乖了。“女儿听说定北王要前往幽州,是真的吗?”

“督战是假牵制皇叔是真,小皇帝只怕是坐不住了,若是皇叔这次在幽州再立下大功,朝廷还要怎么封赏?”裴夫人慢慢的转动手腕上的佛珠,“小皇帝心急了,你阿父已经派人前往幽州与皇叔会谈,河东的兵马早已经备好,只要皇叔点头就能出发。”

裴韵菘眼睛一亮,若是皇叔点头,就等于是默许这婚事,心情一下子就变得轻松起来。

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裴夫人却觉得不太乐观。

“只可惜顾家与李家的婚事还是成了。”裴韵菘皱眉道。

“预料之中的事情,李家的人一向不好拿捏,明家与杨家也是不中用。”裴夫人不悦的说道。

裴韵菘幽幽一叹,“真是可惜了。”

***

因为推广庠序的事情通过了刺史府的政令,整个并州都发出了通告。

最明显的事情就是主动前来入伍的人多了,顾父特意让人在城门口摆开架势让人记录在册,籍贯,人口一一备注在册,若是适龄入学的孩子,就能得到一张盖了刺史府印信的荐书,凭借这个就可进入庠序读书。

读书不花钱,还能管饭吃,这么好的事儿哪里去找?

那些曾经投靠世家勋贵的黑户们都在蠢蠢欲动,前来入册的人越来越多,刺史府不得不加派人手。

顾父看着儿女轻叹一声说道:“晋阳鼎盛时足有几十万户百姓,每户老少人口少说也有五人,百万人丁不在话下。可现在的晋阳,还是人太少了。”

顾逸疏就道:“阿父不用忧心,只要并州安稳,那些流失的百姓都会回来的。”

顾清仪也点点头,“您现在已经做得够好了,待将来驱逐诸胡,大晋安定,天下太平,百姓安乐迟早会来到的。”

“听闻定北王已经连夜赶至幽州,召集了十万兵马,不知道是真是假?”顾逸疏心中有些担心幽州的局势开口说道。

顾清仪有些惊讶,“这么快就去了?可见小皇帝必然是早有预谋。”

“连年战乱,驿道失修,消息传递并不快捷。好在并州境内好算是安好,即便如此,这消息也是几日前的。”顾父开口说道。

顾清仪看明白阿父的意思,几日前的消息,即便是几日前没到,现在应该也到了。

“儿子听闻段氏鲜卑欲借兵匈奴,若是匈奴真的答应了,幽州的局势只怕更为艰难。”顾逸疏道。

顾清仪想起之前看的地域志道:“只匈奴在并州之外盘踞之地便有二十万户,若是征兵转瞬就能有十万大军,不得不防。”

顾钧的眉心就没舒展开,“这还是前几年的统计,只怕具体丁户比这还要多,若是胡马南下,并州第一遭殃。”

秋收在即,还要提防着这些人抢粮!

此时,推广庠序,让世家门下的黑户脱身出来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些人一旦重新回到户籍地,就等于是并州的人丁,秋收就多一份力量。

顾钧看着女儿,“你这一举到是误打误撞。”

帮了大忙了。

顾逸疏也察觉到事情的重要性,立刻说道:“我亲自盯着办此事,新入伍的兵丁也要编队操练起来。”

总不能要上战场了,还没摸过刀,这不是白白送死吗?

“那女儿盯着秋收的事情?”顾清仪想要帮着分担一点问道。

顾父摆摆手,“这种粗活哪里是你这种女郎要做的,阿父会派人去各地传令抓紧秋收,粮食入了仓才能安心。”

正是这个道理。

“先帝在位时罢黜郡兵,令郡兵解甲归田,但是私人的郡国却能招兵买马。”顾清仪看着阿父开口,“女儿觉得,这次招募的兵丁完全可以编入刺史府的麾下,与朝廷无关,与世家无关。”

河东裴为什么这么有底气?

就是因为粮多兵多,底气深厚。

上次皇叔撤走河东的守将,只看河东依旧安稳如山就知道问题不大。

顾清仪早就在想这个问题,河东裴根基深厚兵强马壮,这些全都是私兵。顾家现在名下的兵马太少了,倒不如借这次机会趁机壮大。

顾钧惊讶的看着女儿,他怎么知道自己的安排?

要不是自己没有跟女儿说过这话,都以为哪里走露了消息。

顾清仪对上阿父略有些惊讶的目光,自己也明白了,轻轻一笑,道:“看来您早已胸有成竹。”

顾钧看着女儿,“你怎么想到这些的?”

顾清仪就道:“赵王当初一逃带走的嫡系就是原刺史府的兵马,说是刺史府的兵马,可谁不知道是赵王的私兵。郡中无兵,晋阳留下的这些兵丁是朝廷的麾下,父兄想要调用但是又不能信任,而且也不能安插人手进去,真是轻不得重不得。估顾家自己的兵马不能壮大,就等于是将身家性命放在别人手中,阿父自然不能安枕。”

“说的没错,这一直视阿父的心病,如今你这一招出来算是为我解忧了。凡事入册的兵丁皆可入顾家门下,将来才能听我诏令。我打算效仿屯田法,征兵军功授田,辅兵入伍进学。”

顾清仪听着这话就知道阿父将她的法子又完善了,这样朝廷即便是下来查探,也不会轻易找到把柄。

“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且若是范羡真的完全投诚顾家,有他遮掩一二,事情进行的更顺利。”

顾钧点头,“目前就只能这样,其他的看日后情况再说。”

说完,就看着女儿,放缓了声音开口,“幽州那边战事激烈,我听你阿兄说你手下的那个胡奴也在幽州,你要当心些。”

顾清仪知道阿父是在担心拓跋狄的忠诚,她轻声说道:“您放心吧,拓跋狄的族人都在鹘州呢。”

谁会背叛她拓跋狄这一支队伍也不会的,因为他这一支族人基本上已经全迁到鹘州,很多人也娶了晋人女子为妻。

成家立业皆在这里,他们又能跑到哪里去。

便是他们回了族中,日子未必能有现在好,过关了有尊严的日子,谁会愿意再去给人当奴隶呢。

顾父看着女儿,“你有没有想过把拓跋狄换回来,让董将军去幽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