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临高启明 > 第六十四节 动员

临高启明 第六十四节 动员

作者:吹牛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09-17 15:57:57

第六十四节 动员

元老院批准了何鸣成立民兵总指挥部的提案。以工人和公社农民组成的民兵为主力,统一指挥所有村寨的民兵――负责乡土保卫,保卫工农业和基础设施,担任后勤工作,必要的时候协助伏波军作战。

临高的各村寨在剿匪战斗中已经相继建立了民兵――有的就是原先的乡勇;建造了基本的防御设施--最差得也有一道壕沟一道木栅墙。

“土著村寨的民兵用处不大。”负责动员事务的东门吹雨说,“他们不过是乡勇而已。保卫自己的村寨和土匪交交手还行,要带出去和明军作战未必行。”

而且这些民兵,在政治上是否可靠是要打个问号的。总体来说,各村寨的可靠程度不一。除了公社直接管辖的各个村子之外,政治上最为可靠的是十三村地区和马袅半岛地区。后者是最早投靠穿越众的,前者经过杜雯等人的反复蹂躏调教,穿越政权的基层组织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任命了村长,派驻了驻在警,不安定分子不是被肃清就是遭到强制迁徙。

除了没有建立正式的公社之外,在控制程度上已经和四个公社没有到大的区别了。

其他的村寨,视离文澜河的距离远近。文澜河是穿越集团的统治核心区,基本上离文澜河越远,可靠程度就越低。但是地理因素也并非可靠性评估的全部内容。

凡是和穿越集团进行过深度合作的,比如刘家寨这样的寨子,可靠度就高得多。他们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和穿越集团结合在一起。那些没有多少合作,只是被动的通过联络员接受穿越众指令的村落,可靠度就要低得多。宗族势力特别强,和临高政权又没有多少交集的大村寨是最危险的部分。穿越众不但没有给掌权的宗族带来多少利益,反而遏制了他们依仗大族巨姓为非作歹的权力。

眼下没有村寨敢于反抗穿越集团的命令,任何政令都能顺畅的下达,但是执委会认为这样的局面是在内外部稳定的状况下。一旦发生任何动荡,很可能会出现部分村落抗命的情况。

“非宗族群居,村落人口较少的村寨,尽管可靠度不高,但是因为凝聚力差,人数少,也不敢轻举妄动。应该是甲来顺甲,乙来降乙。对我们不会产生威胁。”东门吹雨在军务动员会上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最危险的,其实就是黄家寨、刘家寨这类的宗族聚落。他们本身都是上千人的大村寨。轻而易举就能拉出二三百武装壮丁来。一旦我们阵脚不稳,很可能会响应官军来博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好处。”

“这得到我们溃不成军的逃命的时候他们才会起来反抗。所以我觉得不大可能。这些大户知道我们的炮兵威力。”张柏林说。

魏爱文说:“这次正好是可以充分试探他们的时机……看哪些村子是动摇分子,到时候全部肃清抓劳改队。”

“这不好。”何鸣摇头,“后方还是要求‘稳’,至于动摇之类的事情不好说的,人本来就是胆怯的,何况是要他们‘从贼造反’。只要我们打赢了这一仗,人心自然就倒向我们了。我们要依靠百姓,不是天天把他们当贼防着。”

“我认为,只动员工人和公社的居民是不合适的。这样会让当地百姓有一种‘打仗与我无干’的错觉,也会增加他们当墙头草的几率。”东门吹雨说,“应该全县动员,让每个村都要出丁出粮彻底的绑上我们的战车。”

“现在各村已经出了一部分丁了,陆军里至有一半的士兵是本地派丁。”东门吹雨翻着兵籍册,“这还很不够,现在是紧急状态,应该立刻开始对全县征兵。”

“我同意。”

“还有一件事情我们应该立刻就办。”在军务动员会议上马千瞩说,“临高本地的驻军。”

“你是说卫所……”

“对,卫所。”马千瞩点头,“本地的卫所军虽然不成气候,但是还占据着大片的良田,拥有几千人口。”

过去穿越众没有去触碰卫所的利益,卫所在临高一直是个独立的存在。这首先是出于和大明官府“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一下子把千户所灭了,县里也不好交代,二来是为了“镇黎”。

卫所军尽管腐朽不堪,战斗力最多只有10,但是他们依然是遏制当地黎民的重要力量。在穿越集团没有和黎民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之前,自身的力量也没有强大之前贸然把卫所灭了不见得是好事。

没了卫所的震慑,这里的黎汉矛盾是很深的――黎人暴动不过是万历末年的事情,万一黎人要揭竿再起,穿越集团就得自己上阵去镇压黎民。马上就得结下仇恨。

居于这些考虑,穿越集团一直没有触动卫所的利益,卫所也没有表现出官军应该有的“保家卫国”的气概来。双方偶然还做点买卖。保持着一种还算和睦的状态。

现在,穿越集团已经不需要顾虑这一切了:伏波军已经成了规模,各村寨建立了民兵体系,和黎区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至于同大明的友好关系恐怕很快就要结束。卫所就成了临高境内最危险的第五纵队了。马千瞩认为,以卫所的军事能力来说当然是无足轻重,但是万一搞点什么小破坏,对穿越众来说还是得不偿失的。

他提议立刻干掉卫所。全盘接受卫所的土地、人口和财产。至于卫所本身可以保留一个空架子,保留几个当官的当傀儡――当然是在严密的看管之下。

马千瞩随即下令召开全县村寨会议。各村的联络员和村长、驻在警都被召集到百仞城开会。会议上,宣布了动员的命令。

每个村寨,不管是属于公社还是配套村寨,都要按照人口数量摊派了不同人数的丁壮。联络员们被明确的要求:

“十四天之内必须报到”负责动员工作的东门吹雨在各村的联络员、村长、驻在警的会议上着重指出。

同时还短期征召数百名妇女,用来为轻工业部服劳役。另外,各村必须把民兵都组织好,随时听候调用。

“各村寨的民兵分成二队,一旦接到征召的命令,就派出一队到指定地点集合。根据路程远近掀起到达听候调遣。把大族的乡勇征发出来还可以减少他们聚众作乱的可能性。”

这部分民兵,东门吹雨准备必要的时候调用他们担任后勤工作。

“要不要自带口粮……”有联络员问。

“不需要,只要人来就可以,衣服和武器也是我们准备。”

听说无需出粮出钱,各村的联络员都松了一口气,派丁的额度也不算沉重。大家纷纷表示一定按时按期派来丁壮和妇女。

按照邬德手里的粗略的人口统计数字,这一轮征召大概能召集到二千丁。

“现在征集这么多人来,训练来得及么?万一敌人很快就出兵呢?”

“大多数是用在工程建设和辅助部队,用不了多少训练。”

征集来的士兵,年轻力壮的补入步兵和炮兵,年龄较大的补入辅助部队。

经过这一轮的征召,伏波军陆军在临高拥有五个步兵营,一个野战炮兵营、一个步兵教导队和一个炮兵教导队可以随时投入战斗。加上辅助部队,仅陆军兵力就超过六千人。这不算规模庞大的海军。

部队规模就临高本身的人口来说已经是超大型的军队了――整个临高的人口数量,本地人口加上各种移民只有十二三万人。海陆军总数居然已经超过了一万人。

幸而临高的经济总量和工业规模极大,军队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充当无偿劳动力,总体还不是纯消耗单位,一时间还能供养的起如此规模的军队。

“不要吝惜弹药,每个士兵从现在开始起,一个月内要完成新兵射击100次,老兵射击20次。”何鸣向军官们下达指示,“各连队要抓紧队形训练,特别是连、营两级双列横队展开。”

随后他发布命令,原本驻守在各处炮楼的步兵班全部归建集中,改由新编练的基干民兵接替。每个炮楼里要事先储备20天的干粮和清水。其他零星据点内的也要酌情准备足够的粮食、弹药、燃料和饮用水。

“现在零星分散值勤的分队不少,”何鸣说,“分散执勤对部队素质养成有很大的妨碍,以后野战部队和卫戍部队要分开。”

“各处储备粮食和饮用水做什么,难道要防备被围么――”东门吹雨不解的问。

“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你说最坏的局面是什么?”

东门吹雨想象不出,他迟疑了一下才说:“虽然最坏的打算没错,但是我不认为这次作战我们会被打败。”

“当然不会,如果打败也就不用守了,大伙干脆直接跳海算了。”何鸣点着了香烟,“最坏的局面是敌人有大量的散兵游勇渗入我们的地盘搞破坏。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散兵游勇人数不多,但是会极度的分散,使得他们很难被迅速肃清。破坏性也最大的。

“我虽然当过pla的连长,可对明军会怎么打仗一窍不通。”何鸣弹了下烟灰,“实话说我对伏波军的打仗方式也不见得怎么明白……”他大概觉得这样的话说出来不大妥当,不再说下去了,继续刚才的话题:

敌军很可能会组织小股部队进行偷渡作战,上岸之后进行无差别杀人、抢劫和放火。也可能就地煽动起地方士绅来――琼州府这地方几乎稍大些的村寨都有乡勇,而且宗族聚落很常见,一旦官军以封官许愿来煽动,顷刻就会遍地烽火。

“……我就是担心这点,才要求各据点要保存一定的粮水。这样我们无需冒着被敌人半途袭击的危险对各处据点进行补给和救援。我们才能集中力量对散兵游谈勇进行清剿作战。”

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再谈如何打出去。何鸣把陆军的扩编和整训工作交给手下的军官们,自己投入到临高的设防上来了。

对百仞城、东门市、学田庄、县城和各个公社驻地的周边地区进行射界清理。对没有围墙或者壕沟保护的地点紧急挖掘壕沟并且布设铁丝网,建造临时性的射击塔楼。

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在临高县境内出现敌人的散兵游勇和当地土豪暴动的状况。与此同时单道谦开始检查县内的各条公路,对有问题的道路进行紧急维护,确保沿公路机动的部队和车辆的通行顺畅。如果有必要就以各设防据点为支撑,以公路为纽带,进行内线机动防御作战。确保以较少的机动兵力就能对全县进行压服。

为了保证部队物资的运输,企划院将配备给炮兵连余下的6辆四驱农用车组建成一个战略运输队,随时听候调遣快速投送部队和补给。

吉普车、所有的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编成机动队,作为战略预备队。集结在百仞城附近随时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置。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增援前线。

机械部门吉普车上安装了临时装甲,车头和车身上还安装了几排尖锐的突刺,看上去象b级科幻片里的废土世界里的强盗用车。车顶架上安装了枪架,用来安装m240机关枪。

“电动自行车在县内整修过的道路还行,一过马袅,那边的驿路就没法用了,那路除非骑越野自行车才能通行。”单道谦提出了一个方案,“我们可以越界筑路。”

所谓越界筑路,就是从马袅开始,修筑通往琼山县的道路。

严格说来,这是一次翻修,因为基本上是沿着原先的驿路的路线进行道路改建。按照简易公路的标准修筑公路。

“很快就要打仗,上马这么大的工程……”邬德有点迟疑。

“正是因为要打仗,上马这个工程才合适。”单道谦说,“军队需要道路,我们的军队尤其需要道路。就驿路那状况,要多少人才能拖动一门炮?”

海南驿路的路况之差,元老们都很清楚――那不是路,是一条沟。而且还是坑坑洼洼的沟。

既然计划中伏波军要趁势全取海南,修好通往首府的道路就是当务之急的工程了。

“我们要一直修筑公路到琼山县城脚下吗?”邬德有点吃惊――就算是简易公路,工程量也很可观了。而且还是在敌方境内到琼山县城脚下,还隔着一个澄迈。即使直线距离也有一百多公里。

“对,我的计划是这样。当然,很可能还没修到目的地就会遭遇到明朝的大军了。不过有了简易公路,后勤运输就会便利很多,部队的物资也能迅速运上前线,部队的机动起来也快得多。再说道路修了总是有用的。打完这一仗,我们的就会扩展到全海南,环岛道路原本就是要修筑的吧。”单道谦说,“琼山县城是海南首府,没有一条直达公路,如何能够有效的控制它?”

“有道路的话,我们行动起来会便利很多。”何鸣表示支持,“陆军也可以承担一定的劳役。哪怕我们推进的速度慢一点也没问题。反正敌人不会跑得。”

何鸣原本没有发表意见。在他原本的计划中,陆军的机动将采用海陆并进的模式。重武器和弹药由海路运输,步兵从陆路徒步行军进发。现在单道谦提出的越界筑路的思路让他眼前一亮。

“你想要依托交通线打仗”邬德明白了。

“这世界上的大部分战争,都是围绕着交通线进行的,我们也不例外。”何鸣说。

伏波军的后勤工作量比传统军队要大得多。不算弹药,就是每天供应士兵的伙食都要比明军多得多。林深河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伏波军是19世纪的军队,却只能靠17世纪后勤系统补给。甚至较之于同时代的军队还要差――严重缺乏马匹和牲畜使得伏波军不得不更多的依赖人力和手推车来运送物资。

何鸣大概推算了下,如果带领主力不依赖供应线直捣琼山县,依靠士兵自身携带的干粮和弹药,他大概可以维持第六天如果没有后续补给就会面临断粮的问题。弹药即使按照步兵双倍弹药配发也仅能保证一次会战的消耗。而且他几乎不能携带任何炮兵部队。以海南驿路的糟糕状况,能够快速通过的大概只有12磅山地榴弹炮这样轻型火炮了。

“当然,我可以依靠海军的支援。海军派出船只沿海岸线航行就能随时给陆军以后勤补给,甚至可以直接运送部队进行机动。但是说实在的:我对这支伏波军并不放心……”

“不会吧。这支军队可是按照现代方式训练出来的”邬德对军队的最高军事主官说出这样的话来大吃一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