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三国之最风流 > 144 表举张纮河南尹

三国之最风流 144 表举张纮河南尹

作者:赵子曰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2-17 11:03:33

关羽单骑斩杀张白骑,看似不难,实则不然。

要想做成这件事,三个必要的条件,缺一不可。

要有一匹好马,这是其一,马不够快,就追不上张白骑。要有出众的武力,这是其二,武力不足,即便马快,追上了张白骑,然身在数百的敌骑中,那不是阵斩敌将,很可能会变成自送人头。敌将要有显眼的标识,这是其三,乱马阵中,尘土遮掩,敌将若无明显的标识,很难找得到他的。此三条,头两条,关羽没有问题;第三条,张白骑替关羽做到了。

韩当、陈武俱勇将,亲眼看到关羽阵斩张白骑此幕,惊叹之余,不免各自思量,自己能做到这点么?不用多想,已有结论,做不到。

做不到,不仅是因无关羽的好坐骑,武力上他俩也不行。

此前历战中,韩当、陈武见到过张矛的剽悍,他俩与刘备帐下的那些壮士们,没几个是张矛的敌手。张白骑尽管不曾上过阵,但一则,他是这支黑山军的渠帅,黑山军是以“山贼”为主的队伍,崇尚“强者为王”,要想在其中挑头,成为一部之渠帅,譬如张飞燕,非得本身就武勇过人不可;二者,张白骑敢乘白马,敌我交战,白马有多显眼?他之被关羽斩杀,固是其中一条原因即此,但由此也就能看出他自己对其本身武勇、骑术的自信,故张白骑定也是悍将。又这支黑山军是造反已久的“积年老贼”,前前后后与地方豪强的宗兵、与汉军、与袁绍部等大战过不知多少次,将士们无不死人堆里出来的,其余的那些骑士也是个个悍勇。

韩当、陈武度量本人的武力,如果一对一,也许能打掉张白骑,加上个张矛,他俩应该就不行了,更别说还有张白骑的那数十精锐从骑,还有散在张白骑周围的那数百敌骑,他二人是万万难以做到像关羽这样,万军阵中取敌将首级真如探囊取物。

“山贼”崇拜强者,武将、兵士也崇拜强者。

韩当、孙河、陈武等驱马到刘备、关羽近处,你一言,我一句,不住口的夸赞关羽不已。年轻如陈武者,以及他三人的从骑们,看向关羽的目光,全是仰慕、崇拜。

刘备与有荣焉,关羽神色如常。

张白骑、张矛既死,其部骑兵落荒奔逃,刘备说道:“当趁云长斩杀白骑,贼兵无主此机,吾等麾兵急追,以尽歼此支贼寇!”

韩当、孙河、陈武都同意。

於是诸将各催本部,折回头来,追赶掩杀。竞相逐北,直到入夜才罢。不仅把张白骑部的骑兵斩获泰半,张白骑部的步卒没有防备,被他们杀到后,也是丢盔弃甲,非降即死。检点战果,各部合计,斩获贼兵两千余,逃出生天的张白骑部步骑仅有千余。

虽逃出了千余人,没能达成全歼,但张白骑死了,其部主力也灰飞烟灭,则这些逃出去的也就不足为虑,彼等肯定不敢再在河南尹停留,要么只有回去找张济,要么流落别地继续为寇。

刘备等遂诸营休整一夜,第二天押着俘虏和缴获到的军械、粮秣等凯旋。

徐荣、程普接报大喜。

军报中说了关羽阵斩张白骑此事。

张范投到荀贞帐下的日子还不长,对此甚是惊诧,说道:“横野竟有贲、育之勇?”

“横野校尉”,是关羽现下的官职。

以“贲、育”来比关羽,好像是称赞之词,张纮却知关羽气傲,又知荀贞极爱重关羽,生怕这话被关羽知晓,惹他不快,赶紧接腔,抚须笑道:“贲、育者,二勇夫也,何及云长!公仪,云长忠义,怜贫贱疾苦,爱护兵卒,主公常以古贤人君子比之!”

刘备等回到洛阳,入拜张纮、徐荣,详细禀报过了剿灭张白骑部的过程。

徐荣等再次对关羽赞不绝口。

徐荣笑道:“此战,云长阵斩贼将,奇功是也;击灭张白骑,又大有助於我军的御敌守境。主公论功行赏,云长,想来不日主公表举卿迁升为将的上书就会送往长安了!”

关羽淡然说道:“士为知己者死,羽所求者,岂官爵利禄?”

这番言语作态,确非寻常武将能为,张范啧啧称奇。

——这张范是公族子弟,其族簪缨世家,关羽是亡命出身,其家河东庶民,两人的出身天壤之别,也就难怪他之前以勇士匹夫来视关羽,亦无怪他现下奇关羽之言行。且不必多说。

洛阳西南的麻烦已经解决,弘农郡的张济等虽然尚未有出兵的动静,然据最新情报,张济近日与段煨、杨定书信不断,徐荣判断,这大概率的是张济正在谋划出兵洛阳。

於是,徐荣与程普说道:“不可再与张扬、张郃久持了!骆业许为内应,张济或将出兵,久则必然生变。今张白骑部已灭,孙豫州和我主的援兵也都已到洛阳,我军兵马现已万五千余众,足能与张扬、张郃决战矣。我之愚见,可筹划进攻张扬、张郃部了!”

程普赞同。

遂在给荀贞送去击灭张白骑部的军报后,徐荣、程普开始着手集中兵力,实现他们此前所商定之“先破张白骑,再打张扬、张郃”此策的第二阶段。

……

十一月初,下起了雪,连着下了三四天,纷纷扬扬的大雪才渐渐转小,而犹未停。

徐州虽不如幽并边地寒冷,然州府的屋檐上也已经结了长长的冰棱,晶莹剔透,庭院里的池水亦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滴水成冰的天气,荀贞却依然还是每日都到听事堂理政办公。

在戏志才,主要是荀彧、陈群等的具体负责下,幕府治所迁移到昌邑的工作,进展顺利。

兖州昌邑那边,新幕府、军队营地的选址、建筑等项工作,也进展颇快。荀攸不但已经为新的幕府治所选好了地址,并得到了荀贞的许可,而且已经开始建造。

部分幕府吏员和部分定下调到昌邑的兵马,也於日前已经先期去往昌邑。

部分幕府吏员先过去,是为幕府的整个迁移打个前站。

部分军队先过去,既是为后续大部队的迁移作个准备,沿途建些粮站、兵站之类,也是因为荀贞不愿因迁治而劳动过多的兖州民力。

如果只是建造一个幕府的话,依照荀贞“俭朴大方,够用就行,禁止奢华”的命令,便是加上吏舍、加上给吏员家眷建造的住处,也用不了太多民力。

但如果再加上部队的营地、部队家属的住处,那整个的工程量就非常大了。

兖州现在还不算很稳定,毕竟是新得未久之地,又有乘氏的李氏等家族因为叛乱被族灭,又有王长此类的狂士被杀,更关键的,是荀攸奉荀贞之令,在兖州强力推行的那些打压豪强、收豪强门下徒附重为政府管辖的编户齐民等等措施,更是直接严重损害到了兖州豪强、士族的利益,故而州中的一些士人、豪强,对荀贞直到眼下还是持有抵触乃至排斥心理的。

这个情况下,荀贞当然不想给此类豪强、士人借口,让他们借自己修建幕府、兵营的机会,指责他大兴土木、驱役百姓,以至掀起动荡,所以,尽管而下已是仲冬,早就过了农忙之时,荀贞仍然不允许荀攸动用太多的地方民力,宁肯调些部队过去,叫兵士们去做筑营等务。

一方面关注幕府迁治这件事情,荀贞一方面审批荀彧、陈群等报上来的“建议跟随迁治”的吏员名单,——这些吏员都不是幕府本有的吏员,大部分是州府吏员,也有少数是徐州诸郡的吏员,荀贞剔除了几个,补充进来了几个,名单确定下来以后,适合表举职务的,荀贞上表朝中,名位不够表举职务的,就改而委任为幕府吏员,两者都给他们打造新的印信。

此前,在广陵、彭城、琅琊几个郡,各新修了一条或几条水渠,以便於各郡的军屯、民屯用水,但都没修成,又趁农闲,荀贞令荀彧、陈群等督促各郡的郡守接着开修。

水利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兴修水渠,不但利於军屯、民屯,也有利於当地百姓垦种。如果修的是类如洛阳附近阳渠、鸿沟那样的大渠,对军事也会有利,如运兵、运粮等方面。故此,荀贞在徐州这几年,於水利这块儿,一向是非常重视,大力发展。

另外,青州被黄巾肆虐多年,如今黄巾虽平,农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能就的,荀成上书,青州相当缺粮。荀贞叫荀成估算了个缺粮的具体数目,令荀彧从徐州州府的库房、各郡调粮,运往支援,若是仍然不够,可以适当的从幕府粮仓里调些出来补充。

幕府粮仓里的都是军粮,多半是由军屯、民屯而来,平时非部队用度,荀贞是绝不用在别处的。这一回,却拿出来运给荀成。就有些幕府吏员想不通,有人说“河南尹眼看要起大战,这个时候,该增加军粮储备才是,却怎么反运去青州?”荀贞倒是耐心,给他们解释,说道:“这不仅仅是赈济青州的百姓,帮助青州的贫穷民户渡过冬天,也是为避免青州再度生乱。青州刚定,地方未安,仍颇有黄巾余部散於山野,若是乏粮,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就很有可能就会再一次地出现叛乱,已降的可能也会再反,裹挟百姓,青州复将沦为贼蜮。到那时候,是不是需要出兵平叛?出兵平叛是不是需要军粮?而且所需会比现调往青州的军粮数目更多!因是现调军粮援之,表面上是军粮挪作它用,实际上正合其用,并可能还是个节省的用。”

地盘大了,事情也就多了。

总之,迁治和各地州郡报上来的政务,又及各部兵马报上来的军务,即使先经过荀彧、陈群、袁绥、宣康等的处理、过滤,最后报到荀贞这里的还是文牍如山。

荀贞差不多每天都要办公到晚,才能大致处理完毕。亦无须多言。

……

十一月中旬,这日下午。

才果如徐荣的猜测,在看过“大破张白骑部”此道军报,刚把表关羽为“横野中郎将”的上书送去长安,同时,顺道把做成的印绶送往洛阳给关羽后没几天,又一道军报送到荀贞案上。

这道军报,还是从洛阳送来的,徐荣亲笔书写。

军报到时,荀贞正在堂上,听荀彧、陈群向他汇报迁治和支援青州粮食这两件事情,——戏志才没在,他前几天病了,天气又冷,荀贞就叫他在家休息,不必来幕府理事。

暂停下汇报,荀彧、陈群等荀贞浏览军报。

看完之后,荀贞颇是欢喜,笑与荀彧,陈群说道:“张扬、张郃兵败,已撤回河内去了。”

陈群怔了下,说道:“剿灭张白骑贼部的军报不是月初时才送到的么?这才多久,就又败了张扬、张郃?”赞道,“徐将军用兵,其疾如风啊!明公用他做洛阳方面的主将,没有选错!”

荀贞抚颔下短髭,说不来是自矜,还是自谦,悠然笑道:“长文,我政略才干不及文若,智谋远见不及志才,勇不及云长诸将,却能做下今日成就,只不过是因为三条,勤以补拙,一也;能识人,二也;用人不疑,三也。所谓‘因人成事’者,长文、文若,说的就是我啊!”

“因人成事”是毛遂所说,讽刺靠别人才做成了事的庸才们的,荀贞却拿来形容自己。

荀彧笑了起来,道:“阿兄何其自谦!能做到这三条的,非英雄不可!”

陈群以为然,正色说道:“昔高祖自言,‘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能像高祖这样识人、用人的,明公其人哉!”

听到这话,荀彧瞅了陈群眼,似想说些什么,终究未说。

两人凑趣,顺着荀贞的话,和荀贞说了两句。

荀彧话转回来,说道:“自闻知张扬、张郃军中,袁本初派了许攸作监军,许子远智谋之士,彧尚担心,这场仗恐怕不会太好打,没准儿会迁延时日!而若是张济趁机进犯,洛阳就会有些危险了。浑未料到,徐将军克胜如此之速!”问荀贞,说道,“阿兄,徐将军军报中可有报张济方面的情况?弘农郡的那凉州三将可有异动?”

荀贞笑道:“你俩先看看这道军报。此战之胜,陈午居功颇大也。”

说着,荀贞把军报交给侍立案边的从吏,从吏捧给荀彧、陈群观看。

荀彧、陈群轮着看罢,两人乃知徐荣、程普、刘备等打赢这场仗的经过。

……

如徐荣在军报中所言,此战的首功的确是陈午立下。

不过,此战关键一战的军议谋策之功,却是徐荣立下的。

那日与程普议定,集中兵力,抓紧时间,先败张扬、张郃部以后,徐荣请来张纮等,众人做了个分工,张纮、程普、陈褒、荀敞、孙河等留下镇守洛阳,徐荣、刘备、关羽、韩当、陈午、陈武率主力赴成皋参战。

随后,徐荣等就率部出洛,前往成皋,迎战张扬、张郃部。

到了成皋,徐荣等部尽管占有地利,而下兵马人数也与张扬、张郃部相当,不再处於劣势,但问题是,从某种程度说,张扬、张郃部其实也没有处於“地不利”的状态。

成皋城和虎牢、旋门两关,确然是在徐荣等手中,然张扬、张郃部到此地至今,一直没有大举进战,尤其张扬部的兵士,把大多数的时间都用来修筑营垒了,他们的营寨现亦诚然颇固。

双方接战后,打了几仗,张扬进战的态度不积极,成皋和虎牢、旋门两关,冀州兵这方打不下来;冀州兵的营地坚固,徐荣指挥部队猛攻了两次,也打不下来。

很快,敌我就陷入到了僵持的状态。

……

徐荣在军报中写道:“张扬避战,末将等数强攻其壁不成,而程公书至,骆业又去密信与张济,忧张济出兵,末将与玄德、义公、云长诸君会议,或以为宜分兵还,以助守洛阳。”

……

却这张扬没有进战之心,消极怠战,於此之时,反倒成了一个有利於他们的优势。

而就在徐荣等为此忧心忡忡,连着军议两天,未有结果的时候,这日,下起了雪。

下雪这天,便是本月月初,徐州亦下雪的那天。

雪从中午下起,落了半日一晚,翌日清晨,打开帐幕,入眼洁白,已是落了厚厚一层,刺骨的冷风吹来,徐荣打个寒颤,忽生起一计,立刻召请韩当、刘备、关羽、陈午、陈武等来议。

……

徐荣军报中写道:“末将因生一计,说与玄德诸君。”

……

帐中,徐荣与刘备等人说道:“分兵回洛阳此事,我以为,咱们不妨可以采取。”

刘备、韩当、关羽、陈午、陈武不解其意,要知这两天军议,徐荣是最为反对分兵,一力主张集中力量,必要先打败张扬、张郃部的,却缘何突然改变主意?

刘备问道:“徐公此话,定有所出,敢问公何意?”

徐荣说道:“这些天与张扬、张郃部作战,张扬部确是怠战,……”说到这里,笑了一笑,岔开话题,说了句,“要说起来,这可都是程军谋的功劳!”转回正题,接着说道,“他既然怠战,那么如果我军於此际分兵回洛阳,被他知晓后,他肯定会越发的消极怠战。主将不思战,其部将士自然也就会因此而松懈。昨日落雪,正好又咱们与他们休战。我看这雪,一两天是停不了的,也就是说,我军与张扬、张郃部至少要休战好几天!本就懈怠,再休战几日,其兵必然会更加懈怠!我等何不今天就悄然做备,选精勇之士,候雪小,夜半袭之?”

却徐荣此计,是雪夜袭营。

刘备忖思稍顷,说道:“连日谍报皆云,非至张扬部怠战,便是张郃营中,亦时闻歌曲乐音,据说是许子远常饮宴观舞,军营重地,歌舞不断,张郃纵治兵甚严,料其士气今亦不免散漫!是其营兵士应该也是比较懈怠的了!徐公此策大妙!按公此策行之,定可克胜!”

韩当、关羽、陈午、陈武都没有异议。

就按徐荣此策,次日装作分兵回洛阳。

然后,於军中拣选了锐士八百人,由陈午、陈武两人亲自统带,预备雪小后袭击敌营,——为何等到雪小,不等到雪停?雪小,但仍在下,人的心理上就会有种持续感;而若雪停,可能张扬、张郃部将士的戒备就会随之加强。

晚上雪地反射月光,相比平时,对守军而言之,视野是较为良好的,汉尚火德,戎装又皆为红色,雪上一衬,肯定会很招眼,所以徐荣传下军令,又临时赶制了白色的斗篷数百件,给选出来的勇士们分别发下,叫他们在夜袭时穿上,以免还没到敌营前,就被敌营的守卒发现。

万事准备妥当。

第三天,雪势转小。

二更后,陈午、陈武各带四百人,悄无声息地出了营地,分头奔向张扬、张郃的营垒。张扬部兵多,陈午往袭之,张郃部兵少,陈武往袭之。

张扬、张郃两部虽为一军,两人毕竟是各统一部,一个是河内兵,一个是冀州兵,故此营寨并非一个,而是两个,但彼此相距不远。

这几天,许攸的确是每天都在营里喝酒看舞。

许攸是个聪明人,且是个不愿意做无用功的聪明人,他明知道张扬不愿进战,又自知张郃的兵力不足以制张扬,他就算是强令张扬也没有用,张扬只会阳奉阴违,那他又何必费这些劲?更别提张扬偷摸摸地还送给他了丰厚的金银财货为贿赂,由是索性也就不白费功夫。说白了,这边由着张扬,那边把袁绍敷衍过去,也就是了。

只是没有料到,徐荣会使出雪夜袭营这一计策。

正在暖和的榻上睡觉,陡然被外头的动静惊醒,许攸唤外头的从吏进来。

从吏惊慌奔进,叫道:“徐州兵袭营!”

许攸早年任侠,中平元年时还与冀州刺史王芬等谋划过废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天子的胆大妄为之事,胆气还是颇有的,说道:“慌什么!”

从吏说道:“事急矣!”

许攸下榻,穿好衣服,吩咐说道:“送我去张郃处。”

“许公,不赶紧出营,去张校尉处作甚?”

许攸说道:“你我出营,你能抗万余的徐州兵么?张郃壮猛,可保我安全。”

张郃不仅壮猛,并且巧变,善处营阵,其部将士虽因许攸日日饮宴,听歌观舞,又因徐荣假装分兵,确然士气有些懈怠,可他打下的底子好,营寨筑得好,反应又及时,陈武率兵杀到,尽管身先士卒,却是被止於壁下。

三更攻到四更,还没有能把张郃的营寨攻下。

陈武正在焦急,北边张扬营中的喧闹声骤然变大,两人看去,见张扬营中起火,夜色下,火光熊雄,染红了远近,黑烟滚滚,直冲夜空。

“是陈校尉攻陷张扬营了!”

陈武投到孙策帐下后,深得孙策喜爱,此乃他独自领兵进斗的第一战,哪里肯折戟失利?不甘落后。陈武从庐江来投孙策时带了百余人,其中有数人现在他的身边,他脱掉铠甲,凛冽风雪中,赤膊衔刀,率此数人,一马当先,攀附营墙,又一次地冒着箭矢,猛攻张郃壁垒。

张扬营的被攻陷,直接影响到了张郃部兵士的斗志。

先是一段张郃营的营墙被攻下,继而张郃营辕门南边的西营墙大半失守。

张郃收拢部队,从营墙东撤,聚到营垒的东南一角,继续负隅顽抗,遣派军吏去找张扬,希望张扬能够带部从其本营退出过来,两军合作一部,以作再战。

东边数里外的徐荣营中,鼓角声随风传来。

张郃眺望之,见是徐州兵的主力出营。

去找张扬的军吏回报,张扬营乱作一团,张扬部的河内兵四散窜逃,找不到张扬。张郃知事不可为了,没有办法,只好弃营,护着许攸,且战且退。

……

徐荣军报中写道:“张扬营为陈午陷,其营兵马大乱,张郃军犹略整,又雪积稍厚,不利急追,因被张郃、许攸逃脱,张扬亦未得获。”

名将间总是互相欣赏的,在军报中,徐荣虽未明言赞赏张郃,然“军犹略整”四字,和前头“其营兵马大乱”相较一比,已足可见徐荣对张郃的欣赏。

……

张扬部大败,伤亡惨重,张郃部兵马本少,现下没了张扬部这支主力,显是更无能再攻成皋了,总算找到了张扬以后,张扬、许攸、张郃就率残兵,北渡黄河,回河内去了。

徐荣部的兵马而今得到了扩充,有力量占据更多的军事要地了,徐荣就派了一部兵马前至荥阳,驻扎下来,算是把洛阳东线的防御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并按荀贞此前的军令,留陈午镇守成皋,自与刘备、韩当、关羽、陈武等率余下主力亦还洛阳。

却许攸、张扬、张郃兵败渡河,撤回河内后,又发生了一件事。

这件事徐荣不知,因此没在军报中向荀贞禀报。

许攸奉命监张扬、张郃军攻洛阳,离开邺县前,袁绍给他下了一道命令,叫他打完这场仗,回邺县时,把身在河内的张邈、张超兄弟带到邺县来。

便遵照袁绍此令,撤回到河内的当天,许攸派人请来了张邈、张超,把袁绍此意告诉了他俩。

张邈闻言,顿即失色。

张超亦是为之色变。

张邈到底是有身份的,失色归失色,没有说话。

张超虽然也做过二千石的太守,可谁叫他名望不及张邈,是张邈的弟弟?张邈不说话,这个时候,就只能由他来说话。他惶恐问道:“许公,袁公为何召我兄弟去邺?”

许攸笑似不笑,说道:“足下有什么疑虑么?”

堂上没有其它人,张超干脆挑明,问许攸,说道:“可是袁公欲杀我兄弟乎?”

张邈、袁绍早先的关系还不错,却在讨董时,两人出现了矛盾,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当时,袁绍屯军在河内,是联军的盟主,张邈和大部分的诸侯屯军在他治下的酸枣,俨然是个副盟主,威望不弱於袁绍,两人由而生隙,张邈曾经当面指责过袁绍,对袁绍的威望造成了打击。

袁绍因此衔恨不已。后来,袁绍为此还暗中叫曹操杀掉张邈。只是曹操没干这事。曹操又不是傻子,袁绍分明是想把他当刀使,曹操如果听了他这话,不但可为袁绍除了张邈这个眼中钉,曹操会失去一个助力,曹操自己的名声也会变得非常的坏,袁绍此计可谓一举三得。

曹操没杀张邈,反将此事告诉了张邈。

从那个时候起,张邈对袁绍就深怀戒心。却於此际,闻得袁绍要许攸把他兄弟带到邺县,於情於理,张邈、张超害怕,会不会是袁绍想要杀他俩,张超有此一问,似乎都是不为错的。

但实际上,他俩猜错了。

许攸笑与张超说道:“孟高,你糊涂!”

张超说道:“仆哪里糊涂?”

许攸说道:“张公德望重於天下,君亦海内之名士也,袁公素礼贤下士,又与张公昔年旧好,今请张公与君兄弟入邺,是为了一叙别情,却怎会杀张公与君?”

张超不信,说道:“许公,公此话可真?”

许攸这话不是假话,袁绍还真不是为了杀张邈。

许攸见张邈、张超这般迟钝,颇起轻视之意,然张邈有长者之称,海内重之,旧年许攸与张邈俱皆任侠,二人也是旧交,面子上的尊重还是要给的,便没流露出来,为安他俩的心,遂直言相告,说道:“张公今虽为荀贞之所迫,离了陈留,然公治陈留时,礼重士大夫,甚得郡中士吏的爱戴,就算袁公没有与张公昔日的莫逆情好,只为不使陈留被荀贞之这般轻易的得去,袁公也不会杀张公与君的!”

听了许攸的这话,张邈、张超兄弟二人的心情才算暂且定下。

虽然定下,这一到邺县,就算是彻底落到了袁绍的手中,未来前途如何?衣食住宿估计是不会差,可以后各种的憋屈只怕是少不了的了。兄弟二人思及此,黯然相顾。

若是放在太平之时,以张邈、张超的族声、名望,做个州郡长吏,绰绰有余,却偏偏现在乱世,这兄弟两人少权谋,缺远见,没有真才实干,清谈浮名而已,落个如此下场。

不过话说回来,比与前冀州牧韩馥,张邈、张超兄弟目前的处境,还是要强上不少的。那韩馥较张邈且不如之,让了冀州给袁绍已是窝囊,最终被袁绍吓得疑神疑鬼,在厕所里自杀,更是屈辱和窝囊。

却则说了,既不为杀张邈,那为何袁绍还要许攸把张邈兄弟搞到邺县去?

这是因为,虽说今时不比往日,现之张邈,在实力上早被袁绍落到后头,望尘莫及了,——其实哪怕之前还是陈留太守的张邈,也已经不能和袁绍在实力上相比了,但他的德望还是存在的。他长久的待在河内,袁绍难免猜忌。万一他把张扬给说的背叛了袁绍,可该如何是好?

没有了河内做冀州南边的屏障,失去了黄河这一道天险,敌若从北边由河内来攻,魏郡与河内接壤,袁绍拿什么来守?特别虑及此前有於夫罗试图挟持张扬,背叛袁绍的例子在,张邈更是不能由他留在河内!所以就必须得把张邈弄到邺县。

事实上,之前袁绍就曾给张扬去过书,叫他把张邈、张超送到邺县来,张扬找了个借口推辞,没有接受他的这道命令。

话到此处,不妨多说一句,曹操於进兵河东的路上,在接到张邈说张郃部入河内的信后,感叹过一句,“孟卓无立身之处矣”,却是早在那时,曹操已然料到,袁绍这回派兵和张扬一起去打洛阳,肯定会顺便把张邈、张超兄弟给收拾了的。却是张邈关系到他自身的重要问题,他竟是都没有看明白,而居然一直在河内老老实实地待到现在。

汉家的天下,是因宦官当权、贪官污吏激起民变而崩坏如斯的,也是因自诩清流、无有实才、靠着族声、得以簪缨的这些士人们而崩坏如斯的。

……

和徐荣军报一起送到的,还有张纮的一道来书。

张纮的来书内容,主要是向荀贞指出了一个问题,向荀贞举荐了一个人。

指出的问题是,随着入驻河南尹的部队的增多,只靠从颍川、豫州转输粮食,只怕会渐渐不足,因此他建议荀贞,不如像徐州此前那样,在洛阳也发展屯田。

举荐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向徐荣告密,通过徐荣投靠荀贞的任峻,他评价任峻,说“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於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认为“其人可用也”,建议荀贞,如觉他的在洛阳发展屯田此议可行,就可以用任峻来负责此任。

等荀彧、陈群看完了徐荣的军报,荀贞把张纮的来书也看完了。

便将张纮来书也给荀彧、陈群看,等他俩又把之看完,荀贞说道:“祭酒公建议我在洛阳屯田,举荐河南主簿任峻担负此任,卿二人以为祭酒公此两议可行否?”

张纮现虽已非州府的从事祭酒,荀贞称呼的习惯了,仍是以此称他。

荀彧、陈群,各自陷入思索。

要说屯田,陈群比荀彧有发言权。因为荀贞建立幕府以来,陈群一直都是负责的后勤、财政这一块,军屯正属於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两人思考过后,最先发言的却是荀彧,而荀彧所发的言与屯田这事儿也好像没有关联。

荀彧说道:“阿兄,徐将军的军报中,彧见又提及到了骆业通敌此事。”

“是啊。”

“骆业通敌”此事,徐荣在得悉的第一时间就报给了荀贞,问荀贞该怎么处理。荀贞那时答复他,且先击退了张扬、张郃部的兵马后再说。

荀彧说道:“阿兄,以彧之愚见,是不是可以把祭酒公表为河南尹了?”

——

多谢大家的捧场、月票和推荐!

双倍月票,求月票、求推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