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临高启明 > 第991章 阿瑜陀耶

临高启明 第991章 阿瑜陀耶

作者:吹牛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09-29 14:38:05

神王帕赛通陛下像往常一样起床,打开寝宫的窗户望向窗外,整个阿瑜陀耶城还弥漫在阳光中,阿瑜陀耶,华人习惯称其为“大城”,坐落在现代曼谷东北100公里的河心岛上。阿瑜陀耶的意思是“永远胜利之城”。此地是泰国历史上统治达600年之久的大城王朝的统治中心。

虽然现在的暹罗王国还没有统一,但是阿瑜陀耶城已经蔚为壮观,市区面积已经扩展到了15平方公里。按照英国人的说法,人口数量大致和伦敦差不多,也就是说,至少有二十万人。

即使按照人口大国大明的标准,二十万人口的城市也是规模很大的了。到它的鼎盛时代,据说有一百万人口。

城内王宫瑰丽,佛塔如林,商业之繁华更是在东南亚首屈一指。由于阿瑜陀耶城建在三河汇流的一个大岛上,所以水上运输非常发达,来自南方的水产和北方的农产在这里汇集、交易,甚至远自中国的产品也从海上源源不断地运来。

但是神王无心欣赏自己的都城的壮丽景色:一大早他就听宫人来报,说五天前在湄南河的河口外来了一支船队,规模颇大。关键是悬挂着他们从未见过的旗帜。他们目前停泊在湄南河的吞武里岸边。

帕赛通这段时间对于外来者一直很谨慎,去年,阿瑜陀耶的大商人山田长政在随暹罗军远征六昆的叛乱后因受伤感染而死,虽然他一再向山田手下的日本人保证他并没有对山田下毒,但是依然得不到他们的信任。而手下的大臣们早就眼红日本人在阿瑜陀耶的生意,于是指示军队火烧了南门的日本人町。矛盾进一步激化,日本义勇队和商人纷纷出逃柬埔寨,而就在这烂摊子还没收拾好的时候,就在一个月前使者送来了江户的消息:将军家光对有着幕府背景的商人在暹罗的遭遇感到愤怒,正式终止了和暹罗的贸易,这让这位年轻的国王日子更加难过:缅甸人在西面的声势越来越大,已经先后攻占了清莱和清迈。

清莱和清迈虽然属于“三泰”之一的兰纳泰王朝――并非大城王朝的领土,却是大城王朝的藩属。双方是紧密的联盟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对华人后裔的大城王朝的统治者们来说不难理解。

暹罗本地土著虽然勇猛,但是没有优质的武器。东南亚的冶金和手工业一直很落后。过去刀剑都从日本进口,出口商品换来得日本白银则用作向葡萄牙人和荷兰人购买火药、火绳枪和大炮。日本贸易一但中断,这些东西就都没了着落。

吞武里他知道,那里只有一些小渔村,另有少量的大明的侨商。比起北大年这样的商贾云集的大港口,吞武里相对要冷落的多。因为此地能够出口的多是稻米、木材。而洋商更热衷于的是南洋的香料。

他开始向禀告情况的使者询问来使这伙人的信息。

从来使那里他知道了这伙人和大明的侨商不同,虽然他们长着相同的面孔,也使用汉字,但是无论说话还是身形都不像明人,更不要说那头短发,那发型倒是和暹罗的一些将领很像。

“他们说来这里是要购买我们的稻米,如果我们愿意的话他们愿意用白银和武器跟我们贸易。”说完使者向神王献上了澳洲人给的样品:一把标准砍刀,神王陛下仔细的把玩着刀,这刀不比日本的刀好多少。

这种刀是临高的量产的1631型的标准砍刀。用来取代1629型砍刀。广泛装备于军队和民兵,特别是在海军和海兵队中使用广泛――同时在农业生产中也有使用,是一种军民两用的产品。除了刀柄部分有少数细节不同之外,刀身完全相同。

因为是量产型的实用刀具,所以材料和工艺都很简单。刀身是直接冲压出来的刀胚,经过热处理和发蓝工艺,最后再修型开锋装上刀柄。用油纸包好装入木箱。

这样的刀就成本和工艺复杂度来说远远逊色于日本人运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地销售的倭刀,但是受惠于批量制造的优质钢材、热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质量并不比三两银子一把的下等倭刀差。

帕赛通关照手下的军官将刀拿出去“试用”,和进口的各种倭刀比较一下。过了一会,军官来禀报说这种刀的质量不比倭刀差。重量也轻便的多。

这让帕赛通动了心,问了下价格。

“他们说,每一百把合一百中国两的银子。”

在场的人都有些吃惊。要知道日本刀可着实不便宜,下等倭刀是百把三百两,最下等的,“庶民寻常防身之械耳,非军国之器”的末等倭刀都要卖一两银子一把。

相比之下,平秋盛报出的价格非常良心价,每一百把刀一百两。相当于最差的倭刀的价格。性价比高得让神王帕赛通连着问了两次价格。

“澳洲人说了,这样的刀,还有和这差不多的长矛,要多少有多少。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稻米还有在吞武里建议商站以及贸易的特权。”使者收了澳洲人的好处,看到国王若有所思,连忙解释道。

“那就让窝罗翁去办这事吧。”就算没有日本刀剑的质量高,但是只要能足够的供货,也是王国最需要的,而且稻米这里有的是,要是西边的缅甸人继续攻来,那也是白白便宜了他们。

吞武里就是在现在曼谷的西岸,在本时空由于北大年的资源和地理条件,并没有发展起来,他的兴起还是阿瑜陀耶王朝灭亡后的事情了。现在除了暹罗的核心阿瑜陀耶地区外,西南各部只能算统一在暹罗旗下的联邦或邦联。

16世纪的泰国有三个王国:素可泰、兰纳泰、帕尧。按中国的习惯,可以叫三泰。三泰是联盟关系。之后华裔商人的后代--乌通王(Uthong)建立的阿瑜陀耶(大城)王朝取代素可泰,打败了高棉人,使得素可泰成为大城王朝的藩属,至于兰纳泰,作为暹罗王朝的附庸一直生存到19世纪。

后世的曼谷地区当时还是莽莽丛林,曼谷本身不存在,能够使用港口只有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但是这里是湄南河的出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便于吸纳湄南河流域的大量稻米。

泰国的东北是高原地形,由于山地阻隔形成了阴雨气候,夏季干旱,雨季水量又过大,并不适宜耕种。泰国在原时空排名全球前三的稻米出口完全是湄南河沿岸的功劳,只要控制住湄南河的出海口,那么就能源源不断的把暹罗的稻米吸纳过来,等到发动机行动完成后布局东南亚开始,穿越集团在南中国的粮食问题基本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平秋盛从大图书馆中查到的数据表示,在清代中期,暹罗地区每年出口到广东的稻米有1100万石――这相当于全日本石高的一半!这样的资源就算在此时只有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为穿越集团控制,也足够海南全省的人口吃一年还有富余,剩下的就只是运力问题了。

使者出发这几天,船队也没闲着,勘测组除了测量水文和周边地形外,还派出了调查组调查当地的其他资源,没过两天派出的小组就给平秋盛带来了惊喜。

“老平你看这是什么?”调查组的柳正带着惊喜的腔调叫道,他手里一块黄色的不规则结晶。

“琥珀?这玩意你哪搞到的?”

“这是钾盐矿――确切的说,光卤石。这附近的量很大,怪不得这里的地那么肥。”柳正在勘探队里待得时间久了,对矿石也很熟悉,不是过去那么单纯的驴友了。

“这可是好东西。”他说道。柳正因为找矿的关系,和工业、农业部门打交道很多。农业口的元老经常提到的就是化肥问题。

化肥不仅仅是氮肥,还需要钾肥和磷肥。相对于有了鸟粪石和磷矿供应的磷肥,钾肥的供应一直短缺。这种短缺不是简单的升级工业就能得到解决的――不仅是临高或者海南,整个东亚都缺少足够的钾盐矿。临高的钾肥来源是来自马袅的精盐工业。不过产量很低。大约每生产一百吨精盐才能制造出二吨钾盐。堪称杯水车薪。

要是能够从暹罗得到稳定的钾盐矿的工业,对整个农业生产将有极大的帮助。如果能够批量开采,作为给农业部的献礼,加工成钾肥全部用到琼山的合作社,合作社立竿见影的效果越轰动那么在琼山开展的一些列农业改革就会越成功。

在柳正的建议下,这次贸易把钾盐矿也加入了清单。

泰国的钾盐矿主要在呵叻高原上,零星也有很多分布。不过,钾盐矿的埋藏一般都比较深,多在地下三百米处,不过由于是喀斯特地形的关系,还是有一些矿脉露出了地面,开采条件还算可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