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临高启明 > 第842章 特里尼的见闻

临高启明 第842章 特里尼的见闻

作者:吹牛者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09-29 14:38:05

如果我能在意大利得到这许多糖果的供应,开设一家专门供应达官贵人的店铺很可能会使我会发财。但是在此地,糖果的价钱非常的便宜。冈萨雷斯先生出于好奇花了一个里亚尔就买了满满一大包的各色糖果。糖果装在涂蜡的小纸口袋中,非常精美。店里给了我们一个草编的口袋用来装糖果。仅仅这个包也堪称一件艺术品。

最为奇特的消遣品是他们的烟草――您想必知道,这种新大陆出产的植物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人们发明出了各种不同的使用它的方法。但是在临高又有了一种新得烟草消遣方式。他们将烟草做成长长的纸卷出售。白纸卷成精致的纸管,犹如一支笔那么粗细,里面均匀的填充烟丝。他们称之为“烟卷”。吸烟的人多半用一个空心的竹、木或者硬纸的管子接在烟卷上吸烟,以免烟卷即将燃尽的时候烫伤嘴唇。

烟卷十支或者二十支装在各种颜色和图案的纸包或者纸盒里出售。尽管每支烟卷的摸样在我们看来都差不多,但是根据它们外面的包装的颜色、图案的不同,价格也有很大的区别。最贵的一盒大致可以买十盒最便宜的烟卷。对此我和冈萨雷斯先生都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在我们看来,除了包装之外两者似乎没有明显的区别。

这里使用的是一种叫“流通券”的纸币。马可波罗曾经说过:鞑靼人在中国使用的就是纸币。对此我一直非常怀疑――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中国人更喜爱白银的了――除了极少数的货物之外,中国人总是希望公司支付白银。但是在临高,他们确实使用纸币。纸币的印刷精美,上面有复杂精细的图案,特别是在图案的底板上,非常精致的用线条勾勒出极其精细的底纹图案。即使身为画师我也觉得对如此精致的绘制力有未逮。至于他们又是使用何种方法再将图案分层次的印制到纸上,更是一个谜题。显然他们有很高明的铜版雕刻师傅。

这里所有的店铺都收取纸币,当然,店主也乐意收取我们的里亚尔,但是在找钱的时候却只能找给纸币。为此我们不得不每次都买一个里亚尔的东西。以免得到一堆出了此地便毫无价值的纸币。这种购物方式使我们最终满载而归。

我们流连于每一家店铺。每一家都让我们大开眼界。我很能理解为何公司急不可耐的要派遣商务员到这里来,临高同样是一个贸易的宝库,这里有许许多多我们从未见过也未听说过的新奇商品。

这里甚至还有专门出售成衣的商店――这实在令人吃惊,没有裁缝的量体裁衣,他们如何能够制造出合身的衣服呢?尽管澳洲人的服装按照我们的标准来看非常的简陋寒酸。他们的服装不用呢绒、丝绸或者皮革,只用廉价的印度或者中国棉布、麻布。衣服的款式简单到只比巴达维亚的土人好一点而已。在出席庆祝贸易协定达成的酒会上,出席的澳洲元老们几乎清一色的穿着这种粗鄙简陋的衣服――这样的习俗真是令人难以理解。

成衣店出售的服装毫无款式可言,据说这是澳洲人和他们的属民的标准服装。除了某些细节之外几乎完全一致,甚至连颜色也只有寥寥几种:黑色、灰色、蓝色和褐色。

关于澳洲人和他们的属民,根据我的观察是这样的。

澳洲人对自己的属民有明确的要求,那就是和他们同样的装束:包括男人将头发剃得很短,女子则留短发。无论男女,都穿“澳洲款”的服装,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澳洲人不分贵贱全部穿着的简陋服装,他们称之为“制服”。

无论是澳洲人在当地招募训练的土著军队,还是他们雇佣的工人、为他们劳作的农夫、商务人员和其他人等,全都不分彼此的穿着同样款式的服装。某些人群,比如军队的服装要特别一些。其他人则用各种装饰物、标记和特殊的装备来区别――类似于我们的纹章。

正如我们在夜晚的街道上看到有专门的警吏在执勤,他们的服装和成衣店销售的完全一样。斗笠、白色的绑腿、领口的小布片和胸口的布章把他和其他人区别开,当然他还有一根短木棍作为武器。

采用这样的方法,我认为唯一的好处就利于大量的制造。显然,澳洲人觉得自己有义务为所有的属民提供服装。要为数万人提供服装,就得尽量的简化服装的款式以利于制造。

至于他们为什么要为属民们提供统一的服装,这点我没有考虑明白。我们一开始猜测或许是为了让澳洲人能够把自己的属民们和当地的中国人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来――毕竟他们都长着中国人的面孔。但是,这点在冈萨雷斯先生毫无困难的在服装店买到一身同样款式的服装之后被否决了,显然任何人都可以购买这种难看简陋的服装。而我们所看到的东门市上的百姓们,依然有很多穿着中国人的传统服装,留着发髻。

除去我们无法理解的原因,显而易见的原因应当是澳洲人喜欢整齐划一。这对他们规定属民的装束就可以看出来,不仅如此。我们在东门市所见到的各种建筑物也透露出一种整齐感。尽管从外表看来,这些紧挨在一起的建筑物错落有致,高低不同。但是从细节来看,所有的建筑物都遵循着几乎一致的模式建造。在我看来东门市的所有建筑物就是相同的结构和尺寸按照不同的形式搭建起来的。

澳洲人大规模的使用完全相同的建筑材料。烧砖是他们最常用的建筑材料。所有的建筑物的主体材料都是烧砖。它们大多是红色的,也有青色的。质地坚固细腻,显然是经过高温焙烧的结果。我仔细的观察了下临街的若干建筑。他们大致使用三种不同尺寸的砖块。每种砖块使用的部位各不相同,但在每一栋建筑物上则遵循着相同的使用原则。他们在建筑物上使用的窗户、门、台阶和栏杆,根据我的观察都可以归结为几种完全一致的类型。显然,这些建筑附件是按照几个固定的尺寸和几何图形在某个工场里批量制造的,而非某个工匠现场制造。采用这种方法应该会增快建造房屋的速度。应该是运用了这样的方法澳洲人才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就在这里兴建起一座繁荣的城市。

和我所见过的中国人或者欧洲人的建筑物不一样,东门市的房屋几乎完全没有装饰。不管是屋顶、屋檐还是墙壁,你看不到一点雕刻、塑像或者壁画的痕迹。墙壁被简单的涂抹成白色或者黑色,也有直接裸露着砖墙。我在巴达维亚和中国沿海看到中国人酷爱在房屋的梁柱上雕刻各种细部的浅浮雕或者施加各种彩绘,但是在这里木结构仅被涂以最简单的一层漆而已。

这里有一种奇特的整齐划一感。在发觉了建筑物的特性之后,我忽然发现,东门市里许多东西都是一样的:路灯、垃圾筐、路牌……连走在街上的人都是很相似。这是一种我无法形容的感受。

我们的散步非常愉快,大街上没有人打搅我们,店铺的店主们又十分的友善。我们在东门市发现了一座神圣的教堂――这真令我们喜出望外。您知道,在巴达维亚,狂热的清教徒门不许我们进行祷告,强迫我们举行他们的祈祷。现在,在澳洲人的统治下的临高,居然有一座神圣教会的教堂。

这座教堂,从外形来看既简洁又优雅。更重要的是,它相对的“不标准”。它的外形让我想起了在家乡的小城镇上的那种小教堂。教堂的门开着,门窗里有明亮的灯光――这是让我们感到温暖的神圣的光芒。我们立刻走了进去。

……

吴石芒哈欠连天,但是还得装出一脸的严肃。因为他正监督着约翰•德莫特,来自爱尔兰的见习修士在墙壁上绘制壁画。东门市教堂最近从新翻修了一下――盗泉子道长最近修缮了临高县城内的一座早已荒废的旧观,举行了开光大典,成了新道教的官方据点。让他感到竞争,因而对硬件和软件建设抓得很紧。东门市教堂建造了还没多久,当然不可能拆除重建,但是吴院长感觉教堂内部还是过于简朴了,缺少感染力。金立阁等人的到来给了他免费的装修工人。绘制壁画、安装彩色玻璃和使用瓷砖对内部进行装饰纷纷提上了议事日程。金立阁师徒到临高后不久就投入到壁画的绘制和整个修院的内装饰上了。

这两位教士从早到晚的忙于绘制壁画,雕塑石膏像,甚至还勉为其难的参加的彩绘玻璃窗的创作――当然这不仅是为了宗教服务,文宣和建筑部门也需要新得艺术形式来为各自服务。(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