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186章 承宗起复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186章 承宗起复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2-12 16:29:25

十一月一日当报信的塘马八百里加急飞奔入京的时候,崇祯皇帝和群臣正在早朝,塘马还没进城门就一路大喊:“蓟镇八百里加急紧急军情!蓟镇八百里加急紧急军情!”从德胜门疾驰而入,守城的兵丁听见塘马报门,不敢阻拦,立刻驱散人群,为塘马清理出一条路。

快马直奔兵部,兵部交接人员拿到加急信件立刻换马直奔紫禁城,守门的禁军立刻打开侧门让报信人入内,进到金銮殿,自有大汉将军和小黄门一路小跑着到殿上呈信。

崇祯正准备退朝,就听见殿外小黄门尖细的嗓音喊道:“蓟镇长城防线失守,皇太极亲领建虏北虏兴兵十余万围攻遵化!”崇祯听见了差点没一头从龙椅上栽倒,今年才是崇祯二年,刚刚登基两年才十八岁的崇祯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事情。

“快宣!”崇祯喊道,一旁的王承恩高声道:“宣小黄门进殿!”小黄门一路小跑,至大殿中央翻身跪倒,“启禀万岁爷,兵部接到蓟镇八百里加急军情,奴酋皇太极亲征,十月二十七日建虏绕道古北口一线击破长城防线,现在已经兵围遵化!”

犹如平地一声惊雷,朝堂上立刻炸开了锅,“什么?长城丢了?”“建虏怎么绕过来的,袁崇焕呢,干什么吃的?”“蓟镇呢?蓟镇失守了吗?”众人七嘴八舌,朝堂上一片嗡嗡声。

“安静,安静,诸位请安静!”首辅韩爌站出来说话了,众人看见首辅发话,纷纷闭嘴,刚才还是一片嘈杂的声音,转眼间就安静了下来,朝堂上连一根针掉落的声音都能听见,众人都死死的盯着崇祯,每个人都在心里消化着刚才听到的耸人听闻的内容。

崇祯努力的想要稳住心神,可是一个少年天子面对如此巨大的危机,怎么可能说冷静就冷静的下来,一时间他脑子里闪过了无数种念想。他不是不知道,蓟镇就在京师的北边,遵化那更是京师的北大门,现在长城被击破,遵化又被围住,意味着什么,整个蓟镇只有数万兵马,又四处分散,如果真如情报所说奴贼有十几万兵马,这如何能抵挡的住,抵挡不住的后果是什么,他不敢再往下细想,崇祯忍住上下打颤的牙齿,用尽量稳定的声音说道:“阁老,事态紧急,可有何良策?”崇祯对着韩爌发问。

众人的目光又是刷的一下望向了韩爌,韩爌心中苦笑,军国大事,他一个文臣,管管内政可以,可是这个兵马的调动他不是专家啊,可是看见众人的目光,不说两句肯定是不行了,他硬着头皮道:“建虏竟然能绕过袁崇焕的防区,说明他们是精心准备了此次攻势,联合北虏犯我大明,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为今之计当死守京师,敌情不明不能早做打算,但蓟镇离京师太近,不可不防,当调集顺天府所有兵马上城防守,另外从现在起立刻闭门戒严。”

韩爌发表了几句,让崇祯皇帝悬着的心稍稍定下来,不错,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京师防备,虽然不知道建虏的最终目的但是京师不得不防。

韩爌补充道:“兵事这一方面还请圣上多听听王大人的意见。”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兵部尚书王在晋,王在晋倒是真的知兵事,而且他在天启二年提督过辽东军事,也干过袁崇焕现在干的活,只是多年未曾领兵,一直干的那都是文官的活,刚坐上一年多的兵部尚书,屁股还没坐热就碰到这么个大难题,他一时脑袋没有转过弯来,竟然愣在当场。

崇祯皇帝本就是急性子,少年心性,碰到如此大事有些压不住火,堂堂兵部尚书竟然连个对策都说不出来吗?“王尚书,阁老问你话呢,朕也想听听你有什么高见。”

“这,这,微臣赞同阁老的意见。”王在晋半天憋出这么个台词,连韩爌听了都摇摇头,这么好的机会,要是说出几条可行的计策那可是加分项啊,都不会把握,这个兵部尚书是白干了。崇祯听见王在晋这么说,冷哼一声道:“兵部尚书竟然不知兵事,要你何用。”

王在晋吓得魂都飞了,连忙跪倒在地:“臣罪该万死,臣罪该万死!”旁边的六部同僚都是缄默不语。韩爌看到局面竟然如此这些清流东林竟然没有一个务实的人,要是张鹤鸣还在就好了,他如此想着,猛然脑中响起一个人,韩爌立刻出列道:“皇上,有一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当可一用,或能解此危机。”

崇祯精神一震,问道:“谁?”

韩爌咳嗽一声,“孙承宗!”

“孙承宗?”

“正是,孙督颇有谋略,督师蓟辽多年,颇有谋略,且经验丰富,现他就在京师南面的高阳,现在派人去传下午就能到,如此大才,弃之可惜。”韩爌朗声道。

崇祯想起来了,皇兄在位的时候孙承宗就辞职归乡,后被阉党打压一直没有起复,对孙承宗的战绩他是有所耳闻的,眼下群臣束手无策,崇祯就像看见了一颗救命稻草一般立刻就准备让王承恩拟旨传孙承宗进京。

但是猛然王在晋一声断喝:“圣上万万不可,那孙承宗年近七旬垂垂老矣安能再战?何况天启年间就有御史弹劾他贪墨军饷,专事独裁,督师辽东数年并无建树,岂可用此人?”

王在晋和孙承宗一直是不对付的,一旦孙承宗起复会严重威胁他的地位,他和孙承宗的矛盾还要源于天启朝的一次奏对,当时王在晋想要在山海关边上再修一座关城,而孙承宗以劳民伤财为由强烈反对。

孙承宗诘问王在晋,等八里铺重城修好了,是否把旧城现有的四万人都填进去守?

王在晋答,要另外派四万。孙承宗又问,旧城外为新城,旧城外的品坑地雷为敌人设,还是为自己设?新城如守不住,四万新兵怎么办?

王经略回答说,他在山上留了三座山寨给溃军。

孙承宗三问,兵未溃而筑寨以待之,不是教他们溃败吗?

孙承宗说:“今不为恢复计,划关而守,将尽撤藩篱,日哄堂奥,畿东其有宁宇乎!”之后王在晋无言以对,谈话就此结束。

自此之后两人就结下了梁子,王在晋一直在朝中诋毁孙承宗,果然一听韩爌提到孙承宗的名字,王在晋条件反射的反对了起来。

韩爌反驳道:“王尚书,那些都是阉党的污蔑之言,你是一品大臣,怎么能偏听偏信呢?”

韩爌不提阉党还好,一提阉党,崇祯皇帝来劲了,“王尚书,朕看你累了,就召孙督师入京看看他有什么计策吧。”

王在晋知道崇祯极为痛恨阉党,既然是阉党打压的人在崇祯看来一定是忠臣良将,王在晋知道自己说错话了,瘫软在地不发一言。

下午孙承宗就赶到了金銮殿,崇祯立刻召集大臣们议事,孙承宗年近七旬须发皆白,因此时并无官身,所以特地穿白袍上殿,崇祯赐座,他也不坐,昂首站立奏对道:“陛下,诸位大人,孙某以为,在阁老说的基础上应有如下三策,第一立刻戒严京师,将京师禁军,御林军,锦衣卫甚至包括各人府中家丁全部整训,清点人数后交由兵部合理分配,另外将三大营调入京师,加强防御,京师地广,城墙过长,必须保证每一面都有充足的兵力守卫,防止建虏强攻一点。”

“唔,不错,不错,孙督老成谋国。”众人纷纷点头道。

“第二,陛下应当立刻颁下诏书,调集天下兵马起兵勤王,目前离京师最近的是宣府侯世禄和大同的满桂,二人麾下皆有数万精兵,可急召二人勤王。勤王诏书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立刻传出,短期内能召集到多少兵马就召集多少兵马,多一分力量总是好的。”孙承宗道。

崇祯即刻扭头命令王承恩准备纸笔,朝会一结束就立刻拟旨,号召天下兵马勤王。

“孙督师,那第三策呢?”崇祯急忙问道。

“恕孙某直言,今奴贼入关,形势十万火急,光是依靠官军恐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如果奴贼不攻京师而劫掠地方该当如何,内地兵马孱弱,奴贼尽是马队,若是弃坚城于不顾,专事内地劫掠恐大明危矣,臣久在边关奴贼习性也是熟知,要说此次兴兵来犯打了多少京师的主意恐怕不可信,但是奴贼每次叩关都不会空手而归,此次皇太极亲征必是全国精锐尽出,完全可以分兵劫掠,我大明百姓恐遭大难,当立刻下诏允许地方大练民团,保家卫国,免我大明百姓遭受涂炭之灾!”孙承宗一揖到地,叩首道。

崇祯连忙从龙椅上站起,亲自走下台阶扶起孙承宗道:“老督师,真乃国之栋梁也。”当日崇祯全盘采纳孙承宗计策,加封孙承宗为太子少师,兵部尚书,罢王在晋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