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临高启明 > 第一百一十七节 意外的消息

临高启明 第一百一十七节 意外的消息

作者:吹牛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09-17 15:57:57

来得“奇兵”人并不多,不过一百多人,但是罗茂只有十个大头兵,一轮排枪显然顶不住人潮。射击速度也不足以形成火网,只能且战且走,好在有几个人身上还留有几个手榴弹,连着丢出去震慑了下敌人,这才没被大队人马追上吞没。

第2小队及时赶到,迎头齐射外加刺刀冲击迅速稳住了阵脚,不过这股“奇兵”人数众多,战斗意志也颇为强悍,虽然被迎头几排枪打懵,一回过神来照旧不闻不问的拼死冲杀。看这些人的服饰兵器,即非本地汉人,亦非暴动的瑶民,大约又是这两广深山中不知道哪一路的土司人马,被官府征发来得。

眼瞅着第2小队立足不稳,只能交替着掩护后撤。李冬心里暗暗着急。忽然身后一声炮响,一道白烟从头顶掠过,正撞在逼过来的敌人群中,霹雳一声炸开,敌军顿时倒下一片,接着又是两发炮弹飞来,炸得敌人人仰马翻。

这下,再“悍不畏死”的敌人也吃不住了,溃退下去。李冬兵力不足不敢追赶,立刻把部队收缩回来。

这时候石涧方向的炮声一阵密过一阵,炮弹不断的掠过李冬他们的头顶,飞向敌人。原本看起来还有些章法的敌军在炮火下立足不稳。忽然,敌人象是被被泼了开水的蚂蚁一般,顿时炸了窝,惊慌失措的四散奔逃。有些人甚至慌不择路的又朝着李冬他们这边跑了过来。

“中队长!敌人侧后有军号的声音!”马来忽然叫道。

李冬侧耳倾听,果然从风中隐隐约约的传来了军号的声音。这是“冲锋”的号角。他精神一振:一定的是伏波军绕道敌人侧后发起进攻了!

果然,敌军阵脚大乱。从山口被伏波军赶了下来,几百人被压迫在从山口到石涧之间一小块地区:前有石涧不断发射的炮火和国民军的排枪,后面是伏波军的猛攻,右面是绥江,左面是连绵的山地。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被关在口袋里被慢慢的收拾。

绝望中许多人投入绥江,试图游泳过江,又遭到火炮和排枪的射击,溺毙者不计其数。等到枪炮声慢慢停歇的时候,战场上已经留下了两百多具尸体,逃走的不过寥寥几十人。

第8营的一个连队一路追击敌军近十公里,到了宝锭山下才止步,便趁势设立前进营地。道路在此地脱离绥江、转向北通往广宁县城,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

石涧北山口一战是绥江支队一路上打得最大的一场战斗,也是伤亡最大的一场。伤亡人员主要集中在梧州中队,有四人阵亡,十几人负伤,还有一人下落不明――艾布衣。他去联络广宁1中队之后便渺无下落,广宁1中队的士兵说没看到他。而事后打扫战场也没有发现他的尸体。

“不会是被敌人抓去了吧?”李冬暗暗疑惑。但是敌军是被围之后溃散的,不可能在逃命的时候还想着带俘虏。再说他跑去的方向和敌人进攻的方向完全相反,怎么可能被俘呢?

伏波军也有一人战死,十多人受伤。率先撤退的广宁大队1中队的中队长被带到杨增面前。

“你是广宁大队第一中队的中队长?”

“是……是……”

“是你下令后撤的?”

“是,是我。”

“毙了。”

杨增下完这道命令,立刻又下达了第二道命令:“尽快审问俘虏,我要敌情报告!”

支队迅速清理战场、救治伤员,肃清周边残敌。从敌人战场遗弃的尸体中,可以清楚地分辨出穿号衣的明军与穿蓝靛色褂子的瑶人,还有来自广西的俍人……由此印证了许可等人之前的猜测:为对抗元老院这一外来者,熊文灿已经动员起了手头所有的资源来给华南军“添乱”。

从俘虏口中,他们得知来得这股敌军是熊文灿从广西派来的一支土司武装,又合并了瑶民和本地土匪,汇聚成大股,由熊文灿手下的一个“将军”指挥。至于这将军是谁,俘虏都说不清楚。只说是个“汉官”。

这个“汉官”是半个月前带着队伍刚刚来到就在广宁的,因为他打着官府的旗号,又有印信,很快就聚拢了大量的牛鬼蛇神,眼下集结了一千多人的“混合武装”。成分复杂:即有从广西来的土司武装,亦有明军溃兵、各路土匪、暴动的瑶民和企图趁乱大捞一票的本地团练。汇聚成一个大杂烩。

这支人马在三天前占领了广宁。怀集由于本地乡勇民壮的奋力抵抗,县城尚未陷落,不过城内外交通已断绝。

“什么?广宁陷落了?”杨增和黄超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惊。

虽然匪乱扩散开之后确实有一些县城失陷,但是失陷在土匪手中的县城都是尚未正式派员接收,是由当地缙绅或者投降的明国地方官暂时“维持地方”。这些县城要么武备不足,要么投降的驻军三心二意,很容易被外力乘虚而入。失陷并不奇怪。而广宁县有派去的归化民县主任,还有一个中队的国民军。

这个中队还有余力派出一个小队来驻守石涧,可见他们周边的情势并不危急。

“县里的大宋的官吏呢?”这是黄超最关心的事情。

“县里的大宋官儿有的战死,有的被杀。听说是杀了不少人。县令被逮住砍了脑袋……”

这个打击比刚才更为城中。特别是黄超。他虽然并不认识这个县主任,但是知道能被元老院任命为县主任的都是归化民中头等的精英,很多是五六年前就跟着元老院的归化民,一步一步的从村干部或者企业、机关的行政干部干起,多年培养起来的。

而他身边同去组织班子的十多个归化民干部也大多是精心培养多年,即有基层经验,又受过培训的精英。

这些干部的损失,远比损失几个国民军中队要严重的多。

县城是怎么失陷的,俘虏们都说不出所以然,只知道是用的计策,里应外合拿下的。一部分国民军战死,另一部分城池陷落的时候降敌,残部和少数幸存的干部逃往怀集去了。

听说还有少数人幸存,黄超才觉得好受了一些。不过听到有人投降,他心里愈发不好受。伏波军建军这么多年,无论遇到什么大风大浪,从来没有部队和士兵主动投降的。这次居然发生了这种情况!

“国民军大多训练不足,战斗意志不强也是理所当然的。首长不用太介意了。”杨增说,“都是临时征发出来的旧军人和老百姓,能有多少战斗意志?我觉得我们现在有梧州中队这样能打的队伍已经是超过预期了。就是那个广宁1中队,敌前撤退没就地崩溃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你说得没错,是我们太冒进了――都没好好的训练他们,凭什么要他们去送死?!”黄超有些沉痛的说道,“太自以为是!”他停了停又说,“白白牺牲了多少干部和士兵,这都是我们狂妄自大冒进的结果!”

杨增不敢接话,他知道黄首长说得是元老院――这不属于他可以置评的范畴。他小声道:“我们还是尽快收复广宁……”

“不要尽快,要慎重。”黄超说,“不要再犯冒进的错误。”

杨增原本想派几个连轻装直扑广宁,但是元老既然这么指示了,他也不便违背。便下令绥江支队在宝锭山附近的营地弃舟登岸,囤积转运物资,准备发起对广宁县城的攻坚战。

广宁原属四会,嘉靖年间四会西北连年动乱,便于嘉靖三十八年割四会县地置广宁县,取广泛安宁之意,仍属肇庆府。城墙以长条石为基,上包青砖,约八米余高,虽不及广州城墙高大,但是设防坚固,并非轻易可下的小城。原本朱鸣夏等人都以为广宁再乱,至少可保县城不失陷。

根据俘虏的口供情报:有一千多敌军守在城中,兵力与绥江支队接近且有城墙保护,还配备了不少火器。所以不论是杨增、黄超这样的主官还是下面的普通将士都知道这多半又一场苦战。不过士兵们士气很高,又听说县里的归化民主任和国民军被土匪杀害,都起了同仇敌忾之心。纷纷叫嚷着要狠狠的教训下这伙敢惹“元老院威名”的土匪。

考虑到任务的艰巨性和国民军的伤亡情况,杨增决定这次由还没有出过手的第8营承担主攻任务。对于李冬中队的士兵们来说,这无疑是大大松了一口气。一路上接连不断的战斗已经让他们有些筋疲力尽了。

伏波军的战力他们的“如雷贯耳”,装备也不是他们能相比的,而伏波军和国民军至少在表面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火器,或者更直接地说:他们有大炮。这些总是被擦拭得锃光瓦亮的空心铁柱,总是让国民军士兵们艳羡,如果山口一战梧州中队也有大炮,可能根本不会让敌人走到胸墙前。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90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