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古典架空 > 如意事 > 第654章 灯下黑

如意事 第654章 灯下黑

作者:非10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11-08 09:41:42

百官暗暗交换眼神之际,立于文臣之首的解首辅出了列,抬手进言道:“陛下正值壮年,又初登大宝,实在不必过早考虑过继宗室子弟之事。”

陛下无子,若要立储,便只能从宗室子弟中挑选。

可当下仅有敬王一脉在。

提到敬王,便想到了那位敬王世子……

而这位世子真乃是丢到大街上也没人肯要的典范——此前废帝命人抄没凉州敬王府时,敬王早有防备,暗中送了敬王世子离开了凉州避祸。

诸事已定后,敬王得以以无罪之身离开了宗人府,是以便使人去寻敬王世子。

谁知寻去安置之处,却未见人影,大半月下来一通好找,一路打听之下,最终才算是在一间妓馆的花魁房中寻到了这位世子爷。

可真就是位爷——解首辅在心里捏着鼻子评价道。

若是要立此人为储,他或可收拾收拾提早致仕养老了。

他有的想法,其他官员自然多少也有些。

这位敬王世子的确是个不成器的,绝非是什么好人选。

可敬王只此一个嫡子,若不选其,便只能择庶子而立……

过继庶子为储君……

这事怎么想怎么寒酸。

怎就至于如此呢?

陛下也真是的,明知谢氏如今子嗣凋零,怎还能有此等想法?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已,怎就不能自己努努力生一个呢?

总不能是……

才走了一个,又来一个?

大臣们眉心狂跳,遂拿隐晦的视线看向坐在那里的帝王,却又不禁心生困惑——这瞧着……也不像啊。

很明显不是废帝那一路的。

是以,便有人站了出来,委婉提议,陛下还年轻,大可对自己多些信心。

行不行的,总要多试一试不是?

纵然真有些隐疾在,可不行和不行之间,可逆于不可逆,那也是有区分的!

若不是什么大毛病,就凭废帝这些年来在太医署中打下的基础,还怕救不回来?

大臣们纷纷表示不宜过早下结论。

甚至讨论到最后,已有人提议不如现在就请几名擅医此疾的太医前来诊治一二,集思广益,共商对策。

“……”新帝简直要听傻了。

诸卿是否有些过于不拿他当外人看了?

眼看甚至有大臣开始隐晦地表示自己有祖传秘方,新帝赶忙抬手示意,掐断了这个愈发不受控制的话题。

“诸位误会了,朕无意过继宗室子弟——”新帝笑了笑,看向御阶之下的文武百官,语气称得上慈爱地道:“朕有一爱子,已年满十九,早已长大成人,堪当大任。”

陛下当众宣布此等大事亦称之为爱子,可见真的就是爱子啊……

近日宫中为此暗中没少做安排,一旁已知晓些内情的新任大太监在心底笑着喟叹了一声。

知晓内情者固然心有准备,此言落在殿内百官耳中却如同石破天惊。

陛下膝下已有皇子?!

世人皆知,昔日的燕王殿下仅有一女……所以,这是养在外面的孩子?

怎从未听到过半点风声?

一时间,金銮殿内众声嘈杂。

甚至有不少人在震惊之后,第一反应便是存疑。

别问,问就是前车之鉴!

——眼看着出生,养在身边的都能是旁人的,更何况是不在身边的?

虽然眼瞧着新帝不像是如此糊涂之人,可皇子身份事关重大,且又是储君人选,绝不能大意马虎了去!

解首辅略定心神,开口旁敲侧击地询问道:“敢问陛下,这位……殿下的生母是何人?”

此等情形下,生母的来历与身份,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而甘愿为人外室,无媒产子者……想来出身不会高到哪里去。

再结合那个孩子的年纪……

十九岁……

也就是说,这个孩子是在先皇崩猝之年出生的,而那时的燕王殿下征战在外,不在京中……想来只能是在那时结下了牵扯!

边境之地,多是穷苦人家。

而最坏的可能……

可千万别是什么异族女子才好。

子多肖母,异族女子之子,等同是大半个异族,首先正统便乱了!

短短瞬间,解首辅一众人想了许多。

解首辅言毕,暗暗看了江太傅一眼——如此大事,怎也不站出来说两句?

然而对方回以他的,仍是那幅熟悉的老僧敲木鱼之态,从容平静之下,似还隐隐蕴藏着什么禅意玄机。

解首辅皱了皱眉,隐隐觉得对方似掌握了什么他所不知的内情。

而此时,新帝已然亲口给出了答案——

“阿渊是朕和元献皇后之子。”

四下再生惊诧。

元献皇后之子?!

——新帝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追封先燕王妃吴氏为元献皇后。

可……当年燕王府中,元献皇后不是一尸两命吗?!

“当年之事另有隐情在。”新帝缓声说道:“一尸两命之说是为避彼时之险,于不得已之下做出的决定。若非如此,这孩子怕是未必能保住性命。”

殿内有着短暂的静默与思索。

已知当年燕王妃难产是遭人暗害,既是有心为之,事后必然不会留那孩子性命。

如此说来,这便是元献皇后拼死生下后又使人藏了起来……

若果真如此,自然是名正言顺的嫡长皇子,血脉正统的不能再正统。

可是许多大臣心中却免不了仍有疑虑在。

“陛下尚有子嗣在,实乃大喜之事,可见上天眷顾垂怜——”这次开口的是明御史,他少见地先说了些顺耳的话作为铺垫,以至于让不少同僚纷纷侧目——这位什么时候也会说人话了?

“而当年元献皇后产子之时,陛下并不在京中,彼时正值帝位交接之初,燕王府内必然也安插有眼线在,混乱之下想来不乏异心者……”明御史较为委婉地道:“不知当年是否有可信之人在场,可证此事经过?当下又是否有人可证这位殿下的身份真伪?”

自古以来,但凡是皇室认祖归宗的子孙,都少不得要仔细甄别真假。

元献皇后留有一子在,产子时是否有人亲眼得见?

纵然果真有这样一个孩子在,可这么多年过去,是否又有人能够证明当下被陛下认定的这位殿下,便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这其中一条条,一处处,皆需要拿出足以说服世人的证据。

紧随明御史之后,又有几名官员也提出了类似的疑问与提醒。

面对这些质疑,新帝并无丝毫不悦:“诸卿所言不无道理,当年燕王府中之事,母后便是见证者之一,产子之际,母后寸步未离。”

阿渊是不是他的孩子,他再清楚不过。

但面对众臣,面对世人,少不得还要将其中所谓证据一一摆出。

而他之所以等到今日适才宣布此事,自然是做足了准备的。

语毕,便有内监奉命去了寿康宫,请太后前来。

在这一片诸声鼎沸的等待中,一声声内监的高唱依次传入殿内——

“太后娘娘驾到!”

嘈杂的殿内几乎于一瞬之间安静下来,众臣施礼相迎,皇帝亦起了身。

宫娥内监相搀,太后缓步踏上御阶。

大太监早命人于龙案旁备下了铺着柔软锦垫的太师椅。

太后落座,看向众臣:“诸位大人请起——”

她面上挂着端庄慈和的笑意,石青色绣八宝平水纹朝褂上一丝褶皱也无,三挂朝珠东珠珊瑚盘于身前,朝冠之上缀朱纬、金翟,珠结流苏,无一处不透着郑重。

今天是个大喜之日。

——是于世人之前,接她的孙儿回家的日子。

殿内静可闻针,百官都在恭等静听。

于这寂静庄严的大殿之中,老人格外清晰的讲述声里,似有着穿破岁月的无形之力,将一切都带回到了十九年前,燕王府中那个喧嚣的雨夜。

从元献皇后难产命悬一线,到决心要孤注一掷剖腹取子……

从吴家人态度强势之下,未曾叫人察觉到元献皇后的尸身异样,再到那个孩子被暗中带离京师。

以及那个孩子后背处独有的胎记——

诸如种种细节,以及如今尚在的昔日燕王府的知情旧仆,皆在太后口中一一被言明。

她所言无一处遗漏,也无一处是说不通的。

或者说,她的身份,便已是最好的证词。

她是大庆的太后。

是新帝的生母。

也是那个孩子的皇祖母。

此中的说服力,是毋庸置疑的。

纵然再如何多疑者,只一点便可证其话中真伪,元献皇后当年究竟是否有剖腹取子之举,待不久之后依祖制移灵柩入皇陵时,顺道一辩便知。

至此,众臣已然得以打消此事真假之疑虑。

而紧接着,一些大臣们却又有了新的担忧……

突然多了个嫡长皇子,的确是个意外之喜。

而听陛下之意,显然是要直接立其为储君,嫡长子,背后有宁阳吴氏一族支撑……莫说没有选择了,纵然是有,无疑也是储君的不二人选,断无人有相争之力。

当下这般时局,有一个出身尊贵的储君来安定人心,乃至借吴家来震慑各处,自然是极大的好事——

诸事皆有两面,有好处,便多半也有弊端。

譬如这位殿下,而今已近要年满双十,大些固然有大些的好处,长得稳了,不必担心轻易再出什么差池。

可这般年纪的少年,必然已经定了性——

纵然吴家定也会用心教养,读书认字不在话下,可一个从出生起,便被藏起来躲避各方视线的孩子,突然被推上这个位置,他当真能担得起大任吗?

成长的环境总是至关重要的。

做寻常人自然不必挑剔太多,可对方要坐的是这世间最不寻常的位置,多得是苛刻的规则与要求。

“不知当年定南王将这位殿下带离京师之后,安置在了何处?此番定南王入京,殿下是否已同行前来?”解首辅询问道。

今日此事既已过了明面,认祖归宗之事便该今早提上日程了。

而当解首辅问出这句话时,那些所谓的担忧固然存在,却已无多言的必要。

此事已定,多说无益,是好是坏,且走且看且尽力而为便是。

而到此时众官员们方才终于明白,甚少踏足京师的定南王,此番究竟为何会亲自入京了——

原是为了此事而来。

有定南王和太后这两位人证在,此事断不会再有半声质疑。

昭真帝含笑道:“阿渊这些年来,一直都在吴家。”

阿渊……

再度听到这个亲近的称呼,解首辅忽而皱了下眉。

他似乎在何处听到过这个称呼……

不及他继续思索,皇帝带笑的声音已紧接着道:“且诸位多数已经见过了——”

见过了?!

百官听得好奇又着急。

而那位皇帝陛下显然十分享受他们抓耳挠腮的模样,由此可见是刻意在卖关子拿他们逗趣。

身为一国之君怎能如此不严肃!

众大臣对此表示谴责。

“陛下不说,那老臣可就替陛下说了!”江太傅笑着道:“不说早前了,不久之前在翎山皇陵之中便才见过一面的……”

替陛下说?

到底替人说什么了!

众百官听得愈发心痒——怎一个比一个会吊人胃口!

这到底是在议国之大事呢,还是在茶楼听说书先生说故事呢!

一时间,殿内对于江太傅的讨伐声无数。

太后不禁弯腰笑了起来。

而有些或敏锐或大胆些的官员已然接近了真相。

那日新帝身边,的确是跟着一位年纪对得上的少年郎来着……

且还同新帝一同上了香祭祀!

解首辅也已恍然。

阿渊……

可不就是这么个阿渊么!

他就是那日听着的!

面对同僚们不满的催问声,江太傅摆摆手:“还是要由陛下亲口来说,我一个不知情的外人多得什么嘴……”

燕王笑了两声,抬手安抚躁动的众臣:“朕来说,朕来说。”

稍一顿,再不刻意卖关子:“这十九年来,阿渊皆是在以吴家世孙的身份示人,名为吴恙——”

话音刚落,则满殿哗然!

吴家世孙!

吴家藏人的方式,竟是叫人做了整整十九年的世孙!

试问这谁能想得到!

果真是最高明的灯下黑了!

而惊诧之余,吴家此举的背后不免也使人深思且觉背后泛起冷意……

一个自幼便被当作吴氏家主来教养的孩子——

所以,吴家所谋,早在十九年前带走那个孩子之时……便已经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