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女生 完本 排行 书单 专题 原创专区
汀兰水榭 > 耽美同人 > 三国之最风流 > 2邯郸陌上九月秋(二)

三国之最风流 2邯郸陌上九月秋(二)

作者:赵子曰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1-11-21 12:56:19

下曲阳战后,冀州黄巾的主力被全歼。明眼人皆能看出,虽然豫、兖、青、冀等州各地还有一些黄巾余部的残留,但平定黄巾的整体战事可以说已经宣告结束了。

皇甫嵩特地召来荀贞,询问他战后有何打算,并旧话重提,问他想不想去凉州为汉家守边。

凉州民风剽悍,盛产骑兵,“六郡良家子”向来是帝**队的中坚力量。如果去凉州,好处是也许可以拉起一支强悍的骑兵来,缺点是这里文风不盛,边鄙之地,并且羌胡、匈奴诸种与汉人交错杂居,形势复杂,荀贞一个外州人,既不了解羌胡、匈奴的情况,也在凉州没有熟人,人生地疏,即便有皇甫嵩的支持,恐怕也是难以在当地立住脚的,兼之凉州贫瘠,地广人稀,也实在不是一个适合发展的好地方。故此在权衡利弊后,荀贞婉拒了皇甫嵩的提议。

荀贞的拒绝倒是在皇甫嵩的意料之中。凉州边地,汉胡杂处,有汉化的胡人,也有沾染了胡人风习的汉人,董卓麾下的秦胡精骑,“秦”指的就是胡化的汉人,因此之故,就像傅燮所说的,其州之人氏向来被内地的士子们轻视。荀贞是颍阴荀氏的子弟,荀氏是荀子之后,天下数的着的儒家士族,颍川挨临帝都,繁华之所,他不愿意去这蛮荒之地实在不足为奇。

因此,在得了荀贞的婉拒后皇甫嵩也没有再劝,而是笑道:“司马名族子弟,家声清高,从军以来战功赫赫,为我汉室屡立大功,帐下辛瑷并斩张角,想必等我的捷报呈到朝中后,不日朝中就会有恩宠颁下,或拜司马为郎,或为两千石。”顿了顿,又笑道,“便是封侯亦不足为奇也!……,我在这里就先预祝司马高升了!”

“封侯”,两汉重军功,单以军功论,历次与黄巾作战,荀贞常功冠全军,麾下并有斩张角之功,如此大功,当得重赏,封他一个侯确实也不奇怪。不过,荀贞自家人知自家事,他出身荀氏,荀氏是士族里的名门,受党锢十几年,深受朝中权宦的猜忌,他又有整死张直的旧事,便是天子有意封他侯,恐怕也会被张让他们给搅黄,所以,他是从来没有奢求过封侯的。

於是,皇甫嵩一边驻军下曲阳城外,一边传捷报与京师。

八月下旬,圣旨下来。

首先当然是封赏皇甫嵩,当初朝廷分兵两路,由皇甫嵩、朱俊、卢植三人统兵,分定各州,卢植久攻广宗不下,朱俊久攻南阳不下,唯独皇甫嵩连战连捷,平定颍川、汝南、东郡后又代卢植、董卓讨平冀州,几乎是以一人之力接连平定了豫、兖、青、冀诸州,张角、张梁、张宝兄弟先后被他斩杀,功劳最大,无人可比,因拜他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合八千户。

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食八千户,这三个封拜酬赏都是非同一般的。

首先,封槐里侯、食八千户。以军功取封侯很常见,食八千户就不多见了。

其次,冀州牧。州牧和刺史不止是名称上的不同,品秩和实权也不同。

刺史秩六百石,州牧秩二千石,车骑将军位比三公,以左车骑将军的身份出任冀州牧,品秩更高,至少是中二千石。刺史只有监察的权限,以六百石而监临两千石的太守,秩卑权重,这是“大小相驭,轻重相制”的帝王之术,州牧的品秩至少是二千石,这就与太守相同,中二千石更高於太守,自然就有赋政治民之权,并有兵权,也就是说,州牧是一州之中的最高军政长官。前汉之时,刺史、州牧改来改去,时为刺史、时为州牧,而到本朝,自建武十八年把王莽时的州牧复改为刺史后就再也没有变过,直到今日今时,拜皇甫嵩为冀州牧。

这大概是出於原因,一个是因为冀州初定,这里是张角的大本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州牧来稳定战后的秩序,另一个则是因皇甫嵩战功太高,威望太大,所以以此表示尊宠。

再次,左车骑将军。汉之将军非常尊贵,不常置,只有在有战事的时候才置将军,最贵者是大将军,其次骠骑将军,再次便是车骑将军。汉之将军比公者四: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再加上一个卫将军。此四将军皆金印紫绶,秩万石,是最高的一个品级了。

本朝以来,被拜为车骑将军的多为外戚,皇甫嵩是纯因军功而得此号的。现如今朝中并无骠骑将军,何进年初被拜为大将军,换而言之,单就武职来说,皇甫嵩现乃整个帝国的第二人。

朝廷的这道圣旨是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宣布的,荀贞在下边听到“左车骑将军”五字,心道:“这是朝廷的制衡之策啊,既然有‘左’,肯定就会有‘右’。当初带兵出京的共有三人,卢植现获罪,还有皇甫将军和朱俊。想来这个‘右车骑将军’就是为朱俊预备的。”

荀贞猜测得不错,朝中的确就是这般打算。

越是将临乱世,越需要制衡权臣。车骑将军地位太尊,皇甫嵩又被拜为冀州牧,黄巾虽定,天下未安,值此纷乱之世,皇甫嵩位高权重,威名远播,朝中深恐他会挟军功尊号实权以坐大,生变乱於地方,故此不得已这般为之。朱俊战功虽远不及皇甫嵩,虽然本来是没有资格与皇甫嵩平起平坐的,而今却也沾光,便在不久后就被拜为了右车骑将军。

话说回来,这却是自有汉以来,头一次把车骑将军分为了左右。

事实证明,朝廷的担忧没错,在圣旨下来前就有阎忠劝说皇甫嵩造反,如果再不找人制衡一下皇甫嵩,分其权柄,就算皇甫嵩本人执意要做个忠臣,留个令名,可他却也挡不住更多的野心之徒蜂聚而来,围拢在他的身边。如果是这样,早晚必生祸乱。

圣旨很长,皇甫嵩之后,是对宗员、北军诸校尉、邹靖等等的封赏,依照品秩高低,荀贞排在中间。好不容易,宣旨的朝吏读到了给荀贞的封赏,封赏的内容却出乎了他的意料。

既不是拜他为郎,也不是拜他为郡太守,亦不是任他为大县县令,更没有封他为侯,而却是拜他为赵国中尉,赐缣钱若干。傅燮紧随在他的后边,被拜为安定都尉。中尉、都尉,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名称不同,在国称中尉,在郡称都尉。这道圣旨里只提到了对现为六百石以上者的封赏,对六百石以下的吏员以及现为白身而有功者的封赏没有提及。

宣读过这道圣旨,另有专门的朝吏在下午宣读给六百石以下吏员的封赏,辛瑷、戏志才名在其中,辛瑷被任为信都令,戏志才被任为平原郡丞,但是却没有刘备之名。

信都是安平国的国都,此前的县令是阎忠,乃是个大县,县令秩千石,比六百石郡丞的品秩还高。辛瑷原是个白身,因斩杀张角之功,一跃升为千石之吏,可谓鱼跃龙门,一步跨入帝国高级官吏的行列,这个封赏不能说重,但也不算轻了。

然而,辛瑷在接到圣旨后却并无喜色,举止言谈与往常毫无不同,就好像没有这回事儿似的。

宣康又羡慕又佩服地说道:“信都是安平的国都,民口数万,地广百里,君今为其县之令,将要配上黑绶,携上铜印,前呼后拥,马上就可以施展抱负了,这是天大的喜事啊!要换是我,早就开心坏了,君却晏然从容,与往日并无不同,宠辱不惊,镇定自若,真令我佩服。”

辛瑷笑道:“我并非宠辱不惊,只是不打算去做这个县令。”

李博时在其侧,闻言大惊,说道:“君以二十余之龄出为千石之吏,牧一大县,本朝少有,年少贵盛,多少人求之不得,君却为何口出此言?”

“坐地牧民,非我愿也。我之所以从司马征战,转斗千里,浴血奋杀,不是为了当个县令,而是为了讨贼击寇。莫说千石令,就是二千石的太守,只要不能击贼,於我便如浮云。”

“那君是想?”

“自是辞官不受。司马今被拜为赵国中尉,我闻冀州黄巾余部有不少遁入了赵国、常山、上党、太原诸地的山中,这里才是我想去的地方!”

“君要辞官从荀君去赵国?”

“然也。”

辛瑷跟着荀贞从军不是为了当官,而是因为他喜欢沙场征战,所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千石之令对他来说却是无用之物,弃如敝屣。这份不把功名利禄当回事儿的气度胸怀,令李博瞠目结舌,使宣康越发地心折佩服。千石之令,辛瑷都不要,甘愿从荀贞去赵国,戏志才与荀贞的关系更加亲密,自然更不会接受六百石郡丞的任命,他也想跟着荀贞去赵国。

此事传出来,汉兵军中诸营的将士无不惊诧。

刘备感慨地说道:“辛、戏二君弃高官如腐肉,不愿受铜印黑绶,而甘以白身从我兄入赵,义也。唉,我知我兄长善能得人,却不意竟能得人心至此!”

皇甫嵩闻之,亦为之诧叹,弃官不做,甘愿跟着荀贞去赵国,这是义举啊,辛瑷、戏志才两人虽出发点不同,然而却可并称义士,不能让义士泯没无名,且戏志才、辛瑷有斩杀张角之功,这样的大功不封赏也不行,因此他特地上书朝中,请求把戏志才、辛瑷改任到赵国境内。

汉人重节义,朝中听说了此事后,倒也干脆,当即改任戏志才为赵国中尉丞,改任辛瑷为中丘令。中尉丞是中尉的属吏,中丘是赵国的一个县。这次,戏志才接受了任命,辛瑷却再次辞而不受。两汉出仕是较为自由的,想出仕就接受朝廷的征辟,不想出仕就可以辞绝。辛瑷连着两次辞官不受,表现出了他的坚决态度,朝廷也就没有再下任命,改赐给了他不少缣钱。

辛瑷本是个风流随性、不在意名利之人,却因为此次的接连两回辞官不受,加上斩杀张角之功,却博得了一个天下知名。

有人为此佩服他的义,有人为此嘲笑他的傻,也有人为之眼热,羡慕朝廷给他的两次任命。

羡慕的人里边,刘备是一个。

广宗之战,刘备率关张等击破了黄巾死士的阵地,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下曲阳一战,又立有功劳,他本以为此次朝廷酬功该有他的份儿,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空欢喜了一场。圣旨上从头到尾压根就没有提他的名字,反倒是有好些没有立下什么战功的人名列其中。

未立战功而却能得朝廷的封赏,不言而喻,自是朝中有人,这些人或为贵族子弟,或为宦者子弟,无一例外,都是背后有大靠山的,甚至有好几个根本就没从军的人名字也在其中。

刘备名义上是汉家宗室,然而他们这一脉实际上早就成了寒门,他现下是既无名望,又无家声,他的老师卢植又自身难保,朝中没人给他说话,故此虽有功,却竟是不得封赏。朝政黑暗,这却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刘备为之不满嗟叹,荀贞却为之欢喜。

本以为下曲阳一下就要与刘备分别,从此天各一方,不好找下手杀他的机会了,却没想到刘备竟没被封赏,荀贞心道:“这是天赐给我的良机么?”当即去到刘备营中,好言宽解,鼓励他:“贤弟才干杰出,绝非庸人,这次虽未得朝廷封赏,然万万不可气馁。冀州虽大部皆定,尚存黄巾余党,我闻有不少黄巾的余党散逃入了赵国、常山、上党等地的山中,我才德疏浅,今被朝廷任为赵国中尉,心实不安,贤弟若不嫌弃,我愿请贤弟屈就我府中功曹。”

中尉,如郡都尉,职在讨寇平贼。赵国、常山、上党一带是不久后的黑山军兴起之地,黑山军是黄巾军后声势最大的一支叛军,现在虽然还没有人举出黑山的旗号,但是已经有许多冀州黄巾的余党逃入这些地方,荀贞说自己“心实不安”,这句话倒非谦虚,想那黑山军最盛时号称百万之众,朝廷不能征讨,因不得不拜其首张燕为平难中郎将,荀贞不知他会在赵国待多久,要是一待数年,逢上黑山盛时,他的确没有保全赵国的把握。

“府中功曹”,中尉秩比二千石,和郡守一样,不但其下有丞,且有自行辟用属吏的权力,又与郡守的属吏一样,其中最尊最亲近者一为功曹,一为主簿。

刘备心道:“苦战月余,拼死浴血,竟不得封赏!我辈人微名低,不得封赏倒也罢了,却有不少没有战功的人得到了封赏,着实令将士怨望,吏民齿冷,阉宦权臣误国,可恶可杀!我兄公孙伯珪在边地为属国长史,与鲜卑常有战事,听说他每与鲜卑战,常胜不败,威震辽东,我本欲投他,想在他的帐前效力,再博军功,以取功名。今贞之吾兄却意欲用我中尉功曹,这……。”略略迟疑了一下,很快做出了决定,“先前贞之吾兄欲召我入其帐下,我因当时与他初识、彼此并不熟悉而婉拒了,其后我常后悔,如果我当时答应了贞之吾兄,入其帐下,以我立下的这些功劳,虽不敢与辛、戏相比,可至少此次朝廷封赏应该不会无我之名了啊!”

荀贞麾下只有三千余人,可此次朝廷封赏,他部中却有三人被拜为六百石以上,这在汉兵全军里都是少见的,凤毛麟角。辽东寒贫,与其去公孙瓒处受苦,不如答应荀贞的请求。

他当下说道:“兄长厚爱,备岂敢辞!”

荀贞大喜,离席起身,行至刘备席前,弯腰握住他的手,哈哈笑道:“有玄德相助,我无忧矣!”抬眼看了眼立在刘备身后的关张二人,心中想道:“此前在军中,数万步骑,人多眼杂,杀刘备不易,今次他来我赵国,为帐下吏,却是如鳖入瓮中,任我揉捏了!只是,……,关张二人对他忠心耿耿,又各有万夫不当之勇,待我动手杀他时却得先想好怎么对付此两人。”

——

1,以左车骑将军的身份出任冀州牧,品秩更高,至少是中二千石。

刘焉以九卿出任州牧,因为九卿是秩中二千石,所以出为州牧后也是秩为中二千石。车骑将军位比三公,和三公一样秩万石,那么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出任州牧,或许该是秩万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