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逆天明末三十年 > 第633章 日后方略下

逆天明末三十年 第633章 日后方略下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2-12 16:36:20

成康端起面前的茶杯,小小的抿了一口茶,说道:“这第二策嘛,则是将军回到南直隶之后要做的。方才我问将军是要做曹操还是要做刘备,便是基于这一个对策。只不过将军胸怀天下,不谋私利,成某佩服。但是不论怎样,该做的还是要做,有的事情是跳不过去的。这一个策略便是将军需要培养一个绝对忠于自己的武将和文士团体,也就是将军部完全建立成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集体。每个人的理想保持一致,有异志者不能存在于我们这个集体当中。”

“军师说的有道理,军部的所有人和青弋军各级军官都必须是我们的同志,要跟我一样心怀天下家国。像是现在大明卫所里面的那些个腐竹烂木一个也不能混进我们的队伍当中。”刘毅说道。成康摇摇头,“不,将军,可能你还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虽然你不想做刘备曹操,但是有时候有些环节是不能跃过的,你要暂时成为刘备曹操,以图后事。虽然你说的对,这些人都应该是我们的同志,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们要绝对服从将军,凡事以将军马首是瞻。”

“军师,你这说的不是个人崇拜吗?那这跟人治有什么区别?”刘毅问道。“将军,你想改变的不是一个人,不是一座城,而是天下!”成康斩钉截铁道。刘毅闭上了眼睛,细细咀嚼着成康话中的深意,其实成康说的没错,大明的百姓跟后世的百姓不一样,要想一下子扭转他们的等级观念是不可能的,即便是青弋军内部已经多次强调官兵平等,但是终究不可能做到一视同仁,便若军饷,当然是位置越高,军饷越高,如果大家做到绝对平均,那所有人都会失去动力。所以,真正的平等应当是机会均等。而这时候的百姓你跟他们说这些他们哪里能理解,即便是青弋军的将士受到时代的局限,也不会理解这么深奥的道理。还不如用简单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个人崇拜,先建立一个高度凝聚的集体再说。

“好,军师,那你说说,怎么做?”刘毅问道。“这个也不难,将军不是在安庆卫大力兴办书院吗?那就再加上一座,军部书院,专门培养军队所需要的的人才,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是进入青弋军体系,必须经过在书院的学习。将军亲自担任院长,这样所有的军官都是将军的学生。在大明,门生故吏的重要性还用在下说吗?”成康回答道。

刘毅一惊,这个想法其实他早就有了,只是没有合适的时机提出来,毕竟文官没问题,但是让武将接受系统性的教育这种想法在明末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而且很多人参军正是文化课不行,觉得自己身手不错,要在军队里搏个功名。但是他们有所不知的是,从古至今,但凡是著名的将领,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老粗,基本都是能文能武,即便是文不行,最起码也能做到识字认字。而如果将资质好的学员们集中起来,进行兵法谋略武艺方面的教导。那不是能成批的生产出大将来。便若民国时期的黄埔军校一般,给中国培育了很多的军官人才。刘毅想到此便脱口而出道:“军师说的是讲武堂?”

“讲武堂?嗯,这是个好名字,便叫它为讲武堂吧,不过还可以改改,讲武堂的武气太重,加一个字,叫讲武校堂会不会好一些。将军就任这个校堂的校长,出来的军官赞画都要叫将军一声校长。”成康认真的说道。

刘毅脸上的表情有些怪异起来。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他自己穿着一件长袍马褂进入大帐,然后坐在两边的军将们全部站起来大吼一声,校长好!这画风说起来有些不和谐啊。自己明明是共和国的军官,怎么,怎么,哎,算了不管了,就这么着吧。

刘毅同意了成康的建议,立刻对成康点头道:“就按军师说的办,说实话,这个想法其实我早已有之,只是不知道如何实施,如今先生提出了这么好的建议,直接采纳便是。那第三点呢?”

听到刘毅发问,成康沉吟了一下,“这第三点嘛,便是要将情报军的范围持续扩大,通过这次的辽东战事难道将军不觉得我们对于辽东和金国的情报搜集还差上不少吗?”

刘毅点点头,成康这一点说的对,情报军目前从南直隶出发一路布点,目前已经从北直隶往蓟镇在逐步渗透了,辽东这边的话如果蓟镇的情报军有余力进行进一步的发展的话应当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后在锦州和宁远建立据点。可是关外地区可能就是青弋军的一个盲点了,怎样在关外吸取情报这是一个非常难做的事情,毕竟在金国内部,满蒙汉的百姓还是有很大分别的,如果仅仅是像现在,以什么开酒楼或者镖局等民间手段来套取情报的话难度很大,最好是能在金兵当中直接安插情报人员,可是这谈何容易。

成康见刘毅有些犹豫,他当然知道刘毅是在担心什么,可是眼下就有一个现成的资源可以用。“将军,不用担心,你可能忘了,祖大寿在皇太极那里可是汉八旗的旗主呢。他手下的汉兵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绝佳资源。”成康笑眯眯道。

对啊,怎么忘了这么一茬,祖大寿手下有大量的汉兵,虽然不能在八旗军内安插细作,可是在祖大寿的身边放上一些细作应当是可行的,可是这些细作怎么去发展呢,人员从哪里来呢?刘毅的脑中猛然闪过一道人影,“军师,你的意思是说?”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成康道。刘毅恍然大悟,成康的意思是在城内的四千锦州兵当中招募手下,然后让他们混入祖大寿的队伍当中,这些人混进去简单,本身就是祖大寿的麾下,战斗中这些人也不知道是死是活还是被俘,只要选几个机灵的安插进去,到时候再派情报军的人员去沈阳还有金国的几座城池开设一些店铺,只要能和这些谍报人员接上头便可。金国的军事行动不会避开汉八旗,这么好的炮灰怎么会不利用呢。只要将这些谍报人员用好了,金兵的任何行动在青弋军眼里便跟透明一般。不错,这又是一条好计策。

“军师果然是高人,这三策字字千金,只要能将这三策用好了,青弋军的发展又要上一个台阶。”刘毅对成康施礼道,要说古人的智慧不可限量那是真的,谁说现代人就一定比古人聪明,一定比古人的眼光长远,在刘毅看来,成康的眼光绝对已经领先了当时的人。

得到刘毅的称赞,成康开玩笑道:“将军你可不要再夸我了,再夸我我就要飘起来了。这都是雕虫小技,何足挂齿。我只是提出了这些意见,但是提出意见是一回事,真正实施起来又是另一回事,还是要靠将军和万千将士还有安庆卫的无数百姓才行啊。”

听成康提出了新的三个策略,刘毅的心情大好,看来这一趟跑的值。日后回到太平府要抓紧实施才是。“军师,如果我想在辽东保持一支驻军不知?”刘毅直接问成康道。倒不是说刘毅想让将士们背井离乡长期驻扎在辽东,而是因为辽东现在已经被打成了真空地带,就算是朝廷调动军队进入辽东卫戍,恐怕一时半会也形成不了战斗力,如果没有一支强军在这里盯着,刘毅担心会出什么岔子,虽然蒙古军和八旗军已经遭受重创,但是保不齐有人会铤而走险,毕竟比起抢掠的风险,一旦冬天遭受灾害,那可是整个部族灭亡的大事。

“恐怕不行。”成康淡淡道。“这是为何?”刘毅下意识的问道。“将军可知当年朱升给太祖提了什么计策?”成康反问道。

怎么这事情还能跟朱升扯上关系,刘毅想了想便回答道:“应当是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成康点点头,“不错,正是这九个字,如今在下也要将这九个字送给将军,将军可明白其中的含义。”

刘毅恍然大悟,成康这是在提醒自己,巩固根据地,积聚力量之后再图大业。目前驻兵辽东并不合适,青弋军还没有发展到那么强大的地步,本来兵力就不足,放一部分人在辽东,放多少人合适?少了不顶用,多了,大本营怎么办。所以在实力未到之前不应将军队分散配置,辽东有晋军的水师盯着,随时可以威胁皇太极的后院,便如当年的毛文龙一般。况且这一次自己已经在崇祯和朝廷的面前露出了獠牙。就算自己不咬人,他们也会怀疑自己会咬人。这时候更要低调。切不可锋芒毕露。先将其他的事情办好便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