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临高启明 > 第一百八十三节 折衷

临高启明 第一百八十三节 折衷

作者:吹牛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09-17 15:57:57

对于缙绅大户来说,最要紧的自然是土地,有了地就有财富和地位。然而地再说,若无足够的佃户长工耕种,是转化不成财富和势力的。而人力还不仅仅是财富的源泉,更是安全的保证:尤其是在阳山这种汉瑶杂处,治安混乱的县份,弱肉强食是常态,无论是个人还是大户都指望不了合法政权的保护,必须靠武装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

如此一来,人力就成为各大户的安身立命之本。欧阳家自然也不例外。对欧阳熙来说,征粮征税尤可敷衍,这壮丁却是他家的命根子。也难怪他一听到“借兵”二字就赶紧推辞了。

不过,这却不是他推辞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欧阳熙依旧对这个新冒出来的“大宋”到底能不能在阳山立足抱有疑虑。

不论是剿匪还是镇瑶,欧阳熙和县里的意见并无二致。但是他作为本县缙绅大户的领袖,深知自己的标竿作用,自己只要答应了“借兵”,其他大户自然亦会视为是他臣服于“大宋”,许多人都会顺风倒向澳洲人,万一大明日后收复失地――事关名节和家族的前途,也容不得他轻易下决心!

然而就此回绝,他又的确有些说不出口,因为他家在阳山向来有“急公好义”的名声――如今阳山县内的状况,自家不站出来,也的确说不出去。

“如今阳山的局势先生也是知道的,虽然灭了孙大彪,还有冯海蛟等人,匪患不靖,县里人人自危。何况,八排瑶造乱虽平,仍旧是个隐患――先生是阳山的首户,此等事关桑梓的大事,岂能坐视不问?”

“非学生坐视不问,实乃学生庄上的壮丁都是些愚笨百姓,执戈护乡尚有几分血性,若是要他们出战,怕是徒费粮饷而已……”欧阳熙继续推辞。

“学生也曾在阳山当过几年县令。当初世兄欧阳达率领乡勇与土匪几次接战,亲当矢石,实乃我阳山的干城之将。麾下乡勇更是舍生忘死,贯颐奋戟,岂是愚笨百姓?”彭寿安不容他躲闪,当面戳破了他的推托之词。

欧阳熙面露尴尬之色――他忘了对方不久前还是本县县令。

彭寿安郑重道:“老先生!学生于大明是三年一任的流官;于元老院,亦不过是令外‘顾问’,阳山的安定,百姓的福祉,说来与我又有何干?此来借兵,为得是阳山黎庶的太平!还望先生三思!”

这隐隐约约有了责备欧阳熙只顾小家不顾大家的意思。让他多少有些难堪,也的确有些让老人动摇。

欧阳家对阳山的“急公好义”并不虚伪,否则他也不会主持修缮读书台,更不会组织乡勇屡次为县里出战了。历史上的阳山县在明末清初土匪侵扰和瑶民暴动此起彼伏,欧阳家每次都出动乡勇参战,欧阳熙的儿子欧阳达就在清初的一次抵御土匪攻城的时候战死的。

欧阳熙沉吟片刻,低声道:“非我不愿意借兵,实乃兹事体大。彭老爷!你我相交多年,彼此都信得过。纵然如今你当了澳洲人的官儿,我也不见外:据闻这冯海蛟等人都受了大明朝廷的封赐,我若公然与其为敌,岂不是去打官兵?”

彭寿安见他说出来心里话,知道事情好办了,便道:“孙大彪、冯海蛟是何许人也,想必老先生再清楚不过。此等人物亦能当官,真真是瓦釜雷鸣亦!”他见欧阳熙还在迟疑,便又小声道,“此次县长是要我来借兵,并非出兵。”

欧阳熙一震,道:“此话怎讲?”

“荜县长说了,您老是阳山的头号缙绅,大爷又是举人。想必与县里合作会有许多忌讳,必然多有推脱――这个她不怪您。”

“多谢荜老爷体谅!”欧阳熙忙道。

“不必客气。”彭寿安继续道,“如今荜县长说了,不要你以欧阳家乡勇的名义成建出兵助剿,只要你家出五十名壮丁即可――武器粮饷,均由县里预备,亦不要欧阳家的人统带――如此撇清可还使得?”

这算是把话挑明了说,欧阳熙自觉再也推脱未免有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意思了。

他看了一眼彭寿安,心里有些疑惑。他压根不信一个女人能出这样的主意,大约是彭寿安的主意。不过,彭在阳山为为政毫无建树,辅佐澳洲人王县长的时候又吃了个大败仗,反倒是这这女髡县长来了,只走了一步棋,却瞬间活了满盘。欧阳熙不由的产生了某种怀疑:莫非县里还有什么高人在暗中指点?

不过这法子倒也妥当,虽然他家出了壮丁,毕竟不是欧阳家的人统带,大明官府回来有推脱的余地,若是不回来,他家为元老院亦算是立了一功。

“此事且容我与儿子商议。”欧阳熙道,“明日便给先生回音。”

“怎么?他答应了?”荜达问道。

“虽不中,亦不远矣。”彭寿安颇为自得。

荜达皱了皱眉,尤辞仁道:“老彭你不要拽文,说人话!”

“是,是,”彭寿安心情甚好,也不计较,“欧阳老爷说要和儿子再商量商量,明日再回复――这不过是谨慎起见。事情已经定了。”

“这么说,他已经算是答应了?”荜达道。

“正是,”彭寿安点头,“说起来,还是县长您的主意好……”

他们原来的计划中,是要各处大户成建制的出动乡勇来助战,一来省钱,二来乡勇的战力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上下相知”的基础上的。

但是彭寿安拜访了几家大户,虽然每家都很客气,“合理负担”一切好说,但是涉及到要借用乡勇的时候便都支支吾吾起来。碰了钉子之后,荜达便要彭寿安改弦易辙:只要壮丁,不要名义。

“这些老财怕得不外乎是我们不是‘正统’,生怕哪一日明国官兵又打回来,别人会以此做文章说他们‘附贼’。既然这样,我们就安安他们的心……”

“这样的话,我们在气势上岂不是弱了……”尤辞仁有些疑虑。

“大明在阳山统治近三百年,正统观念深入人心,我们是新来得。大户们又没有亲眼看到过我们打败明军,信不过有疑虑也是正常的。”荜达说,“我们现在要他们出头亮出旗号来帮咱们,他们自然是不肯的。”

于是方案便调整为现在这样:只要各家出壮丁,不用他们成建制拉队伍出来。

“……其实这样也好,他们成建制拉出来的乡勇,都是他们自己人统带,战斗力也许不差,可是咱们也插不进手去。”尤辞仁说,“等他们在咱们这里吃上饷,再教育个一年半载的,就是我们的人了。哪怕是欧阳熙这样的头号缙绅,他那五十个壮丁给了我们,日后也不是他家的了。”

于是这“征发乡勇”便成了“征丁”,对大户们来说,这个名义上的改变让他们松了一口气,特别是欧阳熙家又第一个应承了“征丁”,更是起了表率作用。很快,彭寿安就从事前列出的“声名比较好的”十多家缙绅和宗族大户里征到了四百名丁壮。而合理负担的征收率也一路上升,很快就达成了六成五以上。原本缺兵少粮奄奄一息的大宋阳山县县政府,竟又奇迹般的复苏过来了。

荜达手里有人有粮,立刻整顿起队伍来。将征募来得壮丁裁汰掉部分老弱,将拣选出的二百六十多人、从永化来得一百名瑶丁和原有的国民军混编,最终编了五个中队。每个中队各编一个步枪小队,其余的士兵全用长枪大刀。又将县库里库存的铠甲都翻出来,从中拣选出堪用的铁甲十多副,又发县库里的棉花棉布,分发给妇女捶打结实,絮成棉甲。给每个中队编成一个全甲小队。

裁汰下的老弱,尤辞仁也将他们编成一个后备中队,用作县城守备。

从大户豪强们手里征发来的壮丁大多当过多年的乡勇,虽然未受过多少正规的训练,但是多少有些上阵厮杀的经验,战力颇强,重新编制装备之后,一时间军威大盛。

荜达正式任命罗奕铭为大崀圩的镇长,并安排了两个满员的中队驻守。其任务主要为保卫大崀圩,监视永化瑶区。一旦永化瑶区或者临近地区发生什么情况,罗奕铭自己就有机动部队可以随时处置无须等待县城给他调配兵力。相当于多了一个出击阵地。

其他中队轮流护送彭寿安出去“拜客”,挨村挨寨的征收合理负担;没有“拜客”任务的中队或警戒县城,或沿县内各条道路巡逻清缴散匪。

尤辞仁居中调度,协调各个中队的巡逻清缴工作,保证每天都有国民军中队上路巡逻,重点保证县内交通节点和重要集镇的安全。由于现在兵力充沛,除了预备中队之外,他手里时刻都有1~2个中队在县城待命,随时可以出发。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458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