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临高启明 > 第三百二十六节 张毓的窘境

临高启明 第三百二十六节 张毓的窘境

作者:吹牛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09-17 15:57:57

.org,最新章节!

这位张记核桃酥的东家,楚河是早有耳闻,任佑梓和他提起过之后他又多少了解了些张毓此人和他的公司背景状况。

虽说来不及看财报之类的深层背景调查,但是这个人和他的企业的大概形象已经在他心里做了一个速写。

“应运而生的可造之才”。

这是楚河给张毓的第一个评价。张毓这个人,其人并无出奇之处,说到底就是赶上了“风口”,不客气地说就是“乘风起飞的猪”。

但是,仅仅是“应运而生”,这还太简单了。元老院提携过的人成千上万,这些人都借此改变了命运,但是绝大多数人也止步于此了。相比之下,这张小哥每一步都踩中了元老院的节奏――且不说这背后有无洪元老的指点,这份气魄见识就不是常人所有的。

闻名不如见面,且去他店里看一看再说。就算见不到人,至少也能从店铺上看出一二来。

张毓此刻正在大世界的总店里。

自从听从了曾卷的建议,和老爹分家,各自组建了公司。他老爹的公司留在原地,沿用老招牌,还是叫“张记老号饼铺”,搞作坊式的前店后坊式生产,主要供应老客户和一部分“慕名而来”的“新贵”。而他自己注册成立了“张记食品有限公司”,在城外购置了地皮开设了工厂,工厂化生产各种包装食品。主要客户不问可知就是元老院。他也就因势利导,把公司的总部设在了大世界的门店。

他的一切可以说都来自元老院的恩赐,业务也几乎全是元老院给予的。“紧跟元老院”是他经营公司的指导思想,为此,他得待在距离元老最近的地方――在广州,这个地方就是大世界。

既然是总部,他一口气包下了整个铺面的上下三层。一楼是店面,二楼是办公室和仓库、三楼便是宿舍了――实际上,他平时也泰半伙计们住在大世界的宿舍,而不是回家。

父母的家也已经换了新地方,买入的是一户缙绅的旧宅,这户人家因为牵扯进了拐卖杀人案,全家流放高雄,财产也被没收。这宅子便被由企划院特别搜索队驻广州小组主持“拍卖”了。

新买下的宅邸不大,但是修建精致,很合张老爷子夫妇的意。按照他爹的心思,如今儿子即已立业,又购置了宅邸,很该就此“成家”――上门提亲的媒人已经快踩断了门槛,其中不乏过去他们做梦也不敢想的“高枝”家的女儿。

但是张毓却不急着找老婆,一来他眼下并没有这个心思,二来他和豆腐店家的女儿早有情愫,虽说两人没有“私定终身”,但是张毓总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另娶他人。加之生意一日忙似一日,这事也就撂下了。

在外人看来,张毓现在的情况是顺风顺水,百事如意。不说他家的核桃酥店红透了广州城,达官显贵人人都以品尝到他家的点心为荣。光是在城外新建的工厂,生产出来的货物根本不愁销量,生产多少,澳洲人的货船就运走多少。只有船等货,没有货等船的。城里城外的百姓们都说,张家现在是“日进斗金”。

张毓却一点高兴不起来。他遇到了所有快速成长期企业都遇到的麻烦事。

第一是缺人。没错,张记食品陷入了严重的“用工荒”。

当然了,只需要卖力气的杂工,他并不缺,缺得是“工人”和“管理人员”

张记食品公司里用了许多新的机器。按照机械口元老的看法,这些设备还不如九十年代的小食品厂的设备好使,充其量就是“黑作坊”的水平。

但是就算“黑作坊”级别的半机械半手工劳作,也需要从头开始培养工人。卖给他设备的临高机械厂自然是派人来给他培训的,但是培训的归化民师傅一走,他就开始头疼了:全新出炉的操作工没多少实际经验,对操作流程亦是似懂非懂。各式各样的事故出了不少,设备好好坏坏,开开停停。很少能达到满负荷工作的。工人受伤也花了他不少汤药费。还有几个轧掉了手指,弄断了胳膊的,原本是想给几个钱打发回家的,偏偏洪元老说“影响不好”,要他养在场子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杂活。

这还在其次,张毓家过去开得不过是加铺子,连伙计带学徒不过二三个人,后来规模大了也才十来个伙计。他们全家上阵就顾得过来了。现在他的工厂仅工人就有二百多人。好几个车间,两三个仓库,进出的原料成品每天都是成千上万。管事的人奇缺。

按照传统企业的做法,自然是首先任用家人亲戚,但是张毓靠家里人显然顾不过来,一则他父母需要守着老号,二来张家人丁不旺,也没什么像样的人才。他唯一的亲叔叔是茶楼里的伙计,两口子也在给老爹打工,膝下一个女儿张婷倒是聪慧过人,可惜也只有这么一个,现在是张记食品的会计,同时还兼顾着老铺的账目,再也分身无术了。再说了,她只是个未出阁的少女,也没法出头露面。

张毓的母亲不是本地人,所以舅舅家是指望不上了,虽说写了信要他们“速来广州”,但是这路途漫漫,兼之兵荒马乱,也不是立马指望的上的。

这下把张毓忙得团团转,恨不得分出几个身子来。厂子里一边生产,一边“跑冒漏”。张毓明知损耗严重,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支撑,维持生产。幸亏此时高举有心拉拢他,帮他聘请了几个熟手的管事过来,将工厂整顿一番,这才把经营大致理顺。

第二,便是资金荒。

张记食品公司接到了联勤的大单自然是件好事。但是资金压力也随之而来。以张家原本的财力,原本是根本接不了这样规模的订单的。全靠洪璜楠帮他在德隆银行打招呼,拿“张家老铺”作为的抵押,贷了一大笔款子出来,这才有了买地买设备的启动资金。

如果按照正规的放贷流程,这笔贷款的抵押物显然是不合格的。就算有洪璜楠担保,不论是严茗还是孟贤,都非常迟疑。最后还是报告给了文德嗣,由他拍板作为“扶持民营标竿企业”的名义给予的特殊贷款。

这样几乎毫无抵押的贷款前后一共发放了好几次。累积的数字已经到了让张毓感到害怕的地步。

“如果还不上贷款这么办?”这个念头最近一直在他的脑海中盘旋。从联勤过来的订单愈来愈大,他不得不不断的扩大规模,增加设备,添雇工人。购置原料欠下的账款也愈来愈多。

每次看张婷给他的账本,张毓都有一种感觉:这么忙活了半天,除了一大堆的应收应付和那家不断膨胀的工厂,他什么钱都没赚到。

联勤给他的订单虽然是十分优厚的现款现货条件,但是也得交货之后才能拿到货款。食品公司预先垫付的生产成本也很惊人。眼下他和供应商们之间的供货还是按照老规矩“三节会账”。这多少缓解了张记食品公司的资金压力。但是随着订单不断增加,供应商那边也开始叫苦不迭:撑不住了――大多数供应商都没有遇到过张记这样体量的客户。

最近一个月里已经来了不少供应商,或是托人关说,或是亲自登门当面求告,希望他能适当的付一些账款。有的人苦苦哀求,差点就要给他跪下磕头了;有的人是过去店里的老主顾,托了父母的路子来求告;有的走了曾卷那边的门路……总之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弄得张毓十分为难。

为了人情义理的关系,张毓不便严词峻拒,只能各方都应付一些,来个缓兵之计。

这一套缓兵之计下来,张婷却给了他一个十分不妙的消息,按照现有的交货计划、应收应付、现金流量……核算下来,1636年的旧历除夕将非常难过。

按照张婷的计算,从现在起到除夕,不能再有任何大的支出,而且原本计划在除夕发给职工的年终分红也得推迟到过了正月才发,这样张记食品公司才能刚好支付全部应付账款和银行利息,不至于闹出无法付款的大新闻来。

张毓虽说是小买卖人家出身,但是“信用”二字的可贵是完全明白的。老豆当年年关的时候因为手头没有现金,宁可典当了娘的首饰和他的长命锁去付货款这些往事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老豆说过:做生意只要有信用,哪怕亏钱你都能混得下去。一旦没了信用,那就做什么都不好使了。

但求不要再出什么额外的花销了。张毓心里暗暗祷告。他现在实在经不起再受什么刺激了。不过,烦心的事情还是一桩接一桩,昨日他刚刚接到高举的口信,说元老院新成立的南洋公司准备募股和卖债券了,询问他是否有意向参与――如果有,大概准备投多少钱下去,他高举预备起来也好有个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